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6, 2016

祂從深淵將人救出


丙年常年期第一主日 主受洗節

聖經中的地貌通常有其神學意義。海洋、山嶺、曠野、外邦人的加里肋亞、撒瑪黎亞、約旦河,革乃撒勒湖邊,這些不僅是簡單的地理環境。
路加沒有記載耶穌受洗的地方,若望卻指明了:「這些事發生於約旦河對岸的伯達尼,若翰施洗的地方」(若1:28)。傳統上認為這一事件具體發生在貝特賽達,也是若蘇厄帶領以色列子民,經過約旦河而進入福地的地方。
耶穌的行動清晰地表達了從奴隸走向自由的過程,是新出谷的開始,是走向真正的預許之地的過程。貝特賽達有另外一個意義,雖然不太明顯,但依然很重要:地理學家們認為,這裡是地面最低的地方(海平面400米以下)
耶穌選擇從這裡開始自己的公開生活並不是偶然。耶穌從天降來是為了拯救人類,他降到深淵深處是要向人表達:天主願意每一個人都獲得救恩。他甚至也要拯救那些最可憐的人,那些被罪惡牽扯到深淵,沒有可能走出來的人。天主不會忘記或捨棄自己的任何子女。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訊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天主的救恩已經顯示出來,他要帶給所有人救恩。」

讀經一 4015911

「你們安慰,安慰我的百姓罷!」你們的天主說。你們應向耶路撒冷說寬心的話,並向她宣告:她的苦役已滿期,她的罪債已清償,因為她為了自己的一切罪過,已由上主手中承受了雙倍的懲罰。有一個呼聲喊說:「你們要在曠野中預備上主的道路,在荒原中為我們的天主修平一條大路!一切深谷要填滿,一切山陵要剷平,隆起的要削為平地,崎嶇的要闢成坦途!上主的光榮要顯示出來,凡有血肉的都會看見:這是上主親口說的。」
給熙雍傳喜訊的啊!請登上高山!給耶路撒冷報喜訊的啊!請大聲疾呼!高呼罷!不要畏懼!向猶大各城報告說:你們的天主來了!吾主上主帶著威能來到,他的手臂獲得了勝利;他的勝利品與他同在,他獲得的酬勞在他面前。他必如牧人,牧放自己的羊群,以自己的手臂集合小羊,把它們抱在自己的懷中,溫良地領導哺乳的母羊。

以色列人在巴比倫流亡的前幾年,生活充滿了艱辛與挑戰。隨著時間的過去,他們逐漸適應了新的生活環境,有的甚至獲得了顯赫的社會地位。
四十年後出現了一位先知,他是一位智者、洞察敏銳的詩人和出色的神學家。他仔細留意當時的政治事件,意識到巴比倫正在走向崩潰,而同時波斯國王居魯士正在壯大神速。這時侯正是要喚起充軍者的心,結束奴隸的生活而返回故鄉的希望。於是,先知開始在流亡者中宣講他的見解、預言和希望。為了避免引起巴比倫人的猜疑,將他視為鼓動造反的人,先知就運用了只有以色列人民才明白的圖像和語言。先知告訴他們,即將結束的巴比倫流亡生活就像是出離埃及的奇蹟,甚至將要看到更偉大的事蹟。
只有極少數流亡者,接納了先知的話;大多數的人因著與外邦人生活的影響與引誘,已成為新的社會和宗教生活的一份子。他們忘記了過去的光輝,並且認為天主對亞巴郎的許諾只是故事傳說,沒有任何意義。這些信德薄弱的充軍者無法接受天主的召喚,他們既沒有勇氣也沒有力量重新開始新的生活,就這樣分散在外邦人中間,與天主的救恩史沒有任何關聯。對這些充軍者來說,他們面對的危險不是生活的艱辛,而是外邦人生活的影響與誘惑。
這些充軍者的經驗為那些生活類似的人們來說是一個警告,他們生活平庸乏味,沒有目標;即使生活舒適,卻拒絕了上主的邀請,不願獲得上主所賜的自由,也不以天主的眼光來看待未來。
因此,這位先知的訊息同樣也是對我們說的。
先知以急切的邀請開始:「你們安慰,安慰我的百姓罷!」你們的天主說。你們應向耶路撒冷說寬心的話,並向她宣告:她的苦役已滿期,她的罪債已清償,因為她為了自己的一切罪過,已由上主手中承受了雙倍的懲罰(12節)。正如盜賊要賠償所偷盜之物的雙倍一樣(出223),以色列子民也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價,那些遠離天主道路的人也常常會付出這樣的代價。
按照慣常的理解,「安慰」相當於向人說安慰的話,使憂傷的人獲得一絲心靈的寧靜,但卻無法改變引起痛苦的原因。天主的安慰並不只是讓人重新振作的溫柔撫摸,更能使處在窘迫中的人得到支持,從塵土中高舉貧苦的人(依28),將人的悲哀變為舞蹈,脫去人的苦衣而披上喜樂的衣服(詠3012)。
耶穌稱呼聖神為「護慰者」(若1415),因為聖神的來臨可以更新了大地的面容(詠10430)。
天主安慰人,就是天主通過衪的話語,將人從所有奴役中釋放出來「天主的話語並不像枯萎的草或凋謝的花那樣脆弱,而是生活的、永恆的(依4068 );並且一旦發出,不能空空地回到天主那裡去,必要實行天主的旨意,完成它的使命(依551011)。
在讀經的第二部分(35節),一個聲音呼喊說:你們要在曠野中預備上主的道路,在荒原中為我們的天主修平一條大路!一切深谷要填滿,一切山陵要剷平,隆起的要削為平地,崎嶇的要闢成坦途!
準備一條道路是因為天主要來安慰自己的百姓。巴勒斯坦與美索不達米亞之間有一個大荒漠,古時,從巴比倫通往地中海沿岸城市的道路並不經過這裡,而是一直向北延伸,繞了幾乎一千公里。這個神秘的聲音邀請充軍流亡的人要走一條新的、寬闊筆直的道路,這條路可以使他們很容易且迅速地到達上主要帶領他們去的地方。
先知用了一系列的圖像來強調,人們必須要付出努力,好讓天主來引導自己的生命。他要求人們為上主準備道路,不是將人帶向天主的道路,而是使天主可以親近人的道路。
準備這條新的道路意味著內心的轉變,放棄舊的道路,即不合天主旨意的道路:因為我的思念不是你們的思念,你們的行徑也不是我的行徑(依558)。需要被剷平的丘陵和被填平的山谷代表著不同文化、民族與宗教之間需要互相交流、共融與彼此尊重。只有除掉這些障礙,我們才能準備上主的道路,就是接納、寬恕與修和的道路。
在讀經的第三部分(911節),先知在宏觀中描述流亡者返回聖城。與出離埃及時不同的是,他們不是由人帶領,而是由上主親自帶領他們,就像牧人引領羊群一樣,以自己的手臂集合小羊,溫良地領導哺乳的母羊(11節)。
這一圖像令人感動,顯示了天主對待軟弱者的愛護與撫慰。衪顯示的慈愛、溫柔與耐性、並尊重每個人的時間與靈性節奏的配合。祂重視那些快步前行的人,關注那些走路吃力的人,也助佑那些步履蹣跚的人。
當流亡者的隊伍接近聖城時,有一些人先快跑步去,向人宣佈獲得自由的「好消息」。先知邀請熙雍成為宣佈好消息的使者,她所宣佈的福音——好消息就是:天主永不會捨棄任何人,將會時常尋找身處各種奴役下的人,將他們抱在懷中,並陪伴他們到達自由的境地。

讀經二 21114347

的確,天主救眾人的恩寵已經出現,教導我們棄絕不虔敬的生活和世俗的貪慾,有節制地、公正地、虔敬地在今世生活,期待所希望的幸福,和我們偉大的天主及救主耶穌基督光榮的顯現。他為我們捨棄了自己,是為救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洗淨我們,使我們能成為他的選民,叫我們熱心行善。
但當我們的救主天主的良善,和他對人的慈愛出現時,他救了我們,並不是由於我們本著義德所立的功勞,而是出於他的憐憫,藉著聖神所施行的重生和更新的洗禮,救了我們。這聖神是天主藉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豐富地傾注在我們身上的,好使我們因他的恩寵成義,本著希望成為永生的繼承人。

「天主救人的恩寵已經出現」,這是基督徒團體在聖誕子時彌撒中所唱充滿喜樂的詩歌。這是不可抑制的喜樂,因為天主派遣了自己的兒子來到了世界上。
「恩寵」不是天主對那些身處困境而呼求祂的人所賜予的幫助和助佑,恩寵是一個富有意義的聖經用語,指的是天主對人的溫柔、無條件的慈愛、無限的美善。讀經告訴我們,天主對人的慈愛在耶穌身上已顯示出來,就是祂向全人類宣佈的救恩喜訊(鐸211)。
這是為所有人準備的恩寵。如果天主子從天降來,只向那些忠誠地遵守上主誡命的人,宣佈救恩的喜訊,那我們就沒有喜樂的理由了,我們也就不會被新光照耀了。因為以色列的精神領袖已經教導了多個世紀了,這也只不過是多一個人重複:那些遵守梅瑟法律法規的人,就被上主所愛,而其他人都應受詛咒。
只有當我們知道,天主子是來拯救所有人的時候,喜悅才會變得不可抑制。救恩是為所有人而準備的,因為這是恩寵,是天主白白的恩賜,並不取決於我們的忠信與善功,而完全是天主的恩賜。
讀經還向我們闡述了天主的恩寵為人帶來的倫理成果(1214節)。基督徒的新生活不是要人去賺取天主的愛,而是對天主之愛的回應。很長時間以來,人們認為害怕天主是躲避犯罪的最好方法,並能促使人行善;實際上這是一種下等的教育方式。這種害怕從沒有產生善良,反而可能促成人有病態的心理或失掉信德。
只有那些發現並體會到天主大愛的人,才能學會「棄絕不虔敬的生活和世俗的貪慾,有節制地、公正地、虔敬地在今世生活」(12節)。只有體會到被愛的人才能去愛人。
天主的恩寵也能賦予希望,使人確信期待所希望的幸福,和我們偉大的天主及救主耶穌基督光榮的顯現(13節),因為天主願意為每人帶來救恩。潛伏的危險就是我們放棄與天主親近的寶貴時間,並且不再花時間去接受天主愛的邀請。
作者在讀經的最後部分(47節)再次提到「天主的恩寵已經顯示出來」的主題,他以此來對比人領受洗禮之前的狀況,讓人知道洗禮使人進入一個新的世界,並得到天主的祝福。
作者生動地描述人類罪惡的分裂和敗壞:因為我們從前也是昏愚的、悖逆的、迷途的、受各種貪慾和逸樂所奴役,在邪惡和嫉妒中度日、自己是可憎惡的、又彼此仇恨(鐸33)。這些惡習影響著人的宗教、社會與個人生活。
這樣的狀況真的令人感到失望,是按照我們人的判斷標準;人除了等待懲罰以外,沒有任何的希望了。
然而,這就是驚喜:我們的救主向人類顯示了祂的良善和衪對人的慈愛;祂拯救了我們,不是由於我們所立的功勞,而是出於衪的憐憫(45節)。愛是天主給人類的唯一回應。

福音 315162122

那時,百姓都在期待(默西亞),為此,人人心中推想:或許若翰就是默西亞。若翰便向眾人說道:「我固然以水洗你們,但是比我強的一位要來,就是解他的鞋帶,我也不配。他要以聖神和火洗你們。
眾百姓受洗後,耶穌也受了洗;當他祈禱時,天開了;聖神藉著一個形像,如同鴿子,降在他上邊;並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喜悅。」

今日福音的開端具有深刻的意義:百姓都在期待(默西亞)。很容易想像出人們的期待:奴隸渴望自由、窮人渴望新的生活環境、被剝削的工人渴望得到正義、病人渴望獲得痊癒、受侮辱的女性渴望重新獲得尊嚴。所有的人在都等待新的世界,他們渴望暴力、不公、壓迫與仇恨在人間消失,和平得以建立。
人們都希望有所改變,尤其在宗教信仰方面,也許還沒有完全意識到,但這種等待的心卻非常強烈。
已經有三百年沒有聽到先知的宣講了。天也關閉了,天主的沉默被人視為對人罪惡的懲罰。天主是忠信的盟友、慈父、以及溫柔新郎的形像已被遺忘了;而精神領袖開始把天主形容為嚴厲且絕不妥協的判官。宗教帶給人的不是喜悅,而是焦慮、害怕及苦悶。這種難以忍受的生活需要改變,這就是洗者若翰對人們的等待必須要給予答覆的原因。
當人處在不可忍受的境況中,並且殷切期望有所改變的時候,人們就會相信可以帶來希望的任何人。然而人也容易因此而認錯能夠幫助自己的人。正如耶穌所說的,以色列子民就像是一群沒有牧人的羊群(谷6:34),渴望上主派遣一位首領,他們認為若翰就是默西亞。若翰糾正他們說:我不是要來的那位,在我之後有一位比我能力強的要來,衪要以火及聖神為眾人施洗。木杴已放在他手中,他要揚淨自己的禾場,把麥粒收在倉內;至於糠秕,卻要用不滅的火焚燒(路317)。在說這話之前,若翰曾經說過斧頭已經放在樹根上了(路39)。天主的審判已經近在咫尺,並且是嚴厲的。
若翰洗者的說話生硬,充滿威脅,與有些先知的宣講相符合。瑪拉基亞先知也曾經宣講說:看,那日子來臨,勢必如冒火焰的火爐,所有的驕傲的人和作惡的人都要成為禾楷;那一天來到,必要將他們燒盡(拉3 19)。依撒意亞也威脅說:因為托斐特已準備好多時,還是為君王而設的,又深又廣,堆滿了許多柴火;上主的氣息有如一條硫磺河流,把它點燃起來(依3033)。
 我們可以看到兩種不同形象的鮮明對比,這種令人害怕的景象以及讀經一中「上主僕人」的那種溫柔和喜悅的圖像對比。讀經一中沒有談到暴力、不容忍、報復、毀滅的火焰;而是提到容忍和對每一個人的尊重,幫助處於困難中的人,修復被折斷的蘆葦,使那些惡貫滿盈的人恢復希望。
若翰的話反映的是那些認為天主是嚴厲判官,因而害怕天主的人們的心理。與所有的人一樣,若翰也以為罪惡與不義已經達到了頂點,天主對邪惡者的審判隨即來到。
他說的對:隨著基督的到來,邪惡再也逃不了。但是天主如何潔淨這個罪惡的世界,將會用何種火焰,若翰洗者也許不清楚。我們不知道若翰的想法,但我們卻很清楚耶穌是怎樣行動的:耶穌沒有攻擊罪人,而是與他們一起坐下來吃飯;耶穌沒有遠離痲瘋病人,而是撫摸了他們;耶穌沒有判斷那個罪婦,而是保護她免受攻擊和唾辱;耶穌沒有趕走那個罪婦,而是允許她撫摸並親吻他的腳。
耶穌的到來徹底改變了天主在人心目中的那種令人害怕、嚴厲且絕不妥協的判官的形象。衪向人顯示了天主真正的面容,天主只是施予救援,而不是審判人。同時,耶穌的生命也光照了先知和若翰所形容的天主形象,使人能更深刻地理解。天主將在地上降下祂的火焰,不是為了毀滅祂的子女(即使他們邪惡),而是要燃燒起來,消滅人內心的各種邪惡。
現在我們來看福音的第二部分(2122節)。
耶穌受洗的敘述看似與其他聖史的記載一樣。實際上,路加記載了一些不同且有意義的細節。首先,與其他福音不同的是,路加並沒有描寫耶穌受洗,​​只是敘述這是一個已經發生的事件(21節)。很明顯,為路加來說,記載的重點不是耶穌受洗這個事件本身,而是之後所發生的事情:天開了,聖神從天降下,還有來自天上的聲音。
這是耶穌公開生活的開始,路加希望他的基督徒團體和所有已經領了洗的人,能設身處地閱讀福音。路加邀請他們要開始這一信仰的旅程,以仍不堅定的步伐,跟在耶穌的後面,因為耶穌也像他們一樣接受了洗禮,耶穌與他們同行。
另外,也只有路加敘述了耶穌與眾人一起浸在約旦河中。耶穌和眾人一樣,就在人群中間。路加特別強調這一點,因為耶穌在公開生活的開始,就一直和罪人在一起。衪不判斷、不責斥、不輕視他們。耶穌分享了奴役的狀況,與他們一起走上自由之路。
第三個細節就是只有路加強調耶穌在祈禱。耶穌在祈禱時領受了聖神,是路加福音強調祈禱的重要性的一個特徵。這是路加第一次記載耶穌與天父的對話,隨後還有記載耶穌的多次祈禱。
耶穌祈禱不是為了給我們立下榜樣,衪和我們一樣,也需要通過祈禱來尋找天父的旨意,需要在祈禱中獲得光照與力量,好能完成中悅天父的使命。在祂生命中的重要時刻,耶穌都是首先祈禱。在衪公開傳教使命的開始,在揀選門徒之前(路612),在受難的前夕(路2241),尤其是在祂最大​​的考驗中,在十字架上時(路2334​​46 ),耶穌都在祈禱。衪需要通過祈禱來保持對天父的忠信。在這些獨特的記載之後,路加與瑪竇和馬爾谷一樣,用三個圖像敘述了隨後所發生的:天開了、鴿子、來自天上的聲音。路加不是在敘述真實發生的神奇事件,而是用讀者容易理解的圖像來傳遞訊息。即使為今日的讀者來說,這些意義也不難理解。
我們首先來看「天開了」。
這裡不是描寫一種氣象訊息(在厚而陰暗的雲彩中間,出現了一道意想不到的亮光)。如果是這樣,路加的確就是在敘述一個沒有意義的細節,而與我們的信德並沒有關聯。但是,他想表達的意義絕非如此,他清楚地指向了人們熟悉的一段舊約聖經。
在基督來臨前的幾個世紀,以色列子民認為天空關閉了。天主因著人的罪過與不忠而關閉了天門,不再給他們派遣先知,似乎與人斷絕了任何交往​​。虔誠的以色列人詢問說:這種令人不安的沉默何時結束?是不是天主不再像古時一樣,不再和我們談話,不再向我們顯示祂那慈愛的面容?他們向天主祈禱說:上主啊!你是我們的父親;我們只是泥土,你是的我們的陶工,我們都是你手中的作品。上主啊!不要嚴加忿怒,不要時常記念我們的罪惡。啊!望你衝破諸天降下(依6319647-8)。
在耶穌公開生活的開始,「天開了」。路加給他的讀者宣佈了一個偉大的好消息:天主俯聽了祂子民的祈求,打開了天門,再也不會關閉了。天人之間的敵對永遠結束了。天父之家的大門將會永遠打開,接納每一個想進入的子女;也許有人會遲到,但是沒有人會被排斥在外。
第二個圖像就是「聖神如同鴿子降下」。
路加沒有說一隻鴿子從天降下(如果是這樣,這將是瑣碎多餘的細節),而是說「聖神如同鴿子降下」。
若翰一定記得從天上降下的不只是「瑪納」,還有毀滅世界的洪水(創712),以及毀滅索多瑪與哈摩辣的火與硫磺(創1924)。也許他正在等待聖神的降臨可以如同吞噬惡人的火焰。然而,降在耶穌身上的聖神卻像一隻「鴿子」,充滿了溫柔、感情與仁慈。受聖神的感動,耶穌將要接近罪人,並時常懷著鴿子的溫柔和仁慈與他們交往。
鴿子也是尋找自己窩巢的象徵。路加如果想到這些話,那麼他想要告訴我們的就是:聖神尋找耶穌就像鴿子尋找自己的窩巢一樣。耶穌是聖殿,聖神在耶穌身上找到了永久的居所。
第三個圖像是「來自天上的聲音」。
當經師們想要宣告一個來自天主的訊息時,他們經常會用這個圖像來表達。在這一章節中,是要以天主之名來公開顯示耶穌的身份。
若要理解這個聲音的重要意義,我們必須要注意,這一事件是在耶穌的逾越奧跡事件之後所寫,是為了回答門徒們心中因耶穌的羞辱而死引起的不明白。在門徒們的眼中,耶穌是一個失敗者,好像天主也捨棄了衪。衪的仇人,就是以色列那些純正信德的護守者與保衛者,將耶穌視為褻瀆者而處死。天主是否也是這樣認為的呢?
作者用這一聲音指示了三處舊約中的話來表達耶穌的身份。
「你是我的兒子」出自詠27。在閃族文化中,「兒子」並不只是指生物上的延續,還肯定一種相似性,像自己父親一樣的行動。天父說耶穌是「祂的兒子」,意味著天主在耶穌身上、在耶穌的語言中、行動中、工作中,以及在祂愛的最高奉獻與生命的自我奉獻中看到了天父自己。若想認識父,人只需注視並認識子就可以了。
 「鍾愛之子」指的是亞巴郎所受的考驗。天主要求亞巴郎把他心愛的獨生子依撒格祭獻給天主(創2221216)。說耶穌是鍾愛之子,天主邀請我們不要把耶穌看作是國王或先知。和依撒格一樣,耶穌是天父唯一的愛子。
「我因你而喜悅」。我們在今天的讀經一中已經讀了這一表達。天主宣稱耶穌就是先知所宣講的「上主的僕人」。天主派遣祂要在世界上建立法律和正義,為完成這一使命,耶穌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因此,這來自天上的聲音不同於人對耶穌的看法,並且不同於以色列子民對默西亞的期待。為當時的猶太文化來說,一位受侮辱、被鞭打、被處決的默西亞是無法理解的。伯多祿在大司祭的庭院內發誓說不認識耶穌,他其實說的是實話。因為他不能承認耶穌就是默西亞,耶穌與經師教導的和人們期待的救主沒有任何共同之處。
 天主就這樣實現了先知們的預言,對所有的人而言,甚至為若翰來說,這是如此令人驚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