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9, 2016

不要憂慮

丙年復活期第三主日

在基督徒團體中,我們拓展遠大的牧靈計劃;在家庭中,我們運用最新的心理學,給子女更好的教育。我們總是想盡辦法,制定計劃;但是我們知道,即使盡最大的努力,也不一定是成功的。例如孩子被最著名的天主教學校取錄,刻苦學習,學習英語、游泳、音樂和教會教規;可是有一天他的一切期望都落空了,並說自己沒有理想,只想享受生活。為什麼呢?
我們與那七個門徒一樣也有類似的經驗。在耶穌復活後,門徒們重操舊業開始捕魚。他們都是有經驗的漁夫,整夜辛勞卻一無所獲,所有的努力似乎都白費了。他們在黑暗中行走,沒有復活之主的聖言光照。有時候,這聖言似乎給人一些荒謬的引導,甚至相反人的邏輯和一般的看法:不用暴力來建設一個和平的世界、把右臉也轉過去、愛你的仇人、拒絕競爭、樂於貧窮。這些與在白天撒網一樣都是荒謬的建議。這就是選擇信賴而獲得結果或是選擇煩亂而毫無結果。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訊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上主,若是沒有祢,沒有祢的話語,我們便一無所能。

讀經一 527b324041

27b大司祭便審問他們,28 說:「我們曾嚴厲命令你們,不可用這名字施教。你們看,你們卻把你們的道理傳遍了耶路撒冷,你們是有意把這人的血,引到我們身上來啊!」29 伯多祿和宗徒們回答說:「聽天主的命應勝過聽人的命。30 我們祖先的天主復活了你們下毒手懸在木架上的耶穌。31 天主以右手舉揚了他,叫他做首領和救主,為賜給以色列人悔改和罪赦。32 我們就是這些事的證人,並且天主給那些服從他的人所賞的聖神,也為此事作證。」33 他們一聽這話,大發雷霆,想要殺害他們。
40 他們遂把宗徒們叫來,鞭打了以後,命他們不可再因耶穌的名字講道,遂釋放了他。 41 他們喜喜歡歡地由公議會前出來,因為他們配為這名字受侮辱。

基督徒團體從建立起初就遭到了以色列精神領袖的反對與迫害,他們將耶穌當成褻聖者而處死。在耶穌受屈辱而死亡後,為亞納斯和蓋法來說,這事件終於結束了;而且門徒們也沒有表現出勇氣,倉皇地逃走了。
反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門徒們變得不再害怕;他們組織了一個新且有威脅性的「宗派」---像老師一樣---敢於挑戰人民宗教領袖的不可置疑的權力。直到有一天,這些領袖決定要逮捕門徒們,並使他們在公議會前受審問。在質問他們之後,大司祭命令他們不得再以耶穌的名字宣講,並責斥他們說:你們是有意把這人的血,引到我們身上來(28節)。應當留意的是,蓋法甚至也避免稱呼耶穌的名字,卻稱呼祂為「那個人」。伯多祿以全體門徒的名義,毫不畏懼地回答說:聽天主的命應勝過聽人的命(29節)。
為那些擁有政治或宗教權力的人來說,耶穌是一個令人不舒服的人物,宗徒們也是一樣。為此,他們才受到了迫害。
基督徒也必須像耶穌一樣遭受迫害。他們常常將與那些不正義的狀況,以及不符合福音精神的事件作鬥爭。他們挑戰了並將繼續挑戰那些難忍受的傳統與踐踏人性尊嚴的人。他們也不會讓那些侵犯人權的人享受清靜。
讀經的第二部分(3032節)記載的是基督徒總結了對復活認識。伯多祿形像地對比了天主的行動與猶太宗教領袖的行動。伯多祿說:我們祖先的天主復活了你們所釘死的耶穌。人們把危險人物耶穌判處了死刑,當成了既定秩序的仇敵,而天主卻舉揚祂成為救主與首領。

讀經二 51114
11 我又看見,且聽見在寶座、活物和長老的四周,有許多天使的聲音,他們的數目千千萬萬,12 大聲喊說:「被宰殺的羔羊堪享權能、富裕、智慧、勇毅、尊威、光榮、和讚頌!」13 此後我又聽見一切受造物,即天上、地上、地下和海中的萬物都說:「願讚頌、尊威、光榮和權力,歸於坐在寶座上的那位和羔羊,至於無窮之世!」14 那四個活物就答說:「阿們。」長老們遂俯伏朝拜。

人生有許多未解之謎:為什麼會有痛苦?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有的人幸運,而有的人卻遭遇不幸?為什麼無辜的孩子會患上不治之症?為什麼會有戰爭,地震與災禍?為什麼會有死亡?人死亡之後又是什麼?人在世界的存在似乎被黑暗所籠罩,又好像一部無人能讀懂的奧秘之書。
在默示錄第五章的開始,作者描述了一個輝煌而又宏偉的場景:被宰殺的羔羊靠近天主的寶座,右手拿著書卷並開啟書卷上的封印。這個異象的意義是指:耶穌就是羔羊,唯一可以開啟書卷,回答人們內心的問題和疑惑。只有祂可以使歷史事件變得有意義,照耀很多痛苦與災禍的意義。
讀經二正是以此為背景開始。天使,一切生靈,所有的天主子民,都感謝羔羊並因祂而喜悅,祂以自己的死亡與復活,光照了人生中更深刻的奧秘,將他們的各種聲音形成了喜悅的歌曲。無生命的受造物也一起高聲歌唱(13節)。
受造物的歌唱表示著一切受造物都從罪惡的奴隸中獲得了釋放。當人以惡的目的運用受造物時,它們就是奴隸,沒有履行天主創造的目的。羔羊的祭獻轉變了人的內心,也使受造物終於可以遵照善的創造目的。救恩也來到了一切受造物身上,為此,他們喜悅歡唱。

福音 21119
 1 這些事後,耶穌在提庇黎雅海邊,又顯現給門徒;他是這樣顯現的:2 當西滿伯多祿,號稱狄狄摩的多默,加里肋亞加納的納塔乃耳,載伯德的兩個兒子,和其它兩個門徒在一起的時候,3 西滿伯多祿對他們說:「我去打魚。」他們回答說:「我們也同你一起去。」他們便出去,上了船;但那一夜什麼也沒捕到。 4 已經到了早晨,耶穌站在岸上,門徒卻沒有認出他是耶穌來。 5 於是耶穌對他們說:「孩子們,你們有些魚吃嗎?」他們回答說:「沒有。」6 耶穌向他們說:「向船右邊撒網,就會捕到。」他們便撒下網去,因為魚太多,竟不能拉上網來。 7 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就對伯多祿說:「是主。」西滿伯多祿一聽說是主,他原是赤著身,就束上外衣,縱身跳入海裡;8 其它的門徒,因離岸不遠──約有二百肘──坐著小船,拖著一網魚而來。 9 當他們上了岸,看見放著一堆炭火,上面放著魚和餅。 10 耶穌對他們說:「把你們剛才所打得的魚拿一些來!11 西滿伯多祿便上去,把網拉上岸來,網裡滿了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雖然這麼多,網卻沒有破。 12 耶穌向他們說:「你們來吃早飯罷!」門徒中沒有人敢問他:「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 13 耶穌遂上前拿起餅來,遞給他們;也同樣拿起魚來,遞給他們。 14 耶穌從死者中復活後,向門徒顯現,這已是第三次。
15 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滿伯多祿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羔羊。」16 耶穌第二次又問他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對他說:「你牧放我的羊群。」17 耶穌第三次問他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伯多祿因耶穌第三次問他說:「你愛我嗎?」便憂愁起來,遂向他說:「主啊!一切你都知道,你曉得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羊群。」
18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你年少時,自己束上腰,任意往來;但到了老年,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給你束上腰,帶你往你不願意去的地方去。 19 耶穌說這話,是指他將以怎樣的死,去光榮天主。說完這話,又對他說:「跟隨我罷!

若是把這段福音僅僅理解成是目擊證人所見的歷史事件,那將會有許多難以理解的地方。比如,奇怪的是,在復活主多次的顯現之後,門徒們仍然認不出來耶穌,這已經是第三次顯現了(14節)。甚至使人覺得他們以前從不認識祂。另外不清楚的是,他們為什麼對所捕到的這麼多魚感到驚奇,因為路加曾敘述,耶穌邀請他們跟隨祂,去做捕人的漁夫的那天,他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路5 111)。還有,為什麼伯多祿與其他的宗徒們在加里肋亞又重新他們捕魚的生活?在耶穌復活後,他們不是完全獻身於宣傳福音的使命嗎?
這些難解之處很重要,因為可以使我們關注這段福音的文學手法:這不是一則新聞報導,而是富有神學含義;是用聖經語言,而不是新聞語言。因此,難以確定真實事蹟的發生過程。福音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門徒們真的經驗到了復活的基督,而且是要講授給當時的基督徒團體。
上個主日的福音敘述了復活主的兩次顯現。一次是在復活當天,而多默當時不在場。另外一次是在八日後,多默也在,耶穌再次顯現給他們。若望願意通過強調「每週」的頻率,讓基督徒意識到,他們每次在主日聚在一起,慶祝感恩祭時,復活的主就在他們中間。
與上個主日的福音不同,耶穌這次的顯現不是在星期日,而是在平日,門徒們正在關注自己的工作。他們又回到了日常的生活中。耶穌的門徒們在平日都做些什麼呢?天主託付給他們的使命是什麼?他們又是怎樣完成的呢?正是為了回答這些問題,福音作者用象徵的手法記載了這一事件。
我們首先來看「船上的人」,共有七人。這個數字代表完美與圓滿。伯多祿與其餘六人象徵著組成整個基督徒團體的全體門徒。這個象徵甚至也可以代表門徒們的身份和形象,雖然有著各自的缺點與軟弱,他們仍是教會的成員:在信仰上有困難的人(多默);內心有些激進的人(載伯德的兩個兒子,想從天降火燒死那些反對他們的人,路954);曾經否認耶穌的人(伯多祿);謹守過去的傳統,但誠實也向時代徵兆開放的人(納塔乃爾);以及不為人知的基督徒(兩個無名的門徒)。
為以色列人來說,「海」是反對人類的一切邪惡勢力的象徵。
生活在水中意味著生活在邪惡的勢力之下,「捕魚」也就意味著從這種「無生命」的狀態中獲得拯救,從邪惡勢力的死亡境況下獲得自由。想像一下阻礙人類喜悅與笑容的奴隸狀態:貪婪財富、忿怒、無節制的慾望、毒品、色情、憂慮、忙亂、擔心與恐懼等。
現在我們明白了耶穌對門徒們說的話,「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谷117)。當時門徒們正在工作,伯多祿重操舊業,開始捕魚。但在福音作者的神學語言中,指的是教會所付的使徒使命,使人類獲得自由。瑪竇福音將天國比喻成撒在海裡的網,捕到了各種各樣的魚,網滿了,就將網提上岸來(瑪134748)。
「黑暗」也有否定的意義。人若在黑夜行路,就要碰跌,因為他沒有光(若1110)。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隨我的,決不在黑暗中行走,必有生命的光(若812)。人在黑夜裡無法行動或找尋方向(若94)。沒有光明,門徒們的捕魚就不會有任何效果。
不僅缺少光明,而且也沒有耶穌的臨在。按照若望福音中的象徵意義,沒有光明是因為沒有耶穌,「世界之光」(若812)。若是伯多祿與別的宗徒們只憑他們的渴望完成託付給他們的使命,他們只會一無所獲。他們可以猜想到他們失敗的原因,正如耶穌所說:因為離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做(若155)。
他們感到孤獨,可能也感覺到在危險與困難中被捨棄了。他們認為,他們需要依賴個人的能力和努力來完成託付給他們的使命。他們看不到耶穌;沒有意識到耶穌的臨在,因為被缺乏信德模糊了雙眼。他們甚至也忘記了耶穌對他們的保證:我必不留下你們為孤兒;我要回到你們這裡來。不久以後,世界就再看不見我,你們卻要看見我(若141819)。
耶穌並不在船上,祂在岸上。祂已經到達了陸地上,也就是說,耶穌已經到達了復活的圓滿狀態。門徒們正在走向這一目標。
曙光終於出現(4節),新的一天開始了,光明也來到了,真光照耀著每一個人(若19),就是那像旭日一樣從高天照耀人類的光明(路178)。真光就是耶穌。只有藉著信德的眼光才能看見並認識耶穌,因為祂是復活之主;祂的聲音極其清晰且容易理解,祂的話語發自岸上,並引導著宗徒們的行動。只要他們信賴祂的話語,奇蹟就會出現:與人的邏輯和思想不同,門徒們獲得了驚人的收穫。
若望希望基督徒能夠明白,雖然耶穌在岸上,即在天父的光榮中,卻時常伴隨他們身邊、臨在於他們的團體內、每天都可以聽到祂的聲音與呼喊、祂對他們說話、指示他們應該做的事情。
所捕到的魚的非凡數目指出了教會使命的效果:共153條,這個數字有其象徵意義:即50×3+3。為以色列人來說,「50」這個數字指的是天下萬民、「3」代表完美與圓滿。沒有一條魚被排斥在魚網之外。
這個奇怪的細節的意義就是:基督徒團體將要在完成救恩的使命時取得巨大的成功。整個人類都將從死亡的繩索中獲得釋放和自由;而死亡的勢力奴役著人類,將其帶向毀滅,就像海水的波濤淹沒游泳者一樣。今日的福音告訴我們,只要宗徒們常常順從復活之主的聲音,他們將會在這偉大的使命中取得成功。
伯多祿將滿是魚的網拉向岸邊。耶穌說過: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時,便要吸引眾人來歸向我(若1232)。如今祂的許諾通過宗徒們得以實現,沒有任何人被排斥在基督徒團體所實行的救恩工程之外。魚雖然很多,網卻沒有破。這個看似瑣碎的細節卻包含著重要的訊息:即使基督徒人數的增長,文化與風俗的差異,思想與語言的不同,伯多祿卻堅定而完全地保持著整個基督徒團體的合一。
這段捕魚奇蹟的敘述以宴席的方式結束,象徵著救恩史的圓滿。耶穌在天上等待著祂的門徒們。耶穌有魚(9節):這是祂在世上完成使命的果實。比如,與耶穌一同進入天國的右盜(路2343)。
正如耶穌向加里肋亞湖的七個門徒要魚,同樣耶穌也向整個基督徒團體要魚,就是要使徒工作的果實。而餅常常是耶穌白白的恩賜,不是人們帶來的。這就是感恩祭餅,是復活主擘開的餅,祂希望所有的兄弟姊妹都能分享,一直到與耶穌和天父達到圓滿共融的那一天。
福音的最後部分(1519節)描述伯多祿的使命。伯多祿在這篇福音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他提出要去捕魚。後來,雖然在「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之後才認出了復活的主,但仍是他將滿是大魚的網拖到岸邊,網也沒有破。
這些細節有著不可否認的象徵意義:我們可以說,那個沒有名字的門徒在「敏感度」方面,在基督徒團體內佔據首位;然而主導使徒工作以及保持教會共融合一的使命毫無疑問地屬於伯多祿,在基督徒團體內享有首席權。雖然伯多祿的「慢」,又常常受到耶穌的責斥,但他仍然是教會生活的主導。耶穌把牧放羊群的使命託付給了他。
牧人不僅有著積極正面的圖像,而且與羔羊比較,羊群不會思考也不會做選擇。牧人也不是可以被所有人喜愛,但這不是耶穌話語的含義。耶穌沒有賦予伯多祿統治與發命令的權利,像牧人管理羊群一樣;而且也沒有賦予他特權,遠離團體的兄弟姊妹。當然,伯多祿也不是沒有這種誘惑。他曾經拒絕老師為他洗腳,因為他希望有一天能夠統治羊群。
耶穌將照顧羊群的任務委託給伯多祿,需要他徹底的悔改,完全改變他的思想與行為方式。希望他能夠無條件地去愛人,超越其他的人。 「照顧或牧放」的意思就是用生命的聖言滋養弟兄姊妹。

為伯多祿來說,理解並接受這樣的使命不是容易的事。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他仍堅持自己的信念與夢想。隨著時間的過去,在多次的猶豫後,他才能徹底悔改。今日的福音預言了他跟隨老師的最終命運。在耶穌受難時,他沒有勇氣跟隨在耶穌身邊。但耶穌告訴他,有一天,他將會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將經驗到被迫害,坐監(別人要給你束上腰,帶你往你不願意去的地方去),最後死在十字架上(伸出手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