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18, 2020

聖若翰洗者誕辰 6月24日

光的勇敢見證

費爾南多‧阿梅利尼神父(Fr. Fernando Armellini)的福音的釋義。

對於聖母的敬禮,是在第五世紀由耶路撒冷開始的;對於若翰洗者的敬禮,早在第四世紀時已經相當普遍了。天主子民給予這位聖人一種特別的敬禮。若翰洗者是許多藝術家所雕刻的題材與對象。在祭台的裝飾擺設上,沒有別的聖人可與他相比。他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間束著皮帶,手持著一根末端以十字形狀的棍子。
自第四世紀在羅馬由君士坦丁堡皇帝所建造的,以若翰洗者為名的拉特朗大殿後,有許多的教堂都以若翰為主保。「若翰」這個名字,幾乎被翻譯成世界上所有的語言,並且在世界很多地方都知名。許多城市和國家以他的名字命名(意大利128,法國213)。
若翰洗者的形象也為大馬士革的穆斯林所喜愛,他們給予他一個榮譽稱號:大馬士革清真寺的使者。這似乎象徵著不同宗教間的對話。怎樣解釋這類現象呢?一般人讚美聖人,是因為聖人彰顯奇蹟,或者因著聖人的代禱,使自己獲得了由天主而來的眷顧與恩寵。若翰洗者並不是因為彰顯奇蹟而受到讚美。那麼使他受到讚揚的理由是什麼呢?
第一個理由,是耶穌對他的表揚:他們走後,耶穌就對群眾論若翰說:「你們出去到荒野裡,是為看什麼呢﹖是為看風搖曳的蘆葦嗎﹖你們出去到底是為看什麼﹖為看一位穿細軟衣服的人嗎﹖啊!那穿細軟衣服的人是在王宮裡。你們究竟為什麼出去﹖為看一位先知嗎﹖是的!我給你們說:而且他比先知還大。關於這人,經上記載說:『看,我派我的使者在你面前,他要在你前面預備你的道路。』我實在告訴你們:在婦女所生者中,沒有興起一位比洗者若翰更大的;但在天國裏最小的,也比他大」(瑪11:711)。
第二個理由,是純樸的人們因若翰簡樸的生活而產生崇敬之情,同時讚賞他對權力毫不低頭的勇氣:雖然捨生致命,卻始終維護正義與真理。
還有一個理由,是那些在猶太地區的隱修士效法他的生活,並在他的感召下度隱修生活。這些隱修士認為若翰洗者就是他們中的一位,他活在他們心中。他是一位度簡樸而嚴厲生活的模範。為了這些原因,對若翰洗者的敬禮遍及世界各地。
選擇今天慶祝聖若翰洗者的誕辰,是從聖奧斯定開始的。在624日這天,夏至來到,正午的太陽會到達其運行軌道的至高處,達到一天中最高的溫度,並開始慢慢減少它的運行力度。這種自然現象,正好象徵若翰洗者隨時準備自我隱退,給光讓路,將位置讓給比自己更大的那位。在認識了耶穌就是所等待的默西亞後,他叮囑自己的門徒:「有新娘的是新郎;新郎的朋友,侍立靜聽,一聽到新郎的聲音,就非常喜樂:我的喜樂已滿足了。他應該興盛,我卻應該衰微」(若3:2930)。
為了更好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心靈謙卑的人是有福的。

由黎國榮兄弟用粵語配音福音釋義。 


讀經一:依 49:16
諸島嶼,請聽我!遠方的人民,請靜聽!上主由母腹中就召叫了我,自母胎中就給我起了名字。 2 他使我的口好似利劍,將我掩護在他的手蔭下,使我像一支磨光的箭,將我隱藏在他的箭囊中。 3 他對我說:你是我的僕人,是我驕矜的「以色列。」但是我說:「我白白勤勞了,我枉費了氣力而毫無益處;但是我的權利是在上主那裡,我的報酬在我的天主面前。」我在上主眼中是光榮的,天主是我的力量。那由母胎形成我作他的僕人,將雅各伯領回到他前,並把以色列聚在他前的上主,如今說:「你作我的僕人,復興雅各伯支派,領回以色列遺留下的人,還是小事,我更要使你作萬民的光明,使我的救恩達於地極。」


「上主的僕人」是一個很高尚的榮譽,是舊約中授予以色列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稱號:梅瑟、撒慕爾、達味、先知們,為那些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了上主,為完成上主計劃的人。 《依撒意亞》先知書的第二部分,敘述了一位充滿傳奇色彩,謎語般沒有名字的人物,很多聖經學者給予他一個名字:「上主的僕人」。因為當上主對他講話時,總是稱呼「我的僕人」,被視為一個很重要且傑出的僕人,比任何人都忠信於上主的計劃。

今日讀經一這個片段,就是以這個僕人的獨白開始,在一種隆重而莊嚴中對地中海這片廣大的地區發出邀請,聆聽上主的話語:『諸島嶼,請聽我!遠方的人民,請靜聽』(1節)!給居住在地中海周圍的人傳遞一個驚人的信息。這正在開始的工作並不是這位僕人的想法,而是他對從上主那裡接受的使命的答覆(1節)。如同在耶肋米亞先知身上所發生的(耶1:5),也如同在新約中若翰洗者身上(路1:15)和在保祿身上完成的(迦1:15)。從母腹中天主就召叫了他,並委託給他一個重要的使命,使之不能在天主的話語外找到可以依靠的力量(2節)。
 沒有什麼比話語更加軟弱的了,它只在空氣中顫動一下,就消失了,什麼痕跡也沒有留下。但是上主卻使許諾產生效果,像一把利劍,將刺透附近的人;又如一支磨光的劍,隱藏在深處,因為是在遠處,沒能傷害到任何人。這時並沒有將任何重要任務委託於這個僕人,有一段等待的時期,這段時期是上主將之隱藏的時期,像在箭筒的一把箭,又像在手中匕首。
現在我們問:誰是這位上主的「僕人」?第3節似乎指出了這位僕人的身份。當宣布這話語時,這位僕人與以色列一樣,似乎在外邦人的地方,巴比倫,認為上主所委託給他的使命似乎以失敗而告終。祂也與天主的子民一樣,表示自己的失望:「我白白地辛苦了」。就是說,表面上看,我所有的努力都枉費了(4節)。
敘述了這個召叫從母腹就被選定後,現在上主委託給「這位僕人」重要的使命。這個僕人像是單獨的一個人,他被邀請放棄以前的失敗,並更新自己對以色列的使命,聯合以色列子民,就是將北國與南國的以色列子民聯合在一起;然後再委託給他另外一個使命,且特別沉重的使命:「我要使你成為萬民的光,將我的救恩帶到地極」(56節)。
怎樣可以將這個任務委託給一個沒有成功聚合以色列的人呢?或者,先知說,正是通過這位僕人,上主顯示了自己的光榮(3節)。
我們不知道先知說這番話時是指向誰的,但是今天我們明白了他的身份,即納匝肋人耶穌。就是這位僕人,在納匝肋三十年的隱居生活中,準備自己所領受的使命,後來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尋找機會使以色列子民合一。他像一隻母雞,把自己的幼雛聚集在翅膀底下(瑪23:37),並且在十字架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像奴隸一樣,被這個世界的權貴者所拋棄。衪被埋葬到墳墓,被一塊難以移動的大石掩蓋,衪的生命似乎結束了;然而,天主使衪復活了,恢復了生命、光明與救恩,並照耀著所有的國家,直到地極。
與「上主的僕人」一樣,若翰洗者也在母腹中就被召叫,並充滿天主的能力(路1:15)。他有一個重要的任務:為上主僕人的來臨準備道路,並成為萬民的光。每人都與若翰洗者一樣,從母腹中開始就被召選,有一個要完成的使命,就是從永遠就已存在於天主心中的。誰接納上主的計劃,就成為上主的僕人;誰想在天主的計劃外尋找另一個計劃,或者自己的計劃,就會跌倒,成為歷史的邊緣人。個人的計劃在上主正在實現的新世界中毫無保存。
對若翰洗者的敬禮,意味著認識他的忠信,效法他的勇敢和謙卑,並懷著這樣的心情去完成上主委託給自己的使命。

讀經二:宗 13:2226
22 把他撤職以後,給他們立了達味為君王,天主為他作證說:我找到了葉瑟的兒子達味,他是一個合我心意的人,他要履行我的一切旨意。 23 天主按照恩許,從他的後裔中給以色列興起了一位救主耶穌。 24 若翰在他來臨以前,先向全以色列民宣講了悔改的洗禮。
25 及至若翰將完成自己的任務時,說道:我不是你們所猜想的那位,但是,看,他在我以後要來,我不配解他腳上的鞋。 26 諸位仁人弟兄,亞巴郎的子孫和你們敬畏天主的人!這救恩之道正是給我們賜下的。

我們現在隨著保祿的第一次傳教旅程,來到小亞細亞的安提約基雅。在安息日,保祿進入會堂,參加聆聽天主的聖言。在讀經後,他被邀請分享。他便起身,做了一個手勢動作,然後就開始了他的一篇很長的演說詞。
他從天主為其子民做的有利之事開始說起:將他們從埃及解救出來,四十年在曠野生活,將土地賜給他們,為他們揀選第一個國王——撒烏爾。今日的讀經二正是從這點開始。
因著撒烏耳的不忠,天主揀選了達味,這位理想的國王,就是天主旨意的理想執行者,默西亞的形象代表。從他的後裔中,按照天主的許諾,為以色列產生一位救世主,耶穌。在這裡,保祿引出了洗者若翰的形象,因為人們對他的認識相當普遍。他也是最後一位先知,這是等待恩許實現的最後時期所發生的事情,並標誌著許諾時期開始完成(2425節)。
從這位前驅者完成的事來看,有幾個重要的時刻值得強調。首先,他宣講「悔改的洗禮」,對所有的以色列人發出強烈的邀請,要求他們改變自己思想與行動的方式,好能得到默西亞為他們帶來的拯救。然後,他的決定澄清了任何對他身份模棱兩可的認識:我不是你們所想像的那位。最後,他對比他大的那位做見證。

保祿也對這位「上主的僕人」感到驚訝。這位僕人的形象,對今天的我們有什麼意義呢?這在今日讀經二的最後一節可以找到答案:「諸位仁人弟兄,亞巴郎的子孫和你們敬畏天主的人!這救恩之道正是給我們賜下的」(26節)。保祿聲明:「若翰的使命正在結束」(25節),現在若翰洗者明白他的使命的意義與責任。他要求別人走在悔改的道路​​上,而他自己就是第一個走在這條道路上的人。
與所有的人一樣,若翰洗者在開始時也懷疑,也曾經猶豫過。他被他派遣到耶穌那裡的使者們帶回的消息所震驚,對這位來自納匝肋的年青師傅的舉止感到不解。一天,他派遣他的幾個門徒去詢問耶穌說:「你就是要來的那一位還是我們還要等待另一位」(路7:19)。
後來他明白了,他改變了自己的評價標準,認識到了耶穌就是天主所派遣的默西亞,並認為自己連解耶穌的鞋帶也不配。
誰如果想認識天主所派遣的默西亞,就必須走若翰洗者所指出的悔改的道路​​

福音:恭讀聖路加福音 1:57-66,80

依撒伯爾滿了產期,就生了一個兒子。她的鄰居和親戚,聽說上主向她大施仁慈,都和她一同歡樂。到了第八天,人們來為這孩子行割損禮,並願意照他父親的名字,叫他匝加利亞。
他的母親說:「不,要叫他若翰。」
他們就向他母親說:「在你親族中,沒有人叫這名字的。」他們便給孩子的父親打手勢,看他父親願意叫他什麼名字。
他父親要了一塊小板,寫上:「若翰是他的名字。」眾人都驚訝起來。匝加利亞的口和舌頭,立刻開了,就開口讚美天主。
於是,所有鄰居,都滿懷害怕之情;這一切事,就傳遍了全猶大山區;凡聽見的人,都將這事存於心中,說:「這孩子將成為什麼人物啊?」因為上主的手與他同在。
這小孩漸漸長大,心神堅強。他住在荒野,直到他在以色列人前出現的日期。
——上主的話。

先知們對以色列子民做過多次許諾!在以色列歷史上遇到困難、災殃的時候,當他們受到外敵的侵略、壓迫、受到嘲笑、失去信心的時候,就會有人以天主的名字,向他們宣報安慰,充滿希望的信息,宣布他們解救的日子即在眼前,並許諾要開始一個新時代。
那些預言家們,將上主的許諾很仔細地保存在「聖書」中,當具體的事件發生,甚至對他們的信德產生影響與挑戰時,就會將這些書拿來閱讀,並默想其中的內容。在這些事件的影響下,他們甚至認為,也許上主忘記了自己的許諾。
以色列子民卻清楚地記得這種許諾,並懷著希望等待它的實現。 「記住」使他們在信德中產生力量,並繼續相信上主的忠信計劃必要實現。
今日福音指示了黎明曙光即將來臨。就是在「記住」的階段與「實現」階段的事件。第一部分(
5758節),敘述若翰洗者的誕生。誰默想這樣的事件,誰就會對這種奇異般的生命感到驚訝,並被這種事實所吸引,也為一個新生命的誕生而喜悅。無論是相信的人,還是不信的人,都分享這種驚訝;相信的人不單分享這種喜悅,更詢問每個生命的意義所在,想知道這個偉大事件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並且想知道天主對每個受造物的夢想與計劃是什麼。
路加是一位相信此事件的人,距離這個事件50年後寫了路加福音。在聖神的光照下,評價若翰洗者的身份在天主救恩史中的角色。他敘述若翰的誕生,並且強調這是天主對依撒伯爾的「仁慈」之舉。 「仁慈」有什麼意義?誰是天主通過依撒伯爾廣施仁慈的受益者?僅是一對憂傷的夫婦嗎? 「仁慈」在聖經中並不是指天主對那些身份低微與卑微人士的憐憫,而是指天主的注意力,天主願意向那些需要援助的人伸出援助的手。
為福音作者來說,依撒伯爾的不生育,象徵著以色列無生育能力,並處於死亡的危險中,而這也是整個人類所處的狀況。這種無希望的處境,如果沒有自上而來的干預,就沒有產生生命的可能。
先知們曾預言過天主創造生命的能力,並且邀請他們懷著喜悅的心情說:「不生育的石女,歡樂罷!未經產痛的女子!歡呼高唱罷!因為被棄者的子女比有夫者的子女還多:這是上主說的」(依54:1)。若翰洗者的誕生,為路加來說就是這種先知預言的實現。因此,他福音的開始就寫出喜悅的主題。他通過天使的口,給匝加利亞帶來了許諾:「你必要喜樂歡躍,許多人也要因他的誕生而喜樂」(路1:14),並強調在依撒伯爾分娩的時候,這種喜悅給所有做父母的,親屬及住在猶太山區的人帶來的驚喜。
天主進入人類歷史,總是帶來生命與喜悅。福音的中心部分(5966節),詳述這個嬰兒名字所帶來的意義:「到了第八天,人們來給這孩子行割損禮,並願意照他父親的名字叫他匝加利亞59節)。令人意外的是,路加強調行割禮的日期與取名的日期正好相吻合。他也強調耶穌也遵守這種法律(路2:21)。然而,在以色列,給嬰兒取名是在出生的日子,而不是在八日後
(創
4:121:325:2526)。令人費解的另外一點是,他的父母與親戚都願意按照他父親的名字嬰兒取名「匝加利亞」,而傳統上實際是以爺爺的名字取名,不是父親的。路加雖然在敘述這個事實的真相,但是他感興趣的是,強調他認為「匝加利亞」這個名字不符合、不恰當。
現在我們開始尋找福音作者將割禮與取名的日期放在同一天的理由。割禮是表示屬於盟約子民的標記。用這種儀式,表示成為以色列子民的一份子,並成為天主許諾給亞巴郎及其後裔所做恩許的承繼人;八日後,若翰洗者與他的父親一樣,成為以色列子民。正是在這點上,取名顯得重要,因為與盟約的子民有了關係。名字,指示一個實際具體的人,他的條件、歸屬與命運。
「匝加利亞」的意思是「天主記得自己的許諾」,象徵以色列歷史中,父親常要求兒子記得天主的許諾,雖然好像從來沒有實現過,也是如此記得。

現在應該清楚為什麼若翰洗者不能被稱呼為「匝加利亞」的原因了。在成為以色列子民的一份子時,並不只是簡單的以色列血統與傳統的延續,如同他的親屬與附近的人所想的,而是指示一個新時代的開始。現在結束了「記住許諾」的時期,為人類來說,今天是許諾實現的時期。天使對匝加利亞指示了天主所希望的名字「若翰」(路1:13),意思是「上主賜下了自己的恩寵,天主顯示了自己的傳遞和他的慈善」。
在聖殿中,匝加利亞成了啞巴。當他出來時,他不能向別人敘述他在聖殿內所接受有關嬰兒誕生的消息,沒有能力將天主的祝福通傳給別人。現在他的嘴巴開了,所說的話語並不是關於這個嬰兒的,而是對上主的讚美。這是祝福的話語,他就是這件驚異事件的見證者:「上主救贖並眷顧了自己的子民,正如他藉眾先知所做的許諾」(路1:6870)。
匝加利亞,代表很多世紀以來記住上主的許諾,並見證上主忠信的以色列人:「這是出於我們天主的慈懷,使旭日由高天向我們照耀,為光照那坐在黑暗和死影中的人,並引我們的腳步,走向和平的道路」(路1:7879)。現在,他明白了上主的一切恩惠,並向所有的人宣布上主所做的奇妙化工。
最後一節(80節),是對若翰嬰兒的總結。對每一個以色列人來說,曠野的經驗是一個決定性的時刻,激發他們記得這是在異鄉的為奴之路,喚醒他們內心的感受與心情。在曠野,他們的祖先們體驗到了上主的照顧。曠野是他們體驗上主保護的地方。在那裡,他們不單靠餅生活,也靠上主口中發出的每一句話而生活。
若翰洗者在曠野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期。在這樣的地方與時期,為自己即將要負起的使命作準備,與在曠野的子民一樣,精神上積聚更多的財富,使自己成為精神上富有的人。
《路加福音》敘述了耶穌的誕生後,再次提到了若翰:「凱撒提庇留執政第十五年,般雀比拉多作猶太總督,黑落德作加里肋亞分封侯,他的兄弟斐理伯作依突勒雅和特辣曷尼地方的分封侯,呂撒尼雅作阿彼肋乃分封侯,亞納斯和蓋法作大司祭時,在荒野中有天主的話,傳給匝加利亞的兒子若翰。他遂來走遍約旦河一帶地方,宣講悔改的洗禮,為得罪之赦」(路3:13)。
這就是若翰洗者,隨時準備肩負起自己的使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