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期第六主日
通常我們將聖神想像成一種不可看見的東西,不可觸摸,與所有物質不同;但這不是聖經中教導我們有關聖神的形象。聖神真實存在,是一陣風,是一股強烈的生命氣息。天主是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天主記憶體有著一種威烈與勢不可擋的能力,像很強烈的風一樣。人類的夢想就是希望可以參與這種能力的工作。
猶太經師們說人有兩種傾向:一種是邪惡的,在人受孕時擁有的;另一種是善的,是人在十三歲以後才顯露出來的。邪惡的傾向統治人,從人受孕時開始直到七十歲、甚至八十歲時才結束。這麼長的時間,人怎樣才能抵抗它呢?猶太經師們這樣建議:天主創造了邪惡的勢力,但是同時也給予托辣——法律,像潔抗劑一樣,可以對抗邪惡的勢力。如果對托辣,即法律保持忠信,邪惡就不會得勝。如果一個可怕的誘惑來到你們中間,你們要從家裡就放棄它,開始學習托辣——法律。這樣,邪惡就不會戰勝你們。
猶太人的想法是錯了。法律只是一個記號與象徵——指示正確的方向,並不能除去污點。這就需要一個內在充滿聖神的力量,像發動機一樣,將目標帶向終點。耶穌並不只是教授「道路」,也將聖神賜予人,就是人到達目的的力量。
為了更好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句子:天主,求你在聖神內給我們再造一顆純潔的心。
讀經一:宗8:5-8、14-17
5斐理伯下到撒瑪黎雅城,給他們宣講基督。6群眾都留意斐理伯所講的話,都同心合意地聽教,並看到了他所行的奇跡。7因為有許多附了邪魔的人,邪魔從他們身上大聲喊叫著出去了。有許多癱瘓和瘸子也被治好了。8為此,那城裡的人皆大歡喜。
14當時,在耶路撒冷的宗徒,聽說撒瑪黎雅接受了天主的聖道,便打發伯多祿和若望往他們那裡去。15他們二人一到,就為他們祈禱,使他們領受聖神,16因為聖神還沒有降臨在任何人身上,他們只因主耶穌的名受過洗。17那時,宗徒便給他們覆手,他們就領受了聖神。

面對迫害,這些基督徒逃離了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城各處都有這些逃離的基督徒,其中有的選擇在自己親戚家裡避難,有的逃到外方人的地方,如敘利亞和其它羅馬帝國的省份。無論到哪裡,這些基督徒向他們的近人宣講耶穌,宣講基督復活的好消息。在安提約基雅,他們中有的人開始向外邦人宣講耶穌。這是教會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不只是以色列人才可以聽到好消息。如此,教會開始向外邦人開放,向那些並不是亞巴郎後裔的人宣講福音。今日讀經一介紹在斐理伯所發生的事。
在上個星期天我們已經聽說過,斐理伯是所揀選的七位之一,是為了向窮人分施食物,他是一位希臘化的基督徒,為了避免斯德望的事情在自己身上發生,他於是決定往北邊去。他來到撒瑪黎雅,在那裡開始向人宣講悔改的洗禮,並為人施行洗禮。聖神伴隨著這位向人宣講福音的人,他是第一位福傳者,用各種奇跡證實他的宣講。在那個城裡的人,生命發生了改變,並且都獲得了喜悅(5-8節)。
讀經一的第二部分(14-17節),敘述伯多祿與若望探訪撒瑪黎雅領洗的信友們。這種關心訪問,是聯繫耶路撒冷母教會與新的基督徒團體之間的一種必要方法與途徑。他們到來後,兩位宗徒給新領洗者覆手,使他們領受聖神。

讀經二:伯前3:15-18
15你們但要在心內尊崇基督為主;若有人詢問你們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你們要時常準備答覆,16且要以溫和、以敬畏之心答覆,保持純潔的良心,好使那些誣告你們在基督內有良好品行的人,在他們誹謗你們的事上,感到羞愧。17若天主的旨意要你們因行善而受苦,自然比作惡而受苦更好,18因為基督也曾一次為罪而死,且是義人代替不義的人,為將我們領到天主面前;就肉身說,他固然被處死了;但就神魂說,他卻復活了。
在講了有關奴隸與主人的關係後,作者認為有必要說一些具有建設性的話語,以幫助基督徒團體面對他們的困難情況。教難迫害就像一顆點燃的火苗,持續了差不多250年。新領洗者應該知道,他們面對的困難情況,並不感到驚訝,如同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情一樣(伯前4:12)。凡是願意在基督耶穌內熱心生活的人,都必要遭受迫害(弟後3:12)。面對他們的信德受到考驗,他們面對這樣的困難情況,宗徒們可以做什麼呢?首先要讓他們記住,耶穌基督就在他們中間,在他們的心中陪伴他們(15節)。誰對他們懷有仇恨,並不是反對他們,而是反對基督。

最後,這段經文以耶穌為例而結束:「耶穌基督也為了正義而忍受了痛苦,而他的門徒們不能走與耶穌不同的道路」(瑪10:25)。
福音:若14:15-21


耶穌清楚地聲明,只有當領受的人與聖神完全合作,與天主的計劃和在愛德的行為中,才能完全領受聖神。世界不能認識與領受聖神。這個「世界」是誰?為什麼它不能領受聖神呢?是外邦人,不認識天主的人,遠離天主的人,那些不屬於門徒團體的人,別的宗教的成員嗎?為耶穌來說,「世界」並不是指人,而是指每人的心靈。在每人的心靈內,都被黑暗、罪過、死亡所統治,有仇恨、貪婪、各種不正義的慾望,世界正是在這樣的地方成長,反對基督。保祿讓格林多人記住人的智慧帶領時說:「我們並不是領受了世界的精神,而是屬於天主的」(格前2:12)。

耶穌許諾將為門徒們派遣另一位「護慰者」,因為現在已經有一位,就是耶穌自己。《若望一書》說:「我的孩子們,我給你們寫這些事,是為叫你們不犯罪;但是,誰若犯了罪,我們在父那裡有正義的耶穌基督作護慰者」(若一2:1)。耶穌是我們在天父前的護慰者,並不是說耶穌縱容我們犯罪,而是因為耶穌在我們的敵人面前保護我們,就是在罪過、魔鬼前保守我們。敵人就是罪,耶穌知道怎樣可以戰勝它,怎樣使其變成沒有能力的。
另一位護慰者並不是要代替第一位,而是有新的使命與任務。實際上,第二位護慰者與耶穌一同派遣來到他的門徒中間(18節)。耶穌並沒有遠離他們而去,只是改變了臨在於他們中間的方式,不是身體上的親自臨在,而是以復活的能力臨在。以一種新的方式與自己的門徒們同在。雖然是以不可見的方式,但卻是沒有限制與沒有終點地與他們同在。聖神是「護慰者」,是因為在門徒與世界戰鬥時助佑他們,就是與邪惡勢力的鬥爭中助佑他們(若16:7-11)。
若望說這些,目的是讓自己的基督徒團體在面對生命中的困難時不失勇氣,不灰心喪志,而要滿懷希望,擁有內心的喜樂、和平與對彼此的祝福。門徒們相信有聖神的助佑,因而不覺得害怕與孤獨,即使面對自己內心的孤單、軟弱與邪惡的傾向時,也不會感到害怕,也會繼續與邪惡戰鬥,因為相信聖神的能力,確信可以戰勝邪惡的勢力。
聖神的第二個名字就是「真理之神」。聖神為真理服務的方式是多樣化的。現在從簡單的開始,我們都知道,當一個消息互相流傳時,消息本身就會被改變,甚至被改得面目全非。耶穌的信息是為所有人的,直到世界的終結。誰可以保證這樣的信息不被歪曲,不被誤解呢?人性的經驗覺得這是不可能與沒有希望的,但我們肯定,福音信息是所有人汲取力量的源泉,是在教會內被委託宣講的,是真理之神——聖神的能力在帶領工作,是由耶穌所許諾的。聖神為真理服務的方式並不只是我們所說的消極方式。聖神也不只是阻止人錯誤地解釋與傳遞福音與基督的消息,他也是以積極的方式服務於真理,就是將門徒們帶進一切真理中。
耶穌並沒有向門徒們傳遞所有的真理,因為他們還不能明白與理解(若16:12-15)。耶穌知道,後來將會有很多新問題出現,面對這樣的問題,哪裡可以找解決的方法與答案呢?在這點上,耶穌許諾為他們派遣聖神,聖神的使命就是帶領所有的門徒去認識與進入一切真理中。這並不是說,一些新鮮事物或是與耶穌所說的相反,而是説明他們從源頭上認識,認識耶穌福音的最後結果。因此,所有基督徒都要向聖神的這種能力開放自己的心靈,因為聖神常為我們帶來驚訝。聖神就是要更新世界面目的那位(詠104:31)。因此反對聖神是一種很嚴重的罪過(參瑪12:31),因為反對聖神就是反對一切更新的事物,拒絕可以帶來新事物面貌的能力;而這些聖神的能力可以帶來團體的益處,使人與耶穌、與自己的兄弟姐妹更加接近,並帶來喜悅與和平,幫助團體更好地祈禱,使人從害怕中得到釋放與解脫。
誰如果固執地喜愛與停留在那些已經廢棄了的宗教傳統中,誰如果懶於學習天主話語,不接受更新的敬禮、禮儀,誰如果用舊的答案回答新的問題,誰如果不懷著喜悅的心情接納聖經註釋學與方法,這些就都是反對真理之神的表現。
「真理」這個詞,為若望聖史來說有一個更深與更高的意義,指明天主在基督內啟示了自己。耶穌就是真理(若14:6),因為在基督身上,天主完全與圓滿地啟示了自己。謊言拒絕承認耶穌,所做的選擇也是與他相反的。撒旦——真理的敵人,是「撒謊者的父親」(若8:44),使所有一切都遠離基督。聖神卻以相反的方式工作:將人帶入真理。在人的內心深處工作,使人對天主自由地說「是」,使人向基督靠近,接受基督的建議,如同從高處來的一陣風,並為人帶來不可阻擋的救恩一樣。
聖神是如何將人帶入真理的?這一點很難想像,因為我們每人都有這樣的一個問題,即使在今天,聖神也仍然在工作,並將人帶入真理嗎?因為我們看到的,似乎是世界的能力比聖神的能力更強大,將人引向另一方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