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22, 2019

即使看見,也很難相信

丙年復活期第二主日



Commentary by Fr Fernando Armellini with Chinese Subtitle

耶穌對門徒們說:「見你們所見之事的眼睛是有福的」(路1023)。在耶穌的公開生活中跟隨耶穌的門徒們被路加稱為「在我們中間所完成的事蹟的證人」(路112)。無可否認,他們是有福的,因為他們看見過。在這些人中,也有多默。
但這樣的經歷只是路程的第一步,人應藉此走向信仰。
有許多人也看見了,但卻沒有相信。正如耶穌譴責那些城市有禍了,因為看見過耶穌所行的奇蹟,但卻沒有悔改(路101315)。「看見」是有福的原因,但是並不足夠。
耶穌復活後,人們無法再以肉眼看見衪了。另外有福的人就是:「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人,才是有福的。」他們有福,因為他們通過聆聽而獲得了信德的恩賜。因此,伯多祿對那些沒有看見卻相信的人說:「你們雖然沒有見過他,卻愛慕他;雖然你們如今仍看不見他,還是相信他;並且以不可言傳,和充滿光榮的喜樂而歡躍」(伯前18)。
這些話語帶來的喜樂,不是人的話,而是信賴基督的話,才能給人帶來喜悅與保證。正如若望福音在結束部分告訴我們:聖經中所保存天主的話,通過宗徒交給了教會。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訊息,現在重複以下的話:我們是有福的,因為即使我們沒有看見,卻仍然相信。
Commentary with English Voice Over by Fr Josekutty Matthew CMF

讀經一宗51216

12 宗徒們在百姓中行了許多徵兆,顯了許多奇蹟。眾信徒都同心合意地聚在撒羅滿廊下,13 其他的人沒有一個敢與他們接近的;但是百姓都誇讚他們。14 信主的人越來越增加,男女的人數極其眾多。15 宗徒們行了這樣多的奇蹟,以致有人把病人抬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好叫伯多祿走過的時候,至少他的影子能遮在一些人身上。16還有許多耶路撒冷四周城市的人,抬著病人和被邪魔所纏擾的人,齊集而來,他們都得了痊癒。


讀經一敘述了耶路撒冷初期基督徒團體的生活,就讓我們看看他們的特徵,因為這樣的生活應該重現在今日的基督徒團體內。
首先這是一個合一的團體:眾信徒都同心合意地聚在一起(12節)。基督信仰不能與人分開,不能單獨生活。基督徒不是自己孤立生活並獨自與天主直接溝通的人。教會也不是每一個信徒只去救自己靈魂的地方。基督徒是一個家庭,與其他的基督徒團結共融。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也應為弟兄姊妹所發生的任何事情負責。
如今,我們也與初期的耶路撒冷基督徒團體一樣,聚會祈禱。在聚會時,互相握手,彼此微笑,同聲讚頌上主,彼此代禱。這是我們應當常常做的,是彼此共融的標記,不應只在教堂內,也應該延伸到教堂之外的生活實踐中。
初期基督徒的第二個特徵是受到別人的稱讚(13節)。有基督信仰的人受到了別人的尊重與稱讚,因為他們的生活與其他人完全不同。他們的行為不是向人顯示自己的完美和高超的倫理生活。他們的生活也沒有引起他人的猜忌,而是鼓勵別人去倣效。
第三個特徵就是初期基督徒團體的吸引力:信主的人越來越增加,男女的人數極其眾多(14節)。
為什麼許多人成了基督的門徒呢?讀經的第二部分(1516節)解釋說:人們抬著病人和被邪魔所纏擾的人,齊集而來,他們都得了痊癒。需要留意的是,這不是使人奇怪或引人好奇的奇蹟,這與今日的魔術師或巫術所行的完全不同。宗徒們所做的就如同是耶穌的行動,為人是有益的:治愈病人,將那些被邪惡壓迫或生活痛苦的人釋放出來。這些都證明了耶穌還活著,並使門徒們擁有祂治癒的能力。

讀經二1911a,12-13,17-19

我若望,你們的弟兄,並在耶穌內與你們共患難,同王權和同忍耐的,為天主的話,並為給耶穌作證,曾到了一座名叫帕特摩的海島上。10 在一個主日上,我在神魂超拔中,聽見在我背後有一個大聲音,好似號角的聲音,11 說:「將你所聽見的寫在書上,送到七個教會。」
12 我就轉過身來,要看看那同我說話的聲音;我一轉身就看見了七盞金燈檯,13 在燈檯當中有似人子的一位,身穿長衣,胸間佩有金帶。
17 我一看見他,就跌倒在他腳前,有如死人,他遂把右手按在我身上說:「不要害怕!我是元始,我是終末,18 我是生活的;我曾死過,可是,看,我如今卻活著,一直到萬世萬代;我持有死亡和陰府的鑰匙,19 所以你應把你看見的事​​,現今的,以及這些事以後要發生的事,都寫下來。


 讀經二敘述的是默示錄的開篇神視。作者稱呼自己是若望,正在愛琴海的一個名叫帕特摩的島上。因著他對基督的信仰,也許是因為拒絕朝拜皇帝,而被流放到了那裡。
當時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多米仙皇帝統治著羅馬帝國。他狂妄自大,帝國充滿了他的雕像。他想效法凱撒和奧古斯都的做法,將自己出生的月份---十月---命名為多米仙月。他到處建造供奉自己雕像的廟宇,並規定凡以他的名號發布的命令,開始時必須是:我們的上主天主多米仙皇帝命令我們……
皇帝要求人將他當作神靈來朝拜的做法,引起了小亞細亞的基督徒良心上的不安。很多基督徒拒絕朝拜皇帝,因此受到了壓迫與迫害。為了鼓勵他們忠於信仰,默示錄的作者以神視和圖像向他們傳遞信息。
若望看見一位身穿長衣,胸間佩帶金帶的人子坐在七盞金燈檯中間(1213節)。
人子就是復活的基督;長衣是聖殿司祭穿的衣服,指示耶穌如今是唯一的司祭;腰間的金帶是王權的象徵。因此,這裡指的是耶穌是唯一的君王。七盞金燈檯象徵著整個的基督徒團體(數字七代表全部和圓滿)。還有在東方,尊敬君王的儀式中,人們會在他的雕像前下跪,而雕像會被放在燈檯中間。
這個神視的意義就是:基督徒團體真正朝拜的中心是復活的主,而不是皇帝。復活的主是君王,祂以自己的話語引導及帶領基督徒;衪是奉獻自己生命的司祭,獻上了蒙受天主悅納的唯一祭獻。
默示錄的作者邀請所有的基督徒團體反省:在主日聚會時,誰會被放在中心的位置?是復活的主及衪的話語,或是其他人及其他人的說話?他們朝拜的是誰,服從那個國王:是基督還是世俗的權力?

福音2019-31


19 正是那一周的第一天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為怕猶太人,門戶都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20 說了這話,便把手和肋膀指給他們看。門徒見了主,便喜歡起來。21 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22 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23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24 十二人中的一個,號稱狄狄摩的多默,當耶穌來時,卻沒有和他們在一起。25 別的門徒向他說:「我們看見了主。」但他對他們說:「我除非看見他手上的釘孔,用我的指頭,探入釘孔;用我的手,探入他的肋膀,我決不信。」
26 八天以後,耶穌的門徒又在屋裡,多默也和他們在一起。門戶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說:「願你們平安!27 然後對多默說:「把你的指頭伸到這裡來,看看我的手罷!並伸過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膀,不要作無信的人,但要作個有信德的人。」28 多默回答說:「我主!我天主!29 耶穌對他說:「因為你看見了我,才相信嗎?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才是有福的!30 耶穌在門徒前還行了許多其他的神蹟,沒有記在這部書上。31 這些所記錄的,是為叫你們信耶穌是默西亞,天主子;並使你們信的人,賴他的名獲得生命。

今天的福音分兩部分,對應的是復活的兩次顯現。第一部分(19-23節),耶穌向祂的門徒們傳達祂的聖神,使他們能夠戰勝邪惡的勢力。第二部分(24-31節)記述的是有關多默的故事。
多默的懷疑幾乎成了格言。如果有人對事情表示不相信時,人就會說:你像多默一樣無信德。但是,多默其實並沒有做錯什麼,只是要求看一看別人已看見過的。那為什麼要求他一個人將信德建立在話語上呢?
難道只有多默一人有這樣的疑惑嗎?其他的門徒隨即就相信了復活的主嗎?顯然,事情並非這樣簡單。
馬爾谷福音敘述:當他們十一人坐席的時候,耶穌顯現給他們,責斥他們的無信和心硬,因為他們不信那些在他由死者中復活後,見了他的人(谷1614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復活後顯現給驚慌害怕的門徒們,問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恐惶﹖為什麼心裡起了疑慮(路2438)。瑪竇福音的結尾部分甚至記載,當耶穌在加里肋亞的山上顯現給門徒時(當然是在耶路撒冷顯現後的一段時間),有些門徒還是懷疑(瑪2817)。
因此,不只是多默,所有的人都懷疑過耶穌的復活。為什麼若望福音作者將重點放在多默身上,以此來強調他的不信呢?
若望寫福音時(大約公元95年左右),多默已經去世了。因此,這樣寫絕不是為了給多默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如果強調的是信德,那一定另有原因。作者其實是為了回答當時的基督徒團體所提出的問題和疑惑。第三代的基督徒沒有見過主耶穌,甚至他們中的很多人連宗徒也不認識。他們認為很難去相信,也有很多的疑惑和掙扎,他們想看見,用手去觸摸,並證實耶穌是否真的復活了。他們問:使人相信的理由是什麼?我們還能經驗到復活的主嗎?說祂還活著的證據是什麼?祂為什麼不再顯現?這也是我們今天常提出的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瑪竇、馬爾谷和路加回答說,所有的宗徒都有過懷疑。他們也不是立即或者很容易地就相信了復活的主。對於宗徒們來說,雖然耶穌曾給了他們很多標記證明自己還活著,並進入了天主的光榮中,但他們的信仰之路也是漫長且艱辛的。若望的回答卻不同,他將多默當成一個不相信的象徵,每一個門徒都會遇到困難。我們不明白作者為什麼選擇了多默,也許因為多默在信仰上遇到了比其他門徒更多的困難。
若望想要告訴當時的基督徒(也包括我們),復活之主的生命超越我們感官的認識,無法用手觸摸、無法用眼看見的生命,我們只有藉著信德才可獲得。宗徒們也是一樣,這也是他們與復活之主的獨特經驗。看到了再去相信,這不是信德。復活是不能用證據和科學證明的。如果想看見、證實、觸摸到,這些想法是信德的絆腳石。
我們說:看見了的人是有福的。然而,為耶穌來說,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人才是有福的。這並不是說他們需要付出更多才能相信,因此有著更大的功勞。他們有福,因為他們的信德更為真誠、純樸,甚至可以說是最純真的信德。那些看見的人有了確信的保障,擁有不可否定的事實證據。
多默還在若望福音中的另外兩處出現過,似乎並不是一個好的形象。他總是很難明白、含糊其辭、或是誤解耶穌的說話和決定。
多默第一次的說話是聽到拉匝祿的死訊之後,耶穌決定往猶大去。多默認為,跟隨耶穌就是要失掉自己的生命,他不明白耶穌就是生命之主。他孤單且失望地說:現在讓我們與他一起死吧(若1116)。
在最後晚餐中,耶穌正在講論自己將要走的路時,即通過死亡到達生命的路。多默又插話說:主,我們不知道你要去哪,我們怎麼知道那條路呢?(若145)多默充滿了猶豫、疑惑和懷疑,無法接受自己不理解的話。今天的福音記載的是多默的第三次出現。
若望似乎喜歡用這樣的方式來描述多默。但是最後卻記載,多默道出了最高深且最隆重的信德宣誓。他的話語反映出了門徒們的信仰歷程。
在若望福音的開始,兩位門徒稱呼耶穌為辣彼(若138),這是認識耶穌身份的第一步。隨後,在安德肋明白了一些之後,就對他的兄弟西滿說:我們找到了默西亞(若141)。納塔乃爾隨即也明白了與自己對話的耶穌:你是天主子(若149)。撒瑪利亞人承認耶穌是世界的救主(若443)。人們認為耶穌是先知(若614),胎生的瞎子稱呼耶穌是主(若938);為比拉多來說,耶穌是猶太人的君王(若1919)。但多默卻稱呼耶穌的身份是:我主我天主。這是聖經中對雅威的稱呼(詠3523)。因此,多默是第一位承認耶穌的天主性的門徒,也是第一位明白了耶穌所說的「我與父原是一體」(若1030)。
在這段福音的結束部分(30-31節),若望敘述了他寫福音的原因。他記載這些事蹟,雖然不是全部,而是有兩個原因:喚醒並證實對基督的信德,並通過這樣的信德獲得生命。
第四部福音的作者稱標記為奇蹟。耶穌行奇蹟並不是為了打動人或留下很深的印象。耶穌甚至譴責那些除非看到奇蹟,才肯相信的人(若448)。若望敘述耶穌所行的奇蹟,並不是為了打動讀者,以此來「顯示」耶穌的神性。這些標記不是證據,而且關於耶穌的本性和使命的啟示。人們透過衪所行的事蹟,將以充沛的活力和恆久的方式相信耶穌。如果不明白耶穌增餅的標記,就無法認識耶穌是生命的食糧;如果不明白耶穌治好胎生的瞎子,就無法認識到耶穌是世界的光;如果不明白耶穌復活拉匝祿,也就無法認識耶穌是生命的主。
在若望福音的後記部分,作者以廣義的方式運用了標記一詞:標記意味著對耶穌身份的一切啟示:祂的慈悲行動(治愈病人、增餅)和話語(若1237)。閱讀本書並能理解這些標記的人就是遇見了耶穌,並被邀請做出選擇。在耶穌內看到天主的人就是選擇生命,並與耶穌契合。
福音就是提供給尋找理由去相信的人的唯一證據。福音中迴響著基督的聲音,反射著基督的光輝。在天主聖言之外沒有別的證據。

為了明白這樣的意思,讓我們來看耶穌善牧的比喻:我的羊聽從我的聲音(若104-527)。顯現不是必須的。善牧的聲音在福音中迴響著,對於屬於祂的羊來說,憑著祂的聲音就可以認出祂,並能找到祂。
那裡可以聽到這樣的聲音呢?那裡迴響著這樣的話語呢?我們今天還可以體驗到宗徒們在復活當天和八日後的經驗嗎?怎樣得到呢?
我們一定留意到這兩次的顯現都發生在星期日,而且經驗到復活之主的人們也是同樣的人(多一個,少一個)。耶穌說了同樣的話:願你們平安,並且在兩次的顯現中,耶穌都顯示了祂苦難的標記。也許還有其他細節,但是這四點就足以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了。
門徒們聚集在屋裡。若望明確記載他們在主日聚會。每個第八天,整個團體都會聚在一起慶祝擘餅。當所有的信徒們聚在一起時,復活的主就在他們中間。耶穌通過主禮來問候門徒們,就像在復活當日和八天後的晚上一樣,祝福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平安(192623節)、也無法經驗到祂的喜悅(20節)、無法領受到祂的聖神(22節)。那些在主日留在家中單獨祈禱的人,他們可以經驗到天主,卻無法經驗到復活的主,因為復活的主臨現在團體的聚會中。
那些沒有經驗到復活之主的人會做些什麼呢?他們就像多默一樣,需要相信的證據,但卻無​​法得到。
與我們在繪畫上所看到的不同,甚至多默也沒有將手指伸進耶穌的傷口。福音中也沒有記載多默用手觸摸了復活之主。多默與團體中的弟兄姊妹一起,聽到了復活基督的聲音後,宣示了對基督的信仰。所有的基督徒都可以在任何時間獲得這樣的體驗….,在每個八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