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31, 2020

復活前夕守夜禮


不要在死人中找活人


費爾南多‧阿梅利尼神父(Fr. Fernando Armellini)的福音的釋義。 
    
 基督徒確信自己是人類與社會理想目標的守護者。若是人們認為我們所宣講的倫理標準高尚與崇高時,我們感到很自豪。
我們也很高興被人稱為是博愛、正義與和平的使者。
然而,我們卻對自己是復活的見證,照亮墳墓黑暗之光明的攜帶者而感到一些保留。
    有時候我們看到,在逾越節晚上的講道中,宣講者在講述基督戰勝死亡時似乎表現不出內心真正的喜樂。有時不講復活的基督,而是講論當下的問題以便吸引人更多的注意力。觸及嚴肅而重要的社會問題時,需要在福音的光照下去理解。但是,在復活前夕,基督徒團體應聽到另一種宣報。人們聚在一起是為了慶祝生命之主,因為天主在祂的僕人耶穌身上完成了從未聽說過的奇蹟。
教會初期的戴爾都良這樣評價當時代的基督徒團體的生活與信德:基督徒的希望就是死者的復活,我們所有的一切是因為我們相信復活。
基督徒與別人的不同不在於高尚的倫理。非基督徒也去實行愛德的崇高行為,雖然他們沒有意識到,但也是被基督的聖神所推動。
世界從基督徒身上期望看到的,是符合福音精神的倫理生活。但人們首先尋求的是對死亡之謎的答覆,基督復活的見證,因為基督的復活使死亡變成了新生命的誕生。
    對新生的期待只能從不再害怕死亡的人身上體現出來,因為信德之光告訴他們,「我看見了」復活的那一位,並在心中期待著,白日將近,晨星將要升起(伯後219)。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訊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
願我們每時刻的生命都被復活的光明所照耀。


由黎國榮兄弟用粵語配音福音釋義

 6311
弟兄們,難道你們不知道:我們受過洗歸於基督耶穌的人,就是受洗歸於他的死亡嗎﹖ 4 我們藉著洗禮已歸於死亡與他同葬了,為的是基督怎樣藉著父的光榮,從死者中復活了,我們也要怎樣在新生活中度生。 5 如果我們藉著同他相似的死亡,已與他結合,也要藉著同他相似的復活與他結合,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舊人已與他同釘在十字架上了,使那屬罪惡的自我消逝,好叫我們不再作罪惡的奴隸,因為已死的人,便脫離了罪惡。 8 所以,如果我們與基督同死,我們相信也要他同生,因為我們知道:基督既從死者中復活,就不再死;死亡不再統治他了,10 因為他死,是死於罪惡,僅僅一次;他活,是活於天主。 11 你們也要這樣看自己是死於罪惡,在基督耶穌內活於天主的人。

從初期教會開始,基督徒就稱安息日後的那一天為聖日,並以一個新名字稱呼這一天。羅馬人稱為「太陽日」的那天就成了「上主的日子」,因此稱「星期日」。
基督徒很快就感覺到,需要用特殊的一天來慶祝基督的復活,因為這是他們信仰的基礎與核心。因此逾越節就被稱為「星期日中的星期日」「節日中的節日」,是最重要的節日,最大的星期日,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
人人都參加隆重的復活前夕守夜禮,也在這個時候為慕道者施洗。
慕道者並不是接受一個簡單的洗禮,而是完全浸到水中,然後從聖洗池中出來。正如從母胎中出來一樣,成為一個新的受造物,光明之子。
在喜樂的歌頌聲中,基督徒團體接納教會的新子女,就是由聖神和水而獲得新生的子女。
這就是保祿在今日的讀經中所告訴我們的。
保祿回憶了羅馬的基督徒領洗的時刻和他們接受的教理知識。
保祿以一個反問來開始:難道你們不知道:我們受過洗歸於基督耶穌的人,就是受洗歸於他的死亡嗎(3節)?他用這種反問的方式提醒他們已經接受的真理。他們在基督內受洗使得他們與基督親密聯合,分享基督的死亡,並與衪一起進入生命。
耶穌也有一次提到洗禮:我有一種應受的洗禮,我是如何焦急,直到它得以完成(路1250)。指的是祂將經過死亡之水的洗禮,並將在逾越節獲得復活的生命。
保祿強調,基督徒蒙召要走與老師同樣的道路。
若想獲得復活基督的豐富生命,人要首先死於舊我,將自己的邪惡生活埋葬。就是要浸入洗禮的水中,浸入水中意味著死於罪惡,埋葬自己的過去,重新開始一個全新的生命,與基督相似的生命(46節)。
保祿在迦拉達人書中通過一個形象的對比來解釋由死入生,即「本性的行為」與「聖神的行為」之間的對比:本性私慾的作為是顯而易見的:即淫亂、不潔、放蕩、崇拜偶像、施行邪法、仇恨、競爭、嫉妒、忿怒、爭吵、不睦、分黨、妒恨、醉酒、宴樂以及兇殺,與這些相類似的事。我以前勸誡過你們,如今再說一次:做這種事的人,決不能承受天主的國。然而聖神的效果卻是: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迦51923)。
逾越節的晚上對每一個基督徒來說,無論是兒童、少年、青年、或是成年人,都是提醒自己的好機會,去實踐我們在領洗時所發的許諾,行為應與領洗時的誓言保持一致。
保祿在今天讀經的第一部分闡述了消極層面,即要死於罪惡。他在第二部分(811節)強調了積極的層面,進入新生:如果我們與基督同死,相信也要與衪同生(8節)。
如果我們經過死亡,那最後的結局將會是復活的生命。
初期的基督徒從內心接受了保祿關於洗禮的講述。他們努力在生活中付出實踐,並且逐漸豐富了洗禮的儀式,使之更能表達其中的象徵意義。
他們讓新領洗者穿上白衣,代表一種全新又沒有瑕疵的生命,並努力活出這樣的生命。當他們從洗禮池上來,主教給他們穿上白衣,並擁抱他們。在一些團體中,主教也在他們的口唇上放幾滴奶與蜜,是天主許諾給進入福地的人們的食糧。為新領洗者來說,福地就是天主的國。
洗禮池的形狀也有象徵意義。納匝肋現在保存著兩個很古老的洗禮池,正方形或長方形,用以提醒候洗者洗禮池就如同墳墓,浸入洗禮池就是將自己的「舊我」與基督同葬,並與基督一起進入新的生命。有的洗禮池是圓形,代表穹蒼,告訴新領洗者已經進入了天上的國度。有的洗禮池是十字架形狀,象徵生命的奉獻,邀請他們與老師一起,將自己奉獻給兄弟姊妹。雞蛋形狀的洗禮池具有更明顯的意義:就如生命破殼而出,同樣新人也由洗禮池中產生。

福音 (瑪28:1-10

 安息日既過,一周的第一日,天快亮時,瑪利亞瑪達肋納和另一個瑪利亞來看墳墓。忽然發生了大地震,因為上主的天使從天降來,上前把石頭滾開,坐在上面。他的容貌好像閃電,他的衣服潔白如雪。
看守的人由於怕他,嚇得打顫,變得好像死人一樣。天使對婦女說道:你們不要害怕!我知道你們尋找被釘死的耶穌。他不在這裡,因為他已經照他所說的複活了。你們來看看那安放過他的地方;並且快去對他的門徒說:他已經由死者中復活了。看!他在你們以先往加里肋亞去,在那裡你們要看見他。看!我已經告訴了你們。
她們趕快離開墳墓,又恐懼又異常喜樂,跑去報告他的門徒。
忽然,耶穌迎上她們說:願你們平安!”她們遂上前抱住耶穌的腳,朝拜了他。耶穌對她們說:不要害怕!你們去,報告我的兄弟,叫他們往加里肋亞去,他們要在那裡看見我。


所有聖史都以一個非常精準的時間來開始復活的敘述 – 安息日後的清晨 – 隨後就是婦女們,包括瑪利亞、瑪利亞瑪達肋納及其他人來到墳墓的場景。然而,關於在墓前所看見的震驚場面,他們各有不同的描述。
當馬爾谷、路加及若望肯定地以驚訝的言詞描述巨大的石頭已由墓穴滾開時,瑪竇卻描述他們看到的一個震天駭地的景象:那時有大地震,上主的天使從天降來,上前把石頭滾開,並坐在上面。他們眾人及看守的人也嚇得打顫,變得好像死人一樣。(2-4節)
如果此故事是一段新聞記者的報導,那麼我們很難把它與其他福音的描述相融。
讓我們立即澄清一下:這段福音章節並不是一段新聞報導。將其視為新聞會產生誤導,因為瑪竇並不是在敘述一個歷史的經過。        
給我們講論的事件-生命之主驚動地戰勝死亡-確實發生了,但此勝利不屬於此世,而是屬於神聖的國度。與被釘在十字架不同,復活並不能通過感官來驗證,也不能像耶穌生平的眾多事件一樣被描述。
婦女們比門徒們更早經驗復活的震撼,確實很難傳達。但瑪竇擁有一種神學的語言,就是聖經中常用的語言,令讀者更容易理解。是一種經常以圖像,充滿寓言和隱喻構成的語言。
瑪竇以其中一個圖像開啟祂的復活故事:大地震。為了把天主所行的奇蹟更清楚陳述給衪的子民,這些聖史經常利用了使人印象深刻的圖像,包括閃電、雷霆、冰雹、雷暴、烏雲密佈;而最明顯的,就是在巴勒斯坦經常發生的地震。
當上主在西乃山顯現給梅瑟時,出谷紀的作者這樣描述:「全山猛烈震動。梅瑟遂開始說話,天主藉雷霆答覆他。」(出19:18-19)因此,聖詠的作者也這樣描述天主對世上的邪惡的憤怒與介入:「大地立即戰慄震驚,山基陵根搖撼移動。」(詠18:8
為了表達天主在復活主日摧毀死亡的大能,瑪竇應用了文學上必然的選詞:使用了聖經中地震的圖像。
他在講論耶穌死亡的故事也用了同一圖像。有別於其他聖史,他是這樣描述:「大地震動,巖石崩裂,墳墓自開。」(瑪27:51-52
他並不是指向物質的事實。他希望讀者能理解當耶穌奉獻自己生命時的衝擊:遠古世界、罪惡的世界、謊言、不公義、偽善把根基也震撼了。 衪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永遠無法恢復。
聖史也在聖經中利用其他圖像,例如:上主的天使、白如雪的顏色、閃電、恐慌 (7:9, 10:6,  6:11, 13:22) 以代表當時男女的見證,從而建構神學的框架;對我們來說,就是門徒如何經驗復活的那位。
把聖史所用的文學外殼除下,福音的神學信息就更清楚地呈現出來。
惡人跟義人作戰,並且戰勝了。他們相信已令衪永遠沉默。一塊大石頭放在墓口,也有一隊衛兵看守,沒有任何人可以接近。(瑪27:62-66)所有人也慶祝死亡戰勝了生命,不敬戰勝了義人,仇恨戰勝了愛。
面對此悲劇,一個奇蹟:當殺害衪的人在嘲笑時,墓穴的黑暗與寂靜會連義人的記憶也永遠消滅嗎?
天主在復活主日的黎明回答了這個痛苦的問題。 

電光一閃之際,衪爆發出衪賦予生命的能量,因衪不能容許神聖及正義的那位留在死亡的權柄之下。衪在受難日所發生的事情發出了最終的裁決:根據衪的判斷,在世人眼中被打倒的,才是勝利者。
上主的天使莫非也是上主自己彰顯衪所有的權能。
坐在大石上的舉動讓人想起勇士驕傲地坐在他所征服的城市上來慶祝自己勝利的姿態。瑪竇以此好戰的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上主戰勝了死亡,就是那總令人恐懼的死亡。
天使迫切地吩咐婦女們離開耶穌被埋葬的地方,不要在死人中,而是在活人中尋找被釘的耶穌。(第六節)
結束塵世生活,戰勝死亡的人已不在墳墓裡。他們在天父的家鄉相聚,在那裡,所有生者聚在一起,齊聲歌頌讚美上主。
凡發現此事的人必要向所有人宣佈。上主的天使派遣婦女們說:「快去對他的門徒說:他已經由死者中復活了。看!我已經告訴了你們。」(第七節)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務。因為宣佈復活代表冒著不被相信甚至被嘲笑的風險。
我們談論被釘的耶穌以及衪如何勇敢地為愛而獻出生命並不困難。 因為被釘的耶穌屬於這個可驗證的現實世界。是一個不能否認的歷史事實。相反,我們不太願意宣佈衪的復活,因為我們不能以我們的感官來認出復活的衪:衪屬於天上的境界,只有信徒才能凝視衪,默觀衪。
只有那些跟復活的那位有過個人交往和親密經歷的人,才有勇氣向所有人(像婦女們一樣)宣告上主並不是甦醒過來,而是真正的活著,並臨在於我們中間。
在空墳旁出現了兩類人:婦女們及看守的人。(第四至八節)他們代表著面對天主大能時,兩股對立的反應。侍衛的反應是恐懼:「看守的人由於怕他,嚇得打顫,變得好像死人一樣。」(第四節)
他們要看守著死亡的國度,但面對天主的大能,他們顫抖、逃跑,被復活的光嚇倒。(瑪28:4
天使並沒有安慰他們:他們代表著所有反對生命的勢力,他們為死亡而效力。他們處於混亂狀態,只能夠繼續恐懼,因為他們沒有出路。
相反,代表著團體的婦女們得到了安慰:「你們不要害怕!」(第5節)
熱愛生命的人不必擔心天主的干預。衪來是把所有保守死亡境界的石頭,所有放有罪惡的石頭推開。
天上帶來的信息,除了指引婦女們,也指引所有人。這是一個對生命的凱旋勝利逐步肯定的邀請:義人永遠不會被遺棄,每一個墳墓,正如耶穌的那個墳墓一樣,會成為空墳。即使死亡的力量(不公義、壓迫,誹謗,仇恨,欺騙,狡猾等)在有一段時間顯然地佔了上風,但它永遠不會得到最終的勝利。
面對復活的震撼場面,義人的一切失落及淚水也變得有意義。
婦女們急忙地離開死亡的地方,趕往通知門徒們基督活著。他們正正代表相信生命的勝利,奔向為兄弟姊妹見證信仰的人。
面對同一事件,衛兵作了相反的選擇:如同猶達斯一樣,讓自己被金錢所摧毀。他們就是代表著那些,即使在今天,為了物質的好處,放棄自己而作出妥協的人們。他們選擇謊言而不是真理,依賴權勢,與他們同流合污,嘗試維持不公義的統治。
福音以復活基督顯現給婦女們結束(第9-10節)衪告訴她們:「歡欣吧!」
喜樂總在那些曾「見過」活著的那位人的面上顯耀,他也會發現,復活過後,這個世界的問題,即使是最戲劇性和荒誕的,都具有意義。
的確,復活節後,人們仍然像以往一樣死去。但是,他們現在知道他們不會停留於死亡:這不會死。他們知道生命有一個目標-並不是墳墓的黑夜,而是天上的光芒-而人類有一個終向-就是永恆的慶典。
這就是基督徒喜樂的原因。
沒有分享就沒有喜樂。即使復活的基督也不例外,天使在墳墓派遣婦女們為她們所經驗的作證。這事件改變了她們對生命的看法。
從物質的角度來看,她們什麼也沒有改變,困難與問題仍然存在。但是她們本身已經不再一樣:因著與那活著的那位相遇,她們被轉化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