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14, 2018

與天主一致並非易事

四期第五主日乙年




如果一個父親感到被兒女指責,說他欺騙了他們、沒有尋求他們的益處。這位父親可能會很憤怒、沮喪 、他或會發洩他的苦痛,又或會在悲傷沉默中封閉自己
以色列人曾經常常把這種罪名向梅瑟提出:「你為什麼從埃及領我們上來﹖難道要使我們,我們的子女和牲畜都渴死嗎﹖」(出17:3)他們甚至也這樣對待天主。在卡德士巴爾乃亞,以色列人遇到一個巨人部落,相比之下他們害怕,覺得自自己小得像蝗蟲。他們就開始埋怨天主欺騙了他們,故意把他們帶到這裏,為了讓他們死於刀劍之下,於是彼此說:「我們另立頭目,回埃及去」(戶14:1-4)。
以民對天主缺乏信心的冒犯沒有比這更大的了。作者用擬人法,藉上主的口反應說:「上主對梅瑟說『這人民輕慢我要到幾時呢﹖我雖在他們中行了那些神蹟,他們仍不相信我,要到幾時呢﹖我要用瘟疫打擊他們,剷除他們』」(戶14:11-12)。這語言表達非常強烈:這表明如果有人懷疑天主要致他們於死地,而不是給予他們生命 ,天主就受了多麼大的傷害。 .
天主指出的道路似乎引向死亡,但是其最終目標是生命。我們有很多理由可以不相信天主,如果不是天主自己首先這樣做了,首先把祂自己的生命賜給了我們,並且給了我們一顆新心,我們才有勇氣相信祂,跟隨祂。
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
良善心謙的耶穌,請賜我們一顆像您一樣的心。」

讀經一 (耶31:31-34

看,時日將到──上主的斷語──我必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訂立新約,不像我昔日──握住他們的手,引他們出離埃及時──與他們的祖先訂立盟約;雖然我是他們的夫君,他們已自行破壞了我的盟約──上主的斷語

我願在那些時日後,與以色列家訂立的盟約──上主的斷語──就是:我要將我的法律放在他們的肺腑裡,寫在他們的心頭上;我要作他們的天主,他們要作我的人民。那時,誰也不再教訓自己的近人或弟兄說:「你們該認識上主」,因為不論大小,人人都必認識我──上主的斷語──因為我要寬恕他們的過犯,不再記憶他們的罪惡。

一個關於歷史背景的簡短介紹會幫助我們理解這個預言,這是舊約中著名的預言之一。
這個預言是先知耶肋米亞在善良的約史雅王在位時宣告的,在聖經中是極少讚賞君王的,他就是其中一位。他是默納舍的孫兒,默納舍是最不虔敬的君王,他在位約五十年,期間把以色列的宗教帶向腐敗,導致道德頹廢。
約史雅王繼承君王位時只有8歲,由於他是由有智慧的監護人教育長大,溫柔善良,關注窮人,遵守天主的法律。當他有能力執政時,就馬上開始宗教、政治和社會改革。喚醒精神重生的希望,重建達味和撒落滿王國的榮耀,收復北方被亞述人侵佔的土地。
耶肋米亞先知沒有公開支持他,但贊同他的改革,一直小心謹慎地陪伴這位年輕君王進行政治選擇,
就是在這些年耶肋米亞宣告了「安慰的預言」,今天我們在讀經中聽到的30-33節正是選自這裡。
多年來,人們經歷了很多不幸,先知滿懷愛心地邀請他們:「你們要止住痛哭,不再流淚,因為你的辛苦終必有報──上主的斷語你們的兒女必會由敵地歸來! (耶31:16)。這是預言公元前722年被流放到尼尼微的以色列人民返回故鄉。
讀經的第一部分(31-32),宣告人們犯下的罪過,導致了流放,然後提出天主面對人們的罪行所給出的驚奇的回答。
在西乃山以色列人民與天主締結了盟約。「牽著他們的手」,天主把他們從埃及帶出,承諾保護他們、祝福他們,保證他們和平繁榮的生活,條件是只要人民遵守天主的建議,聽從祂的話。
以色列人民曾經莊重宣告要忠誠地遵守盟約,可是很遺憾,他們的歷史是一連串不斷的背叛,結果導致了災禍。不是天主懲罰人民的不忠誠,事實是罪惡攜帶著死亡的種子,導致犯罪的人落於毀滅。 (箴言13:6
那麼會不會因為人民的不忠誠,無可救藥,天主就對他們置之不理了呢?
天主自己對此回答:「我怎能捨棄你﹖以色列!我怎能拋掉你。我怎能使你如同阿德瑪,待你如同責波殷﹖我的心已轉變,我的五內已感動;我不再按我的盛怒行事,不再毀滅厄弗辣因,因為我是天主而不是人,是在你中間的聖者,而不是伏於城門的仇敵」(歐11:8- 9)。祂要與以色列重建一個新盟約,與前面他們失敗的那一個不一樣。
讀經的第二部分(33-34),仔細解釋祂將如何行動,以便把人民培養成為以愛還愛的民族。
在西乃山,天主在石頭上寫下了十誡,給以色列人指出生命之路,如同路標指示給他們前進的方向。不過路標本身並不直接接通幫助他們達到目的地的能量。
舊約,儘管是建立在正義和神聖的法律基礎上,可是人們沒有力量保持對其忠誠。耶肋米亞先知很感動地宣告:「上主,我知道,人不能主宰自己的道路,也沒有能力規定自己的步伐」(耶10:23
因此天主想到了另一個盟約,不是西乃盟約的翻版,而是本質上不同的新盟約。其徹底的改變在於新法律:不再是結盟的人必須遵守的一系列規條和戒律,而是內在的能量。在西乃山,天主把祂的話刻在石頭上,現在祂把自己的話刻在人心中。
猶太人認為,心是人的意志所在,做決定、產生激情和勇氣的地方,也是人的認識能力和記憶力所在。心囊括全部身體所有的感受:「我的心看到很多」(訓116);「請賜給你的僕人一顆善於聆聽的心」(列上3:9),這是撒落滿向天主的祈禱。
是鐵石心導致以色列人民對天主的話沒有感覺,沒有能力遵行(則36:26);「用雙重的心說話」指兩面派,口是心非,不忠誠。 (詠12:3)耶穌也認為人的所有選擇都是來於內心。 (谷7:21-22
如果天主要使祂的人民忠誠,祂不可能簡單地給予命令,建議他們的行為。所有都是無效的,直至直接介入人的內心。所以天主承諾:「我要給你們一顆新心」(則36:26);耶肋米亞先知說:「他們要全心回頭歸向我」(耶24:7
今天的讀經傳遞給我們同樣的信息,通過天主的法律刻在我們的靈魂裡,「寫在心裡」(33)。不再是外在的條款,而是行善的內在需求,引導我們思考天主和跟隨天主的神聖動力。
十誡和法律都成為膚淺的,因為從老人到小孩都被天主的聖神推動,本能地追隨天主的意旨。
這個預言什麼時候實現呢?這是我們的發問。誰能夠擺脫脆弱,而自由地在內心動力推動下,忠誠於天主呢?誰能夠不再為自己的道德問題而悲傷呢?
凡由天主生的,就不犯罪過,因為天主的種子存留在他內,他不能犯罪,因為他是由天主生的」(若一3:9)。但是,誰能夠做到呢﹖即使是在聖體聖事中建立了永恆新盟約的基督徒,也沒有能力肯定自己有這個經驗。
反省我們自己或是別人的生活,都會讓我們悲觀。許多人似乎都繼續生活在寫在石頭上的法律時代,世界好像與洪水前沒有什麼不同。「人在地上的罪惡重大,人心天天所思念的無非是邪惡」(創6:5)。
天主的承諾已經開始實現,但是我們不要期待人心奇蹟般的突然轉化,「自從少年就傾向於惡」(創8:21)。天主的法律在人心中逐步紮根,像一枚種子,在深處慢慢地發芽,生根成長,開花結果。誰得到聖神種子,就好像是一個孩子剛剛出生(伯前2:1-3),是脆弱的,需要幫助的,但是他已經擁有生命,自然會使他成長,並且在靈性和精神上長大成人。

讀經二 (希5:7-9


當他還在血肉之身時,以大聲哀號和眼淚,向那能救他脫離死亡的天主,獻上了祈禱和懇求,就因他的虔敬而獲得了俯允。他雖然是天主子,卻由所受的苦難,學習了服從,且在達到完成之後,為一切服從他的人,成了永遠救恩的根源。

如果耶穌只是限於指示和勸告我們應走的道路,那對我們來說確實太困難了。希伯來書回答我們的迷惑和猶豫,提醒我們一個很容易被忘記的真理:在這個旅程中,我們不是孤獨的,耶穌陪伴著我們,他與我們有過同樣的經歷,承受了我們所有的一切誘惑。 (希2:174:15
今天的讀經首先指出耶穌面對痛苦和死亡是如何行動的。耶穌親自經歷了每一個普通人遇到過的類似狀況:他向天主呼求幫助,如果可能,希望避免痛苦和死亡(7)。他祈禱,呼求天父,啟示祂的旨意,以及正在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有什麼意義。
讀經繼續發展,「基督,他雖然是天主子,卻由所受的苦難,學會了服從(8)」。在前面幾節,作者剛剛說過:「他同情迷途和無知的人,因為他自己也被弱點所糾纏」(2)。這讓人非常感動。耶穌不是從遠方的給予指示,無動於衷地站在高處指揮,毫不參與人間的痛苦和焦慮,袖手旁觀人間的苦難和激情。相反,耶穌陪伴我們一起同行,他自己親自經驗了卑微和死亡。這就是當他邀請我們跟隨他時,為什麼人們可以信任他。

福音 (若望 12:20-33



在那些上來過節,崇拜天主的人中,有些希臘人。他們來到加里肋亞貝特賽達人斐理伯前,請求他說:先生!我們願拜見耶穌。」斐理伯就去告訴安德肋,然後安德肋和斐理伯便來告訴耶穌。耶穌開口向他們說:人子要受光榮的時辰到了。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性命的,必要喪失性命;在現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入於永生。誰若事奉我,就當跟隨我;如此,我在那裡,我的僕人也要在那裡;誰若事奉我,我父必要尊重他。現在我心神煩亂,我可說什麼呢?我說:父啊!救我脫離這時辰罷?但正是為此,我才到了這時辰。父啊!光榮你的名罷!當時有聲音來自天上:「我已光榮了我的名,我還要光榮。」
在場聽見的群眾,便說:這是打雷。」有人說:是天使同他說話。」
耶穌回答說:這聲音不是為我而來,而是為你們。現在就是這世界應受審判的時候,現在這世界的元首就要被趕出去;至於我,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時,便要吸引眾人來歸向我。」他說這話,是要表明他要以怎樣的死而死。


來耶路撒冷朝聖過逾越節的人群中也有一些是希臘人,他們聽到有人講耶穌的事情,所以找到斐理伯希望通過他的引薦去見耶穌。斐理伯與安德肋商量這事情,然後兩人一起來到耶穌這裡。(20-22)
這事件看來很普通,但是福音書作者告訴我們其中含有的深意。
這些希臘人是什麼人呢?希臘人這個稱呼往往是指對猶太教有好感的異邦人,或是皈依了猶太教的人。儘管他們不是亞巴郎的子孫,但是以色列人很敬重、也很喜歡他們,認為他們代表各自所屬民族被召叫的人。根據先知預言,未來他們要來到耶路撒冷學習天主教導的道路。 (依2:3
不久前,耶穌還提到他們,講了這些話:「我還有別的羊,還不屬於這一棧,我也該把他們引來,他們要聽我的聲音,這樣,將只有一個羊群,一個牧人。父愛我,因為我捨掉我的性命,為再取回它來」(若10:16-17)。現在,這「其它羊棧」的羊群來尋找耶穌了,為了從他這那裏獲得福音。
他們來到耶路撒冷(20),在遇到耶穌前,已經歷了相當程度的靈修旅程。他們從祖先那裡學習了崇拜偶像,可是當他們發現了以色列的天主後,他們就擁抱了這個猶太的宗教,渴望分享亞巴郎所獲得的祝福。他們來到耶路撒冷為了慶祝他們新的信仰,或者也是為了尋找天主下一步對他們有什麼期望。在內心深處,他們可能感覺到還沒有達到天主召叫他們的最終目標。
他們不平靜的精神反映了他們感覺到需要見到耶穌。
這不是一般的好奇心,也不是追星族的輕浮,甚至也不是為了認識很多人都在尋找的那位復活了拉匝祿的人(若望12:9)。在若望福音中,「看見」這個字意味著從內心深處接受一個人。自從若望福音序言就表現出了這個意義。當若望說:「我們要看到他的榮耀」(若1:14),意思是確認他屬於那個了解耶穌是誰的團體。
這些希臘人不是有興趣要知道耶穌有什麼特點,穿什麼衣服,舉止如何。他們希望知道的是耶穌的身份,及耶穌是否可以在他們的生命中賦予新的角色。
希臘人沒有直接去找耶穌,而是通過他的門徒,因為這是唯一的途徑。只有通過團體才能夠到達基督那裡。他們也不是通過任何一位門徒,而是通過斐理伯和安德肋,在宗徒中僅有他們兩人是取了希臘名字,可能正是這個原因,使這些希臘人認為他們是最適合作為他們的中介人。
安德肋在福音一開始就出現了,他是曾經跟隨若翰的兩位門徒之一。他們聽到耶穌的邀請:「你們來吧,看一看」(若1:13)。他們跟著耶穌去了,「看」了耶穌,立即就感覺到自己需要向其他人宣講耶穌。因此他們也有能力陪伴那些願意「看見」耶穌的人。
現在這段經文的含義逐漸清晰了。願意看見耶穌的希臘人代表異教徒,他們的靈性發展就是每一個願意成為基督門徒的人需要完成的。
福音沒有告訴我們最後他們有沒有到耶穌那裡。若望馬上把情景轉換了,像他對尼苛德默所做的介紹一樣。他們的出現是一種策略,他希望發展他的主題,目的是向讀者展示耶穌。
所以,作者不在意告訴我們故事的結尾,而是向我們介紹了耶穌另一段講話,在這裏耶穌讓我們真正看見他(22-23),展示他真實的容貌。
耶穌用了一個農業世界的形象開始:為了在田地裡珍貴的麥粒可以發芽,需要種子先消失在土地裡,只有種子的死亡才可能換來一個成百倍的新生命。
這個實踐是戲劇性的,其賭注是生命,並且要選擇甚麼價值是目標。 耶穌提出了令人迷惑的,荒謬的建議唯一完全實現的生命就是被愛所消耗的生命。首先他奉獻了他自己的生命,而且這成為他的榮耀,這也是天主聖父榮耀的啟示。這概念與希臘文化相反。(到此,我們明白了為什麼若望把希臘人放在這裡。)
這就是為什麼他沒有總結故事,而是引入了一個讓耶穌真正看到自己的話語(第23-32節),展示了他的真實面目。
在希臘文化中,他們發明了一個詞彙aristoi貴族,用來指那些優秀的、事業有成的人。貴族,他們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地位,享受聲望和榮譽,名留青史。
耶穌相信理想的生命是愚蠢的規劃,是魔鬼的建議  聖經作者提醒 魔鬼也同樣將建議給了耶穌:「魔鬼又把他帶到一座極高的山上,將世上的一切國度及其榮華指給他看。對他說:『你若俯伏朝拜我,我必把這一切交給你』」(瑪4:8-9
耶穌對希臘人解釋什麼是真正的榮耀:落在土地裡,死去,以養育更多的生命。
現在到了耶穌履行使命的關鍵時刻,甚至他也嘗試逃避,請求聖父讓他避開那個時刻。但是他知道,只有通過他的死亡,聖父才可能向世界啟示祂對人類最深的愛。看那來自天空的確認:耶穌把自己奉獻了,聖父完全得到彰顯,榮耀完滿地顯示了。
沒有必要是在物理性上看到耶穌。任何人都可以默想他的真正面容,通過今天的福音,他展示了一個這樣的面容:「許多人對他不勝驚愕,因為他的容貌損傷得已不像人,他的形狀已不像人子」(依52:13);「他受盡了侮辱,被人遺棄;他真是個苦人,熟悉病苦;他好像一個人們掩面不顧的人;他受盡了侮辱,因而我們都以他不算什麼」(依53:3
面對耶穌的規劃,更微妙的誘惑不是拒絕,而是用宗教活動來代替在信仰中對耶穌的真正投入。頌唸經文、參與禮儀和慶典:是的,這是生命的禮物.....,盡可能少,及只有一些懷疑和猶豫
耶穌的面容展示給所有的「希臘人」,要求完全的委身。他的規劃「為猶太人是絆腳石,為異邦人是愚妄」(格前1:22)。然而,任何人只有像他一樣,為兄弟姐妹而死,根據天主的標準,這才是一個成功的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