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the Bible Commentaries for the three readings of Sundays by renowned scripture scholar Fernando Armellini - Both the text and videos in our new web page:
https://www.bibleclaret.org/chinese
Claretian Missionaries Walking with the Word of God!
Follow the Bible Commentaries for the three readings of Sundays by renowned scripture scholar Fernando Armellini - Both the text and videos in our new web page:
https://www.bibleclaret.org/chinese
我們期待祢的來臨
「請來臨,主耶穌!請來臨,與我們一起更新世界!」
讀經一: 依63:16-17;19;64:1-7
「因為祢是我們的父親;亞巴郎雖不認識我們,以色列雖不記得我們,祢上主卻是我們的父親,『我們自古以來的救主』就是祢的名。上主! 祢為什麼讓我們離開祢的道路﹖使我們的心變硬而不敬畏祢﹖求祢為了祢的僕人,為了祢產業的各支派,回心轉意罷!」
「我們儼然成了一個從未受祢治理,從未屬祢名下的民族。啊!望祢衝破諸天降下,諸山在祢面前震盪。」
「有如火怎樣燒乾了水,火也怎樣燒毀祢的敵人,好使祢的敵人認識祢的名,使萬民在祢面前戰慄,因為祢行了誰也想不到的驚人事蹟;『祢下降,使山嶺在祢面前震盪。』是人從未聽過的,耳朵從未聽過,眼睛從未見過,祢以外,沒有一個神對依靠自己的人如此行事的。祢是歡迎那些履行正義和紀念祢道路的人;但是,看,祢發了怒,我們仍犯罪如初,仍照舊違叛祢。我們都好像成了不潔的人,所行的正義好似染了經血的內衣,又似乾枯的葉子;我們的罪惡好似狂風一般將我們捲去,沒有一個呼求祢名的,或奮起契合於祢的,因為祢掩面不顧我們,將我們委棄於我們罪惡的權下。如今,上主啊! 祢是我們的父親;我們只是泥土,祢是我們的陶工,我們都是祢手中的作品。」
以色列人民被流放在巴比倫。耶路撒冷聖殿被摧毀時間還不長,在流放中,他們對於那些痛苦的屈辱仍然記憶猶新。公元前五百八十七年七月那可怕的場面仍然依稀如在眼前,拿步高的軍隊拆毀耶路撒冷的城牆,燒毀君王的宮殿,婦女抱著懷中吃奶的嬰兒倉皇奔逃,獅子掠奪之後,豺狼又來踐踏,厄東人落井下石、趁火打劫(詠137:7)。
流放中的人民為這悲慘的歷史尋找原因,他們的一位詩人寫下了這段祈禱辭,就是今天的讀經,是整部聖經中最美「你是我們的父親……「自古以來的救主就是祢的名字」(依63:16)。
其他民族常常把他們自己的神祇稱呼為父親,而以色列人民不同,他們一般不用父親這個稱謂來稱呼自己的天主。他們這樣做,首先是為了不與異教人混同,因為那些外教人的神祇常常會與世界上的女人愛戀(創6:2),生育子女。另外是因為以色列人有亞巴郎為父親。
不過,當以色列人被流放在巴比倫的時候,不論是亞巴郎,還是依撒格、雅各伯,都沒有能力救援他們。聖祖們有足夠的理由為他們不爭氣的子孫們慚愧:「亞巴郎不認識我們,以色列不記得我們」(依63:16)。
在這個歷史背景下,聖經中第一次把天主稱呼為父親,後來耶穌一直這樣稱呼天主;在福音記載中,耶穌總共用了184次。另外「救主」這個稱呼也非常特殊,在以色列民族中常常是指關係最近的親屬,他有責任贖回家族中失去自由的成員,比如被囚禁,或者欠債為奴。解救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湊夠一定的費用去贖回,二是親屬自己去替換。
耶路撒冷被摧毀後,以色列的境況非常可悲,因為他們再沒有任何人可以作為救主,所有的人都成了奴隸。只有呼求天主做他們的救主。
在開頭的呼求之後,祈禱變成了抱怨:「上主! 祢為什麼讓我們離開祢的道路﹖使我們的心變硬而不敬畏祢?」(17)
這個質問非常具有悲劇性,它代表了各個時代人們的焦灼,人們有許多解不開的謎:為什麼天主,全能者,不阻擋惡的產生?為什麼祂不防止我們陷於失敗?不幫助我們免於死亡?為什麼允許我們被懶惰和慾望所吸引而遠離祂的愛?
對這些問題,沒有任何人曾給予合理的答覆。只有在祈禱中我們才會獲得一絲亮光。
為了加強信德,為了重新獲得希望,這篇美麗祈禱文的作者開始回顧過去(64:1-3),歷數天主如何常常在以色列人民深陷黑暗的時候救助他們,尤其是從埃及解放他們的那個晚上,祈禱辭的結尾是:「耳朵從未聽過,眼睛從未見過,祢以外,沒有一個神對依靠自己的人如此行事的」(64:3)。
在祈禱中,被流放的以色列人民重新回顧自己的歷史,深刻意識到自己所犯罪過的嚴重性:「祢歡迎那些履行正義和紀念祢道路的人;但是,看,祢發了怒,我們仍犯罪如初,仍照舊違叛祢。……我們的罪惡好似狂風一般將我們捲去,沒有一個呼求祢名的,或奮起契合於祢的,因為祢掩面不顧我們,將我們委棄於我們罪惡的權下」(4-6)。
這種意識本來會把人帶入失望和頹喪,可是對於以色列人民卻在內心激發了虔誠的信仰:「如今,上主啊! 祢是我們的父親;我們只是泥土,祢是我們的陶工,我們都是祢手中的作品」(7)。內在的平安、希望、對未來的樂觀,都是善於祈禱所獲得的恩寵。一個人,當知道自己處於一位呵護自己的父親的懷抱中時,才會感到穩定。
縱觀聖經啟示的整個歷史,流放巴比倫的故事象徵我們生活中的不幸,它是那些選擇走向遠離天主的人不可避免的結果。失望、孤獨、羞辱、不幸,都是罪惡帶來的苦果。
為什麼天主不阻擋我們犯罪呢?這也是我們的發問。
自從天主創造了自由的人,天主就不再是全能的了。經師們就曾經意識到這一點,談到天主的zimzum:在某種程度上,他們認為,天主自我限制了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冒險接納一個可能倔強凶悍,傲慢不順從的受造物。
但是,愛恰是「猛如死亡,頑如陰府」(歌8:6),愛從來不會屈服。天主即使被我們人類拒絕,仍會因著祂執著的愛而尋找我們。祂不強加於人,不壓制我們的自由,即使一直處於被人類背叛所造成的挫敗中,祂仍然激情澎湃的愛我們。
」
讀經二: 格前1:3-9
願恩寵與平安,由我們的父天主和主耶穌基督賜給你們。我時時為你們,對天主在基督耶穌內所賜與你們的恩寵,而感謝我的天主,因為藉著祂,你們在一切事上,在一切言論和知識上,都成了富有的;並且我為基督所作的證言,在你們中是這樣的堅定,以致你們已不缺少任何恩寵,只待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出現;天主必要堅固你們到底,使你們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日子上,無瑕可指。天主是忠信的,因為你們原是由祂所召,為同祂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合而為一。
這是格林多前書開始的部分,是保祿寫給格林多團體的,他們曾經以慷慨的激情接受了福音,可是後來卻被異教迷惑,又掉入古老惡習的陷阱。保祿面對這些倫理上的弱點,在信件後面的部分給予嚴厲的譴責。不過,在信件開始的部分,保祿採用了非常溫柔和優雅的方式,強調天主的恩寵在他們身上所帶來的美好果實,嘉許格林多人獲得了神恩的所有種類,不論是言語還是知識(5)。
讓我們訝異的是保祿沒有提到一些更重要的美德或品質,如信、望、愛;他曾經特別表彰得撒洛尼人在這些方面的表現(得前1:3);或者像斐理伯人對福音的慷慨和虔誠方面(斐1:5)。所以,保祿其實是以一種含蓄的方式提醒格林多人,他們的團體並不是完美的,如果他們更好地合作,基督的恩寵本來還可以給予他們更多美果。可是這個世界的誘惑使他們忘記了對於來臨的主的期待。
在這一段的第二部分(6-9節),保祿重新強調:「要期待我們的主基督的彰顯」。他感覺到這些基督徒在靈性上的脆弱,但是也相信儘管他們有很多弱點,天主還會把已經開始的工程帶向完美。天主的忠誠不受人的回答限制,既然祂召叫了格林多人接受救恩,也會持續不斷地陪伴他們的靈性成長,直到實現與主基督在榮耀中共融。
保祿的這個肯定,不是基於天真和膚淺的樂觀,而是邀請他們在天主無償大愛的基礎上,激發基督徒的希望。
福音: 谷13:33-37
你們要當心,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日期什麼時候來到。正如一個遠行的人,離開自己的家時,把權柄交給自己的僕人,每人有每人的工作;又囑咐看門的需要醒寤。所以,你們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什麼時候回來:或許傍晚,或許夜半,或許雞叫,或許清晨;免得他忽然來到,遇見你們正在睡覺。我對你們說的,我也對眾人說:你們要醒寤!
警覺和醒悟,是這一段的關鍵詞。它們一再被強調,甚至幾乎是以過分的方式重複:「你們要當心,要醒悟」(33),「又囑咐看門的需要醒寤」(34),「你們要醒寤」(37)。
對於保持醒悟的囑咐是如此重要,耶穌用比喻給予強調:「正如一個遠行的人,離開自己的家時,把權柄交給自己的僕人,每人有每人的工作;又囑咐看門的需要醒寤」(34)。
醒悟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強調是在夜裡?為什麼主人不是在白天回來,而是在人們不經意的時候突然來臨?看門人是誰呢?主人是誰呢?他去哪裡了?他給他的僕人們留下了什麼權力?
在回答這個比喻帶給我們的這些問題之前,有必要讓我們先來對第35節的翻譯做一個小小的變更:「你們要醒悟,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什麼時候到達」。耶穌不是在談論祂不確定的、遙遠無期的返回,而是指出祂臨在於持續更新的世界中。
首先我們來辨別一下比喻中主角的身份。家主其實就是耶穌,祂並沒有離開,只不過改變了在門徒們中間出現的方式。比起當時祂和門徒們在巴勒斯坦地區共處的時候,現在祂離每一個人更近了。復活之後,祂不再受人類世界的限制。所以,祂邀請祂的弟子們,要時刻意識到祂在他們中間的臨在:「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28:20)。但是保持這種意識並不是很容易,因為這要求一個人有能力穿過夜色的黑暗看到另一邊的黎明。
另外也應該注意到耶穌提醒我們,祂的來到是在夜裡。賊常常是在看不清楚的時候出現。「這一點你們要明白:如果家主知道,盜賊幾更天要來,他必要醒寤,不讓自己的房屋被挖穿」(瑪24:43)。還有那個關於十個童女的比喻,當時她們也是在昏昏欲睡的狀態中,等待遲到的新郎,有的打盹,有的昏睡,可是「半夜有人喊說: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吧!」(瑪25:5-6)
為什麼一再強調黑夜呢?
以色列傳統中,經師們教導說,在世界歷史中,有四個大的黑夜:第一個黑夜,是在創造的時刻,太陽和月亮還不存在,天主說:「要有光!」(創1:3)那時候是黑夜;第二個黑夜,是創世紀第十五章中,天主與亞巴郎訂立盟約的時候;第三個黑夜,是以色列人從埃及被解放,「這一夜是上主領他們出離埃及所守的一夜,這一夜也是以色列子民世世代代向上主當守的一夜」(出12:42);第四個黑夜,是以色列人民期待中的,那一個夜裡,天主要介入新世界的創造,開啟祂的王國。
這第四個黑夜,被馬爾谷詳細劃分,也就是根據普通羅馬人的習慣,具體劃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稱為:傍晚、子夜、雞叫的時候和黎明(35),為了以一種精細的方式,強調這個警告,要清醒地站著,不要有任何一刻打盹。
誰的目光被愛所引導,他就會讓自己對這個警告保持清醒,注意到那些標誌著一個新世界正在開始實現的記號。誰是清醒的,他就會時刻準備好自己接待正在來臨的主,就會去創造和平、尋求對話與和好、救助貧困、拒絕暴力、建設正義、幫助移民、陪伴孤獨者和安慰苦痛者。
黑暗讓我們畏懼,有時,黑暗可能非常沉重,甚至可能會讓一個基督徒看不到自己的主,而被疲憊、枯燥、沮喪所壓倒。當我們的眼皮被沉重的困倦所重壓時,需要讓我們的大腦憶起保祿的勸告:「鼓起勇氣!黑夜深了(第四個黑夜),白日已近!」(羅13: 12)
有一個秘訣幫助我們保持警醒,那就是祈禱,與主保持持續的對話。誰不祈禱,就會困倦,就會被黑暗制伏(谷14:37-40)。
看門人,指那些在基督徒團體中擔任重要角色的人們,他們比其他所有的人都該更加警醒,他們影響著教會團體的生命。這些人宣揚天主的聖言、主持聖事、扶助信仰動搖的信徒。這些看門人應該更加時刻警醒,他們的思想、言語、生活方式,應該總是彰顯出他們作為「光明之子」的身份,而不是「黑暗之子」,因為他們需要幫助其他脆弱的兄弟姊妹警醒,幫助他們不要被世俗的謊言所欺騙。
天主的審判是為了拯救
「可咒罵的,離開我,到那給魔鬼和他的使者預備的永火裡去吧」(瑪25:41)。這是在今日福音中聽到而令人感到害怕的句子,而這不是耶穌所說的唯一令人感到害怕的句子。路加與瑪竇也這樣敘述:「我不認識你們是那裡的;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都離開我去罷」(路13:27)。「人子要差遣他的天使,由他的國內,將一切使人跌倒的事,及作惡的人收集起來,扔到火窯裡;在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瑪13:41-42 )。「你們捆起他的腳和手來,把他丟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瑪22:13)。「正在他不期待的日子,和想不到的時刻,那僕人的主人要來到,剷除他,使他與假善人遭受同樣的命運;在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瑪24:50-51) 。
這樣的句子放在這裡恰到好處,在我們的思想中迴盪。它們使那些藝術家獲得了很大的靈感,使他們可以勾畫描繪出使人害怕的圖像與油畫。在其中,天主的義怒、人所受的懲罰與無助被描繪得栩栩如生,也許這就是令人難以忘懷的宇宙最後審判的景象。這也激發了那些音樂家描寫耶穌在十字架上發出令人振聵與心痛的呼喊聲。
我們曾多次聽過介紹天主的審判,而在今天,人們對於天主的審判也是從一個悲劇性的事件去理解。這樣,與基督的相遇,為所有的人,即使為了義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心靈的沉重負擔。面對那位能夠發現自己使者缺點的主宰(約4:18),誰還能覺得是有保證與安全的?也許還有很多的基督徒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面對這樣的上主時,他們還可以在煉獄中煉淨自己的過錯。這難道就是天主的審判?
為了更好的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天地要喜悅,因為上主以正義審判世界。
讀經一:則34:11-12,15-17
11因為吾主上主這樣說:看,我要親自去尋找我的羊,我要親自照顧我的羊。 12猶如牧人在羊群失散的那日怎樣尋找他的羊,我也怎樣尋找我的羊;我要把那些曾在陰雲和黑暗之日四散在各地的羊,從那些地方救回來。
15我要親自牧放我的羊,親自使他們臥下──吾主上主的斷語。 16失落的我要尋找;迷路的,我要領回;受傷的,我要包紮;病弱的,我要療養;肥胖和強壯的,我要看守;我要按正義牧放他們。 17我的羊群啊!關於你們,吾主上主這樣說:看,我要在羊與羊,綿羊與山羊之間,施行審判。
在公元前587年,耶路撒冷與它充滿金碧輝煌的聖殿被毀,所留下來的只是一堆頹垣敗瓦。巴比倫王國的士兵們殘酷與充滿暴力的摧毀了聖城耶路撒冷。在當地的居民中,其中一些逃亡到曠野,有的逃亡到埃及,其中也有很多人被帶到異國他鄉充軍。只有那些比較貧窮的留在本鄉,就是那些葡萄園園主,農夫與手工製造者。
很多年過後,在那些留在本土家鄉的人中,有的人憑著自己的聰明與機警,明白在當前的這種狀況中,利用別人的需要而去剝削別人的財富,而這些有各種需要的人因為災禍與各種不幸卻渴望得到別人的幫助。這些機警與乖巧的人,因為不講原則與社會正義,做各種買賣而使自己成為富有的人。今天的讀經一,正是在這樣一個充滿憂傷與悲劇性的時代所宣講的。面對人民所受到的打擊,厄則克爾將以色列子民比喻成一個沒有牧人的羊群,並同時帶來救恩的信息。他並不宣講另一位比以前國王好一點的國王來臨(以前的國王將他們帶向毀滅的地步),而是宣布天主將很仔細與耐心地照顧自己的羊群(11節),在陰雲和黑暗之日集合四散在各地的羊(12節),並要親自帶領他們到以色列的聖山上(15節)。
天主也對那些只顧為自己收集財富卻踐踏弱小者權利的人,發出威脅與警告。對自己的羊群,天主這樣保證:我要在羊與羊,綿羊與山羊之間,施行審判(17節)。這是天主對那些受壓迫者,貧苦的人與受剝削者的許諾。
讀經二:格前15:20-26、28
20但是,基督從死者中實在復活了,做了死者的初果。 21因為死亡既因一人而來,死者的復活也因一人而來;22就如在亞當內,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內,眾人都要復活;
23不過各人要依照自己的次第:首先是為初果的基督,然後是在基督再來時屬於基督的人,
24再後才是結局;那時,基督將消滅一切率領者、一切掌權者和大能者,把自己的王權交於天主父。 25因為基督必須為王,直到把一切仇敵屈伏在他的腳下。 26最後被毀滅的仇敵便是死亡;28萬物都屈伏於他以後,子自己也要屈伏於那使萬物屈伏於自己的父,好叫天主成為萬物之中的萬有。
猶太經師們認為當默西亞來臨的時候,他要開始建立他的第一個王國,就是所謂的「默西亞王國」;然後就是天主的國來臨。保祿,因為受到猶太人的這種教導,也同意這樣的觀點:認為「默西亞王國」會在人間持續存在,直到世界的終結。今日的讀經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與影響下寫成的。保祿確信,在歷史的長河中,默西亞將在自己的王國內消滅所有的敵人,而在戰勝了最後的敵人後,基督將獲得最後的勝利(25-26節)。
基督所要湮滅的敵人不個人,而是邪惡的力量,就是所有阻止人完全地生活在自由與聖善中的邪惡力量:疾病、飢荒、赤裸、無知、奴役、害怕、膽怯、仇恨、自私、罪過。只有當這些邪惡的勢力完全消失時,默西亞的王國才實現。無論是誰,只要盡心盡力與這些邪惡的力量鬥爭,即使不是基督徒,甚至不是有信仰的人,就是與天主的計劃合作,並在這樣的合作中使天主的王國早日來臨。只有當天主的國在世上完全臨現,和基督最後的敵人,包括死亡被完全戰勝時,基督將把世上的一切權柄交給天父,天主的國將在世上永存(28節)。
現在,這樣的解釋可以幫助我們明白讀經二的前部分(20-24節)。基督並沒有消滅人的生理與身體上的死亡:人體的各個器官,與別的生物一樣,有著新陳代謝的過程,都會老化與衰退。基督戰勝了死亡,因為基督使死亡的權勢不再發揮影響,將人的生命轉變成一個充滿生命與希望的境界。
福音:瑪25:31-46
31當人子在自己的光榮中,與眾天使一同降來時,那時,他要坐在光榮的寶座上,32一切的民族,都要聚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彼此分開,如同牧人分開綿羊和山羊一樣:33把綿羊放在自己的右邊,山羊在左邊。 34那時,君王要對那些在他右邊的說: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承受自創世以來,給你們預備了的國度吧!35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36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裡,你們來探望了我。 37那時,義人回答他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飢餓而供養了你,或口渴而給了你喝的?38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作客,而收留了你,或赤身露體而給了你穿的?39我們什麼時候見你患病,或在監裏而來探望過你?40君王便回答他門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 41然後他又對那些在他左邊的說:可咒罵的,離開我,到那給魔鬼和他的使者預備的永火裡去吧!42因為我餓了,你們沒有給我吃的;我渴了,你們沒有給我喝的;25:43我作客,你們沒有收留我;我赤身露身,你們沒有給我穿的;我患病或在監裡,你們沒有來探望我。 44那時,他們也要回答說:主啊!我們幾時見了你飢餓,或口渴,或作客,或赤身露體,或有病,或坐監,而我們沒有給你效勞?45那時君王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沒有給這些最小中的一個做的,便是沒有給我做。 46這些人要進入永罰,而那些義人卻要進入永生。 」
如果天主將自己的敵人扔進永火中,那麼天主就不會不要求我們去更愛衪(瑪5:44)。耶穌來到世界上是為了尋找迷失的羊(路19:10),並且很自豪與高興地成為稅吏與罪人的朋友(路7:34)。如果這樣,有可能有一天,天主反對他們嗎?
這個天主的正義也讓人費解,天主要用永遠的痛苦,來懲罰人因一時的錯誤所犯的罪過,因罪過所應承受的後果與懲罰之間並沒有相對的比例。如果人的罪過要人永遠的承擔懲罰,那為什麼天主不讓這些人遠離自己的錯誤呢?這樣的固執有何意義呢?是不是為了與天主相遇?
這就是今日的福音,人所提出的問題。這是些令人費解的問題,但也許可能是在開始時,對這段福音的錯誤理解所造成的。
這些疑問並不是由天主的審判所帶來的,而是從下文所帶來的。只要繼續讀下去就能明白。耶穌在屬於自己的權柄中光榮來臨的時候,就是值得炫耀的時刻,因為下文這樣說道:「你們知道:兩天以後就是逾越節,人子要被解送,被釘在十字架上」(瑪26: 2)。更令人驚恐的是,
在巴勒斯坦,當傍晚來臨的時候,牧人們會將綿羊與山羊分開。因為山羊特別怕冷,因此需要為它們特別搭建一個地方,讓它們可以共同取暖。而綿羊,因為身上有著一層厚厚的羊毛,牠們願意站立著,所以不需要為它們準備取暖的被褥。耶穌就是用這樣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感受到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中心意思。
為了明白其中的意思,首先需要明白這段福音的文學類型。
這段福音的語言是典型的耶穌時代宣講者們所用的語言:宣講者,為了更好地吸引與打動聆聽者,所用的語言類型令人感到害怕,不滅的火焰,永遠的懲罰。比如他們中有的人說:如果人類受到傷害,那麼動物將會跳躍,這樣的事,為動物帶來的好處,比人類要多,因為動物不必要受到審判。但是現在我們注意:當猶太經師們講「火」時,並不是講地獄裡的火,而是講位於耶路撒冷城周圍的一個地方,用來焚燒垃圾的火。副詞「永遠」,並沒有我們今日所理解的
這段福音被視為比喻體裁,實際上並不準確;它實際上屬於在達7章中所存在的審判的情形,正如在猶太經師們的宣講體裁中所用的語言一樣。其結構時常相同或一樣的:就是審判者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在天使與天軍的陪伴下光榮的出來。然後將天下所有的人都召集在自己面前,分為兩類,各自審判。那些正義的將受到獎賞,而那些邪惡的人將受到懲罰。
這種文學類型的目的,需要立刻明白,並不在於告訴我們在世界末日會發生什麼事,而是要告訴我們現在我們應該怎樣行動與生活。
現在讓我們用比喻說明這樣的意思。先讓我們看一段猶太經師們所描述的,與今日福音非常相似的經文:在世界末日時,會詢問那些受審判的人:你們的行為是什麼?如果他們這樣回答:對飢餓的人,我給予他們吃的。他們就會聽到:這是上主的門,通過此門進來吧(詠118:20)。如果回答說:對口渴的人,我給予他們喝的。就會聽到這樣說:這是上主的門,通過此門進入吧。如果回答:我給予赤身裸體的人衣服穿,就會聽到這樣回答說:這是上主的門,通過此門進入吧。同樣,對孤兒做的,向人施捨,總之,對善行的人,都是同樣的回答(米德拉斯聖詠118:17)。很明顯,如果對照這樣的對話,猶太經師們並不是要解釋天主對世界末日時將要發生什麼事有所交代,而是要告訴人現世生命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現在讓我們分析這段聖經的結構。開始是介紹(31-33節),然後是兩段對話(34-40、41-46)。這兩段的結構是互相平行與比較的:君王自己的審判,對義人是一種審判,對另外的人卻是另外一種審判,並提出自己審判的理由。在兩種不同的審判中,都對這樣的審判提出異議,而君王都回答其理由。
透過這樣的對比,也透露出這段福音所要表達的信息:人的生命與時間是很寶貴的禮物,是不能丟失與任意對待的,是一件非常珍貴的寶貝,值得每人去珍惜。在這個問題上,人不能犯錯誤,因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並向人建議該如何善用時間與生命。
猶太經師說:現在的世界就像一塊乾土地,未來的世界就像在海面上航行;如果現世不準備食物,那麼在海上航行時有什麼可以吃呢?現在的世界像塊肥沃的土地,而未來世界是沙漠或曠野;如果在肥沃的土地上不耕種,那麼在曠野裡可以吃什麼呢?只好咬牙切齒,感到無助與失去希望,只有撕裂自己的衣服與剪斷自己的頭髮。
與猶太經師們相比,耶穌更加強調人現世生命的重要性;正是為了這點,耶穌向自己的門徒們顯示生命的基礎。那是什麼呢?很容易發現,因為這樣的基礎幾乎佔據了今日福音一半的篇幅,顯示這個基礎的重要性,整個篇幅中都用同樣的形式表達出來,並重複了四次:就是仁慈所帶來的六種善行。
福音所提出受到幫助的六種人,在古時中東一帶也是人所共知的(依58:6-7):飢餓的人、口渴的人、外邦人、赤裸的人、病人與被囚的人(35-36、42-43節)。這些類型的人在公元前2000年,放在亡者身旁的「死亡之書」內有所記載,被視為死人。在法庭上,人們必須這樣聲明:我做了使神高興的事。我使飢餓的人得到飽飫,給口渴的人水喝,給赤裸的人衣服穿,為遠行的人提供幫助。而耶穌也自願與這樣的人為伍,他就是以這些需要幫助的人的形象出現:誰對這些最小的人所做的,就是對衪做的。
耶穌在這裡所提及的真正價值並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因為與大多數人的價值觀不同。在人眼中有價值的不一定是重要的,而在天主眼中有價值的才是重要的。
我們的社會所認為的理想與有價值的人是什麼呢?就是手中握有權力,擁有財富,可以滿足人的需要,並且常常在大眾媒體前露面的人。「成功人士」就是在競技場上拼命奪冠的人,可以使整個體育場上的人為之顛倒與著迷的人;影星,名人,或者可以使自己成為重要的人,並可以獲得重要職業的人。有兩位社會學家給成功人士制定了一個標準,如果符合這些標準,就是一個成功人士。其中第十條是:總是一往如常的幫助有需要的人,懷著純粹而慷慨大方的心情,不計較個人得失,即使有一天手中沒有權力也是一樣。
天主的想法與人的想法不同。當人的現世生命結束時,當人單獨面對自己與天主時,只有一樣是最寶貴的:就是愛。人的生命是成功還是失敗,其標準在於是否與所列舉的六種痛苦與貧窮的狀況作鬥爭:飢餓、口渴、放逐充軍、赤裸、疾病、坐監。
那審判又是什麼呢?猶太經師們通常重複兩次他們的教訓,是為了讓門徒們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常常先用肯定形式,再用否定形式重複他們的教訓。也就是以所謂的對偶形式出現。這樣的文學類型常常在耶穌的口中出現(路6:20-26;瑪7:24-27;谷16:16)。今日福音就是典型以這樣的形式出現:第二部分(41-45節)與第一部分相比,並沒有增加什麼新內容,只是一種文體上的格式,藉此強調在第一部分中所強調過的內容。強調耶穌的宣講並不是引起人對地獄的害怕,而是有這樣的形象,強調浪費生命與時間是件非常嚴肅的事情,生命真的值得珍惜。並不是要強調在世界末日會發生什麼,而是讓人反思,睜開心靈的眼睛,注視天主的審判,明白現在要選擇與要做的是什麼。
一個簡單的例子可以幫助人理解這些信息。在一個珠寶店裡展示著兩顆寶貴的珍珠。其中一隻是純金,雖然好像被用過;而另外一隻,卻是黃銅,亮光閃閃。這時來了一位並不了解珍珠的顧客,目光盯著那隻亮光閃閃的黃銅珍珠上。這位顧客很幸運,遇到了一位精通珠寶的人對他說道:「不要為那個不值錢的東西花費你的錢財」。這個判斷拯救了那個買珠寶的人,這個判斷阻止了那個人犯錯誤。即使那個對珠寶精通的人所用的言語可能很生硬,或帶有威脅,這樣的語言也帶來救恩的信息。
如果我們認為這樣的審判是耶穌對罪人的審判,並懲罰他們下地獄,那就是冒險的想法與行為。地獄是存在的,但不是在人的生命終結的時候,天主用來懲罰那些犯錯誤的人,將他們關在裡面讓他們受懲罰的。它是由罪惡所帶來的,沒有幸福,並對此世感到失望。只有藉著基督與救恩的審判,才能從罪惡的深淵中釋放出來。
那是不是即使在世界終結的時候也不懲罰那些惡人呢?
為我們來說,正義的審判者就是:天主在評價與衡量了人犯的罪後,對人的行為處以相應的懲罰,但這不是天主的正義。天主是正義的,不是因為天主按照我們的標準與希望獎賞或者懲罰,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每人都失去了希望,並且我們每人都將受到懲罰。天主是正義的,是因為衪可以使做惡的人成為義人(羅3:21-26)。重要的問題並不是在世界終結的時候,誰是綿羊,誰是山羊;而是在何種情況中我們是綿羊,又是何種行為將我們變成山羊。當我們愛護周圍的人時,我們就是綿羊;而當我們忽略自己周圍人的需要時,我們就是山羊。
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在今日福音中,耶穌基督這位善牧(若10:28),親自將所有的羊分開,這樣的形象其實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耶穌要做的,其實是讓所有的羊都獲得清泉的滋養。總之,耶穌希望我們所有人都能夠成為衪的羔羊。
耶穌叮囑自己的門徒們要「機警如蛇,純樸如同鴿子」(瑪10:16)。衪的話語與行為引起了與衪同時代的人對衪的一種特別感受:衪是一個機警的人,衪嚴厲批評法利塞人與經師(瑪23),批評他們將經匣放寬,衣穗加長,是為了引人注意(谷12:38);耶穌也批評撒杜塞人缺少對天主的信心(路13:32),稱呼黑落德為「狐狸」(路13:32),祂是一位穿著細麻衣生活在王宮裡的人(瑪11:8)。他不遵守安息日的規定,常常指責流於外在形式而內心險惡的人,稱他們為「毒蛇,邪惡的子民」(瑪23:33),指的就是人民的領袖;祂宣講稅吏與娼妓要先進入天國(瑪21:31),這就是所謂的機警嗎?
也有另外一些是值得注意的,耶穌在納匝肋不被人接納。祂甘心情願地成為木匠的兒子,口中只說正義的話,憐恤飢餓、疲倦與迷失的人,視他們為沒有牧人的羊(谷6:34),對患枯手病的人懷著同情與憐憫,而他們卻被人認為比一隻羊還不重要(瑪12:12),聆聽患癩病人的呼聲,也可憐那有可能被砸死的婦女(若8:5)
天主的機警不同於人的機警,人的機警就是偷懶的投機主義,好逸惡勞,游手好閒,遲鈍與漠不關心。寧願冒著犯錯誤的危險去愛,也不願意爭取更大的價值。因為害怕而保持沉默,寧願看見天主的聖言在地上不結果實,也不願意看到開花結果。正如保祿在阿勒約帕哥的經驗一樣(宗17:32-34)。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天主,只有在你那裡,才有完滿的喜樂。
讀經一:箴31:10-13、19-20、30-31
10賢淑的婦女,有誰能找到﹖她本身價值,遠勝過珠寶。 11她的丈夫對她衷心信賴,一切所需從來不會缺少。12她一生歲月,只叫他幸福,不給他煩惱。 13她弄來羊毛細麻,愉快地親手勞作。
19她手執紡錘,手指旋轉紗錠。 20對貧苦的人,她隨手賙濟;對無靠的人,她伸手扶助。
30姿色是虛幻,美麗是泡影;敬畏上主的女人,才堪當受人讚美。 31願她享受她雙手操勞的成果!願她的事業在城門口使她受讚揚!
在耶穌時代的經師們這樣評價女人:「女人有四個特徵:貪吃嘴饞,充滿好奇心,懶散與嫉妒,愛哭且多嘴」。在嚴肅與開玩笑之間,他們繼續說:當天主開始創造天地的時候,天主準備了十籃子的話語,女人拿了九籃,男人只拿了一籃。
這些對婦女詼諧的笑語(常常是負面的形像),在所有文化中都可以找到,所以在聖經中出現這樣的思想也不足為奇。在舊約中,有的地方說明女人像一個引誘者,閒談無聊者,充滿了嫉妒與好奇心,愛慕虛榮(德25:12-36),這是當時人們思想的反映。
今日的讀經一卻是對婦女的讚美。一個完美的女人有著不可衡量的價值,即使是古代非常寶貴的東西——珍珠,也不足以與之相比(10節)。「因為這是件很容易的事,常常會掉在婦女所設置的陷阱與羅網中」(德9:3-4)。我們怎樣可以分辨賢淑與充滿誘惑的婦女呢?有哪些特徵可以幫助我們去分辨呢?現在就讓我們看看。
首先,她是一個好妻子,使自己的丈夫與家庭在平安和諧中幸福地生活(10-12節)。其次她是一個喜愛工作的人(13、19節),不浪費時間,不閒談,不做無聊的事,使自己的家庭秩序井然,每一位都生活在幸福中。她不只使自己的丈夫子女幸福,也希望自己的服務能夠為他人帶來豐富的食物。
猶太經師們也強調這種婦女工作的重要性:婦女們常常工作,即使在說話的時候也是工作,她們不會坐在家裏而什麼也不會做。
第三個特徵是,她有一顆開放而偉大的心,並不僅限於關心自己家庭的需要,也關心她周圍人的需要。對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與貧困的人共享自己的所有( 20節)。
最後一個特徵就是她虔誠,對上主充滿敬畏,對天主的誡命保持忠信(30節)。猶太經師們說:「婦女的美麗就在於她的思想。」今日福音所說的理想婦女就忽略了這種類型:對那些虛榮全無興趣,而只專注於生命中最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是不是有很多這樣的婦女呢?這篇讀經在開始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賢淑的婦女,有誰能找到(10節)?我們可以肯定地回答,沒有必要感到害怕與撒謊,這樣的女人一定有很多。在今日的讀經一中,這樣的婦女給了我們很多意義,這個星期日的禮儀,給我們講述了勤勞、虔誠與努力工作的婦女,事實上有很多婦女有這樣的美德。這是邀請人去反省。
讀經二:得前5:1-6
1弟兄們,至論那時候與日期,不需要給你們寫什麼。 2你們原確實知道,主的日子要像夜間的盜賊一樣來到。 3幾時人正說:「平安無事,」那時滅亡會猝然來到他們身上,就像痛苦來到懷孕者身上一樣,決逃脫不了。 4但是你們,弟兄們,你們不是在黑暗中,以致那日子像盜賊一樣襲擊你們;5你們眾人都是光明之子和白日之子;我們不屬於黑夜,也不屬於黑暗。 6所以我們不當像其他的人一樣貪睡,卻當醒寤、清醒。
上星期日,我們已經談到了得撒洛尼團體中有著一種趨勢,就是認為基督的來臨與世界末日很快就要實現。為了更好地明白其中的意義,得撒洛尼團體中的人請求弟茂德與夕拉前來詢問保祿,給予基督來臨前的一些準確與實際的標記,想知道這些事什麼時候發生。
這裡保祿宗徒答覆說:「不可能知道這些事情發生的時間」(1節),並給予其理由。他說,天主以人想不到的方式行動,當人想不到或者無準備的時候,天主就開始自己的計劃。正如主人不知道強盜會什麼時候來一樣,當人們正常睡覺的時候;正如產婦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經歷產痛,在人們意想不到的時候,天主就來了(2-3節)。
在結束部分,保祿強調什麼日期與時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被世界的黑暗所籠罩。基督徒不可陷入這樣的危險中,因為從領洗那一刻開始,我們就成了光明之子,不可重回到以前,被黑暗所籠罩並貪睡(4-6節)。
福音:瑪25:14-30
14天國又如一個要遠行的人,將自己的僕人叫來,把財產託付給他們:15按照他們的才能,一個給了五個「塔冷通」,一個給了二個,一個給了一個;然後動身走了。 16那領了五個「塔冷通」的,立刻去用來營業,另外賺了五個。 17同樣,那領了兩個的,也賺了另外兩個。 18但是,那領了一個的,卻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藏了。 19過了多時,僕人的主人回來了,便與他們算賬。 20那領了五個「塔冷通」的上前來,呈上另外五個「塔冷通」說:主啊!你曾交給我五個「塔冷通」,看,我賺了另外五個「塔冷通」。 21主人對他說:好!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少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吧!22那領了二個「塔冷通」的也前來說:主啊!你曾交給我兩個「塔冷通」,看!我賺了另外兩個「塔冷通」。 23主人對他說:好!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少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吧!24隨後,那領了一個「塔冷通」的也前來說:主啊!我原知道你是個刻薄的人,在你沒有下種的地方收割,在你沒有散佈的地方聚斂。 25因為我害怕,所以我去把你的「塔冷通」藏在地下;看!你的仍還給你。 26主人回答說:可惡懶惰的僕人!你既知道:我在沒有下種的地方收割,在沒有散佈的地方聚斂;27那麼,你就該把我的銀子,交給錢莊里的人,待我回來時,把我的連本帶利取回。 28所以,你們把這個「塔冷通」從他手中奪過來,給那有了十個「塔冷通」的,29因為凡是有的,還要給他,叫他富裕;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由他手中奪去。 30至於這無用的僕人,你們把他丟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裡必有哀號和切齒。 」
如果有人改變了這樣的敘述,是因為他沒有明白耶穌並不是叮囑人誠實地運用所有的財物,而是讓人盡心盡力地善盡自己的職責,善用天主賜予的每種能力,並結出與之相稱的果實。主人對第三個僕人的態度與責斥,他們這樣總結:在耶穌時代,一個「塔冷通」的價值是一個人所擁有的一切,相當於一個工人二十年的工資。
現在讓我們去了解「塔冷通」的意義與價值。如果我們正確理解它的意義,不要忽略它的價值所在。「塔冷通」就是人從天主那裡所獲得的所有的禮物,這樣的禮物與恩賜是人不能隱藏的,而是要善用,發揮它到極點。顯然,如果明白「塔冷通」的意義,那第15節所描述的就與天主的意思不相符合:按照他們的才能,一個給了五個「塔冷通」、一個給了兩個、一個給了一個;然後動身走了(15節)。總之,「塔冷通」的意義與人的才能不是同一件事。
比喻的第一部分(14-15節)向我們介紹了主要人物。主人是一位很富有的人,打算遠行,按照自己僕人們各自的能力,將自己的財產委託給他們每人一份。他了解僕人們的能力、態度、職責範圍,據此將自己的財產分給他們。這位富有的主人顯然代表基督,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將自己的恩寵全部分施給自己的門徒們。主人並不指示,也不要求僕人們怎樣去管理或花費這些財產;顯示主人對僕人有著極大的信心,完全信任僕人們的智慧聰明,敏銳英明,謹慎小心,並且尊重僕人們自由選擇的權利。
現在讓我們定義一下這些財產是什麼,就是耶穌所託付給教會的福音,是改變世界並帶來救恩的消息,可以帶來一個全新的人類,使大地更新的氣息(詠104:30);也包含著教會的各種聖事、管理、治癒、寬恕以及與天主修和的各件聖事。
三位僕人是基督信徒的的代表,他們每一位都被委託一件任務,因為上主希望這樣的禮物可以結出相應的果實。每一位所獲得的神恩,都希望可以帶來愛的果實,可以繁衍,帶來改變的愛德行為。
比喻的第二部分(16-18節),描寫僕人們不同的態度與行為:前兩位僕人有膽量,充滿活力,勤奮努力;第三位僕人卻感到害怕與無力,充滿恐懼與沒有安全感。這三位僕人與所有人所擁有的時間,就是從主人遠行到返回家園這段時間:從基督的逾越節到基督的第二次再來,直到世界歷史的終結。這是教會的時間,教會在這段歷史時間中成長、發展、壯大。在這段時間內,教會組織發展自己的的生命,為人類的發展付出努力,奉獻自己的力量,直到基督再來。
瑪竇想強調的是,他想給當時的基督徒團體一個肯定的讚賞。他邀請基督徒團體反省並認識到是否擁有天主所賞的這種禮物與恩賜,是否給予善用,是否所有的人都擁有這樣的禮物並善用之,有沒有人將天主的元寶隱藏起來,是否在教會生活層面有令人不解或者有人不相稱地行使教會的權利。
比喻的第三部分(19-30節)展示僕人們向主人交帳。序幕開始是平靜與嚴肅的,正如在瑪竇福音中常常出現的,是以悲劇的劇幕出現。現在讓我們看看:前兩位僕人來到主人面前,很自豪且充滿喜悅地對主人說道,他們用主人所給的元寶賺取了雙倍的元寶。在路加福音的敘述中,這兩位僕人要表達的是,他們所賺得的兩個元寶實際上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喜悅之情,勝過他們所付出努力的辛勞,他們將所賺得的雙倍元寶與主人所給予他們的一併呈現到主人面前:「第一個前來說:主,你的那個「米納」賺了十個「米納」;第二個前來說:主,你的那個「米納」賺了五個「米納」(路19:16,18)。瑪竇的記敘卻相反,所突顯的是個人的努力與才能,
與前兩位僕人相比,第三位僕人自覺不佳,且認為也不重要。這樣對主人說:「主啊!我原知道你是個刻薄的人,在你沒有下種的地方收割,在你沒有散佈的地方聚斂。因為我害怕,所以我去把你的「塔冷通」藏在地下;看!你的仍還給你」(24-25節)。這位僕人的形象,在主人的回答中,不僅沒有糾正他的這種認識,反而得到證實:「可惡懶惰的僕人」(26節)!在這裡,瑪竇想要表達的是,只有在人的心中擁有基督,才會為人帶來益處。當人在世界上努力建設基督的國度時,天國就會實現。「天主的義怒」是在聖經中常常出現的表達方式,表達天主無限的愛。
在這個比喻中,主人對這個好逸惡勞的僕人大發雷霆,且表達自己的憤怒。其主要帶出唯一不可接受的態度與行為就是不願有所作為,為了個人安危而害怕冒險。也許對前兩位僕人來說,並不是他們所做的經濟行動都很成功,而只有那些因為害怕而不敢行事的人,才會受到審判與判罪。
誰鼓吹這種恐懼,沒有意識到,是缺乏愛的原因,不結善良的果,和精神上的昏睡。只有真正接受了天主聖言的人,用一種能夠理解的語言,向今日的人們傳達天主的話語,將天主聖言與基督徒團體的生活與善相結合時,才能真正的使天主的「塔冷通」結出果實;否則還是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會帶來任何改變,也不會帶來心靈的震憾,不能打動任何人的心靈。
對不結果的人的懲罰,就是被排除在天主的喜悅之外;不是罰他們下地獄,而是他們並不屬於天國的成員。那些對天主的委託並沒有感到使命感,沒有勇氣用上主所賜予的禮物按時結果的人,可以做什麼呢?他們不能再繼續佔據重要位置,也不能再擔任教會團體內的任何使命,必須將他們所肩負的使命與職責交給團體中的其他人,交給那些按照上主旨意而能結出果實的人,使之更好地服務於教會團體的,因為教會團體的成員與各位兄弟姊妹,需要教會中的負責人更好地完成上主所託付於他們的使命與職責。
比喻的結束部分:「凡是有的,還要給他,叫他富裕;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由他手中奪去」(29節)。這是一句民間諺語,為了證實一個已經存在的事實:富人想積攢的財富,可以使這些富人變的更加富有。現在重新去理解這個比喻,這裡想要說的是,天國的財富也是同樣的事實:如果一個慷慨大方與注意時代信息的基督徒團體,經常會放射出生命的光芒與活力;而那些只注意自己需要的團體,卻變得懶散、無力與老化,沒有青春朝氣與活力,缺少應有的動力,慢慢的失去自己的特徵。而有一天,也許再也沒有人看到它的存在;同時,這樣的團體也消失在大眾的視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