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1, 2016

你的話是我心靈的喜悅,腳步前的明燈

丙年常年期第三主日

以色列的天主一發言,萬有造成(詠33:9)。外邦人的偶像有口,但不能說話(詠115:5)。因此,偶像不能幫助或保護人,也不能行奇蹟。人的話語可能著邊際,像是一陣風(約16:3);但天主的話語卻常常有生命力與效力(希4:12)。如同雨和雪從天降下,不再返回原處,只有灌溉田地,使之生長萌芽,償還播種者種子,供給吃飯者食糧(依55:10)。

但這卻不是以變魔術的方式進行,而是具有一種不可抵抗的力量。當天主的話肥沃的土地裡,懷著信德接受,就會產生非凡的效果。耶穌說:那聽天主的話而遵行的人,更是有福的(路11:28)。聆聽天主話語的最佳場所就是團體聚會。

在「上主的日子」,復活的基督向團體說話。若是基督徒的內心認為不需要與兄弟姊妹們在一起聚會聆聽上主的話,那可以肯定的是:他與基督之間的關係一定有些問題。 教會自初期開始就不斷地提醒信友:不要為了物質需求而忽略了天主聖言。在主日,你們應將所有的事情放下,去參加團體的聚會。的確,那些在這一天不去參加聚會,聆聽天主救恩聖言的人,如何在天主面前證明自己的正義呢? (十二宗徒訓誨錄,II,59:2-3) 如果信徒們對參加主日聚會感到沒有興趣、不熱心、怠倦、無精打采,這不應只是平信徒的責任。有些毫無準備的即興講道,又欠缺靈修,單調乏味,有時甚至令人沮喪的講道,這些也要負起一定的責任。今天的讀經邀請我們來反思自己與天主聖言的關係。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訊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天主,你的話是我腳步前的明燈,路途上的亮光。

讀經一 厄下 8:2-4,5-6,8-10

厄斯德拉司祭便在七月一日,將法律書拿到會眾前,在男女和所有能聽懂的人前,在水門前的廣場上,從早晨到中午,在男女和所有能聽懂的人面前,宣讀了法律,所有的人民都側耳靜聽法律書。厄斯德拉經師站在為此特備的木台上,他右邊站著瑪提提雅、舍瑪、阿納雅、烏黎雅、希耳克雅和瑪阿色雅;他左邊有培達雅、米沙耳、瑪耳基雅、哈雄、哈協巴達納、則加黎雅、和默叔藍。厄斯德拉在眾目注視下展開了書,因他高立在眾人以上,他展開書時,眾人都立起來。厄斯德拉先讚頌了上主,偉大的天主,全民眾舉手回答說:「阿們,阿們!」以後跪下,伏首至地,欽崇上主。

厄斯德拉讀一段天主的法律書,即作翻譯和解釋,如此民眾可以懂清所誦讀的。乃赫米雅省長和厄斯德拉司祭兼經師,並教導民眾的肋未人,向民眾說:「今天是上主你們天主的聖日,你們不可憂愁哭泣!」因為全民眾聽了法律的話,都在哭泣。為此,乃赫米雅又向他們說:「你們應該去吃肥美的肉,喝甘甜的酒,且贈送一部份,給那些沒有預備的人,因為今天是吾主的聖日;你們不可憂愁,因為喜樂於上主,就是你們的力量。」

雖然以色列子民從充軍之地巴比倫回來已有一個世紀了,但是他們還沒有重新組織他們的生活,到處都充滿著混亂:偷竊、騷擾、暴力、欺壓窮人。為了解決日益混亂的社會狀態,波斯王阿塔薛西斯(巴勒斯坦當時在依靠著波斯)派遣厄斯德拉到耶路撒冷,他是精通上主誡命和法律的司祭兼經師(厄上7: 11)。厄斯德拉意識到這種無秩序的社會狀況,是因為​​他們對上主的法律缺乏忠誠。人們不遵守法律是因為他們不認識法律。那他應當做什麼呢?在新年那天,厄斯德拉將法律書拿到會眾前,在男女和所有能聽懂的人面前,在水門前的廣場上,宣讀了法律(厄下8:1-2)。我們現在仔細來看厄斯德拉組織這種慶祝的方式。

他把所有能聽懂的人聚集在一起,從早晨到中午,宣讀法律書(2-3節)。沒有人缺席,也沒有人找理由留在家中,做自己的事情。聖經作者記載了人們的一致行動,目的是告訴我們聆聽天主話語的重要性。以色列子民明白,如果沒有規律且不定期去參加聚會,信德將會變得薄弱,甚至消失。厄斯德拉的擔憂也是初期教會牧者的擔憂,他們勸勉信徒們說:決不要離棄我們的集會,就像一些人所習慣的;反而應彼此勸勉(希10:25)。聖道禮儀絕不可即興發揮,厄斯德拉是清楚知道的。事實上,他用心組織,沒有忽略任何細節,還細心選擇了聚會的地方。「水門」是非常適合的地方,因為它遠離城市的喧鬧;並有著較好的傳聲效果,使人可以仔細聆聽天主的法律,就如同在圓形露天劇場一樣。

他還命人準備了一個木製的站台,讓讀經的人站在高處,以方便人們看到(4節)而無需不斷的移動頭部。另外,他還挑選了一些具有好聲線及做好準備的人來宣讀天主的法律。宣讀法律以隆重的儀式開始。厄斯德拉站起來,很虔誠地打開法律書;人們也立即站立起來,表達他們對神聖書卷的尊重。厄斯德拉首先讚頌了上主,群眾回答說:阿們,阿們。以後全體跪下,俯首至地朝拜天主(5-7節)。這些動作可以使人虔誠而尊敬地聆聽天主的話。參加聚會的人一定可以親身感受到,自己不是在面對一本書,而是天主在對人說話。因此,閱讀者和聆聽者的姿勢、動作和態度都應表達這一事實,好使自己以心神來接受天主向人所傳達的訊息。人不可隨意起立、打擾他人,或與人聊天。舉行禮儀的人必須要留意不可分心,不可做出干擾的措施,不要翻錯經書,不要做與禮儀慶祝無關的動作。雖然聖道禮儀要避免任何形式的浮誇與華麗,但也需要神聖、莊嚴和尊重的環境

最後,只是閱讀還不夠。只有人們明白了天主的話,天主的話才能產生效果。因此,需要用一種人們都能理解的簡單語言來解釋:無論是聰明或是無知,受過教育的或是沒有文化的,都能明白(8節)。因此,這是講道者的重要責任。厄斯德拉與肋未司祭是這方面的榜樣。於是人們仔細反省自己,意識到自己對天主的法律不忠,以眼淚來表達自己的懺悔(9節)。然而,與上主的話語相遇的日子總應是喜慶的日子(10節)。天主會一直向人講話,陪伴並引導他們,這種確信就是他們歡欣喜樂的泉源。因此,也應用歌曲、舞蹈、以及更為豐盛的食物和飲料來慶祝。

讀經二 格前 12:12-31

就如身體只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身體所有的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體:基督也是這樣。因為我們眾人,不論是猶太人,或是希臘人,或是為奴的,或是自主的,都因一個聖神受了洗,成為一個身體,又都為一個聖神所滋潤。原來身體不只有一個肢體,而是有許多。如果腳說:「我既然不是手,便不屬於身體;」它並不因此就不屬於身體。如果耳說:「我既然不是眼,便不屬於身體;」它並不因此不屬於身體。若全身是眼,哪裡有聽覺?若全身是聽覺,哪裡有嗅覺?但如今天主卻按自己的意思,把肢體個個都安排在身體上了。假使全都是一個肢體,哪裡還算身體呢?但如今肢體雖多,身體卻是一個。眼不能對手說:「我不需要你;」同樣,頭也不能對腳說:「我不需要你們。」不但如此,而且那些似乎是身體上比較軟弱的肢體,卻更為重要,並且那些我們以為是身體上比較欠尊貴的肢體,我們就越發加上尊貴的裝飾,我們不端雅的肢體,就越發顯得端雅。至於我們端雅的肢體,就無需裝飾了。天主這樣配置了身體,對那缺欠的,賜以加倍的尊貴,免得在身體內發生分裂,反使各肢體彼此互相關照。若是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都一同受苦,若是一個肢體蒙受尊榮,所有的肢體都一同歡樂。

你們便是基督的身體,各自都是肢體。天主在教會內所設立的:第一是宗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有治病奇恩的、救助人的、治理人的、說各種語言的。眾人豈能都作宗徒?豈能都做先知?豈能都做教師?豈能都行異能?豈能都有治病的奇恩?豈能都說各種語言?豈能都解釋語言?你們該熱切追求那更大的恩賜。為了讓格林多人明白,聖神的恩賜不是讓人產生嫉妒和競爭,而是合一共融;保祿採用了這個在古時很熟悉的圖像來說明團體就如同人的身體一樣,由許多肢體組成,每個肢體都有各自的功能。每個肢體都很重要,不可輕視任何一個,也不可替代任何一個。
 這個比喻原是用來規勸下屬和奴隸要服從他們的主人,但保祿卻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來說明:團體中的每個成員都同等重要,享有同樣的尊嚴。若想顯示出等級和彼此的不同,他們更應尊重那些弱者、把首位讓給窮人(22-24節)。在讀經的最後一部分(28-30節),保祿列舉了不同​​種類的神恩;而治理人的神恩被放到了倒數的第二位,最後是語言之恩。

最重要的神恩是哪些呢?就是那些與宣講福音有關的神恩:宗徒、先知和教師(參羅12:6-8,格前12:8-10,弗4:11);但這並不是說有這種神恩的人就更值得尊重,就應當享有特殊待遇、稱號或讚譽。相反地,這些服務才是最重要的。毫無疑問,宣講福音的神恩是第一位,因為天主聖言可以使人重生,滋養團體的信德和生命(羅10:17)。

福音 路 1:1-4,4:14-21

德敖斐羅鈞座:關於在我們中間所完成的事蹟,已有許多人,依照那些自始親眼見過,並為真道服役的人所傳給我們的,著手編成了記述,我也從頭仔細訪查了一切,遂立意按著次第給你寫出來,為使你認清給你所講授的道理,正確無誤。

耶穌因聖神的德能,回到加里肋亞。他的名聲傳遍了臨近各地。他在他們的會堂內施教,受到眾人的稱揚。他來到了納匝肋,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按他的慣例,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他;他遂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上邊寫說:『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佈上主恩慈之年。 』他把書捲捲起來,交給侍役,就坐下了。會堂內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他。他便開始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

與同時期的經典文學的作者手法一樣,路加也以序言來開始自己的著作(路1:1-4)。在序言中,路加沒有提及自己的名字,但說明了他寫作的目的,以及寫福音的原則和標準。路加福音寫於耶穌的逾越奧跡發生50年之後,而且他明確說出自己是沒有親身見過納匝肋人耶穌。那我們就要問:他的敘述可信嗎?他的​​回答:任何人都可談論耶穌,即使他不是直接見證人,只要忠誠於傳統就可以。
在公元80年,福音已經在羅馬帝國開始傳播,到處都興起基督徒團體;也有很多團體已把耶穌的言論和生活片段用文字記錄下來。是什麼促使這一宗教運動如此興盛呢?路加說,事情就發生在我們中間(1節)。這不是夢想、不是哲學教導、不是神秘的啟示,而是真實發生的事件,納匝肋人耶穌就是這個事件的主角。有人親眼目睹過祂的所言所行,正如若望所說:他們親眼看見過,親手摸過(若一1:1-4),他們後來成了「聖言的使者」。需要強調的是,他們不是「主人」或「擁有者」,而是為「真道服役」的僕人(2節)。他們不是編故事的人,也不是貪婪錢財的騙子;而是將自己的全部生命奉獻,忠實地宣佈他們的所見所聞。他們甚至犧牲性命,也不背叛從老師那裡領受的訊息。

很多人都著手編寫一本記載所發生之事的書,路加也決定要寫。他不是不信任別人的著作,而是根據自己團體的需求,要將此事順序地記載下來。他採用了什麼敘述方式呢?他是從頭仔細考察了所發生的一切,並詢問了目擊證人,為使所有閱讀此記述的門徒,能確認其可信性,並以此作為信德的基礎。路加清晰而堅定地說,他所寫的這一切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從「為真道服役的人」所接受的訊息,再忠實地傳遞出去。不添加任何其它,只以事實為基礎,從耶穌的童年開始記載(3節)。

路加寫作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基督徒團體所認識的信德真理正確無誤(4節)。信德的真理無法以結論性的證據來證明,但是,跟隨基督也並不是隨便輕信的,不是無知之人的愚蠢選擇,不加辨別地接受所有的故事傳說。相信耶穌是有理由的,而這正是路加要闡述的。關於「德敖斐羅」,古時的作者習慣將自己的著作敬獻給那些幫助他們的人。

因為羊皮卷非常昂貴,寫一部福音大約需要二十張羔羊皮,還需要付工資給書寫員。雖然他們的工資比僱員稍高,但其手寫的速度卻很慢;另外,作者也需要生活費。德敖斐羅也許對路加比較欣賞,亦可能是小亞細亞的一位比較富有的基督徒,答應要支持其所有開支。為了表示感謝,路加在福音和宗徒大事錄的序言中都提及他。

今日福音的第二部分(路4:14-21)與第一部分不是選自同一章。第二部分是耶穌在家鄉加里肋亞公開生活​​的開始,而瑪竇和馬爾谷是在福音中間部分記載這一事件的。但為路加來說,這一事件就如同是標題性的序曲,是耶穌所有行動的總結。在安息日,人們聚集在會堂祈禱,聆聽上主的話,並有人解釋其意義。經師們組織聚會,但是每一個成年的猶太男性都可閱讀並解釋聖經。講道其實很容易:只要記住大經師的解釋,參照他們的意見就可以了,沒有人敢自以為是地加入自己的觀點。耶穌也習慣參加聚會,並與人們一樣,時常準備好去當讀經員

他們的聚會是以信仰宣誓開始:以色列,你要聽(申6:4)。隨後就是十八祝福和讚美,接下來是慶祝的核心,閱讀兩篇聖經:第一篇取自梅瑟五書(托辣),另一篇選自先知書,通常是由讀第二篇聖經的人講道。聚會的高峰是反省和祈禱,人們聚精會神的聆聽天主的話,耶穌就通過這樣的機會來表達自己的訊息(16節)。路加著重敘述了一些細節,目的不是為了強調歷史事實,而是要向人傳達神學的訊息。

第一個細節似乎不需要:耶穌把遞給衪的書卷打開。福音作者旨在清晰地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基督,聖經就是一部合上了、沒有打開的書、就是先知的神喻。所有的舊約都無法理解,只有基督能夠使這些話充滿意義。閱讀之後,耶穌捲起書卷,交給聖殿的侍役,就坐下。所有的人都注視著衪,經師們坐著教訓人。耶穌這一姿態,說明耶穌就是老師,祂邀請人將全部目光注視在衪身上。舊約聖經的目的是將人引向基督,這個目的達到了,書卷就可以被捲起來。

聖經選自依撒意亞先知書: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佈上主恩慈之年(17-19節)。誰是被派遣去向窮人傳報喜訊的人呢?依撒意亞講論的是誰呢?先知指的是在耶穌誕生四百年之前的一個人物,被天主派遣去安慰從巴比倫流亡歸來的以色列子民。他們處境悲慘,就如我們在讀經一中所說:富人剝削窮人,主人不付給工人工資,有勢力的人欺壓窮苦人(依56:10-57:2)。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一位被上主之神所充滿的人,被派遣去向以民宣講「上的​​恩慈之年」的好消息。在恩慈之年,一切債務都將獲得寬免,要結​​束一切奴役,並要重建正義。

耶穌宣講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21節)。衪不是在解釋先知的宣講,而是在宣佈預言應驗了。「今天」是上主恩慈之年的開始,是無盡喜樂的開始,因為祂以天主之名,向所有的人宣佈了,上主白白而無條件的救恩。依撒意亞先知書中的「釋放」,在希伯來文中意即除去阻止人快速前進的鎖鏈。今日耶穌的話不只是將人從「疾病」中釋放出來(疾病是生命萎縮的象徵),更是將人從所有阻止人成長,並走向愛的心理和倫理障礙中釋放出來。無休止的慾望使人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對財富、權力和成功的渴求就是鎖鏈。這些鎖鏈在「今天」被打碎了,就是聖神,不可抗拒的力量,打開這些鎖鏈(14節)。聖神在耶穌內工作,不只是在耶穌實行治愈奇蹟的時候,而且還通過耶穌的話,來打碎奴役人的邪惡力量(路4: 3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