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三十四主日
基督普世君王節
「可咒罵的,離開我,到那給魔鬼和他的使者預備的永火裡去吧」(瑪25:41)。這是在今日福音中聽到而令人感到害怕的句子,而這不是耶穌所說的唯一令人感到害怕的句子。路加與瑪竇也這樣敘述:「我不認識你們是那裡的;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都離開我去罷」(路13:27)。「人子要差遣他的天使,由他的國內,將一切使人跌倒的事,及作惡的人收集起來,扔到火窯裡;在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瑪13:41-42 )。「你們捆起他的腳和手來,把他丟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瑪22:13)。「正在他不期待的日子,和想不到的時刻,那僕人的主人要來到,剷除他,使他與假善人遭受同樣的命運;在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瑪24:50-51) 。
這樣的句子放在這裡恰到好處,在我們的思想中迴盪。它們使那些藝術家獲得了很大的靈感,使他們可以勾畫描繪出使人害怕的圖像與油畫。在其中,天主的義怒、人所受的懲罰與無助被描繪得栩栩如生,也許這就是令人難以忘懷的宇宙最後審判的景象。這也激發了那些音樂家描寫耶穌在十字架上發出令人振聵與心痛的呼喊聲。
我們曾多次聽過介紹天主的審判,而在今天,人們對於天主的審判也是從一個悲劇性的事件去理解。這樣,與基督的相遇,為所有的人,即使為了義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心靈的沉重負擔。面對那位能夠發現自己使者缺點的主宰(約4:18),誰還能覺得是有保證與安全的?也許還有很多的基督徒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面對這樣的上主時,他們還可以在煉獄中煉淨自己的過錯。這難道就是天主的審判?
為了更好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句子:天地要喜悅,因為上主以正義審判世界。
讀經一:則34:11-12,15-17
11因為吾主上主這樣說:看,我要親自去尋找我的羊,我要親自照顧我的羊。 12猶如牧人在羊群失散的那日怎樣尋找他的羊,我也怎樣尋找我的羊;我要把那些曾在陰雲和黑暗之日四散在各地的羊,從那些地方救回來。
15我要親自牧放我的羊,親自使他們臥下──吾主上主的斷語。 16失落的我要尋找;迷路的,我要領回;受傷的,我要包紮;病弱的,我要療養;肥胖和強壯的,我要看守;我要按正義牧放他們。 17我的羊群啊!關於你們,吾主上主這樣說:看,我要在羊與羊,綿羊與山羊之間,施行審判。
在公元前587年,耶路撒冷與它充滿金碧輝煌的聖殿被毀,所留下來的只是一堆頹垣敗瓦。巴比倫王國的士兵們殘酷與充滿暴力的摧毀了聖城耶路撒冷。在當地的居民中,其中一些逃亡到曠野,有的逃亡到埃及,其中也有很多人被帶到異國他鄉充軍。只有那些比較貧窮的留在本鄉,就是那些葡萄園園主,農夫與手工製造者。
很多年過後,在那些留在本土家鄉的人中,有的人憑著自己的聰明與機警,明白在當前的這種狀況中,利用別人的需要而去剝削別人的財富,而這些有各種需要的人因為災禍與各種不幸卻渴望得到別人的幫助。這些機警與乖巧的人,因為不講原則與社會正義,做各種買賣而使自己成為富有的人。今天的讀經一,正是在這樣一個充滿憂傷與悲劇性的時代所宣講的。面對人民所受到的打擊,厄則克爾將以色列子民比喻成一個沒有牧人的羊群,並同時帶來救恩的信息。他並不宣講另一位比以前國王好一點的國王來臨(以前的國王將他們帶向毀滅的地步),而是宣布天主將很仔細與耐心地照顧自己的羊群(11節),在陰雲和黑暗之日集合四散在各地的羊(12節),並要親自帶領他們到以色列的聖山上(15節)。
天主也對那些只顧為自己收集財富卻踐踏弱小者權利的人,發出威脅與警告。對自己的羊群,天主這樣保證:我要在羊與羊,綿羊與山羊之間,施行審判(17節)。這是天主對那些受壓迫者,貧苦的人與受剝削者的許諾。
讀經二:格前15:20-26、28
20但是,基督從死者中實在復活了,做了死者的初果。 21因為死亡既因一人而來,死者的復活也因一人而來;22就如在亞當內,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內,眾人都要復活;
23不過各人要依照自己的次第:首先是為初果的基督,然後是在基督再來時屬於基督的人,
24再後才是結局;那時,基督將消滅一切率領者、一切掌權者和大能者,把自己的王權交於天主父。 25因為基督必須為王,直到把一切仇敵屈伏在他的腳下。 26最後被毀滅的仇敵便是死亡;28萬物都屈伏於他以後,子自己也要屈伏於那使萬物屈伏於自己的父,好叫天主成為萬物之中的萬有。
猶太經師們認為當默西亞來臨的時候,他要開始建立他的第一個王國,就是所謂的「默西亞王國」;然後就是天主的國來臨。保祿,因為受到猶太人的這種教導,也同意這樣的觀點:認為「默西亞王國」會在人間持續存在,直到世界的終結。今日的讀經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與影響下寫成的。保祿確信,在歷史的長河中,默西亞將在自己的王國內消滅所有的敵人,而在戰勝了最後的敵人後,基督將獲得最後的勝利(25-26節)。
基督所要湮滅的敵人不個人,而是邪惡的力量,就是所有阻止人完全地生活在自由與聖善中的邪惡力量:疾病、飢荒、赤裸、無知、奴役、害怕、膽怯、仇恨、自私、罪過。只有當這些邪惡的勢力完全消失時,默西亞的王國才實現。無論是誰,只要盡心盡力與這些邪惡的力量鬥爭,即使不是基督徒,甚至不是有信仰的人,就是與天主的計劃合作,並在這樣的合作中使天主的王國早日來臨。只有當天主的國在世上完全臨現,和基督最後的敵人,包括死亡被完全戰勝時,基督將把世上的一切權柄交給天父,天主的國將在世上永存(28節)。
現在,這樣的解釋可以幫助我們明白讀經二的前部分(20-24節)。基督並沒有消滅人的生理與身體上的死亡:人體的各個器官,與別的生物一樣,有著新陳代謝的過程,都會老化與衰退。基督戰勝了死亡,因為基督使死亡的權勢不再發揮影響,將人的生命轉變成一個充滿生命與希望的境界。
福音:瑪25:31-46
31當人子在自己的光榮中,與眾天使一同降來時,那時,他要坐在光榮的寶座上,32一切的民族,都要聚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彼此分開,如同牧人分開綿羊和山羊一樣:33把綿羊放在自己的右邊,山羊在左邊。 34那時,君王要對那些在他右邊的說: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承受自創世以來,給你們預備了的國度吧!35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36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裡,你們來探望了我。 37那時,義人回答他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飢餓而供養了你,或口渴而給了你喝的?38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作客,而收留了你,或赤身露體而給了你穿的?39我們什麼時候見你患病,或在監裏而來探望過你?40君王便回答他門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 41然後他又對那些在他左邊的說:可咒罵的,離開我,到那給魔鬼和他的使者預備的永火裡去吧!42因為我餓了,你們沒有給我吃的;我渴了,你們沒有給我喝的;25:43我作客,你們沒有收留我;我赤身露身,你們沒有給我穿的;我患病或在監裡,你們沒有來探望我。 44那時,他們也要回答說:主啊!我們幾時見了你飢餓,或口渴,或作客,或赤身露體,或有病,或坐監,而我們沒有給你效勞?45那時君王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沒有給這些最小中的一個做的,便是沒有給我做。 46這些人要進入永罰,而那些義人卻要進入永生。
」
天主的審判似乎冷酷無情,這樣的冷酷使基督徒感到困惑。在41-46節中,那些令人害怕的審判怎麼可以稱得上是「福音」、「好消息」、「救恩的喜訊」呢?還有另外一個更大的問題:今日福音中,天主這樣嚴厲的形象與全部福音中天父慈愛的形象怎樣相吻合呢?「天主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使太陽上升光照義人也光照不義的人」,並要求自己的子女不要在義人與惡人之間劃分標準(瑪5:43-48)。那麼天主怎麼可以將我們彼此分開,而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呢?
如果天主將自己的敵人扔進永火中,那麼天主就不會不要求我們去更愛衪(瑪5:44)。耶穌來到世界上是為了尋找迷失的羊(路19:10),並且很自豪與高興地成為稅吏與罪人的朋友(路7:34)。如果這樣,有可能有一天,天主反對他們嗎?
這個天主的正義也讓人費解,天主要用永遠的痛苦,來懲罰人因一時的錯誤所犯的罪過,因罪過所應承受的後果與懲罰之間並沒有相對的比例。如果人的罪過要人永遠的承擔懲罰,那為什麼天主不讓這些人遠離自己的錯誤呢?這樣的固執有何意義呢?是不是為了與天主相遇?
這就是今日的福音,人所提出的問題。這是些令人費解的問題,但也許可能是在開始時錯誤的理解這段福音所造成的。
這些疑問並不是由天主的審判所帶來的,而是從下文所帶來的。只要繼續讀下去就能明白。耶穌在屬於自己的權柄中光榮來臨的時候,就是值得炫耀的時刻,因為下文這樣說道:「你們知道:兩天以後就是逾越節,人子要被解送,被釘在十字架上」(瑪26: 2)。更令人驚恐的是,這是從光榮的勝利到令人羞恥的失敗,且被釘在十字架上。這兩種情形似乎是不可調和與相反的,但這卻是同一事件兩種不同時刻的勝利情形,就是愛的勝利。審判人的天主,也是被交付於人手中的天主;而正是這位愛的天主,也變成了審判者:天主卻使衪復活了,並立衪為生者與死者的審判者,一位天人之間的中保,面對這樣的天主,所有的人都必須選擇。從現在開始,每人要選擇生命或者選擇失敗,就是看是否將自己的生命建立在基督的基礎上。在討論這樣的主題前,先讓我們進入這段福音的敘述中。
在巴勒斯坦,當傍晚來臨的時候,牧人們會將綿羊與山羊分開。因為山羊特別怕冷,因此需要為它們特別搭建一個地方,讓它們可以共同取暖。而綿羊,因為身上有著一層厚厚的羊毛,牠們願意站立著,所以不需要為它們準備取暖的被褥。耶穌就是用這樣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感受到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中心意思。
為了明白其中的意思,首先需要明白這段福音的文學類型。
這段福音的語言是典型的耶穌時代宣講者們所用的語言:宣講者,為了更好地吸引與打動聆聽者,所用的語言類型令人感到害怕,不滅的火焰,永遠的懲罰。比如他們中有的人說:如果人類受到傷害,那麼動物將會跳躍,這樣的事,為動物帶來的好處,比人類要多,因為動物不必要受到審判。但是現在我們注意:當猶太經師們講「火」時,並不是講地獄裡的火,而是講位於耶路撒冷城周圍的一個地方,用來焚燒垃圾的火。副詞「永遠」,並沒有我們今日所理解的哲學上的意義,而是特別強調一種特殊的意義:只是簡單的遠離與無盡止的意義。
這段福音被視為比喻體裁,實際上並不準確;它實際上屬於在達7章中所存在的審判的情形,正如在猶太經師們的宣講體裁中所用的語言一樣。其結構時常相同或一樣的:就是審判者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在天使與天軍的陪伴下光榮的出來,然後將天下所有的人都召集在自己面前,分為兩類,各自審判,那些正義的將受到獎賞,而那些邪惡的人將受到懲罰。
這種文學類型的目的,需要立刻明白,並不在於告訴我們在世界末日會發生什麼事,而是要告訴我們現在我們應該怎樣行動與生活。
現在讓我們用比喻說明這樣的意思。先讓我們看一段猶太經師們所描述的,與今日福音非常相似的經文:在世界末日時,會詢問那些受審判的人:你們的行為是什麼?如果他們這樣回答:對飢餓的人,我給予他們吃的。他們就會聽到:這是上主的門,通過此門進來吧(詠118:20)。如果回答說:對口渴的人,我給予他們喝的。就會聽到這樣說:這是上主的門,通過此門進入吧。如果回答:我給予赤身裸體的人衣服穿,就會聽到這樣回答說:這是上主的門,通過此門進入吧。同樣,對孤兒做的,向人施捨,總之,對善行的人,都是同樣的回答(米德拉斯聖詠118:17)。很明顯,如果對照這樣的對話,猶太經師們並不是要解釋天主對世界末日時將要發生什麼事有所交代,而是要告訴人現世生命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現在讓我們分析這段聖經的結構。開始是介紹(31-33節),然後是兩段對話(34-40、41-46)。這兩段的結構是互相平行與比較的:君王自己的審判,對義人是一種審判,對另外的人卻是另外一種審判,並提出自己審判的理由。在兩種不同的審判中,都對這樣的審判提出異議,而君王都回答其理由。
透過這樣的對比,也透露出這段福音所要表達的信息:人的生命與時間是很寶貴的禮物,是不能丟失與任意對待的,是一件非常珍貴的寶貝,值得每人去珍惜。在這個問題上,人不能犯錯誤,因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並向人建議該如何善用時間與生命。
猶太經師說:現在的世界就像一塊乾土地,未來的世界就像在海面上航行;如果現世不準備食物,那麼在海上航行時有什麼可以吃呢?現在的世界像塊肥沃的土地,而未來世界是沙漠或曠野;如果在肥沃的土地上不耕種,那麼在曠野裡可以吃什麼呢?只好咬牙切齒,感到無助與失去希望,只有撕裂自己的衣服與剪斷自己的頭髮。
與猶太經師們相比,耶穌更加強調人現世生命的重要性;正是為了這點,耶穌向自己的門徒們顯示生命的基礎。那是什麼呢?很容易發現,因為這樣的基礎幾乎佔據了今日福音一半的篇幅,顯示這個基礎的重要性,整個篇幅中都用同樣的形式表達出來,並重複了四次:就是仁慈所帶來的六種善行。
福音所提出受到幫助的六種人,在古時中東一帶也是人所共知的(依58:6-7):飢餓的人、口渴的人、外邦人、赤裸的人、病人與被囚的人(35-36、42-43節)。這些類型的人在公元前2000年,放在亡者身旁的「死亡之書」內有所記載,被視為死人。在法庭上,人們必須這樣聲明:我做了使神高興的事。我使飢餓的人得到飽飫,給口渴的人水喝,給赤裸的人衣服穿,為遠行的人提供幫助。而耶穌也自願與這樣的人為伍,他就是以這些需要幫助的人的形象出現:誰對這些最小的人所做的,就是對衪做的。
耶穌在這裡所提及的真正價值並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因為與大多數人的價值觀不同。在人眼中有價值的不一定是重要的,而在天主眼中有價值的才是重要的。
我們的社會所認為的理想與有價值的人是什麼呢?就是手中握有權力,擁有財富,可以滿足人的需要,並且常常在大眾媒體前露面的人。「成功人士」就是在競技場上拼命奪冠的人,可以使整個體育場上的人為之顛倒與著迷的人;影星,名人,或者可以使自己成為重要的人,並可以獲得重要職業的人。有兩位社會學家給成功人士制定了一個標準,如果符合這些標準,就是一個成功人士。其中第十條是:總是一往如常的幫助有需要的人,懷著純粹而慷慨大方的心情,不計較個人得失,即使有一天手中沒有權力也是一樣。
天主的想法與人的想法不同。當人的現世生命結束時,當人單獨面對自己與天主時,只有一樣是最寶貴的:就是愛。人的生命是成功還是失敗,其標準在於是否與所列舉的六種痛苦與貧窮的狀況作鬥爭:飢餓、口渴、放逐充軍、赤裸、疾病、坐監。
另外一點,在今日福音中出現且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他們中沒有人意識到當自己行善與表現自己的仁慈之心時,是對基督在做同樣的事,是在服侍臨在這些弱小者身上的基督。只有不計較個人得失,並放棄自我欣賞時,愛才是完全圓滿的。如果認為仁慈可以為自己帶來益處,希望獲得賞報,即使是未來天國的賞報,這就不是真正的愛的表達。
那審判又是什麼呢?猶太經師們通常重複兩次他們的教訓,是為了讓門徒們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常常先用肯定形式,再用否定形式重複他們的教訓。也就是以所謂的對偶形式出現。這樣的文學類型常常在耶穌的口中出現(路6:20-26;瑪7:24-27;谷16:16)。今日福音就是典型以這樣的形式出現:第二部分(41-45節)與第一部分相比,並沒有增加什麼新內容,只是一種文體上的格式,藉此強調在第一部分中所強調過的內容。強調耶穌的宣講並不是引起人對地獄的害怕,而是有這樣的形象,強調浪費生命與時間是件非常嚴肅的事情,生命真的值得珍惜。並不是要強調在世界末日會發生什麼,而是讓人反思,睜開心靈的眼睛,注視天主的審判,明白現在要選擇與要做的是什麼。
一個簡單的例子可以幫助人理解這些信息。在一個珠寶店裡展示著兩顆寶貴的珍珠。其中一隻是純金,雖然好像被用過;而另外一隻,卻是黃銅,亮光閃閃。這時來了一位並不了解珍珠的顧客,目光盯著那隻亮光閃閃的黃銅珍珠上。這位顧客很幸運,遇到了一位精通珠寶的人對他說道:「不要為那個不值錢的東西花費你的錢財」。這個判斷拯救了那個買珠寶的人,這個判斷阻止了那個人犯錯誤。即使那個對珠寶精通的人所用的言語可能很生硬,或帶有威脅,這樣的語言也帶來救恩的信息。
如果我們認為這樣的審判是耶穌對罪人的審判,並懲罰他們下地獄,那就是冒險的想法與行為。地獄是存在的,但是不是在人的生命終結的時候,天主用來懲罰那些犯錯誤的人,將他們關在裡面讓他們受懲罰的。它是由罪惡所帶來的,沒有幸福,並對此世感到失望。只有藉著基督與救恩的審判,才能從罪惡的深淵中釋放出來。
那是不是即使在世界終結的時候也不懲罰那些惡人呢?
為我們來說,正義的審判者就是:天主在評價與衡量了人犯的罪後,對人的行為處以相應的懲罰,但這不是天主的正義。天主是正義的,不是因為天主按照我們的標準與希望獎賞或者懲罰,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每人都失去了希望,並且我們每人都將受到懲罰。天主是正義的,是因為衪可以使做惡的人成為義人(羅3:21-26)。重要的問題並不是在世界終結的時候,誰是綿羊,誰是山羊;而是在何種情況中我們是綿羊,又是何種行為將我們變成山羊。當我們愛護周圍的人時,我們就是綿羊;而當我們忽略自己周圍人的需要時,我們就是山羊。
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在今日福音中,耶穌基督這位善牧(若10:28),親自將所有的羊分開,這樣的形象其實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耶穌要做的,其實是讓所有的羊都獲得清泉的滋養。總之,耶穌希望我們所有人都能夠成為衪的羔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