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6, 2018

天上的麵餅 從木匠的兒子那裡來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乙年)



可蘭經中有54次稱呼希伯來人和基督徒是「聖書的人民」,230次提到「書」,這書指的是記載阿拉啟示內容的經書。然而,這「書」所指的含糊,有時指梅瑟五書,有時指講述亞巴郎及其後代、匝加利亞的兒子若翰、耶穌和他的母親瑪利亞的故事的書;另外有三次就是直接指可蘭經,如在序言中強調的:「就是這書!對於那些敬畏天主的人來說 毫無疑問 —這本書是一本安全的指南
根據穆斯林一個比較流行的注釋,天主以聽寫的方式從天上降下祂的話語給大地上的先知,寫下不同的書宣講祂的聖言:托辣、福音、聖詠和可蘭經。所以我們不必奇怪,一個穆斯林會說:「我也相信聖經」。
在穆斯林和基督徒的信仰之間有很多吻合的地方,但是也不能忽略有一個本質的不同。對於穆斯林來說,天主的啟示化身在可蘭經中;阿拉的話成為給麥加的書。而對於基督徒來說,天主的話不是化身成為書,而是化身成為人,在納匝肋。
有一天,天主對厄則克耳先知說:「人子,將給你的吞下去。你吞下這卷書,然後去向以色列子民宣講」(則3:1),這是邀請他吸收蘊藏在書中的信息。耶肋米亞也有用同樣的圖像:「你的話一來到,我就吞下去;你的話便成了我的喜悅,我心中的歡樂,上主,萬軍的天主!因為我是歸於你名下的」(耶15:16
       像先知、像穆斯林一樣,基督徒也感到對天主智慧的饑渴。他在書中找到智慧,是的,但不是一本書,是一個人,納匝肋的耶穌、生命之糧。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
       那些饑渴於天主聖言道成肉身的人是有福的。」


讀經一            (列上19:4-8


厄里亞自己卻進入曠野,走了一天的路,來到一棵杜松樹下,坐下求死說:「上主啊!現在已經夠了!收去我的性命罷!因為我並不比我的祖先好。」以後,就躺在那棵杜松樹下,睡著了;
忽然,有位天使拍醒他,對他說:「起來,吃罷!」他看了看,見頭旁有一塊用炭火烤熟的餅和一罐水;他吃了喝了,又躺下睡了。
上主的使者第二次又來拍醒他說:「起來,吃罷!因為你還有一段很遠的路。」他就起來,吃了喝了,賴那食物的力量,走了四十天四十夜,一直到了天主的山曷勒布。

       考古學家肯定阿哈布王朝(公元前874-853)是以色列歷史上最繁榮的王朝。阿哈布是一位聰明和精明的王,他加強了默基多和哈匝爾兩個港口的建設,為他們提供了巨大門,堅實的牆壁,大型倉庫和令人印象深刻的供水系統,這些建設至今仍然存在。他促進了貿易,與鄰國人民建立了聯盟,建造了豪華的宮殿,裝飾著以埃及藝術風格雕刻的象牙。然而,聖經宣布對他的嚴厲判斷:「實在,從來沒有人像阿哈布一樣,受他的妻子依則貝耳的引誘,這樣出賣自己,行上主視為惡的事。他行了最可憎惡的事,歸依了邪神偶像,全像上主從以色列子民前,趕走了阿摩黎人所行的一樣」(列上21:25-26)。
       依則貝耳很年輕,美麗迷人但狡猾,她是提洛的女兒,信奉異教神。她曾經帶了一群巴耳和阿斯塔特的先知去撒瑪黎雅,靠奉承和諂媚說服她的丈夫阿哈布王給腓尼基異教神祇建設廟宇,崇拜使大地和動物繁殖的神祇。從此開始了以色列的宗教腐敗,倫理低落和社會不正義,在納波特的被殺害(列上21)和祭獻活人的事上(列上16:34)達到高峰。
       出乎意外,突然有一個人膽敢反對和挑戰依則貝耳這位正處於權力高峰的女王,甚至可以操縱君王大印的實權人物。這就是厄里亞,來自提市貝的先知,那個城市位於約旦河東岸。他的話語激烈如火,他的言辭熾熱如火炬(48:1)。他充滿威嚇,呼求上天的懲罰,行各種奇跡,甚至讓天空三年不降雨。他在加爾默羅山挑戰並且戰勝巴耳的先知(列上18)。可是最後,他灰心喪氣,因為依則貝耳太強大,到處尋找捉拿他,要殺死他。他感到非常孤單,被所有的人拋棄,認為整個人民都背棄了上主,跟隨了巴耳和阿斯塔特。
別無選擇,他只有退出承認失敗。首先他隱藏起來,然後逃向南方,希望逃到天主的聖山曷勒布。在那裡,四百年前,梅瑟遇到了天主。為了不陷落於君王的奉承和女王的迫害,他需要堅實的信仰,為了強化自己,他決定重走梅瑟的道路。
       他離開了,但是穿越沙漠是一種挑戰,困難幾乎無法克服; 他抗拒直到他可以,但是,後來,他心灰意冷,他必須投降。 正是在這一點上,我們開始了今天的閱讀。
       厄里亞坐在一棵樹下,祈求死亡。天主啊,夠了!對於我來說最好是死亡,我一點也不比我的祖先們好。如果他們失敗了,我難以想像我會有什麼作為,我的話語對社會和政治及人民的宗教選擇沒有任何作用。(4節)
       厄里亞需要來自食物和麵餅的力量和活力,而主使他找到。食物可以給他活力,天主給他送來麵餅。我們需要注意:天主沒有取消對先知的考驗,沒有馬上解除他的疲乏,沒有免去艱難的行程,沒有派一個天使把他神奇地提升到天主的聖山上。他需要自己去跋涉沙漠,面對艱苦。不過天主給他提供必要和足夠的食物。
讀經結尾:「賴那食物的力量,走了四十天四十夜,一直到了天主的山曷勒布」(8節)。在這個背景下,四十天四十夜回應四十年,那是以色列人民在沙漠跋涉的時期,也是一個人一生歲月的象徵。
厄里亞的歷史也是我們自己的歷史。有些時候,當我們像先知一樣,深深感覺到失望和無助,甚至在天主內,在信仰內,在團體的兄弟姐妹中,都找不到安慰。衝突、不和諧、流言蜚語、嫉妒、卑鄙,都讓我們沮喪、不安,有時甚至讓我們絕望。但是,天主從來不會忘記我們,一直在我們的身邊,時刻陪伴我們,像他對厄里亞那樣。祂不會減輕我們的勞動,不會代替我們,當我們疲憊的時候,祂不會卸載我們的重擔,但是祂會指給我們應該走的道路,提供給我們前進路途上需要的麵餅和能量。
我們不要即時就想到彌撒中的麵餅,下一個主日我們會談到這個。在生命的任何環境中,給予我們力量和勇氣的是天主的話語。當我們身處困難中時,當我們為世界上和教會裡的各種不良現象沮喪、失望的時候,或許我們可以找朋友發洩,或者俯伏在一位朋友的肩膀上大哭一場,以此尋找幫助和安慰。我們常常忘記賦予我們光明、安慰和希望的是天主聖言的麵餅。

讀經二      (弗4:30-5:2


你們不要叫天主的聖神憂鬱,因為你們是在他內受了印證,以待得救的日子。
一切毒辣、怨恨、忿怒、爭吵、譭謗以及一切邪惡,都要從你們中除掉;彼此相待,要良善,要仁慈,互相寬恕,如同天主在基督內寬恕了你們一樣。
所以你們應該效法天主,如同蒙寵愛的兒女一樣;又應該在愛德中生活,就如基督愛了我們,且為我們把自己交出,獻於天主作為馨香的供物和祭品。

       為了避免奴隸逃跑,主人常常在奴隸的皮膚上用烙鐵打上印記,除不掉的印記,表示一個奴隸歸屬於誰的。
       保祿用這個形象解釋基督徒的狀態。在洗禮中,人領受聖神的火印,宣告基督徒歸屬於天主。(30節)
       在這種新的身份中,也被要求持守新的倫理。保祿在給厄所書信中先是以否定形式,然後以肯定形式,指出新的倫理標準:要遠避邪惡(31節),要實踐美德(32節)。
       列舉了六條邪惡。它們都是與不能控制舌頭有關係。在讀經選文的前面部分曾經指出:「一切壞話都不可出於你們的口;但看事情的需要,說造就人的話,叫聽眾獲得益處」(29節)。
       我們逐一來分析這些邪惡是值得的,因為常常在基督徒團體中,產生緊張和醜聞,是因為我們沒有注意到這些罪惡是多麼可怕。
       毒辣:指冒犯和攻擊性的語言,自以為高人一等,對弱者惡言傾泄,刺激人的弱點、失望和不滿意的地方。它常常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
蔑視:是那些感到被冒犯或被剝奪了應得的東西的人的積極反應。 看到他們的權利受到侵犯,他們不僅沒有衡量言詞,而且還轉向攻擊。

      
       忿怒:當心裡充滿憤怒、報復的時候,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暴力,而表現出來的攻擊性傾向。
       爭吵:爭吵的尖叫聲,狂躁的討論。
       譭謗:指散播流言蜚語,病態地擴散壞事、錯誤、他人的缺點。
       邪惡:包括所有的其它壞事情,這裡不能一一列舉。
       積極方面,是基督徒應該持守的:良善、仁慈、寬恕,尤其是後者,是天主的第一特徵。(出34:6
       作者在結束部分,邀請基督徒效法天主,聖父,彼此互愛,像基督為我們所做的那樣(5:1-2)。通過基督,天主的愛成為可見的,每一個天主的子女都可以追隨的。

福音     (若6:41-51



猶太人遂對耶穌竊竊私議,因為他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他們說:「這人不是若瑟的兒子耶穌?他的父親和母親,我們豈不是都認識麼?怎麼他竟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呢?」
耶穌回答說:「你們不要彼此竊竊私議!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誰也不能到我這裡來,而我在末日要叫他復活。在先知書上記載:‘眾人都要蒙天主的訓誨。’凡由父聽教而學習的,必到我這裡來。這不是說有人看見過父,只有那從天主來的,才看見過父。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信從的人,必得永生。
我是生命的食糧。你們的祖先在曠野中吃過『瑪納』,卻死了;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誰吃了,就不死。
我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誰若吃了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

       
在上一個主日福音讀經的最後部份,我們聽到耶穌說:「我是生命的麵餅。」他是麵餅,因為他是天主的智慧。誰吸收他的話,就會滿足幸福和愛的饑渴。(若6:35
       面對這個聞所未聞的宣告,猶太人的排斥非常強烈。他們自信已經擁有麵餅——法律書,天主的聖言在聖經中。德訓篇作者已經明確告訴他們,天主恩賜正義的人吃喝:「要用生命和明智的食物養育他,用有益的智慧之水,給他當飲料」(德15:3)。以色列不需要其他麵餅,不能接受一個人自稱是「生命的麵餅」。
       困惑的猶太人沒有直接質問耶穌,而是彼此竊竊私議:「這人不是若瑟的兒子嗎?他的父母我們都認識。怎麼他說:我是從天上來的呢?」(41-42節)。
       竊竊私議,不是認真觀察,而是反抗,拒絕接受他們聽到的挑戰性的和讓人反感的話。他們無法接受耶穌是化為肉身的智慧,不可能是以色列高呼三次聖聖聖的上主的化身。
       這些人被若望稱呼為猶太人,但是我們需要仔細看看他們為什麼被這樣稱呼。耶穌怎麼可能是從天上降下的智慧麵餅呢?
       「沒有任何人看到過天主」(若1:18),根據聖經裡的許多章節,看到天主是不可能的(出33:20;弟前6:16)。然而,在歷史上,人們總是熱情澎湃地希望遇到天主,瞭解祂的意志和祂對世界的計畫。(出33:18
       人們確實捕捉到天主的一些影子,觀察「風、火、細微的氣流、澎湃的流水、天空的閃電」(智13:2),都被其神奇美麗所折服,因此而嘗試尋找它們的創作者是誰。「 因為認識天主為他們是很明顯的事,原來天主已將自己顯示給他們了。其實,自從天主創世以來,他那看不見的美善,即他永遠的大能和他為神的本性,都可憑他所造的萬物,辨認洞察出來,以致人無可推諉」(羅1:19-20)。

       但是天主不只是通過造物啟示自己。時期已滿,祂自己親自來到人間。現在人們可以看到他,觸摸他,聆聽他。納匝肋的耶穌,他就是以人的容貌出現的天主,誰看到他,就是看到天主聖父(若14:9-11)。
       猶太人竊竊私議,也就是說他們拒絕走向這條通向天主的路。他們無法理解,無法接受,一個人竟然自稱是天主,他們被天主化身成人的想法嚇壞了。全能天主的寶座在天上,離開這個世界很遠,僅僅通過奇異的現象和天使的聲音彰顯自己。他們不能相信,天主會在一個脆弱的、木匠的兒子身上彰顯祂自己。
       耶穌承認,沒有人看到過聖父(46節),但是指出可以遇到天主的方式,保證通過他就可以看到聖父。觀察他做什麼,他讚揚什麼、譴責什麼、反對什麼、靠近什麼、讓誰觸摸他、讓誰親吻他……就看到聖父,因為他的行為、選擇和思想都是來于天主聖父。

       對有些人來說,耶穌的人性是通向天主的中介,對有些人則是障礙。今天像過去一樣,面對耶穌,人們所做的立場選擇是不同的:熱誠接納、無動於衷、拒絕和激烈反對。
       為了吸收讀經給予我們的信息,有必要認識懷疑耶穌的這些人的身份。福音書作者稱呼他們是「猶太人」。
      
這是在加里肋亞,若望稱呼葛法翁人是猶太人確實有些奇怪。他們是加里肋亞人,非常瞭解耶穌的來源和家庭。
       在若望福音中,「猶太人」這個詞不是地理民族含義,而是神學含義。指所有反對耶穌的人們,拒絕相信他就是天主最後和完滿的啟示。
       福音書作者感興趣的不是二千年前猶太人團體對耶穌的態度,而是面對他今天的讀者,他們需要選擇,一方面是福音智慧,生命麵餅;另一方面是這個世界的狡詐,死亡的毒素。今天,他仍然邀請人們相信耶穌基督就是天主智慧的臨在。
       很遺憾,今天像過去一樣,很多人僅僅相信耶穌是一位智者,指出和平與正義的道路,是眾先知中的一位,可能他的信息也是先知性的,但是儘管敬重他,卻仍然不過是一個普通人,「若瑟的兒子」,不能接受他是天主聖父的獨生子(若望1:14)。不相信:「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3:16)。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人們不信的根源在哪裡呢?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我們可以在今天讀經的第二部分找到。(43-47
       有人接受耶穌的話語,作為生命食糧;有人猶豫,沒有能力接受。理由是,如耶穌說,如果不是聖父吸引人,沒有任何人能夠到他那裡(44節)。「天上的麵餅」不是人贏得的,而是天主聖父無償恩賜的。
       為什麼這恩賜沒有給予所有的人呢?難道天主偏愛某些人而厭惡一些人嗎?為什麼有人接受天上的麵餅,有人拒絕呢?
       天主給每一個人機會認識他:「所有的人都蒙天主訓誨」(45節),耶穌說。這裡可以參考耶肋米亞先知的預言:「那時,誰也不再教訓自己的近人或弟兄說:『你們該認識上主』,因為不論大小,人人都必認識我──上主的斷語──因為我要寬恕他們的過犯,不再記憶他們的罪惡」(耶31:34)。
       天主給予每一個人的指導就是天主聖神,神聖的動力,在每一個人的內心運行,推動人們走向生命之路。遺憾的是,並非所有的人,並非一直都追隨內心的推動,都溫順接受天主的指導,
「只有向天主學習的人」,才可能接納耶穌。(45
       所以,問題只有一個:我讓自己接受基督聖神的指導呢,還是像耶穌時代的猶太人一樣,拒絕「天上餅」,喜歡死亡的食物呢?
耶穌的講話到這裡還沒有邀請他的聽眾「吃」天上來的麵餅。他先是把自己與天上來的麵餅等同。在今天講話的最後部分(48-51),才第一次聲明,為了獲得生命必需要吃的麵餅就是他的肉。
以色列人在沙漠裡吃過瑪納,但是不能給予完滿的生命,他們都死了。只有吃了天上來的麵餅,才會擁有永恆的生命。
為了對耶穌邀請人吃他的「肉」這個問題不產生誤解,我們需要瞭解在若望福音書中,「肉」是什麼意思。在閃族語系中,「肉」不是指肌肉、脂肪等等,而是指人性的脆弱,人的局限和可犯罪性,以及死亡。如聖詠作者說,天主同情人,因為「他們不過是血肉,是一陣去而不復返的唏噓」(詠78:39)。若望,在他福音書的序言中,肯定說:「聖言成了血肉」(若1:14),不是說天主聖子取得了人的外在形象,而是完全和普通人一樣,接受人的脆弱和有限
「吃」成為肉身的天主,意味著認可通過「木匠的兒子」可以獲得天主的完滿生命,意味著接受以肉體形象出現的天主的智慧;也就是通過一個完全像普通人一樣脆弱的人。
我們重複:這裡仍然沒有講彌撒聖祭,耶穌只是在解釋他講話的信息和邀請人們吸收的福音,告訴人們這信息就是建構他們生命的麵餅。關於接受聖言和彌撒麵餅之間內在的關係,我們將會在隨後的主日講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