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3, 2018

發現隱藏奧秘的喜樂

天主聖三主日




          不是只有基督徒才相信天主,但是我們的信仰特別之處在於我們相信唯一的天主中,存在父性、子性和愛的施予。我們稱之為「三位一體」的奧秘,這是一個抽象名詞,不是聖經詞彙,可能有些言不達意。
          猶大人拒絕這個稱呼,他們在每天的早晚祈禱中宣認:「上主是唯一的」(申6:4-5);回教徒也不接受,他們的祈禱是:「真主阿拉是偉大的,穆罕默德是他的先知。」
          我們說「奧秘」,意思不是晦澀、無法理解,甚至與理性相反;而是意指「唯一天主無窮豐富的生命」,超越人類的任何理解能力,祂逐步發展地向人類啟示,為了把人類帶向完美的喜樂。
          探討這個無法探測的奧秘對人類是可能的嗎?生活在耶穌時代的一位智者說:世上的事,我們還難以測度;目前的事,我們還得費力追求;那麼,天上的事誰還能探究﹖」(智9:16)。
為了認識天主的奧秘,回教徒在可蘭經中用了九十九個名字稱呼阿拉,第一百個保留給無法言傳,因為人不可能完全瞭解天主。猶太人在民族得救發展的歷史中發現天主,對此歷史世世代代默想、重寫、重讀,最後結集成書為聖經。對於基督徒,這本書揭示了天主是耶穌基督。他是「被長矛打開的書」,是聖子,從十字架上啟示天主是父親和愛的施予者、是生命、是聖神。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信息,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
「天主,請開啟我的理性和心靈,進入您愛的生命。


讀經一    (申432-3439-40
   你且考察在你以前過去的世代,從天主在地上造了人以來,由天這邊到天那邊,是否有看過像這樣的大事,是否聽過像這樣的事﹖是否有一民族,如同你一樣,聽到了天主由火中說話的聲音,還仍然活著﹖或者,是否有過一個神,以災難、神跡、奇事、戰爭、強力的手、伸展的臂和可怕的威能,企圖將某一民族由另一民族中領出來,如上主你們的天主在埃及於你們眼前,對你們所做的一切一樣﹖
      所以今日你該知道,且要牢記在心:天上地下,只有上主是天主,再沒有別的神。你應遵守他的法令和誡命,就是我今日所訓示與你的,好使你和你的後代子孫得享幸福,在上主你的天主永久賜給你的土地內,能以久住。



      這段讀經雖然是以梅瑟的名字流傳後世的,但是真實作者其實是公元前六世紀生活在巴比倫的一位匿名人士。他和一些以色列的智者意識到應該為民族所處的奴隸環境擔負起責任,人民已經與罪惡妥協了,灰心沮喪、沒有勇氣,他們迫切需要聽到安慰和希望的話語。
     先知面對流放的人民,邀請他們回想過去,不要忘記天主救助他們出離埃及的偉大事蹟,並且與其他民族的神祇對那些民族所作所為做個對比。結論很明顯:全世界沒有任何其他民族,像天主對待以色列這樣,介入如此多的力量幫助祂的人民獲得解放;沒有任何其他神祇像天主這樣與亞巴郎、聖祖和梅瑟談話;從來沒有聽說過任何其他神祇向天主這樣為拯救祂的人民行如此多的奇跡。(32-34
     其他民族的神祇停留在遙遠的天空,對地上發生的事情不感興趣;居住在高高的神殿裡,等待他的信徒來奉獻和服侍;而以色列的天主投身於自己人民的歷史。聖詠作者也讚歎:「他必會垂目下視,觀看上天和下地」(詠113:6)。
     如果被流放巴比倫的以色列人信靠這位關注人間滄桑的天主,他們就不會洩氣,天主肯定仍然會介入,像以往一樣來解放他們。
     天主是「朋友和保護者」,這是先知曾經邀請流放在美索不達米亞的以色列人民牢記的;同樣也適合於今天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的各種環境中意識到天主的陪伴,感覺到天主為我們的成功高興,為我們的憂傷和失望而擔心。誰相信這樣的一位天主,在生活中就不會失去勇氣;即使犯了錯誤,因為知道天主會理解我們,會向我們指出補救的方法。
     人會犯過錯,但是以色列人一直相信天主的慈愛和溫柔,祂會拯救他們,這種信仰鼓勵和培養了以色列的信心,以及對天主法律如生命的認識和接納。因此信件結尾勸告說:「你應遵守他的法令和誡命,就是我今日所訓示與你的,好使你和你的後代子孫得享幸福」(40)。

     這段經文為以色列人民所信仰的這位天主的本性,勾畫了最初的輪廓;祂也是基督徒相信的天主。這位天主不喜歡孤獨,祂尋找對話,祂向祂的人們講話,對人民的事情感興趣,願意與人們在一起。祂幫助祂的人民逃出埃及奴隸環境,為了「與人民生活在一起」(出2946)。以色列人民在逃出埃及的行程中,聚會帳篷是天主臨在的聖事標誌,即使後來他們變得不忠誠,被流放到巴比倫,天主仍然通過先知厄則克耳繼續承諾:「我居住在他們之間,直到永遠」(則43:7)。這位天主如同一位墮入情網的戀人,沒有辦法不關心、不思念愛人,即使對方背叛了祂。
   天主癡愛人類,並且願意與人類同住的高峰表現是「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我們見了他的光榮」(若1:14)。今天同樣「哪裏有兩、三個人因祂的名字聚集在一起,祂就在他們中間」(瑪18:19-20)。
          先知勸告流放巴比倫的人們,相信天主就在他們身邊,但是他仍然只是非常膚淺的認識,他沒有想到天主是如此希望與人類在一起,甚至有一天親自來到人們中間,「道成肉身」為了讓祂的人民用眼睛看到祂、用手觸摸祂、用耳朵聽到祂,成為人類的客人、同餐共飲。這樣一位與人如此靠近的天主,一位與人同在同生活的天主,只有基督徒相信。

讀經二       (羅8:14-17
因為凡受天主聖神引導的,都是天主的子女。其實你們所領受的聖神,並非使你們作奴隸,以致仍舊恐懼;而是使你們作義子。因此,我們呼號:「阿爸,父呀!
聖神親自和我們的心神一同作證:我們是天主的子女。我們既是子女,便是承繼者,是天主的承繼者,是基督的同承繼者;只要我們與基督一同受苦,也必要與他一同受光榮。



          保祿用感人的話語描述了領受洗禮後基督徒的狀況:不再是簡單的受造物,不再是隸屬于主人的奴隸,而是兒子,因為從天主那裡獲得了天主自己的生命。
          天主不只是在人類中間蓋屋居住,而且投身於人類的現實生活中,如伯多祿對團體說的:藉著自己的光榮和德能,將最大和寶貴的恩許賞給了我們,為使我們藉著這些恩許,在逃脫世界上所有敗壞的貪慾之後,能成為有分於天主性體的人」(伯後1:4)。
     這種分享是來於聖神的能力,是祂在人的內心深處促生無以言傳的喜樂,讓人向天主高呼:「阿爸,父親啊!」(15
     到此,宗徒感覺到需要為獨生子的子性和我們的子性之間的區別做出界定。所以他採用了「繼子」這個詞彙。這個概念不是來自以色列文化,而是流行在希臘和羅馬文化中,「繼子」享受自然家庭的一切權利,包括繼承家庭遺產。以同樣的方式,甚至更加真實,保祿澄清:人被過繼進入天主的家庭,享受充分的子女權利,分享財產和天主獨生子的福氣。
     面對這份愛的恩賜,如果還有人害怕天主,那就太荒謬了、太不可理解了。若望告訴我們:「在愛內沒有恐懼,反之,圓滿的愛把恐懼驅逐於外,因為恐懼內含著懲罰;那恐懼的,在愛內還沒有圓滿。我們應該愛,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若一4:18-19)。這就是三位一體的奧秘,不是冠冕堂皇的話語,而是生活和喜樂的投入。那些相信一位遠離人類,與人類沒有關係的神祇的宗教,與基督徒信仰的聖父、聖子、聖神三位一體天主是不相容的。


福音  (瑪28:16-20
他們一看見他,就朝拜了他,雖然有人還心中疑惑。耶穌便上前對他們說:「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



     在初期教會,授予洗禮是以耶穌基督的名字。伯多祿在聖神降臨那天,勸告人們懺悔,並且「以耶穌基督的名字受洗,好赦免你們的罪過」(宗2:38)。只是在後些時候,才以三位一體之名授予洗禮,也就是今天所讀的經文中給予我們的模式。瑪竇把這話放在耶穌口中,其實這是公元一世紀後半葉在教會團體中開始普遍實踐的禮儀模式。
          今天讀經的背景是加里肋亞山(16)。山,在聖經語彙中,常常指天主顯現的地方。把復活的耶穌的顯現與「山」聯繫起來,瑪竇意指只有那些親自經驗過耶穌,吸收了他的宣講信息的人,才有能力實踐他託付的使命。
          在讀經的第二部分(18-20)介紹使命的內容:宗徒們被授予向萬民施教、授洗、教導遵守耶穌給予的法律。
          過去他們已經接受了耶穌的派遣去宣講天國,但是有局限的:「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黎雅人的城,你們不要進;你們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了的羊那裡去」(瑪10:5-6)。但耶穌復活後,他們實踐使命的範圍擴大了,成為普世性。
     當耶穌離開納匝肋後,在葛法翁定居,福音之光開始從加里肋亞照耀。沉沒於黑暗中的人民看到了一道浩光,禁錮於陰暗死亡之地的人們在光中站立起來(瑪4:16)。現在這光明要照耀普世,如先知所預告的那樣,以色列要成為「萬民之光」(依42:6)。
     在決定性的時刻,耶穌隆重宣告自己的權威。天主聖父派遣他帶來救恩的信息,授予他天上和地下的一切權柄。天地,在聖經詞彙中指一切受造物(創1:1)。因此,宇宙中沒有任何事物逃脫來自聖父給予基督的統治。
     在這個環境下,我們慶祝今天的節日,紀念神聖「三位一體」的奧秘。
            我們不是在呼求一個抽象稱呼,或宣告一個冷冰冰的口號,而是用心靈向這位把祂自己的生命賜予我們的天主歌唱。我們的命運曾經是死亡,「但是天主的恩賜是永恆的生命」」(羅6:23)。因此,喜樂從心底爆發,歡呼從口中湧出:「請看父賜給我們何等的愛情,使我們得稱為天主的子女,而且我們也真是如此。世界所以不認識我們,是因為不認識父。可愛的諸位,現在我們是天主的子女,但我們將來如何,還沒有顯明;可是我們知道:一顯明了,我們必要相似他,因為我們要看見他實在怎樣。所以,凡對他懷著這希望的,必聖潔自己,就如那一位是聖潔的一樣」(若一3:1-3);「天主為愛他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的。可是天主借著聖神將這一切啟示給我們了」(格前2:9-10)。
  
   如何實現這救恩規劃呢?
     天主通過基督徒團體來實現。復活的耶穌沒有獨自把持天主聖父授予他的權柄,而是把權柄傳遞給了弟子們,讓他們在世界上繼承他的事業。他交托給弟子們的任務是向「所有的民族」宣告救恩。
     保祿理解了這個任務和普世性,所以他說「 因為他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弟前2:4)。任何罪人都不會被天主的神聖生命排除在外,這是無償給予每一個人的:「天主允許眾人都禁錮在背叛之中,是為要憐憫眾人」(羅11:32)。
          天主的神性生命通過福音信息的宣告和洗禮將抵達每一個人(19)。這兩個行為將使萬民轉化為基督的門徒,開始一個全新的生命,按照基督教導的價值生活(20)。
          天主的「家庭」,三位一體,是完美和諧、完整的象徵,表示愛的相遇和對話的完全實現。依靠復活的耶穌的救恩力量,通過門徒們的實踐,全人類將團結合一和平共處在天主聖父的「家庭」中。但是,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從今天開始,因為今天天主已經讓我們分享祂的愛。
          基督徒團體的使命是艱巨的,但肯定是比人的能力優越的。 
          在聖經中,天主賦予每一個人使命時,人都會害怕,而天主同時也會給予承諾:「不要害怕,我與你同在。」當雅各開始啟程奔向陌生的他鄉時,天主擔保說:「我與你同在,不論你去哪裡我都會保護你,不會拋棄你」(創28:15);祂對流放的以色列人民說:「你在我的眼睛中是珍貴的,我愛你。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依43:4-5);面對梅瑟的不自信:「我算誰啊,去找埃及法老,讓他允許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天主回答他:「我要與你同在」(出3:11-12);天主對來到格林多,有些沮喪的保祿說:「不要害怕,我與你同在,沒有人加害於你」(宗18:9-10)。
          門徒們在嘗試邁開最初的、膽戰心驚的步伐,復活的耶穌同樣承諾他們:「我每天與你們在一起,直到世界末日」(20)。瑪竇福音以此結尾,如同開頭那樣,都聚焦在「天主與我們同在」這個主題。這個名字是先知宣告的默西亞的名字(瑪1:22-23)。

          基督徒信仰的天主不是遙遠的,不是高居在天空上,不是對我們的難題、喜樂和焦慮無動於衷、毫無關係。祂是「與我們同在的天主」,每一天陪伴著我們,直到我們全部永遠聚集在祂的家庭,祂的愛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