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14, 2017

現世與永恆的生命之糧

甲年

基督聖體聖血節  



當我們進入一所建築物,就立時意識到那建築物預設的用途。一個教室的裝置以別於醫務室、的士高或辦事處。一所教堂也很容易被認出:有祭台及聖體櫃、有聖人的繪畫、雕像及洗禮池。神聖的氛圍讓我們立時意識到這環境是特別為祈禱、祟拜及虔誠的敬禮。
然而,有些教堂的建築及過度的裝飾,並未能時常提供一個理想的地方,讓團體得到聖言及聖體的雙重滋養。
在非洲森林的一些小教堂,當你進入時便即時掌握到聖言及聖體的信息。這些小教堂只是用簡單的泥土及稻草搭建而成,沒有任何裝飾。我記得很清楚,並懷念這樣的場所:椅子是圍圈排列,讓參禮者可以面對面,以增進集會者的團結,而非面向著他人的背部。祭台是在小教堂的中央,是一張桌子;當然這桌子肯定在村內是最好的,但它也是很簡單且殘舊的;還有一個讀經架放在祭台上,上面放著一本翻開當天讀經部分的福音書。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這樣的擺設,很清楚的標誌著:兩個麵餅,或可說一個麵餅的兩個形式、又或是說兩張桌子。這些就是標記:聖體的祭台及聖言的讀經架。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這樣說:「教會常常尊敬聖經,如同尊敬主的聖體一樣。因為特別在神聖禮儀中,教會不停地從天主聖言的筵席,以及從基督聖體的筵席取用生命之糧,而供給信友們。」(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21)
為了更好的理解今天的信息,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語:物質的食糧只支持現世短暫的生命,天主的話語卻賜予人永遠的生命。
                                                                                             
讀經一  (8:2-314B-16A)

你當記念上主你的天主使你這四十年在曠野中所走的路程,是為磨難你,試探你,願知道你的心懷,是否願遵守他的誡命。他磨難了你,使你感到飢餓,卻以你和你祖先所不認識的「瑪納」養育了你,叫你知道人生活不但靠食物,而且也靠上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生活。
由埃及地,由為奴之家領你出來的上主你的天主,領你經過了遼闊可怖,有火蛇蝎子的曠野,經過了乾旱無水之地;是他使水由堅硬的磐石中為你流出,是他在曠野內,以你祖先不認識的「瑪納」養育了你。

《申命紀》所記載的是在梅瑟死前對以色列子民的訓話。實際上,這部書成書時間很晚,大概在君主制度與耶路撒冷的毀滅之後才寫成。這部書是對出谷事件過程中的反思,有時重複提及以色列子民在曠野的生活經歷:時常受到敵人的威脅,甚至面臨被毀滅的危險。面對這樣的情況,以色列子民能做什麼?
梅瑟在《申命紀》中的演說辭就像一個記號,一個對以色列子民傷心與悲痛的邀請:要記住,不要忘掉過去。請看看過去,天主為了以色列人的益處,如何在他們身上行了偉大奇事,天主向他們所實施的救恩工程值得他們永遠懷念。「你應記得:你在埃及地也曾做過奴隸,上主、你的天主以大能的手和伸展的臂,將你從那裡領出來」(申515);「你回想往古的時日,思念歷代的歲月;問你的父親,問你的長輩,他必給你講述」(申32:7)。
這樣的勸告與叮囑也在今天的讀經中出現,讓以色列人記住他們在曠野裡所遇到的挑戰與天主神聖的干預。實際上就是提醒今日的基督徒,要對天主懷有信心。對以色列人在曠野裡所遇到的麻煩及困難的描寫,充滿了特別意義:「因為是天主領你經過了遼闊可怖,有火蛇蝎子的曠野,經過了乾旱無水之地」(15節)。如果只憑他們自己的能力與力量,他們一定要滅亡,他們從哪裡獲得拯救呢?今日的讀經給了一個答案:從天主口中所發出的每一句話(第13節)。也許這樣的解釋為我們很難理解,如同一個謎;但在埃及卻可以理解,意思是說,天主的話語,有能力創造人生存所需要的一切食物。
麵包是每人都認識,但是「瑪納」卻是一種奇妙、不認識與意想不到的食物;突然地出現在曠野中,作為以色列子民充足的日用糧。為他們來說,這就是從天主口中所發出給他們的食糧。天主以這樣令他們感到驚喜的食物飽飫他們,是為了使他們變得更加謙虛,而且想考驗他們(第2-3節)。
天主曾經對以色列子民許諾,以色列將在一個肥沃的土地上安居:「因為上主你的天主快要領你進入肥美的土地,那裡有溪流、有泉水、有深淵之水由谷中和山中流出;那地出產小麥、大麥、葡萄、無花果和石榴;那地出產橄欖、油和蜂蜜」(申87-8);他們卻忘記了祝福,也忘記了對他們許諾的天主。他們建造了房屋,並居住在那裡。他們的牛羊增多,金銀增加。「你所有的一切都增加了,你要小心,不要心高氣傲,以致忘記了由埃及地、由為奴之家,領你出來的上主你的天主」(申813-14)。
進步、繁榮、舒適的房子、友好待客、愉快地生活,這些在這段經文中都有積極的意義;然而他們有著危險的一面,就是財富和舒適的生活容易使人忘記天主的恩典,將人帶向遠離天主的方向。這就是梅瑟向他們發出邀請的理由,要他們記住曠野中的經驗。在那裡,天主教育了以色列子民,要他們明白什麼為他們是必要的,什麼是他們生命中基本生活的要素;哪些是來自他們的貪慾,哪些是來自內心對物質享受的無休止地貪婪,渴望積攢財富。生活中的誘惑、無節制、懶散與追求享受的生活使人遠離天主。正如保祿所證實的一樣:「發生在他們身上的這一切事,都是為給人作鑑戒」(格前10:11)。他邀請讀者記住過去所發生的事,這樣的邀請也是對我們的。按照聖經的象徵意義,以色列子民在曠野40年的經歷,也代表所有的世代,即所有人的整個現世生命。
從我們在曠野出谷的生活直到我們到達天上的家鄉(格後5:1),天主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食糧,與人在現世所體會到和所吃的絕對不同,是一種從天主口中發出的食糧,由天上而來,就像「瑪納」一樣:天主口中的話語變成了精神食糧。

讀經二  (格前10:16-17)

我們所祝福的那祝福之杯,豈不是共結合於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共結合於基督的身體嗎?因為餅只是一個,我們雖多,只是一個身體,因為我們眾人都共享這一個餅。

在基督徒團體中,要想有完全一致的意見與完全的和諧共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雖然所有人都是在同一信德內相聚,但一定會有不同的意見,正所謂仁者風仁,智者見智,尤其是當大家對教義的理解不同且要做一個倫理選擇時,那就更難。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格林多教會,那裡的基督徒團體在面對要將祭肉怎樣獻給他們所相信的偶像時,也發生過爭論。
格林多的基督徒團體成員是由那些崇拜偶像的人歸化而來的,他們的一些家庭成員繼續為他們所相信的偶像獻祭。團體中的一些人,為了不被團體認為是無關緊要的人,為了避免被所屬團體不接納或邊緣化,他們彼此商議是否可以從市場買祭獻偶像的肉,而來獻給他們相信的神、天主。
在格林多教會團體中,大家不只是意見不同,而且有衝突,互相指責與辱罵。保祿介紹團體的這種情況日益惡化,氣氛緊張;因此他要介入。怎樣使格林多的教會團體在意見不同的情況下仍能保持一致,且成員之間彼此尊重呢?保祿為他們展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介紹主的晚餐。大家領取同一個餅:雖然有很多人,但餅卻是一個。這樣就要求基督徒團體在不同之中保持一致:因為餅只是一個,我們雖多,只是一個身體,我們眾人都共享這一個餅(格前10:17)。
聖體聖事不應該只是一個人領受,而應該與團體中所有的人分享,,分享這同一個餅;只有這樣,所有的團體成員才能明白一心一體(宗4:32)。聖體聖事給我們的信息是:擘開的餅帶來合一,只有在聖體聖事內才有真正的合一。要求基督徒團體保持合一,其實也是多元的一個標記,要求在合一中保持各自的不同之處。
在《致格林多人前書》的後面幾章裡,保祿邀請格林多的基督徒團體認識天主的恩寵與聖神的臨在,即通過各種不同的神恩、職務與服務表達出來。在多元中表現合一可為合一作證,在多元中達到彼此的合一:「就像身體只有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肢體雖多,卻是一個身體,基督也是這樣」(格前12 :12)。

福音:若6:51-58

「我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誰若吃了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 」「我所要賜給的食糧,就是我的肉,是為世界的生命而賜給的。」因此,猶太人彼此爭論說:「這人怎能把他的肉,賜給我們吃呢?」耶穌向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在你們內,便沒有生命。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復活,因為我的肉,是真實的食品;我的血,是真實的飲料。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就如那生活的父派遣了我,我因父而生活;照樣,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不像祖先吃了「瑪納」仍然死了;誰吃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

這段是《若望福音》所謂耶穌有關「生命之糧」言論的結束部分。被認為是耶穌行了「五餅二魚」神蹟之後,在葛法翁會堂裡所講的。
耶穌所行的神蹟喚起人們的慾望,他們在看到耶穌的神蹟後,激起了狂熱心情,並有一個集體性的決定:他們想強迫耶穌為王(若6:14-15)。為什麼這群人很狂熱地尋找並追隨耶穌,想立衪為王呢?答案是:因為他們看到耶穌是以天主的名字行事,因此相信衪。實際上這是一個充滿危險與模棱兩可的選擇,是信德不成熟的標記;他們相信並跟隨耶穌,是因為他們看見耶穌可以用神蹟來滿足他們物質的需求。
相反,成熟的信德卻是另一回事:就是去明白耶穌並不是用神蹟來滿足人的好奇心,而是將人帶向一個更加成熟與更深的層次。在耶穌治好胎生瞎子的神蹟中,真正的信友通過這樣的神蹟明白耶穌是世界的光;在變水為酒的神蹟中,耶穌賜予人聖神,是喜樂的泉源;在復活納匝祿的神蹟中,耶穌是生命的主人;在五餅二魚的神蹟中,耶穌是生命之糧的泉源,耶穌是人真正的食糧。
在葛法翁,人們不理解耶穌,他們只從事情的表面來看耶穌。擔心「現世的食物,並尋找永恆的生命之糧,這為人來說太難了;但為耶穌來說,卻很容易。
耶穌從講述天主的食糧開始(若6:33-35)。祂聲明,誰聽了衪的話、衪所宣講的福音,並領悟其中的意思,衪的話就成為他們的永恆生命之糧;相反,誰不相信祂的話,雖然也喜歡或者受到吸引,但卻是汲取死亡的毒素。耶穌這種宣講是前所未有的。為猶太人來說,從天而來的食糧是天降瑪納(詠78:24),滋養人的是天主的話(依55:1-3);「若瑟的兒子怎麼可能有這樣的權威呢?」他怎麼可能是從天降下的食糧呢?於是他們憤怒(若6:42);就連那個撒瑪黎亞婦人也感到驚訝:你難道比我們的祖先雅各伯還大嗎? (若4:12)。
面對別人的這些疑惑,耶穌對自己的身份做了更大的聲明。使人生活的食糧並不單單是自己的教訓,更是他自己:「我所要賜給的食糧,就是我的肉,是為世界的生命而賜給的」(若6:51)。這是今天福音的第一句話。
在聖經中說:「人是屬於血肉的」(創6:3),對這句話的正確理解為:不是說人只是由許多塊肌肉所組成,而是說人軟弱、脆弱、容易犯罪,並且會死亡。例如:在《聖詠》中,天主要以色列人正確面對自己民族的可憐處境,以色列人祈求天主平息義怒:「他又想起他們不過是血肉,是一陣去而不復的唏噓」(詠78:39),在《若望福音》開始的聖言讚美詩中說:「聖言成了血肉」(若1:14),就反映天主聖言的謙卑,天主聖子屈尊降卑,來到人間;強調天主聖子接受了人的脆弱與軟弱的本質。
吃來自天上的食糧,吃這位天主所賜予的肉,意思是去認識和接受通過天主聖子來到世界的天主的啟示,就是去接受在「木匠之子」身上所展現的天主的面貌;而天主的智慧正是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出來。
除了這些,耶穌的有關生命之糧的言論也有很多引起我們誤解的地方。當人們聽到這樣的話語後,他們的反應似乎可以理解,而且似乎很正確:「這個人怎麼能把他的肉給我們吃呢」(若6:52)?他們明白,耶穌所說的並不單單是神性方面的話語,而是去吃一個真實、實在的血肉之軀。如何理解呢?耶穌並不擔心他們的反應,也不怕為他們成為絆腳石,而是繼續祂的言論,「必須喝我的血」(若6:52-56),這很可能引起人們更大的反應。聖經很多章​​節都明確禁止喝人的血,因為血是代表人的生命(肋17:10-11)。生命並不屬於人,而屬於天主,就是相似天主的生命。
耶穌從這裡開始了有關「生命之糧」的言論。
在開始解釋言論的意義之前,耶穌說這是所有基督徒生命的中心與高峰。有一些教理講授這樣認為:聖體聖事是「神聖的牢獄」,認為耶穌在聖體中的臨在對耶穌來說如同「精神上監獄」,因為耶穌整天被鎖在聖體櫃中。這樣的教理講授勸人多去朝拜聖體,「安慰」聖體櫃中的耶穌。實際上,聖體聖事並不是為了「拘留」耶穌,也不是為了更易拉近人與耶穌的距離,更不是為人提供大好機會而渴望天主賜予更多的恩寵;而是天主透過聖體聖事更好地慰問自己的子民,並來到我們心中。耶穌建立聖體聖事,就是為了成為天主子民精神上的食物。在聖體盆中或聖體光中的聖體,完全成為人的食物;也只有領受了聖體聖事,人才可以明白聖體聖事的意義。
有時候也會聽到一些言論:只要相信耶穌的話語,就可以與耶穌在生命中合一;如果是這樣,為什麼我們還要領受聖體聖事呢?為什麼耶穌向我們提出這個非常困難的要求呢?為什麼祂要我們去吃麵餅中隱藏的耶穌聖體,並喝葡萄酒中隱藏的耶穌寶血呢?
我們知道,很多基督徒團體,因為缺少神父,他們在星期天禮儀聚會時不能領受聖體,只能聆聽天主聖言。因為我們相信並確認,透過天主聖言,基督徒在星期天禮儀聚會中也可以感受到生命的豐富。
要特別注意的,也是極有意義的是:在第54節中,耶穌說誰吃衪的肉並喝衪的血,就會有永生;這與第47節中所證實的一樣,即誰信衪的話,將會有永生。如果這樣,為什麼還要有聖體聖事?首先需要強調的是,聖體聖事是復活基督的真實臨在,並不代替相信天主的話語;領受聖體不等於去完成一個魔術行動,聖體聖事也不是一種藥丸,無論有意識還是無意,都不可以像魔術一樣自動地治療某些疾病;也不是說領受很多聖體才能接受天主的恩寵。耶穌沒有要求領受「很多」聖體,只是說吃衪的肉並喝衪的血。
每次領受聖體前需要聆聽一段福音,因為天主通過衪的話語所帶來的許諾與聖體聖事的恩寵是不可分的。
人與人簽訂一個合同或者訂立一個盟約之前,必須仔細閱讀和審查每一項條款。誰想與基督在聖體聖事內合而為一,就必須對基督所言所為有所認識,並從心裡接受基督的建議。聖保祿苦口婆心地教導我們:「人應省察自己,然後才可以吃這餅,喝這杯。 因為那吃喝的人,若不分辨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案」(格前1128 -29)。
伸手去領受耶穌聖體的動作,是內心渴望接受耶穌的標記,並對耶穌的要求回應「是」。這樣,耶穌的思想就變成我們的思想,衪的話就是我們的話,衪的決定就是我們的決定。聖體聖事中,耶穌的形象隱藏在我們所看到的一塊麵餅中。
內在的變化是很漫長的過程,人的生活也伴隨著成功與失敗。然而,謙卑地聆聽天主的話語,並領受基督的身體,將帶來奇蹟。總有一天,耶穌的門徒們將在所帶來的改變中喜悅,並將看到聖神在聖體聖事內的工作;而像保祿一樣自發地說:「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我現今在肉身內生活,是生活在對天主子的信仰內;他愛了我,且為我捨棄了自己」(迦2:2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