Tuesday, January 28, 2020

所有人都等待著衪-只有亞納和西默盎認出祂。

獻主節    22
 費爾南多‧阿梅利尼神父(Fr. Fernando Armellini)的福音的釋義。 

聖誕節過去已有四十天了,也許你現時仍還陶醉在聖誕節的歡樂氣氛中,甚或還在默想嬰孩耶穌帶給我們的喜悅,來自天上的星辰照耀著我們的生命。「這是出於我們天主的慈懷,使旭日由高天向我們照耀,為光照那坐在黑暗和死影中的人,並引我們的腳步,走向和平的道路」(路1:7879)。為甚麼教會在今天讓我們再次慶祝這個嬰兒的節日呢?
這是個古老的節日。在東方,第四世紀時就以「與主相遇」之名開始慶祝,就是嬰兒耶穌在聖殿內與天父及與西默盎和亞納相遇。他們是代表對亞巴郎的天主保持忠信的人。第七世紀時,這個節日傳到羅馬,名為「聖母取潔」,在晚上會舉行蠟燭遊行,稱之為「燭光禮」。
     聖誕夜,慶祝基督是光。在白冷,上主的光榮通過光明照耀在牧羊人身上。在東方,上主的光照耀在賢士們身上。在耶路撒冷的聖殿裡,耶穌被宣認為「照耀普世的真光」。四十天過去了,現在白冷的光已不像那時充滿光亮,不像從前那樣吸引人前來朝拜,也不是唯一吸引人們目光的了。也許我們被其餘的星迷惑了,也許別的星辰能反映我們的夢想和期望。這就是為甚麼教會在今天幫助我們重新與嬰兒耶穌相遇:邀請我們以雙臂迎接祂,像西默盎與亞納、以色列的窮人及專注聖神聲音的人一樣。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
現在的光明是易逝的,耶穌才是「照耀普世的真光。」

 由羅庇道神父用語配音福音釋義 

     讀經一:拉 3:14
     1 看!我要派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宰,必要忽然進入他的殿內;你們所想望的盟約的使者,看!他來了──萬軍的上主說。但是他來臨之日,有誰能支持得住﹖他顯現時,有誰能站立得住﹖因為他像煉金者用的爐火,又像漂布者用的鹵汁。他必要坐下,像個溶化和煉淨銀子的人,煉淨肋未的子孫,精煉他們像精煉金銀像,使他們能懷著虔誠,向上主奉獻祭品:那時,猶大和耶路撒冷所獻的祭品,必能悅樂上主,有如昔日和往年。


一個虔誠的長者,為自己的生命作了一個總結:「我作過幼童,現今已經年老,從未見過正義的人被遺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行乞討」(詠37:25)。這就是以色列人傳統的信仰觀念 — 天主賜福於正義的人,而降災於邪惡的人。也許所有的人都認為,這樣的信德觀念只有在受到考驗時才能體現出來。但是,人有時覺得這樣的觀念並不正確,因為邪惡的人常常好運相隨,正義的人卻常常受到邪惡勢力的攻擊。人對天主產生疑惑,就出現一些令人難以解答的問題:天主在哪裡?這樣的問題,是在公元前450年時,以色列歷史上非常陰沉的時代,瑪拉基亞先知提出來的。
先知的宣講,反映著在他所生活的社會裡的一種非常艱難的處境。富裕的男人們將漂亮的外邦女子帶回自己家中,而將他們年輕的結髮妻子打發走,使她們向上主的祭壇灑盡了眼淚,哭泣呻吟(拉2:13),司祭們的生活腐敗透頂,使詛咒臨到你們身上,他們的祝福變為詛咒(拉2:2)。他們壓榨、欺壓窮人,富人變得驕傲自大,蠻橫無禮,度著奢侈的生活,覺得上主看不見他們的惡行。
面對這種情況,有的人感到沒有希望,失去信心,說:「事奉天主只是徒然!遵守祂的命,在萬軍的上主面前,穿苦衣而行,有甚麼好處﹖現在我們該稱驕傲人有福;作惡的人,居然順利,試探天主的人居然免罰」(拉3:1415!那些懷疑的人呼喊說:「公義的天主在哪裡」(拉2:17)﹖
讀經一是先知宣講的延續。這篇經文包括天主對這些子民的答覆。借著先知的口,上主許諾,「將派遣自己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1節)。在這樣的信息後,出現一位神秘的人物,衪的名字是「上主」。祂將進入上主的聖殿,像個溶化和煉淨銀子的人,煉淨肋未的子孫(3節),耶路撒冷聖殿的司祭。
天主的這種介入是必要的,因為肋未子孫擔任著對殿宇神聖敬禮的執行者。他們舉行的祭祀毫無價值,並不是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奉獻給上主。瑪拉基亞先知的宣講在耶穌來臨後得到應驗。衪進入上主的聖殿,「聖殿是萬民的祈禱之所,卻變成了賊窩」(谷1:17)。耶穌聖化了聖殿,使之變成了天主所悅納的祭品,就是從人心裡出發的祭獻(若4:2124)。
每一種宗教敬禮,包括今日基督徒的祭獻在內,常常需要上主的火來淨化。在基督徒團體中所擘開的餅,並不常是為兄弟服務而帶來生命的記號,有時反而使生命分開,變成毫無生命力的象徵:不與自私的選擇分開,不與自己的私慾鬥爭,不將自己的不忠信拋棄。
舊約中的先知宣佈上主來臨的日子,形容這一天是可怕的,從天而來的持續大火要淨煉寶石,熊熊烈火將把地面燒毀,如同鐵鋪裡刷銅漆一樣(德38:28),天主的火焰將其洗白,同時也將腐蝕耐磨的衣服。耶穌,盟約的天使,宇宙的主宰,願意用自己的火,就是他的話語,淨化宗教敬禮,以他的聖神淨化宗教敬禮。正因為這樣,也許今天的基督徒團體中,有人勉為其難地接納基督的來臨。
今天的節日,邀請我們跨越聖殿的門檻,向上主開放,讓上主進來淨化我們,將我們帶向上主,奉獻正義的祭品(3節)。

讀經二:希 2:1418
14 那麼,孩子既然都有同樣的血肉, 他照樣也取了一樣的血肉,為能借著死亡,毀滅那握有死亡的權勢者--魔鬼,15 並解救那些因死亡的恐怖,一生當奴隸的人。16 其實都知道, 他沒有援助天使,而援助了亞巴郎的後裔。17 因此, 他應當在各方面相似弟兄們,好能在關於天主的事上,成為一個仁慈和忠信的大司祭,以補贖人民的罪惡。18 他既然親自經過試探受了苦,也必能扶助受試探的人。


我們經常會細心選擇一些人傾訴我們的秘密,尋求意見、表達我們的掛慮。我們願意向那些曾有著與我們遇到同樣困難的人傾訴,並信任他們與我們一起面對及解決我們的問題。如果人生病,一定找一個診斷醫生。機器人的發明有很長時間,隨著機器人與電腦技術的應用,使人可以對很多疾病作出仔細的檢查與判斷,可以立即做必要的診斷,分析出病症並對症作出治療的方案。這篇讀經向我們指示,每個時刻都有讓我們懷著勇氣依靠的醫生,是一位與我們有同樣血肉的兄弟,與我們有著相同的人性,包括人性的軟弱與脆弱。耶穌在各方面相似我們(17節),與我們同悲,也面對很多難題。衪戰勝了與我們相同的誘惑。
與我們一樣,耶穌在面對忠於上主的旨意時也遇到很多困難。這樣的思想在希伯來作者的筆下,展露得既簡潔而又令人明白。基督被派遣,並不是為了扶助天使,而是為了援助亞巴郎的後裔(16節)。正是為了這個原因才體驗死亡。衪接受了死亡,也向我們顯示衪進入了墳墓的黑暗境界。然而,他從籠罩這個世界的黑暗中釋放出來。這是進入光明的時刻,是進入天主無盡的真福光榮時刻。這樣,他就從死亡的恐懼中被解救出來(1415節),身體上感到害怕,因為思想上是黑暗的,是模糊不清的。害怕阻止人明白現世財富的暫時性與易逝性,沒有能力與勇氣為愛而將自己的生命奉獻出來。
 這段讀經的結尾部分(1718節),強調對基督保持信心的重要性。基督是我們中的一員,也曾經受過試探,受過我們的痛苦與軟弱,因此容易明白我們的軟弱與疾苦,當我們遇到試探與挑戰時,容易伸出援手助佑我們。

福音:路 2:2240


22 按梅瑟的法律,一滿了他們取潔的日期,他們便帶孩子上耶路撒冷去獻給上主,23 就如上主的法律上所記載的:『凡開胎首生的男性,應祝聖於上主。』24 並該照上主法律上所吩咐的,獻上祭物:一對斑鳩或兩隻雛鴿。25 那時,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人,名叫西默盎。這人正義虔誠,期待著以色列的安慰,而且聖神也在他身上。26 他曾蒙聖神啟示:自己在未看見上主的受傅者以前,決見不到死亡。27 他因聖神的感動,進了聖殿;那時,抱著嬰孩耶穌的父母正進來,要按著法律的慣例為他行禮。28 西默盎就雙臂接過他來,讚美天主說:29 「主啊!現在可照你的話,放你的僕人平安去了!30 因為我親眼看見了你的救援,31 即你在萬民之前早準備好的:32 為作啟示異邦的光明,你百姓以色列的榮耀。」33 他的父親和母親就驚異他關於耶穌所說的這些話。34 西默盎祝福了他們,又向他的母親瑪利亞說:「看,這孩子已被立定,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複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35 至於你,要有一把利劍刺透你的心靈──為叫許多人心中的思念顯露出來。」36 又有一位女先知亞納,是阿協爾支派法奴耳的女兒,已上了年紀。她出閣後,與丈夫同居了七年,37 以後就守寡,直到八十四歲。她齋戒祈禱,晝夜事奉天主,總不離開聖殿。38 正在那時刻,她也前來稱謝天主,並向一切希望耶路撒冷得救贖的人,講論這孩子。39 他們按著上主的法律,行完了一切,便返回了加里肋亞,他們的本城納匝肋。40 孩子漸漸長大而強壯,充滿智慧,天主的恩寵常在他身上。


猶太法律規定,一切首生子,不論是人類的還是動物,都應該是奉獻給天主的(出13:1-16)。孩子當然不能被祭獻後掉去像動物那樣,所以他們應該被贖回來,也就是父母給聖殿的司祭帶去潔淨的動物,代替兒子作祭獻宰殺掉。富人奉獻羔羊,窮人奉獻一對鴿子或者斑鳩。瑪利亞和若瑟也遵守法律,但是路加把握時機地向我們強調,納匝肋的聖家沒有能力奉獻羔羊,他們屬於窮人。
接著,路加進入第二個題目,告訴我們聖家是如何遵守法律的:他們一絲不苟遵行天主法律的所有規條。路加幾乎是過分地一再強調這一點,在2223242739五個地方密集重複,藉此作者告訴我們耶穌從小就虔誠地承行聖父的旨意,完全遵守聖父通過聖經所表達出來的聖意。
路加是要告訴每一個基督徒父母,需要給予子女的不只是教育、工作以及如何在社會上立足。為人父母,還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在子女年少的時候就把他們奉獻給天主。這不一定是通過什麼特殊的禮儀,而是要通過諄諄教導,讓子女的內心皈依上主,也就是培育信仰。這不只是教他們祈禱,或者參與宗教禮儀,而是在子女們的心靈中播撒對耶穌的愛,教導他們向耶穌交付自己,讓耶穌把他們轉化為締造和平及新世界的人。
孩子們對於看見的比聽到的學習更快。基督徒父母的生活是孩子們接受教理講授的最好方式。如果父母在家庭裡祈禱,孩子們就會跟著祈禱;如果父母在家庭裡閱讀聖經,孩子們也就學會從天主的聖言中尋找生命的光明;如果父母積極參與教會生活,孩子們會跟隨他們成為行動的基督徒;如果父母對兄弟姐妹實踐仁愛、寬恕、慷慨,孩子們也會仿效他們。這樣,基督徒父母就是把孩子奉獻給了天主。
在讀經第二部分(25-35),我們聽到的是今天福音的核心,一位叫西默盎的老人進入畫面,「這人正義虔誠,期待著以色列的安慰。」
隨著歲月的流逝,苦澀經常積累下來,老年人喜歡回顧過去。其中一個人睡得很少及睡得不好,他說:「他們使我病!」,「雀鳥息聲,歌女低吟」都會吵醒(訓12:14)。他們可能逃避在對年輕時代的回憶中,被憂傷籠罩,像訓道者那樣感慨:「黑髮和年少都是虛幻!」(訓11:10
西默盎告訴我們什麼是健康的老年生活。他也是記得過去,但卻不是後悔遺憾,也不是指責現在,也不是抱怨。「往昔的歲月多美好」(訓7:10),這位老人記得的是天主的承諾,並且以堅定不移的信念期待著承諾的實現。
這是一位模範老人。他不奢望返回少年,因為沒有虛度時光,他一直跟隨聖神的引導,儘管老年力量衰退,但是卻仍然心懷偉大的希望。
他一直在天主聖言的光照下生活,雖然知道自己的時光不多,卻不害怕死亡,他很幸福,他呼求天主在平安中接納自己的生命。
他不為周圍的惡行而焦慮,雖然仍然到處都有暴力和不正義,而他沒有失去耐心,也沒有失望。
他與天主對話,展望遠方;他明白,近期什麼都不會改變。他保持喜樂,期待新世界的曙光;像一個農民,在播種後期待雨水和秋天的豐收。
他不是個人主義者,他不是只考慮自己,只操心自己的得失;他想著別人,心懷全人類,熱忱期待所有的人都經驗到天主國的來臨。

西默盎從耶穌父母的懷中抱過嬰兒,這個姿態使他成為以色列民族的象徵。他們數個世紀以來期待默西亞的來臨,現在充滿喜樂地接納了他,祝福他:「主啊!現在可照你的話,放你的僕人平安去了!因為我親眼看見了你的救援,即你在萬民之前早準備好的:為作啟示異邦的光明,你百姓以色列的榮耀。」
西默盎期待著以色列的救援,當然記得天主的承諾:「就如人怎樣受母親的撫慰,我也要怎樣撫慰你們,你們必要在耶路撒冷享受安慰。你們見到這種情形,你們的心必要歡樂」(依66:13-14)。
西默盎看到,並且在自己的懷中抱了天主的默西亞之後,他非常高興。然後,他把默西亞交出來,以以色列民族的名義,把祂轉交給全人類。
這是一個動人的場面,表現了每一個家庭裡面信仰傳遞的任務。每一代基督徒,在自己從父母那裡接受了天主之後,也要喜樂地把天主傳遞給自己的兒子女和孫兒,直到也被他們接納,並且成為他們生命中的光明。
西默盎繼續他的預言,這一次是指向瑪利亞,她的兒子要成為反對的記號。對於有些人會成為救恩,對於另外一些人會宣告他們的毀滅,還有一把利劍要刺透母親的心。
路加和若望一樣,在福音書的開始部分,都指出了由天主的光明所帶來的衝突。這光明要照耀全人類。惡人「白日將自己關起,不願看見光明,因為早晨對這些人有如死影,他們已熟悉了黑暗的恐怖」(約24:16,18)。
刺透心靈的劍在傳統上解釋為象徵瑪利亞站立在十字架下。但實際是耶穌的母親在這裡象徵以色列。在聖經中,以色列,這個名詞是陰性詞彙,是一位婦女,是新娘,因天主而懷孕,給世界帶來天主之子,並且把他奉獻給世界。沒有任何人比瑪利亞更加適合象徵以色列媽媽。西默盎憑直覺意識到他的民族的悲劇:在以色列人民中,將會產生深刻的分裂。面對默西亞,上天的派遣者,有些人會打開心門和思想,接受救恩;有些人卻封閉自己,拒絕耶穌,為自己挖掘墳墓。
路加知道自己所處的基督徒團體的情況,許多人被社會歧視,因為他們相信耶穌,而被好朋友和親人拒絕和排斥。在福音書的後部分,對這個預言更多反省,而且由耶穌自己給予肯定:「你們以為我來是給地上送和平嗎﹖不,我告訴你們:而是來送分裂。因為從今以後,一家五口的,將要分裂:三個反對兩個,兩個反對三個。他們將要分裂:父親反對兒子,兒子反對父親;母親反對女兒,女兒反對母親;婆母反對兒媳,兒媳反對婆母」(路12:51-53)。
在這篇讀經的第三部分(36-38),路加向我們介紹了另一位老人,女先知亞納。她84歲。這個數字是7乘以12,具有明顯的象徵意義。 7指圓滿,12指以色列十二支派。亞納是女人-以色列,完成了她的使命,向世界交出默西亞。
這位女先知來於阿協爾支派,是最小的一個,是以色列各支派中最不重要的一個。在梅瑟臨終前的祝福中,這個支派排在最後。 (申33:24)因此,路加指出亞納出自這個小支派,再一次強調窮人更加容易認出耶穌是救世主。
亞納忠於自己的丈夫,守寡後沒有再結婚。她的選擇,對於路加來說有一種神學含義。如同西默盎老人,亞納代表以色列民族中忠於天主的那部分,天主的新娘。在她的一生中,她只有一個丈夫,以後就一直守寡靜心直至看見耶穌,認出他是天主。那時她重新爆發喜樂,如同新娘終於又找到新郎了。

亞納沒有離開過天主的聖殿,那是新郎的家。她沒有外出尋找情人,不追逐偶像浪費時間,不是閒聊說長道短,傳閒話造誹謗。她知道生命短暫,時日無多,應該把珍貴的時光與天主一起度過,以及服務自己的團體。
當老人生活在對天主蒞臨的期盼中時,他們就不會感覺到自己沒用,他們有很多服務工作去做,即使是毫不起眼的工作,但都是非常珍貴的,可以為兄弟姐妹帶來很多喜樂。尤其是像女先知亞納這樣,向人們講述耶穌,幫助那些尋找生命意義的人們獲得光明。同時這種靈性經驗也是老年人傳遞給自己後代最寶貴的財富。

結尾部分(39-40),重新回到納匝肋聖家身上,指向耶穌的成長。他與村莊裏的其他孩童沒有什麼不同,除了「充滿智慧,天主的恩寵常在他身上」。雖然他是天主聖子,卻徹底接受了我們人類的狀態,自童年開始,就完全分享每一個兒童共有的經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