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5, 2018

麵餅:是衝突的原因,也是共融的標記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乙年)




          以色列人在高大威猛的客納罕人面前被恐慌所困。若蘇厄和加肋布鼓勵以色列人說:「你們不要害怕,他們不過是你們的麵餅!」(戶14:9)希伯來語中有一個很有趣的吻合:「麵餅」一詞的詞根與「戰鬥」是同一個輔音組成,似乎是表明爭奪食物是一切衝突的根源。甚至以色列人與天主產生分歧,也是因為餅的缺乏:「我們在埃及國坐在肉鍋旁,有食物吃飽」(出16:3)。
          只有在分享的時候,麵餅才不再是競爭和衝突的原因,而成為愛和友誼的標記。
          與誰一起分吃麵餅,意味著把他當做好朋友,可以信靠,可以結盟,不被背叛(詠41:10)。最強烈的緊張和最可怕的憤怒是在餐桌上保持沉默,一桌吃飯的人們之間互相爭吵也是最尷尬的事。
          宴會本來是和平、友誼的表示(創31:53-54),因此天主選擇這個圖像來表達天國。祂要舉辦宴會,讓「窮人飽享美味」(詠22:27)。
          這就是天國:「你的子女繞著你的桌椅,相似橄欖樹的枝葉茂密」(詠128:3)。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
          「如果我有勇氣與人分享我的麵餅,窮人將會飽享美味。」

         

          讀經一      (列下4:42-44


有一個人從巴耳沙裡沙來,在自己的行囊裡,給天主的人帶來了初熟大麥作的二十個餅和一些新麥穗。厄裡叟說:「分給眾人吃罷!」僕人說:「我怎能將這一點東西擺在一百人面前呢﹖」厄裡叟說:「你儘管分給眾人吃,因為上主這樣說:眾人吃了,還有剩餘。」於是僕人將食物擺在眾人面前,他們都吃了,並且還有剩餘,全應驗了上主的話。

           以色列的窮人夢想什麼呢?不是什麼偉大的事情,只不過是有麵餅可以吃飽,甚至可能的話,像富人那樣一天吃三頓飯。有充足的麵餅曾經是上主祝福的標記(詠37:25),缺乏麵餅就是對罪惡的懲罰(則4:16-17)。
          今天讀經的背景是當時發生了可怕的旱災,情況令人絕望。人們為了填飽肚子,把能夠找到的一切草根、樹葉、野草,甚至有毒的,都用來充饑。
          饑餓,這個詞彙在舊約中出現了134次。很多時,因為古代中東一帶雨水稀少,所以常常會出現饑荒。
          在某一個饑荒的年代,有一個巴耳沙裡沙的人來見先知,並且奉獻給他二十張大麥麵餅。(42節)
          大麥在貧瘠的土地上也可以生長,比麥子的價值低一些(默6:6)。大麥的生長週期比其它農作物短,因此最早成熟,春天的時候,逾越節前後就收割了。富人喜歡小麥,窮人更加喜歡大麥,因為比較便宜。因此一個貧窮農民給先知奉獻這麼多珍貴的大麥麵餅,是一件非常慷慨的行為。他沒有把自己田地裡初熟的作物留給自己,而是與他人分享天主的恩賜。麵餅是天主的恩賜,應該馬上與沒有的人分享:「目光慈祥的,必蒙受降福,因他將食糧,施捨給窮人」(箴22:9)。
          同時,先知厄里叟自己也加入了這個由巴耳沙裡沙發動的無償恩賜的正能量傳遞中。他沒有把麵餅放入自己的糧袋帶回家中,而是讓他的僕人把所有的麵餅和新麥穗都分給圍繞在他身邊饑餓的人們。
          僕人的反應是猶豫的,「我怎麼可能把這點東西分給一百個人呢?」(43節)。如果不發生奇跡,是不可能用這麼一點東西讓一百人吃飽的。
          先知很肯定,鼓勵他要有信德:「所有的人都會吃飽的,而且還會有剩餘。」(43節)
          「奇跡是可能的,而且就要發生」,但前提是我們有勇氣相信上主的承諾,相信先知命令,看似荒謬、且沒有意義,他們命令分享、分享。
          食物將會讓所有的人都吃飽,而且還會有剩餘,但是任何人只要吃飽,不可以多佔。誰如果不相信上主的保護,貪婪、自私,拒絕與他人分享,聚集財富,中飽私囊,那麼在第二天,像收集瑪納那樣,他會看到腐爛和蛆蟲(出16:20)。天主不想從無中創造麵餅,不想從天上掉餡餅,不打算代替人類自己解決饑餓問題。天主通過相信祂聖言的人完成奇跡。
          這就是完成奇跡的動力:首先是巴耳沙裡沙的慷慨,他奉獻出來自己辛勤工作的收成,接著是厄里叟決定與他人分享自己收到的恩賜,最後奇跡產生了——所有的人都吃飽了,而且還有剩餘。
          今天,確實只有「奇跡」才可能解決饑餓問題,但是,奇跡是可能發生的,只要我們有勇氣,拋棄人的邏輯思維,相信福音,如伯多祿被邀請在中午去下海打漁時說:「憑著你的話……」(路5:5),然後事情就會成就。

讀經二       (弗4:1-6


所以我在這主內為囚犯的懇求你們,行動務要與你們所受的寵召相稱,凡事要謙遜、溫和、忍耐,在愛德中彼此擔待,盡力以和平的聯繫,保持心神的合一,因為只有一個身體和一個聖神,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希望一樣。只有一個主,一個信德,一個洗禮;只有一個天主和眾人之父,他超越眾人,貫通眾人,且在眾人之內。

          厄弗所書信這段話是倫理勸告,以及教會的團結合一。
          第一小節(1-3),列舉了領受洗禮成為基督徒的人應該有的標誌。書信以保祿自稱為「上主的囚徒」開始。其信息的真實性的,由為福音奉獻生命而得到驗證。
          基督徒的第一個特點是謙卑,選擇末位、積極服務、高舉窮人;其次是順從、耐心、寬容。基督徒不能是愛爭吵和暴躁的,不能自以為總是自己有道理,要承認人都有優點和局限、美德和缺點、恩賜和不足。要學習耶穌,放棄任何形式的侵犯和暴力,以各種方式尋求共融、和好與和平。
    第二部分(4-6節),繼續前面的題目。基督徒應該合一有七個理由:因為只有一個身體和一個聖神,同有一個希望,只有一個主,一個信德,一個洗禮,只有一個天主和眾人之父。我們很難理解為什麼保祿在這裡沒有提到「同一的感恩祭麵餅」。
          一個團體的合一不是基於彼此感到可愛或者個人得到利益。像所有的團體一樣,基督徒團體似乎也有很多理由分裂、不和。基督徒之間存在各種不同:民族、語言、文化、經濟條件、思維方式、性格等等。同一的宗教,雖然都宣告對同一基督的信仰,可是由於意見不同而分為不同的團體。團體不同,不應該彼此嫉妒、排斥,而是可以彼此幫助,互相豐富,合作互補。在該書信今天讀經的後面部分,保祿把基督徒團體比喻為同一身體的不同肢體,各有職能,完成同一的任務。

福音    (若6:1-15


            這些事以後,耶穌往加里肋亞海,即提庇黎雅海的對岸去了。大批群眾,因為看見他在患病者身上所行的神跡,都跟隨著他。耶穌上了山,和他的門徒一起坐在那裡。
那時,猶太人的慶節,即逾越節,已臨近了。耶穌舉目看見大批群眾來到他前,就對斐理伯說:「我們從那裡買餅給這些人吃呢?」他說這話,是為試探斐理伯;他自己原知道要做什麼。
斐理伯回答說:「就是二百塊‘德納’的餅,也不夠每人分得一小塊。」有一個門徒,即西滿伯多祿的哥哥安德肋說:「這裡有一個兒童,他有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但是為這麼多的人,這算得什麼?」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罷!」在那地方有許多青草,於是人們便坐下,男人約有五千。耶穌就拿起餅,祝謝後,分給坐下的人;對於魚也照樣作了;讓眾人任意吃。
他們吃飽以後,耶穌向門徒說:「把剩下的碎塊收集起來,免得糟蹋了。」他們就把人吃後所剩的五個大麥餅的碎塊,收集起來,裝滿了十二筐。
眾人見了耶穌所行的神跡,就說:「這人確實是那要來到世界上的先知。」耶穌看出他們要來強迫他,立他為王,就獨自又退避到山裡去了。

 連續五個主日截斷了馬爾谷福音讀經,加入若望福音第六章。今天開始的新讀經選篇是增餅奇跡,之後四個主日是著名的關於生命之麵餅的講話,是耶穌在葛法翁宣講的內容。
在對這一章的講解中,可能會產生錯誤,以為都是談論彌撒聖祭。所以需要謹慎,不要忽略每一小節的豐富內容。感恩祭的題目貫穿整個講話,但並不是以明顯的方式,只是在結束部分才提到。
在耶穌所行的奇跡中,福音書提到最多的就是增餅。四部福音書都談到增餅,至少一次,瑪竇和馬爾谷甚至提到兩次,因此加起來總共是六次。
為什麼在初期教會如此重視這個奇跡呢?
這個奇跡更加被眾人歡迎,更加轟動,是因為它給習慣於每一天只吃一頓飯的人民大眾留下深刻印象。確實,以色列人民長期饑餓的歷史可以從某一方面解釋,但並不是這段經文全部的關注。耶穌還行過其它更加奇特的奇跡,但是也只不過被提到一次。為什麼偏偏就增加麵餅提到很多次呢?
今天我們聽到的增餅奇跡選自若望,與其他福音書中提到的這個奇跡在很多細節上非常不同。我們不把重心放在這些不同點上,也不是推敲到底實際上那時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關注的核心是這個奇跡給我們提供什麼信息,尋找其中每一個有意義的細節。
我們首先看看:在經文中沒有用「增加」這個詞彙,是我們用這個詞彙來作為這個故事的題目,而且這個詞彙也不是福音書的提示,因為書中只提到給人們「麵餅」和「魚」,「分施麵餅和魚」,「讓眾人任意吃,把剩餘的又收集了十二筐,象徵這些食物永遠不會耗盡。所以,信息的核心不是「增加」,而是「分享」。
我們習慣了強烈地關注物質增多:錢、健康、年齡、友誼、成功,當我們一旦感覺到沒有能力「增加」時,就呼求天主來「增加」。但是,渴望「增加」是死亡的併發症,來於對死亡和失敗的害怕,是缺乏信仰的表示。
當時耶穌以他的行動回答的問題是物質饑餓,不是精神饑餓。在世界上有饑餓,我們希望耶穌依靠增加麵餅來解決這個問題。可是耶穌依據的是另一套邏輯,要求的是人們共同負責任。
故事一開始指出事件發生的時間:「猶太人的慶節,即逾越節,已臨近了。」(4節)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信息,而是有神學背景,用於突出事件的意義。若望希望人們在閱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想到以色列從埃及獲得解放的偉大事件。
增加麵餅和出谷事件的對比,在若望福音書中受到特別重視,一再強調:耶穌像梅瑟穿過海(1節),沒有提到船,正像出谷紀中那樣;像梅瑟那樣,耶穌被許多群眾圍繞著,人們看到他施行許多奇跡,都非常信服他(2節);二次上山(315節),與宗徒們坐在一起,像梅瑟一樣常常上山,教導百姓;出谷期間,梅瑟給人們瑪納作食物,像他一樣,耶穌也讓跟隨他的人們吃飽。最後在第14節,人們歡呼他是「期待中要來的那位先知」。這也明確呼應天主給予梅瑟的預言:「我要由他們的兄弟中,給他們興起一位像你一樣的先知,我要將我的話放在他口中,他要向他們講述我所吩咐他的一切」(申18:18)。
所有這些細節都為了說明,耶穌是新梅瑟,給全人類帶來新的出谷,從奴隸到自由,從不人道的環境過渡到真正的生命。
梅瑟旅程的目的地是客納罕福地,耶穌的目的地是真正的許諾之地:天國。那是先知們預言過的,所有的人都有豐富和無償的食物享用。(依25:6
這裡不是講未來的天堂,而是現在的世界。當然天國在世界末日會完全實現,但是耶穌所施行的奇跡指的是一個新社會。在這個新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按照天主創造我們的時候所希望的那樣生活,每一個人都有足夠的物質條件滿足基本需求,這種環境應該從現在開始,從這裡開始,馬上開始。
創造這樣的環境有可能嗎?這個世界上的資源真的足夠所有的人充饑,甚至還會富裕嗎?
宗徒的回答清晰地回應了我們的疑惑。在米德拉什中寫到,為了滿足一個窮人一天的需要,1/12的德納就夠了。斐理伯很快就替耶穌計算出來,即使每個人分一小塊也需要200德納。哪裡可以找到這麼多錢,這麼多麵餅呢?
路加福音中告訴我們,宗徒們提出一個比較合理、實際的建議:「請遣散群眾,叫他們往四周村莊田舍裡去投宿尋食,因為我們這裡,是在荒野地方」(路9:12)。也就是說,這個問題與信德沒有關係,他們來找我們是為了祈禱、默想、聽講道;至於麵餅,每一個人應該按照自己的能力去解決。今天這種觀點仍然很流行,兩個層面區分很清楚,互相不相容:一個是天國,另一個是今天的物質世界。
          西滿伯多祿的哥哥安德肋說:「這裡有一個兒童,他有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接著馬上對這種不現實、沒有意義的條件做補充,「但是為這麼多的人,這算得什麼?」(9節)。食物很少,人很多。厄里叟的弟子也曾經這樣發問:「這麼一點東西怎麼拿給那麼多人呢?”
          通過一個巧妙的發問,耶穌讓我們看到為了解決世界上的饑餓問題,人類智慧所決定的策略,就是我們的策略,福音書作者安排在宗徒的口中提出。
          他自己作結論:沒有解決辦法!饑餓的人太多,資源太微不足道。這自然引起一個問題,讓人懷疑:天主的創造不夠完美,祂沒有創造足夠的資源供給人類需要。人類可以建設一個社會福利機構,但是徹底消滅饑餓是不可能的。
          在這個時候,耶穌說出了他的解決方法。「讓他們坐下」(10節)。天國與現實世界的距離在這裡沒有了。基督的話語就是社會改革的酵母,使世界和人發生改變。
          彌撒,被比喻為宴席,非常有創意。人群被邀請坐在青綠的草地上。「在那裡有很多青草」(10),福音書作者特別指出這個細節,似乎是多餘的,但是實際上非常有深意,因為明確是回應聖詠的祈禱「上主是偉大牧者……,讓我休息在青綠的草地上」(詠23:1-2)。耶穌讓他的羊群休息在「青綠的草地上」,意味著他就是先知預言中的牧人,為天國的盛宴揭幕(依25:6),開啟一個新世界,在這個世界任何人不需要為獲得食物掙扎焦慮,因為每一個人都會獲得飽足。
          這個新世界怎麼實現呢?
      耶穌提出他的建議:拿起現有的麵餅,分施,奇跡就會產生。他邀請我們分享、放棄擁有、不為自己保留,相信他的話而去做,奇跡就會實現。
          若望是唯一一個作者,告訴我們奉獻出來麵餅和魚的是一個孩子,麵餅是大麥做的(9節)。這是窮人的食物。關於這個孩子的細節,其真實性我們不得而知,意義在於,福音中孩子是基督徒的楷模,誰願意進入天國需要變成像孩子一樣。(谷10:15
          現在信息明確了:為了兄弟姐妹拿出我們所有的一切。
          這是一個偉大的建議,是奇跡的鑰匙。
          只要人放棄自私,放棄瘋狂的佔有慾 —「一切惡的根源」(弟前6:10),接受天國的邏輯,毫無保留地與他人分享,這時奇跡就會發生:所有的人都會吃飽,並且還會剩餘。

我們前面提到,若望福音第六章並不是全部談論感恩祭。今天的讀經談論分享財富,不要將其完全解讀為精神靈修方面,不過也不是根本一點沒有談到感恩祭。在談到耶穌的動作時,「耶穌就拿起餅,祝謝後,分給坐下的人」(11節)。很明顯與建立聖體聖事有關係(谷14:22)。若望以這種方式告訴他的團體和今天的我們,物質麵餅的問題與感恩祭有密切關係。如果一起擘開感恩祭麵餅,而卻不一起分享物質麵餅,那是虛偽、荒謬和欺騙的行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