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16, 2016

祂為何要以死來拯救我們?

丙年聖枝主日


那些從心底裏認為耶穌是充滿慈悲的人,很難理解耶穌為何會被釘死。衪關懷病患者、擁抱並撫摸小孩子、愛護窮人、保護弱者,祂怎麼會成為人們反對的目標呢?如此看來,耶穌的死亡就是一個無法解釋之謎。耶穌的死是天父的奇妙旨意,為了寬恕人類的罪惡,需要犧牲一個義人的血?這樣的解釋的確很難接受。
在每年的聖週五,我們都會懷著悲痛的心情記念耶穌的受鞭打、背十字架和被釘而死,不分青紅皂白地將耶穌的死亡歸咎於猶太人。
耶穌為何而死?為什麼說耶穌為我們而犧牲了自己呢?衪甘願交付自己,被人釘死在十字架上,要將我們從什麼樣的奴役釋放出來呢?
反對耶穌的理由是衪稱自己是世界的光(若95)。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卻不能勝過衪(若14-5)。衪就是那普照每人的真光(若19),但是人卻喜愛黑暗勝過光明,因為人的行為是邪惡的(若319)。
真光照射了世界的黑暗,這一真光的有些光輝尤其強烈。這些光輝照耀了純樸人的心靈,使他們充滿喜悅與希望。但是,對於其他人來說,這真光卻使他們感到厭倦,甚至無法忍受。特別是以下幾點:
 ——衪給人帶來了天主新的面容,不再是審判人的天主,卻是拯救人的天主;
 ——衪還提出了人的新的面容,衪推翻了這個世界的價值觀:對耶穌而言,偉大的不是勝利者和統治者,而是服務者;
 ——衪給人帶來了真正的宗教敬禮,不再是外在的儀式,而是「以真理與心神」朝拜天主;
 ——衪還提出了新的社會秩序,社會中的首位是貧窮、弱小及社會邊緣人士。
耶穌並沒有自己尋找死亡被釘在十字架上,但是逃避十字架就是意味著放棄這些想法。祂保持沉默,接受這個世界的思想,使自己屈服於邪惡的勝利,把人類交給世俗之子的統治。祂還需要回到納匝肋重操舊業做木匠,人們將不再理會祂。如此,祂也不會被釘死,可能還會得到很多讚美。也許還會在宗教組織內謀得一官半職,得到撒旦一開始就許諾的世上的王國;但這會是衪使命的失敗。
在這一周內,我們不是被邀請去哭泣耶穌的死亡,卻要因著耶穌犧牲自我賺來的自由而感到喜悅。我們也撫心自問:我們是否真的進入了由基督的祭獻所產生的新世界中?我們是否接納了衪的王國、是否相似天主的新面容、是否接受了宗教的新精神、是否接納了耶穌提出的人類的新面容與新世界?
為了更深地理解這一訊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正如門徒們在最後晚餐中所做的一樣,我在這一周也反省自己:主,是我要反對你的王國嗎

讀經一 5047

吾主上主賜給了我一個受教的口舌,叫我會用言語援助疲倦的人。他每天清晨喚醒我,喚醒我的耳朵,叫我如同學子一樣靜聽。吾主上主開啟了我的耳朵,我並沒有違抗,也沒有退避。我將我的背轉給打擊我的人,把我的腮轉給扯我鬍鬚的人;對於侮辱和唾污,我沒有遮掩我的面。因為吾主上主協助我,因此我不以為羞恥;所以我板著臉,像一塊燧石,因我知道我不會受恥辱。

主受洗日的第一篇讀經選自依撒意亞先知書的第二部分,讀經中提到了一個神秘人物,他就是「上主的僕人」。今天的第一篇讀經中再次談到了這個「僕人」。
這篇讀經首先描述了這個僕人的使命:被派遣去向那些痛苦和失望的人宣布安慰與希望。從他口中發出的話,常常安慰那些迷失在邪惡道路上,又不能找到正確道路的人們;並安慰及光照那些生活在黑暗和死亡陰影下的人。
他隨後講論了完成使命的方法(4-5節)。上主給了他一個受教的耳朵和有能力去通傳天主訊息的口舌。這個僕人聽到的不是令人高興的信息,因此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逃避、推辭,為不接受使命找理由。但是他沒有違抗,也沒有退避(5節)。他知道自己不會受到羞恥。
最後描述這位僕人要面臨的事情以及他忠信於上主計劃的結果。他忠實地傳報了從上主那裡聽來的消息。他被打擊、受侮辱、被別人打臉、扯他的鬍鬚(6節),但他並沒有反抗,仍然信賴上主(7節)。
聽到這篇讀經的最後部分,使人很自然地認為這位僕人就是耶穌(在耶穌復活之後,基督徒就認為這位僕人就是耶穌)。作為天主的僕人,耶穌一直在聆聽天主的旨意,只宣講安慰與希望的話語,給那些失去信心與社會邊緣人士帶來希望。耶穌也就像依撒意亞先知書中提到的天主的僕人一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參閱瑪 2727-31)。
人們普遍會是這樣,駐足默想並稱讚耶穌的忠信,因衪所受的痛苦而受感動,為祂經受的不正義而感到氣憤。並且說,甚至在今天,一些忠信於天主的英雄基督徒也在重複著上主僕人的相同經歷。
這不是英雄的經歷,而是每一位基督徒都被召去執行「基督僕人」的使命:聆聽天主的話語,把聽到的以實際行動生活出來,並樂意承受這樣的後果。

讀經二 26-11

他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當把持不捨的,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衪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為此,天主極其舉揚他,賜給了他一個名字,超越其它所有的名字,致使上天、地上和地下的一切,一聽到耶穌的名字,無不屈膝叩拜;一切唇舌無不明認耶穌基督是主,以光榮天主聖父。

 保祿對斐理伯的教會團體感到自豪,因為他們很好。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基督徒之間甚至也產生了一些嫉妒。他們中有人想引起別人的注意,並希望別人服從自己的意願。面對這種情況,保祿在書信的第一部分發自內心的叮囑他們說:你們就應彼此意見一致,同氣相愛,同心合意,思念同樣的事,以滿全我的喜樂。不論做什麼,不從私見,也不求虛榮,只存心謙下,彼此該想自己不如人;各人不可只顧自己的事,也該顧及別人的事(斐 22-4)。
為了使他們更好地理解並接受這一教導,保祿運用了基督的例子。引用了一首優美的讚美詩,為很多初期基督徒團體熟悉的讚美詩,以兩節詩句講述了耶穌的事蹟。
基督在降生成人以前就已存在。衪空虛了自己天主性的偉大,降生成人,接受了奴隸的形象,接受了死亡。耶穌取了我們的人性,並非如同穿衣服一樣還可以脫掉。祂在各個方面與人一樣:軟弱、無知、脆弱、有情感與感受,有著有限的人性。在我們眼中,祂就如同一個最卑微的人,奴隸,被羅馬人用最羞辱的十字架刑罰所釘死(6-8節)。
但是,祂經歷所受的十字架屈辱和死亡並不是衪生命旅程的結束。
讚美詩的第二部分(9-11節)稱述的是基督被高舉的光榮:天父高舉了祂,使衪從死者中復活,成了每一個人的典範,並將管理一切受造物的權柄交給了衪。整個人類將在衪內合而為一,如此,天父的計劃才得以完滿實現。

福音 22142356

晚餐與建立聖體聖事 
到了時候,耶穌就入席,宗徒也同他一起。耶穌對他們說:「我渴望而又渴望,在我受難以前,同你們吃這一次逾越節晚餐。我告訴你們:非等到它在天主的國裏成全了,我決不再吃它。」耶穌接過杯來,祝謝了說:「你們把這杯拿去,彼此分著喝吧!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非等到天主的國來臨了,我決不再喝這葡萄汁了。 」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捨棄的。你們應行此禮,為紀念我。」晚餐以後,耶穌同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為你們流出的血而立的新約。

「但是,看,負賣我者的手同我一起在桌子上。人子固然要依照所預定的離去,但那負賣人子的人是有禍的。」他們便彼此相問,他們中哪一個要做這事。

在他們中又起了爭論:他們中數著誰最大?耶穌給他們說:「外邦人有君王宰制他們,那有權管治他們的,稱為恩主;但你們卻不要這樣:你們中最大的,要成為最小的;為首領的,要成為服事人的。是誰大呢?是坐席的,還是服事人的?不是坐席的嗎?可是我在你們中間卻像是服事人的。在我的困難中,與我常常相偕的,就是你們。所以,我將王權給你們預備下,正如我父給我預備下了一樣,為使你們在我的國裏,一同在我的筵席上吃喝,並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支派。西滿,西滿,看,撒殫求得了許可,要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是我已為你祈求了,為叫你的信德不致喪失,待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兄弟。」伯多祿向他說:「主,我已經準備同你一起下獄,同去受死。」耶穌說:「伯多祿,我告訴你:今天雞還未叫以前,你要三次說不認識我。」然後又給他們說:「我以前派遣你們的時候,沒有帶錢囊、口袋及鞋,你們缺少了什麼沒有?」他們說:「什麼也沒有缺。」耶穌向他們說:「可是如今,有錢囊的,應當帶著;有口袋的也一樣;沒有劍的,應當賣去自己的外衣,去買一把。我告訴你們:經上所載:『他被列於叛逆之中』的這句話,必要應驗在我身上,因為那有關我的事,快要終結。」他們說:「主,看,這裡有兩把劍。」耶穌給他們說:「夠了!

山園祈禱 
耶穌出來,照常往橄欖山去,門徒也跟他去了。到了那地方,耶穌便給他們說:「你們應該祈禱,免得陷於誘感。」遂離開他們,約有投石那麼遠,屈膝祈禱,說:「父啊!你如果願意,請給我免去這杯吧!但不要隨我的意願,惟照你的意願成就吧!」有一位天使,從天上顯現給他,加強他的力量。他在極度恐慌中,祈禱越發懇切;他的汗如同血珠滴在地上。他從祈禱中起來,來到門徒那裡,看見他們都因憂悶睡著了,就給他們說:「你們怎麼睡覺呢﹖起來祈禱吧!免得陷於誘惑。」

耶穌被捕 
耶穌還說話的時候,來了一群人,那十二人之一,名叫猶達斯的,走在他們前面;他走近了耶穌,要口親他。耶穌給他說:「猶達斯,你用口親來負賣人子嗎﹖」耶穌左右的人一見要發生的事,就說:「主,我們可以用劍砍嗎﹖」他們中有一個人砍了大司祭的僕人,把他的右耳削了下來。耶穌說道:「至此為止!」就摸了摸那人的耳朵,治好了他。耶穌對那些來到他跟前的司祭長,和聖殿警官並長老說:「你們拿著刀劍棍棒出來,好像對付強盜嗎﹖我天天同你們在聖殿裡的時候,你們沒有下手拿我;但現在是你們的時候,是黑暗的權勢!

伯多祿三次背主 
他們既拿住耶穌,就帶著解到大​​司祭的住宅。伯多祿遠遠地跟著。他們在庭院中間生了火,一起環坐,伯多祿也坐在他們中間。有一個使女看見他面對火光坐著,便定睛注視他說:「這個人也是同他一起的。」伯多祿否認說:「女人,我不認識他。」過了不久,另一個人看見他說:「你也是他們中的。」伯多祿說:「你這個人,我不是!」約隔一個時辰,又有一個人肯定說:「這個人,確是同他一起的,因為他是加里肋亞人。」伯多祿說:「你這個人!我不懂你說的。」他還說話的時候,雞便叫了。主轉過身來,看了看伯多祿,伯多祿就想起主對他說的話來:「今天雞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伯多祿一到外面,就悽慘地哭起來了。那些羈押耶穌的人,戲弄他、打他;又蒙起他來,問他說:「你猜一猜:是誰打你﹖」他們還說了許多別的侮辱他的話。

公議會審判耶穌 
天一亮,民間長老及司祭長並經師集合起來,把耶穌帶到他們的公議會裡,說:「如果你是默西亞,就告訴我們吧!」耶穌回答他們說:「即使我告訴你們,你們也不會相信。如果我問,你們也決不回答。從今以後,人子要坐在大能者天主的右邊。」眾人於是說:「那麼,你就是天主子了﹖」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說了,我就是。」他們說:「我們何必還需要見證呢﹖我們親自從他的口中聽見了。」

比拉多初審耶穌 
於是,他們全體起來,把耶穌押送到比拉多面前,開始控告他說:「我們查得這個人煽惑我們的民族,阻止給凱撒納稅,且自稱為默西亞君王。」比拉多遂問耶穌說:「你是猶太人的君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比拉多對司祭長及群眾說:「我在這人身上查不出什麼罪狀來。」他們越發堅持說:「他在猶太全境,從加里肋亞起,直到這裡施教,煽動民眾。」

解送黑落德前 

比拉多聽了,就問耶穌是不是加里肋亞人。既知道他屬黑落德統治,就把他轉送到黑落德那裡。這幾天,黑落德也在耶路撒冷。黑落德見了耶穌,不勝欣喜,原來他早就願意看看耶穌,因為他曾聽說過關於耶穌的事,也指望他顯個奇蹟。於是,問了耶穌許多事,但耶穌什麼都不回答。司祭長及經師站在那裡,極力控告他。黑落德及自己的侍衛鄙視他,戲笑他,並給他穿上華麗的長袍,把他解回比拉多那裡。黑落德與比拉多就在那一天彼此成了朋友,因為他們原先彼此有仇。

耶穌被判死刑 
比拉多召集司祭長、官吏及人民來,對他們說:「你們給我送這個人來,好像是一個煽惑民眾的人。看,我在你們面前審問了他,而你們告他的罪狀,我在這人身上並查不出一條來,而且黑落德也沒有查出,因而又把他解回到我們這裡來,足見他沒有做過應死的事。所以,我懲治他以後,便釋放他。」每逢節日他必須照例給他們釋放一個囚犯。他們卻齊聲喊叫說:「除掉這個人,給我們釋放巴拉巴。」巴拉巴原是為了在城中作亂殺人而下獄的。比拉多又向他們聲明,願意釋放耶穌。他們卻不斷地喊叫說:「釘在十字架上,釘他在十字架上!」比拉多第三次對他們說:「這人到底作了什麼惡事﹖我在他身上查不出什麼應死的罪狀來。所以我懲治他以後,便釋放他。」但是他們仍厲聲逼迫,要求釘他在十字架上。他們的喊聲,越來越厲害。比拉多遂宣判:照他們所請求的執行,便釋放了他們所要求的那個因作亂殺人而下獄的犯人;至於耶穌,卻交出來,讓他們隨意處理。

十字架苦路
他們把耶穌帶走的時候,抓住一個從田間來的基勒乃人西滿,把十字架放在他身上,叫他在耶穌後面背著。有許多人民及婦女跟隨著耶穌,婦女搥胸痛哭他。耶穌轉身向她們說:「耶路撒冷女子!你們不要哭我,但應哭你們自己及你們的子女,因為日子將到,那時,人要說:那荒胎的,那沒有生產過的胎,和沒有哺養過的乳,是有福的。那時,人要開始對高山說:倒在我們身上吧!對丘陵說:蓋起我們來吧!如果對於青綠的樹木,他們還這樣做,對於枯槁的樹木,又將怎樣呢﹖另有二個兇犯,也被帶去,同耶穌一同受死。

被釘在十字架上 
他們既到了那名叫髑髏的地方,就在那裡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也釘了那兩個兇犯: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耶穌說:「父啊,寬赦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他們拈鬮分了他的衣服。民眾站著觀望。首領們嗤笑說:「別人,他救了;如果這人是天主的受傅者,被選者,就救他自己吧!」兵士也戲弄他,前來把醋給他遞上去,說:「如果你是猶太人的君王,就救你自己吧!」在他上頭還有一塊用希臘文、拉丁及希伯來文字寫的罪狀牌:「這是猶太人的君王。」懸掛著的兇犯中,有一個侮辱耶穌說:「你不是默西亞嗎﹖救救你自己和我們吧!」另一個兇犯應聲責斥他說:「你既然受同樣的刑罰,連天主你都不怕嗎﹖這對我們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我們所受的,正配我們所行的;但是,這個人從未做過什麼不正當的事。」隨後說:「耶穌,當你來為王時,請你紀念我!」耶穌給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裡。」

耶穌斷氣 
這時,大約已是第六時辰,遍地都昏黑了,直到第九時辰。太陽失去了光,聖所的帳幔從中間裂開,耶穌大聲呼喊說:「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託在你手中。」說完這話,便斷了氣。百夫長看見所發生的事,遂光榮天主說:「這人,實在是一個義人。」所有同來看這景象的群眾,見了這些情形,都搥著胸膛,回去了。所有與耶穌相識的人,和​​那些由加里肋亞隨侍他的婦女們,遠遠地站著,觀看這些事。

埋葬耶穌 
有一個人名叫若瑟,是一個議員,又是一個善良公正的人。他原是猶太阿黎瑪特雅城人,一向期待天主的國;他沒有贊同其他人的計謀和作為。他去見比拉多,要求耶穌的遺體。他把遺體卸下,用殮布裹好,安葬在由岩石鑿成,而尚未葬過人的墓穴裡。那天是預備日,安息日快到了。從加里肋亞同耶穌來的那些婦女,在後邊跟著,觀看那墓穴,並觀看耶穌的遺體,是怎樣安葬的。她們回去,就預備下香料和香膏。安息日,她們依照誡命安息。

所有的福音作者都用了很大篇幅記述耶穌的受難始末。雖然敘述方式與角度不同,但是敘述大綱與基本事實都大致相同。每位福音作者都強調了各自獨特的細節和重點,這就顯示了各個基督徒團體的教理講授的不同需要。今日宣讀的是路加記載的耶穌苦難史。我們在這裡只強調一些具有典型特徵的層面。
路加福音的最突出特徵就是強調耶穌的善良與仁慈,甚至在祂受難時也是一樣。
面對攻擊者的殺害時,自衛是人的自然反應。打架時,若是得知惡人受傷最嚴重,很多人都為之高興,但若是惡人被救了,有些人就感到憂傷。
反抗攻擊者是人的自然反應,也是可以理解的;從人性角度來看也是合情合理的。在橄欖山園,門徒們也這樣做了。阻止對權力的濫用、暴力和不義時,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拿出刀劍。「主,我們可以拿劍嗎?」這句話的原文並不是一個問句,而是一個決定:主,現在我們需要用劍。實際上,在老師回答之前,他們中的一個就取了一把劍,將大司祭的一個僕人的耳朵砍了下來(路2249-51)。
耶穌嚴厲批評了伯多祿的魯莽行為。隨後的細節只有路加記載了:耶穌摸了摸那人的耳朵,治好了他(路2251)。作者想要表達的訊息很清楚:門徒們不僅不可以傷害別人,而且還要時常準備去治療那些受到傷害的人。同時也要關心那些作惡,甚至仍繼續作惡傷害他的人。
與老師一樣,基督徒也有反對者,因為他們也要,甚至以艱難的方式,面對那些選擇死亡道路、那些損壞天主面容、那些尋求對人與社會懷有令人不可接受的計劃的人。但是基督徒沒有敵人,因為敵人是應該被消滅、侮辱、與毀滅的人。反對者卻不應該被消滅,而是應該面對並幫助其成長,使之從奴役境遇中釋放出來。武器是用來打敗敵人的,而那些身負使命,使反對者轉變為弟兄的人不應使用武器。
接下來我們還會讀到一個特別令人感動的細節。
與瑪竇和馬爾谷一樣,路加也記載了伯多祿在大司祭的庭院背主之後,就出去痛哭起來。只有路加強調了「耶穌轉身看了伯多祿一眼」(路2261-62)。所用的動詞並不是「看」,而是「轉過身看」(向內心看)。
耶穌的注視令人感動:不是責斥,而是對門徒軟弱的同情與理解。我們可以想像伯多祿的表現,怯懦的行動,惡劣的話語。而耶穌卻向內看,看到了門徒的內心,發現了他的怯懦行為,但他的內心卻愛著耶穌,忠於耶穌。通過強調耶穌的注視,路加告訴每個時代的基督徒應該如何看待自己與弟兄的軟弱:用耶穌的注視對待他們,重新給予信心與希望的注視,甚至也要在大罪人的身上發現愛的火花,幫助他們重新開始。
在耶穌的苦難中,門徒們的表現不盡人意:猶達斯背叛了衪,伯多祿否認了衪,其餘的都逃跑了(谷1450)。福音的作者記載了門徒們這種背叛的行為。只有路加在為門徒們洗脫責任,他沒有記載他們逃跑了;他只記載在加爾瓦略山上,所有與耶穌相識的人都在遠處站著(路2349)。他也沒有記載耶穌對伯多祿的批評:西滿,你們還在睡嗎?你不能同我醒悟一個時辰嗎?(1437)路加甚至也為他們的睡覺找理由:他們因為憂傷而睡著了(路2245)。
路加是靈魂牧者的榜樣,不為罪惡找尋理由,但他卻很理解,罪惡出自無知、人性的軟弱與可憐,人都有這樣的缺點。他不強調已經犯下的罪過,不指摘不責罵,因為他知道,即使軟弱,人若是受到了羞辱,若是感受到不被歡迎和不受尊重,人可能會使自己處於危險的境遇中,封閉自己,甚至失去悔改的信心。
有些殉道者在死時輕蔑那些殺害自己的人,並以天上的報復威脅他們。一位瑪加伯的兄弟對迫害他的劊子手說:你不要想你對抗天主能僥倖免罰(加下719)!
基督的門徒不應運用這種語言,不指責,不詛咒,對那些迫害自己的人不呼求上天的懲罰(路627-36)。即使在最憂傷的時刻也只說愛的語言。
這就是老師的態度。伯多祿對處在迫害中的基督徒說:他受辱罵,卻不還罵;他受虐待,卻不報復,只將自己交給那照正義行審判的天主(伯前223)。
在路加記載的耶穌苦難史中,有一句話是每個基督徒在面對迫害、不義、與壓迫時應該記起來的。只有路加記述,耶穌在十字架上斷氣前所說的這句話:父啊,寬恕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路2334)。祂指的不是瓜分自己衣服的士兵們,而指的是處死自己的真正罪犯:祂子民的宗教領袖。耶穌不僅要求自己的門徒需要無條件地寬恕,而且祂親自立了榜樣。第一個殉道者斯德望就效法了老師,當被人用石頭砸死時,跪下仰著頭向天大聲說:主,不要向他們追討這血債(宗760)。
我們都非常熟悉建立聖體聖事的故事,因為每天的彌撒都在紀念。也許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只有路加指出,這是主的命令:你們要這樣做來記念我(路2219)。
毫無疑問,耶穌希望擘餅與分享同一個杯的儀式可以被世世代代的基督徒團體重複,但是不應該只是在禮儀中重複。為耶穌來說,「擘餅」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在此動作中,耶穌願意將祂的整個生命擘開,並與他人分享。
「你們要這樣做,來記念我」這句話是邀請人也要這樣做。只有擁有老師的相同邏輯,只有像祂一樣的人,才能為他人而擘開自己的生命,才能懷著純潔的心靈擘餅。否則,在禮儀中的這一動作就是一個空洞的儀式,甚至可能變成虛偽。
哪種疾病或癌症可以摧毀我們的團體呢?就是爭坐首位、統治別人、壓迫別人、獲得特權與榮譽的思想。正是這些慾望帶來了嫉妒、批評、流言蜚語、不合與分裂。
這種疾病不是今天才有的。福音中多次記載,門徒們之間彼此爭論誰是最大的,誰該佔據首位。他們不願意接受老師所建議的成為最小的,坐在最末的位置,為最貧窮者服務,成為他人的僕役。
如何才能使基督徒明白耶穌的教導就是建立團體的基本法律呢?路加的想法是,在最後晚餐中記述耶穌的這一教導(路2224-27)。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師的話就可以產生最大的效果:這是耶穌最後的要求、遺囑。因此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有誰不去完成父母臨終前的囑託呢?
路加記載,建立聖體聖事後,宗徒們開始爭論起來,因為他們都想成為最大的。耶穌遂開始教訓他們說,在基督徒團體中,首領不是世俗想像的那樣。世俗的首領都做些什麼呢?他們擁有權力、命令他人、積累財富、要求別人的尊重、擁有特權,甚至擁有私人飛機。但是在教會中卻不可這樣。教會中的權力就是服務。需要注意的是,為他人服務並不是代替別人做決定,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強迫別人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這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統治。為他人服務意味著坐在末位、尊重、對話、理解每一個人、喜樂地履行責任、為弟兄姊妹服務。
為我們來說,「憂悶」指的是人在臨終前的最後時刻,但聖經中卻是另外一個意義,指的是內心的爭鬥,好似運動員在運動場上的比賽。
耶穌在衪公開生活的開始,就與邪惡勢力撒旦作鬥爭並戰勝了它。但鬥爭並沒有就此結束,路加強調魔鬼用盡了各種試探後,就離開了他,再等時機(路413)。
如今,在耶穌受難的開始,仇敵又出現了,準備施展最後的攻擊:那稱為逾越節的無酵節近了,撒旦進入十二門徒之一的猶達斯心中。現在,邪惡的力量進入了一個門徒的心中,使他出賣自己的師傅。
與比賽前的運動員一樣,耶穌也在準備自己。路加特別強調了耶穌準備自己的方法:祈禱。耶穌山園祈禱是以祂對門徒們的勸勉開始的:祈禱吧,免得陷於誘惑。於是耶穌離開他們,約有投石那麼遠,屈膝祈禱。他在極度恐慌中,祈禱越發懇切。他從祈禱中起來,來到門徒那裡,看見他們都因憂悶睡著了,就給他們說:「你們怎麼睡覺呢﹖起來祈禱吧!免得陷於誘惑(路2239-46)。」路加反復強調祈禱,是要告訴每一個基督徒,應該怎樣戰勝誘惑並獲得勝利。
在此背景下,路加記載了一些重要的細節。首先,有一位天使顯現加強衪的力量(43節),這就是祈禱的效果。聖經中提及「天使」時,並不是指擁有人形的精神體,而通常指的是天主在人心中的啟示。在革責瑪黎山園,魔鬼引誘耶穌逃避,放棄天父為衪安排的道路,而去選擇另外一條路。祈禱就是與天父的對話,使耶穌明白了衪的死亡意義和價值。耶穌祈求天父使自己遠離這杯,衪的祈禱蒙受了應允:不是遠離痛苦,不去受死;而是蒙受了聖神的光照與支持,祂完全服從了天父。
路加是要告訴每位基督徒,為了不被誘惑所戰勝,而要戰勝人性的軟弱與脆弱,需要像老師一樣懇切地祈禱。在這樣的背景下,路加作為醫生,還特別記載了另外一個細節:衪在極度恐慌中,祈禱越發懇切;衪的汗如同血珠滴在地上(44節)。傳統上認為是耶穌擔心害怕的結果。但是天使加強了衪的力量,這樣的解釋毫無根據。作者運用了運動員在競技場上的緊張情緒的圖像,是要告訴我們,耶穌祈禱非常專注,流著汗,極度緊張,知道自己馬上就要面對一群帶著刀劍棍棒的壯漢,但祂也知道使自己變得強大的方法:祈禱(路1121-22)。
只有路加記載了耶穌與黑落德的相遇。他是大黑落德的兒子,大黑落德因為害怕失去權力,下令屠殺了白冷的嬰孩(瑪216)。他是一位既不精明,也不像他的父親那樣瘋狂的人,而是一位軟弱、腐敗、又毫無人格與主見的人。他多次聽說過耶穌和衪所行的奇蹟。他想像耶穌可能是一位魔術師、能說會道的預言家和巫師。在審判耶穌的過程中,比拉多將耶穌帶到他那裡,想聽他的意見,他非常高興,希望看到耶穌行些奇蹟。但耶穌在他面前甚至連一句話也沒有回答。為什麼呢?作者強調了黑落德內心感受的變化:首先他充滿了喜悅(8節),然後在他沒有得到自己所希望得到的時候,就變得失望且生氣(9節),遂由嘲笑轉而戲弄耶穌(10節)。希臘原文「戲弄」的意思是除掉。為黑落德來說,他只對奇蹟感興趣(路99),而耶穌為他根本不重要。
在這裡,路加想要告訴那些只為奇蹟而尋找耶穌的人:他們將不會得到任何回應。他們不會得到自己所希望得到的,因為耶穌不是人手中的工具。基督宗教是聆聽天主話語的團體,是實現愛德以及為弟兄姊妹付出生命的團體,不是買賣奇蹟的市場。耶穌稱那些有這樣想法的人是「無信與邪惡的人」(瑪164)。
與其他的福音作者相比,路加更多提到在耶穌的公開生活中,有很多婦女陪伴著祂(路81-3)。也只有路加記載,在耶穌背十字架走向加爾瓦略山的路途中,遇到了一群流淚痛哭的婦女(路2327-31)。她們與所發生的事沒有關係,卻在為別人的罪過而哭。路加在這裡想要再次表達的是,要保護弱者,以及為別人的罪過而付出代價的人。這些人多次製造災難,發動戰爭,挑起暴力爭端;而弱者,婦女與兒童卻要承受後果。
所有的福音作者都記載,耶穌被釘在兩個強盜中間。他們不是小偷,而是殺人犯。瑪竇與馬爾谷記載,這兩個罪犯都污辱耶穌。而路加的敘述卻不同,一個污辱耶穌,另外一個卻沒有;甚至還批評他的同伴,呼喊耶穌的名字,請求衪說:主,當你為王時,請你記念我。臨死的主對他說:今天你就要同我在樂園裡。
在路加福音的開始,耶穌向牧羊人啟示自己:他們是最小的,受人鄙視的人,也是被視為不潔的人。
在祂的公開生活中,耶穌生活在稅吏,罪人和娼妓中間。

最後,衪不是與聖人一起死,而是與罪人,與衪最愛的罪人們一起死亡。在十字架上時,陪伴衪的是兩個完全走錯了人生道路的可憐又軟弱的人。祂來自天主,如今完成了世上的使命,要返回父家的時候,身邊帶上了一個代表全人類的人:以愛贏得的罪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