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八主日(乙年)
生命、永生,是每一個人的夢想,自古至今都是這樣。為達到此目的,美索不達米亞英雄吉爾伽美什,在雪松園林挑戰魔怪胡巴巴。他下到深淵尋找「永保青春」草,他成功得到,可是卻被蛇偷走了。人類一直為自己的命運悲歎,可憐啊,一出生就註定要死亡!聖詠作者也無奈歎息:「因為人命的贖債非常昂貴,任何金錢也決不足以贖回,不能使人生存久長,不能使人不見死亡」(詠49:9-10)。儘管人生短促不過像一口氣(詠144:4),可是這生命卻是神聖的,不可褻瀆的。
在希伯來語言中,「生活」從來不用在動物或植物身上,而只用在人身上,常常與「治癒」、「恢復健康」、「幸福」等同用。只有那些生活安詳,沒有疾病,充滿喜樂的人才是真正地生活。哭泣和痛苦都是死亡的標記。
麵餅,維持生命,但是不能保證一直擁有生理生命,這個生命是註定要熄滅的,不死的神秘植物僅僅是個幻想。不過,天主有一種麵餅,給予永恆的生命,已經賜給了世界,因為天主希望所有的人都得到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若10:10)。「萬籟俱寂,黑夜已奔馳一半路程時」(智18:14),天主派遣了祂的聖言,「在聖言內有生命,這生命就是人的光」(若1:4)。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
「我每天都要用來自天主口中的話語來孕育自己。」
讀經一 (出16:2-4;12-15)
以色列子民全會眾在曠野裡都抱怨梅瑟和亞郎。以色列子民向他們說:「巴不得我們在埃及國坐在肉鍋旁,有食物吃飽的時候,死在上主的手中!你們領我們到這曠野裡來,是想叫這全會眾餓死啊!」
上主向梅瑟說:「看,我要從天上給你們降下食物,百姓要每天出去收斂當日所需要的,為試探他們是否遵行我的法律。我聽見了以色列子民的怨言。你給他們說:黃昏的時候你們要有肉吃,早晨要有食物吃飽,這樣你們就知道,我是上主,你們的天主。」
到了晚上,有鵪鶉飛來,遮蓋了營幕;到了早晨,營幕四周落了一層露水。露水升化之後,在曠野的地面上,留下稀薄的碎屑,稀薄得好象地上的霜。以色列子民一見,就彼此問說:「這是什麼﹖」原來他們不知道這是什麼。梅瑟告訴他們說:「這是上主賜給你們吃的食物。」
根據目前的科學標準,有些治癒事件是無法解釋的。因此,如果呼求過某位聖人幫助,治癒就是歸於他的代禱。其它的,通過藥物治癒,那就是一件自然的事實,並沒有向超自然現象提出問題。但是我們要問,如果是看醫生而獲得治癒,那就少一些感謝天主嗎:這種恩寵可能不及前一種,藉聖人代禱的恩寵嗎﹖
對於相信天主的人,一切事件,包括最平常的,都是天主的安排。可愛的日出,蘭花的清香,窮人的微笑,母親的哭泣或嬰兒的痛苦,都邀請我們把目光投向天上。這都是天主愛的標記,並且通常也是關於祂的管理創造,和介入人類歷史的方式的合理問題的來源。
以色列是一個有信仰的民族,他們相信天主,不需要通過奇特的事件驗證祂的存在。「我是自有者,那位永遠與你在一起的」,這就是天主在燃燒的荊棘中啟示給梅瑟的那個名字的含義(出3:14)。在出谷期間,天主的臨在和幫助一直明顯地表現出來。
今天的讀經中,反省了兩件以色列人以信仰眼光看待的事情:鵪鶉和瑪納。這是自然的現象,很普通,今天也常常發生。在春天和秋天,遷徙的鵪鶉成群結隊地穿過非洲大陸、阿拉伯和地中海國家。當它們飛行累了時候,就休憩在西奈半島,常常成為貝督因人輕而易舉捕獲的食物。瑪納,只不過是西奈沙漠的灌木林中飄揚出來的白色幹果實,植物學家稱其為「怪柳」。天主幫助祂的人民在旅程中獲得這些食物來補充養料,這也成為天主照顧和愛的標記。鵪鶉和瑪納,對於有信仰的人來說,它們是來自上天的恩賜。
今天讀經的開始是「人民的抱怨」。在獲得解放的最初一些日子的興奮後,人們開始想念在埃及的日子(2-3節)。這很值得思考,奴隸之地、強迫勞動之所、被打罵的地方,竟然現在被留戀懷念,在集體幻覺中竟然成為酒足餅飽的樂園。
這形象是人在拋棄罪惡環境、奴隸的懶惰、放蕩的激情,開始走向自由的步伐時所遇到的情況。經過初期一些安詳、和平的日子,這是皈依天主和選擇福音的人常有的經驗;然而也很正常的會出現對舊生活、舊習慣、舊風格的懷念。但是這種遲疑不應該成為絆腳石,而是應更加感恩和堅定。
面對人民的抱怨,我們可能以為天主會大加懲罰。然而相反地,祂沒有懲罰,而是發送瑪納(4節)。
在人民沮喪失望的時候,對他們企圖返回過去的想法,我們要知道,天主不會對人的脆弱和再次跌倒而憤怒。不只是不會施以懲罰,而是更加緊密地陪伴他們,如同對以色列一貫所做的那樣,向他們表示新的愛的標記,以新的方式告訴人民祂的臨在。
恩賜瑪納,一方面是幫助,另一方面是對以色列的考驗,是對他們信仰的鼓勵和堅固。在沙漠的旅程應該是他們的練習營地,是他們的學校,學習控制自己的欲望。他們應該學會不爭搶多於日常生活需要的多餘財富,而高興於「日用食糧」的滿足,培養對天主眷顧的堅定信心。
以色列人在沙漠學習到的生活課程對今天的我們仍然有用,人總是企圖不只是掌控今天,還要掌控本是屬於天主權力領域的未來。在《天主經》中,耶穌教導我們不是向天主祈求未來的安全,而是「日用的食糧」。這樣祈禱的人就不會在「今天」有很多兄弟姐妹饑餓的時候,卻自己為「明天」聚集食物,而把自己的心從佔有的貪婪中,對明天的焦慮中解放而得到自由。(路12:22-34)
耶穌時代的辣彼也勸告人們不要因為食物問題而躁動和焦慮。拉比厄利教導他的學生們:「如果一個人今天有飯吃,同時還要問:『明天我有甚麼吃?』這是沒有信德的人士。」
讀經的最後一段(13-15節),澄清瑪納不是梅瑟贈給以色列人的食物,他和其他人一樣都享用了瑪納。給予人民瑪納的是天主,梅瑟只是明白這禮品來自哪裡,並且邀請人們仰望上天感恩致謝(15節),期待上天派發另一種麵餅,能賦予人永生的食物。(申8:2-3)
讀經二 (弗4:17,20-24)
為此我說,且在主內苦勸你們,生活不要再像外邦人,順隨自己的虛妄思念而生活;
而你們卻不是這樣學了基督。如果你們真聽過他,按照在耶穌內的真理,在他內受過教,就該脫去你們照從前生活的舊人,就是因順從享樂的欲念而敗壞的舊人,應在心思念慮上改換一新,穿上新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具有真實的正義和聖善的新人。
厄弗所書信的第二部分是倫理教導。今天的讀經中,作者邀請人們要在言行上實踐出歸依上主的後果。
作者知道基督徒在生活、言行和推理上經常會重新陷入異教徒的陷阱中,感到迷茫和空虛。(17節)
面對異教徒的灰色世界,「他們的理智受了蒙蔽,因著他們的無知和固執,與天主的生命隔絕了。這樣的人既已麻木,便縱情恣欲,貪行各種不潔」(18-19節)。靈魂的牧人在這裡表現得非常擔心,基督徒已經成為「新創造」;但是有可能重新陷入過去的惡習,被奢侈和貪婪俘虜。
作者在指出了典型的異教徒生活中消極面之後,概括了基督徒的倫理持守,他用了一句表達力非常強烈的話:「你們不是這樣!」(20-21節)。然後繼續借用圖像表示:基督徒是脫下舊人的新人,穿著新衣(22-24節)。在領受洗禮的日子,也是一個人徹底轉變的日子,如同把一件破舊、骯髒的舊衣服遠遠扔掉,新人在水中把失望、倫理上的卑鄙、欺騙的惡習統統扔掉,出來的時候成為一個新人,穿著基督。(迦3:27)
福音 (若6:24-35)
當群眾一發覺耶穌和他的門徒都不在那裡時,他們便上了那些小船,往葛法翁找耶穌去了。當群眾在海對岸找著他時,就對他說:「辣彼,你什麼時候到了這裡?」
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尋找我,並不是因為看到了神跡,而是因為吃餅吃飽了。你們不要為那可損壞的食糧勞碌,而要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即人子所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他是天主聖父所印證的。」他們問說:「我們該做什麼,才算做天主的事業呢?」耶穌回答說:「天主要你們所做的事業,就是要你們信從他所派遣來的。」
他們又說:「那麼,你行什麼神跡給我們看,好叫我們信服你呢?你要行什麼事呢?我們的祖先在曠野裡吃過『瑪納』,正如經上所記載的:『他從天上賜給了他們食物吃。』」於是耶穌向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並不是梅瑟賜給了你們那從天上來的食糧,而是我父現今賜給你們從天上來的真正的食糧,因為天主的食糧,是那由天降下,並賜給世界生命的。」
為了反省人們對麵餅奇跡的錯誤理解,耶穌隱居到山上祈禱(若6:15)。可是第二天,人們又來到海對岸找到他。問他:「老師,你什麼時候來到了這裡?」(24-25節)
耶穌沒有回答他們的問題,但是洞察到人們都想問的另外一個問題:「你今天還會行奇跡嗎?你會保證我們每一天都有麵餅吃嗎?」耶穌直接進入問題的核心:「你們尋找我,並不是因為看到了神跡,而是因為吃餅吃飽了。你們不要為那可損壞的食糧勞碌,而要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26-27)。
耶穌知道,也告訴他們,他們尋找他不是希望聽他講道,不是為了深入理解他講話的信息和他行奇跡的意義,而只是希望繼續無償地獲得麵餅,不需要勞動。
在讀經的第一部分(24-27節),耶穌開始引導他們除去錯誤的理解。耶穌不是要用魔棒把石頭轉化為麵餅,而是來教導人們,是愛和分享產生豐富的麵餅;然後陪伴他的聽眾從最低的第一級信仰臺階,也就是他們對於所接受的麵餅的欣賞和感恩中,上升到第二級,也就是理解他們所獲得的恩賜的內容和意義。
在葛法翁的聽眾不理解時,作者希望每一個基督徒意識到自己的差距,自己的誤解。邀請我們反省,為什麼我們追隨基督,向他祈禱,為什麼我們信仰宗教。很多人像那天吃到麵餅的人們一樣,尋找耶穌都是為了一個隱秘的願望,獲得可朽的食物,獲得特殊的奇跡、健康、成功、舒適和保護。在教會的某些地方,施行奇跡治癒疾病,保證天主的恩賜,這種方式的擴散可能也會造成誤解,使得人們不能夠深入理解耶穌每一天提供給我們的麵餅的深刻含義。同樣那位撒瑪利亞婦女也沒有明白耶穌贈給她的水與井裡的普通水有什麼區別。
那麼什麼是「持續到永生」的食物呢?
上一個主日的福音讀經中,我們可能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在開始的時候談到的是麵餅和魚,可是後來魚被忽略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麵餅上。即使在結尾的時候,收集了十二筐剩餘的麵餅碎屑,卻沒有提到魚,耶穌在講話中也一點沒有提到。
那麼兩條魚呢?是麵餅的陪伴,代表以色列另外兩個系列的聖書:先知書和智慧文學,它們是幫助理解法律書的。
可是在經文中只留下麵餅。在船上,馬爾谷曾經說,「宗徒們只有一個麵餅」(谷8:14)。耶穌,在他內天主把一切養料都恩賜給了他的人民。誰擁有耶穌,就不再需要其它麵餅,不需要其它啟示。
藉此象徵,耶穌引導他的聽眾不要僅僅考慮物質麵餅。
這麵餅如何孕育我們呢?「我們應該做什麼呢?」葛法翁的群眾問耶穌,回答是在讀經的第二部分(28-33節)。
只是相信有耶穌這個人是不足夠的,只是相信他是一個偉大的人物,宣講愛和生活的智慧,這都是不足夠。無神論者也相信這些。當一個新娘宣告相信自己的新郎時,含義是無條件相信他的一切,分享他的選擇,把自己的生命交付於他,相信只要與他在一起就會幸福。
耶穌要求這種無條件的相信。因此,猶太人在信服他之前,要求他行一個大奇跡(30-33節)。對於他們來說,麵餅奇跡是不夠的,因為梅瑟做得更多,他不只是用瑪納讓人們吃一頓飽飯,也不只是讓五千人吃飽,而是養育了整個民族四十年。
(耶穌澄清:不是梅瑟從天上給你們麵餅,而是我的天父給你們。今天給予世界的不再是瑪納,不是養育可朽生命的食物,而是真正的天上的麵餅,給予人類永生的麵餅。瑪納可能因露水而發臭(出16:20),可能像財寶被偷竊,而耶穌的麵餅是不腐朽的,被收集和保存後再分施,仍然是完整美味的,分發給饑餓的人。)
這天上的麵餅是什麼呢?為什麼耶穌不馬上給予所有的人呢?在讀經的最後一部分(34-35),回答了這個問題。
「請總給我們這面餅吧」,人群呼求。撒瑪利亞婦女也同樣呼求過:「請給我這水吧」(若4:15)。那位婦女沒有明白耶穌承諾的水是什麼,仍然在考慮井裡的水。現在葛法翁的人群也同樣在考慮物質的麵餅。
耶穌告訴他們:「我就是生命的食糧;到我這裡來的,永不會饑餓;信從我的,總不會渴。」(35).
聖經中常常用饑渴來比喻人對天主的需要。聖詠作者唱:「我的靈魂渴慕天主,生活的天主」(詠42:3),耶肋米亞呼求:「 你的話一來到,我就狼吞虎嚥吞食下去;你的話是我的喜悅,我心中的歡樂」(耶15:16)。
人渴望生命,渴望有益於生命和養育生命的一切。在對食物的尋找中,可惜,人常常受到欺騙,智者教導說:「對於饑不擇食的人,苦澀也是美味」(箴27:7)。唯一能夠養育人的幸福的麵餅是基督的話語。他的福音,而不是沙漠的瑪納,是天上降下的食物。為什麼可以溝通生命呢,不是無關痛癢地閱讀和評價,而是吸收,像吃掉麵餅成為身體的養料一樣吸收他的話語。
耶穌的這個聲明不是指感恩祭,而是指他自己。麵餅就是他,天主聖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