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17, 2020

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我們期待的來臨


費爾南多‧阿梅利尼神父(Fr. Fernando Armellini)的福音的釋義。 

「有一個貴人起身到遠方去,為取得了王位再回來。他將自己的十個僕人叫來,交給他們十個「米納」並囑咐說:「你們拿去做生意,直到我回來」 (路19:12-13)。
這個寓言,還有對於主基督留給我們的一些其他話語的不正確翻譯,比如:「我必不留下你們為孤兒;我要回到你們這裡來」(若14:18),造成了一種誤解,好像在耶穌升天那天,祂告別門徒們,然後世界末日的時候在榮耀中再回來。儘管「主再回來」的表達,已經成了習慣用法,形成誤解;但是在禮儀文本中一直避免這種表達,因為耶穌並沒有丟下我們,也沒有遠離我們,祂從來沒有在我們的生命中缺席。
希臘人曾經想像他們的神宙斯永恆地統治奧林匹斯山,榮福地高居於可憐的人類之上。根據帕薩尼亞的預言,宙斯「是過去、現在和未來」;而基督徒的天主與宙斯不同,祂是「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默1:8)。祂不是「再回來的主」,而是「一直不斷地來臨」的主。祂臨在於人類歷史中,與人類和全部受造物一起共同努力,照料病人、治愈罪惡造成的創傷、消滅仇恨、宣揚博愛、引導世界「走在和平的道路上」(路1:79)。
初期基督徒曾經呼求:「Maranatà tha!主,請來臨!」(格前16:22)。默示錄一書的結尾也用了同樣的呼求:「主耶穌,請來臨!」(默22:20)。
 
為了讓這個訊息更加深入我們的內心,我們一起重複:

「請來臨,主耶穌!請來臨,與我們一起更新世界!」

由黎國榮兄弟用粵語配音福音釋義。 

 

讀經一 63:16-171964:1-7

「因為是我們的父親;亞巴郎雖不認識我們,以色列雖不記得我們,上主卻是我們的父親,『我們自古以來的救主』就是的名。上主! 為什麼讓我們離開的道路﹖使我們的心變硬而不敬畏﹖求為了的僕人,為了產業的各支派,回心轉意罷!

「我們儼然成了一個從未受治理,從未屬名下的民族。啊!衝破諸天降下,諸山在面前震盪。」

「有如火怎樣燒乾了水,火也怎樣燒毀的敵人,好使的敵人認識的名,使萬民在面前戰慄,因為行了誰也想不到的驚人事蹟;『下降,使山嶺在面前震盪。』是人從未聽過的,耳朵從未聽過,眼睛從未見過,以外,沒有一個神對依靠自己的人如此行事的。是歡迎那些履行正義和紀念道路的人;但是,看,發了怒,我們仍犯罪如初,仍照舊違叛。我們都好像成了不潔的人,所行的正義好似染了經血的內衣,又似乾枯的葉子;我們的罪惡好似狂風一般將我們捲去,沒有一個呼求名的,或奮起契合於的,因為掩面不顧我們,將我們委棄於我們罪惡的權下。如今,上主啊! 是我們的父親;我們只是泥土,是我們的陶工,我們都是手中的作品。」

 

以色列人民被流放在巴比倫。耶路撒冷聖殿被摧毀時間還不長,在流放中,他們對於那些痛苦的屈辱仍然記憶猶新。公元前五百八十七年七月那可怕的場面仍然依稀如在眼前,拿步高的軍隊拆毀耶路撒冷的城牆,燒毀君王的宮殿,婦女抱著懷中吃奶的嬰兒倉皇奔逃,獅子掠奪之後,豺狼又來踐踏,厄東人落井下石、趁火打劫(詠137:7)。

流放中的人民為這悲慘的歷史尋找原因,他們的一位詩人寫下了這段祈禱辭,就是今天的讀經,是整部聖經中最美「你是我們的父親……「自古以來的救主就是的名字」(依63:16)。

其他民族常常把他們自己的神祇稱呼為父親,而以色列人民不同,他們一般不用父親這個稱謂來稱呼自己的天主。他們這樣做,首先是為了不與異教人混同,因為那些外教人的神祇常常會與世界上的女人愛戀(創6:2),生育子女。另外是因為以色列人有亞巴郎為父親。

不過,當以色列人被流放在巴比倫的時候,不論是亞巴郎,還是依撒格、雅各伯,都沒有能力救援他們。聖祖們有足夠的理由為他們不爭氣的子孫們慚愧:「亞巴郎不認識我們,以色列不記得我們」(依63:16)。

在這個歷史背景下,聖經中第一次把天主稱呼為父親,後來耶穌一直這樣稱呼天主;在福音記載中,耶穌總共用了184次。另外「救主」這個稱呼也非常特殊,在以色列民族中常常是指關係最近的親屬,他有責任贖回家族中失去自由的成員,比如被囚禁,或者欠債為奴。解救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湊夠一定的費用去贖回,二是親屬自己去替換。

耶路撒冷被摧毀後,以色列的境況非常可悲,因為他們再沒有任何人可以作為救主,所有的人都成了奴隸。只有呼求天主做他們的救主。

在開頭的呼求之後,祈禱變成了抱怨:「上主! 為什麼讓我們離開的道路﹖使我們的心變硬而不敬畏?」(17

這個質問非常具有悲劇性,它代表了各個時代人們的焦灼,人們有許多解不開的謎:為什麼天主,全能者,不阻擋惡的產生?為什麼祂不防止我們陷於失敗?不幫助我們免於死亡?為什麼允許我們被懶惰和慾望所吸引而遠離祂的愛?

對這些問題,沒有任何人曾給予合理的答覆。只有在祈禱中我們才會獲得一絲亮光。

為了加強信德,為了重新獲得希望,這篇美麗祈禱文的作者開始回顧過去(64:1-3),歷數天主如何常常在以色列人民深陷黑暗的時候救助他們,尤其是從埃及解放他們的那個晚上,祈禱辭的結尾是:「耳朵從未聽過,眼睛從未見過,以外,沒有一個神對依靠自己的人如此行事的」(64:3)。

在祈禱中,被流放的以色列人民重新回顧自己的歷史,深刻意識到自己所犯罪過的嚴重性:「歡迎那些履行正義和紀念道路的人;但是,看,發了怒,我們仍犯罪如初,仍照舊違叛……我們的罪惡好似狂風一般將我們捲去,沒有一個呼求名的,或奮起契合於的,因為掩面不顧我們,將我們委棄於我們罪惡的權下」(4-6)。

這種意識本來會把人帶入失望和頹喪,可是對於以色列人民卻在內心激發了虔誠的信仰:「如今,上主啊! 是我們的父親;我們只是泥土,是我們的陶工,我們都是手中的作品」(7)。內在的平安、希望、對未來的樂觀,都是善於祈禱所獲得的恩寵。一個人,當知道自己處於一位呵護自己的父親的懷抱中時,才會感到穩定。

縱觀聖經啟示的整個歷史,流放巴比倫的故事象徵我們生活中的不幸,它是那些選擇走向遠離天主的人不可避免的結果。失望、孤獨、羞辱、不幸,都是罪惡帶來的苦果。

為什麼天主不阻擋我們犯罪呢?這也是我們的發問。

自從天主創造了自由的人,天主就不再是全能的了。經師們就曾經意識到這一點,談到天主的zimzum:在某種程度上,他們認為,天主自我限制了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冒險接納一個可能倔強凶悍,傲慢不順從的受造物。

但是,愛恰是「猛如死亡,頑如陰府」(歌8:6),愛從來不會屈服。天主即使被我們人類拒絕,仍會因著祂執著的愛而尋找我們。祂不強加於人,不壓制我們的自由,即使一直處於被人類背叛所造成的挫敗中,祂仍然激情澎湃的愛我們。

」 

讀經二格前1:3-9

願恩寵與平安,由我們的父天主和主耶穌基督賜給你們。我時時為你們,對天主在基督耶穌內所賜與你們的恩寵,而感謝我的天主,因為藉著祂,你們在一切事上,在一切言論和知識上,都成了富有的;並且我為基督所作的證言,在你們中是這樣的堅定,以致你們已不缺少任何恩寵,只待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出現;天主必要堅固你們到底,使你們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日子上,無瑕可指。天主是忠信的,因為你們原是由祂所召,為同祂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合而為一。

 

這是格林多前書開始的部分,是保祿寫給格林多團體的,他們曾經以慷慨的激情接受了福音,可是後來卻被異教迷惑,又掉入古老惡習的陷阱。保祿面對這些倫理上的弱點,在信件後面的部分給予嚴厲的譴責。不過,在信件開始的部分,保祿採用了非常溫柔和優雅的方式,強調天主的恩寵在他們身上所帶來的美好果實,嘉許格林多人獲得了神恩的所有種類,不論是言語還是知識(5)。

讓我們訝異的是保祿沒有提到一些更重要的美德或品質,如信、望、愛;他曾經特別表彰得撒洛尼人在這些方面的表現(得前1:3);或者像斐理伯人對福音的慷慨和虔誠方面(斐1:5)。所以,保祿其實是以一種含蓄的方式提醒格林多人,他們的團體並不是完美的,如果他們更好地合作,基督的恩寵本來還可以給予他們更多美果。可是這個世界的誘惑使他們忘記了對於來臨的主的期待。

在這一段的第二部分(6-9節),保祿重新強調:「要期待我們的主基督的彰顯」。他感覺到這些基督徒在靈性上的脆弱,但是也相信儘管他們有很多弱點,天主還會把已經開始的工程帶向完美。天主的忠誠不受人的回答限制,既然祂召叫了格林多人接受救恩,也會持續不斷地陪伴他們的靈性成長,直到實現與主基督在榮耀中共融。

保祿的這個肯定,不是基於天真和膚淺的樂觀,而是邀請他們在天主無償大愛的基礎上,激發基督徒的希望。

 

福音 13:33-37

你們要當心,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日期什麼時候來到。正如一個遠行的人,離開自己的家時,把權柄交給自己的僕人,每人有每人的工作;又囑咐看門的需要醒寤。所以,你們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什麼時候回來:或許傍晚,或許夜半,或許雞叫,或許清晨;免得他忽然來到,遇見你們正在睡覺。我對你們說的,我也對眾人說:你們要醒寤!

 

警覺和醒悟,是這一段的關鍵詞。它們一再被強調,甚至幾乎是以過分的方式重複:「你們要當心,要醒悟」(33),「又囑咐看門的需要醒寤」(34),「你們要醒寤」(37)。

對於保持醒悟的囑咐是如此重要,耶穌用比喻給予強調:「正如一個遠行的人,離開自己的家時,把權柄交給自己的僕人,每人有每人的工作;又囑咐看門的需要醒寤」(34)。


這個比喻看起來與後面接下來的話題沒有明顯的關係,「你們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什麼時候回來」(
35)。要求醒悟,一開始只是針對看門人(34),然後擴展到所有的人(35)。看下去好像有一點不協調,很可能,耶穌是在返回天主聖父那裏之前對門徒們講這些話,為了讓他們牢記照顧好祂留給他們的財富,並且使之增值。隨後,馬爾谷想到,把這個囑咐擴展到團體所有的成員,在保持醒悟中期待正在來臨的主基督。

醒悟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強調是在夜裡?為什麼主人不是在白天回來,而是在人們不經意的時候突然來臨?看門人是誰呢?主人是誰呢?他去哪裡了?他給他的僕人們留下了什麼權力?

在回答這個比喻帶給我們的這些問題之前,有必要讓我們先來對第35節的翻譯做一個小小的變更:「你們要醒悟,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什麼時候到達」。耶穌不是在談論祂不確定的、遙遠無期的返回,而是指出祂臨在於持續更新的世界中。

首先我們來辨別一下比喻中主角的身份。家主其實就是耶穌,祂並沒有離開,只不過改變了在門徒們中間出現的方式。比起當時祂和門徒們在巴勒斯坦地區共處的時候,現在祂離每一個人更近了。復活之後,祂不再受人類世界的限制。所以,祂邀請祂的弟子們,要時刻意識到祂在他們中間的臨在:「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28:20)。但是保持這種意識並不是很容易,因為這要求一個人有能力穿過夜色的黑暗看到另一邊的黎明。


 另外也應該注意到耶穌提醒我們,祂的來到是在夜裡。賊常常是在看不清楚的時候出現。「這一點你們要明白:如果家主知道,盜賊幾更天要來,他必要醒寤,不讓自己的房屋被挖穿」(瑪24:43)。還有那個關於十個童女的比喻,當時她們也是在昏昏欲睡的狀態中,等待遲到的新郎,有的打盹,有的昏睡,可是「半夜有人喊說: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吧!」(瑪25:5-6

為什麼一再強調黑夜呢?

以色列傳統中,經師們教導說,在世界歷史中,有四個大的黑夜:第一個黑夜,是在創造的時刻,太陽和月亮還不存在,天主說:「要有光!」(創1:3)那時候是黑夜;第二個黑夜,是創世紀第十五章中,天主與亞巴郎訂立盟約的時候;第三個黑夜,是以色列人從埃及被解放,「這一夜是上主領他們出離埃及所守的一夜,這一夜也是以色列子民世世代代向上主當守的一夜」(出12:42);第四個黑夜,是以色列人民期待中的,那一個夜裡,天主要介入新世界的創造,開啟祂的王國。


新約談到主在夜裡來到,就是指這第四個黑夜。這是我們的黑夜,是我們生活的時代,昏暗的時代,生命的意義被享樂主義的謊言所充滿,而不是耶穌告訴我們的真福。

這第四個黑夜,被馬爾谷詳細劃分,也就是根據普通羅馬人的習慣,具體劃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稱為:傍晚、子夜、雞叫的時候和黎明(35),為了以一種精細的方式,強調這個警告,要清醒地站著,不要有任何一刻打盹。

誰的目光被愛所引導,他就會讓自己對這個警告保持清醒,注意到那些標誌著一個新世界正在開始實現的記號。誰是清醒的,他就會時刻準備好自己接待正在來臨的主,就會去創造和平、尋求對話與和好、救助貧困、拒絕暴力、建設正義、幫助移民、陪伴孤獨者和安慰苦痛者。

黑暗讓我們畏懼,有時,黑暗可能非常沉重,甚至可能會讓一個基督徒看不到自己的主,而被疲憊、枯燥、沮喪所壓倒。當我們的眼皮被沉重的困倦所重壓時,需要讓我們的大腦憶起保祿的勸告:「鼓起勇氣!黑夜深了(第四個黑夜),白日已近!」(羅13: 12

有一個秘訣幫助我們保持警醒,那就是祈禱,與主保持持續的對話。誰不祈禱,就會困倦,就會被黑暗制伏(谷14:37-40)。

僕人,比喻中的另一種角色,指執行主基督派遣的門徒們。每一個人都被主賦予了一個任務,都領受了一個需要投入的使命,它與他所獲得的能力恰恰相適應。任何人都不能消極地等待,讓他的主人單獨去工作。所有的人都是實際的執行人。

看門人,指那些在基督徒團體中擔任重要角色的人們,他們比其他所有的人都該更加警醒,他們影響著教會團體的生命。這些人宣揚天主的聖言、主持聖事、扶助信仰動搖的信徒。這些看門人應該更加時刻警醒,他們的思想、言語、生活方式,應該總是彰顯出他們作為「光明之子」的身份,而不是「黑暗之子」,因為他們需要幫助其他脆弱的兄弟姊妹警醒,幫助他們不要被世俗的謊言所欺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