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7, 2018

祂賦予我們聖神,但不應是我們獨享的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區別朋友和敵人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時我們會被欺騙:我們特別信任的人,確認最可靠的人,有一天可能會出賣我們;而那些可能我們提防的,認為是危險的人,最後卻證明是最忠誠的同伴。
         怎麼樣才能夠知道誰是和我們一起的,誰是反對我們的人呢?
         基督徒,有時給人的印象是獨自一人,沿著基督所追尋的正確道路前進,並被焦慮所困擾;但是當他抬起頭環顧四周時,卻驚喜地發現身邊有許多同伴,慷慨、真誠,充滿關懷地與自己同行。他感到非常詫異,並自問為什麼以往並沒有注意到他們呢!
         過去沒有看到他們,是因為我們被面紗蒙住了眼睛,自以為只有自己才是耶穌的真正門徒,嫉妒和自以為是阻擋了我們認出他人的善行。
         當耶穌責問門徒在路上談論什麼的時候,他們沉默了,他們之所以慚愧是因為師傅揭露了他們的狹隘和野心(谷8:34)。他們不只是不接受耶穌的教導,甚至強烈地希望提高團體的優越感。強烈的自負使他們成為耶穌的敵人,而且把與他們持守不同觀點的人也視為敵人。
「團體的自負」 是非常危險的。這是微妙的,容易欺騙人;由自私偽裝成的神聖虔誠,是狂熱的激進,是沒有能力接受自己所屬的宗教團體之外,也存在美善。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 :「耶穌教導我們為善行而欣喜,不論是誰完成的。」

讀經一 11:25-29


            上主乘雲降下,與梅瑟談話;將他身上的神能,賦給那七十位長老;這神能一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出神說話;以後再沒有出神。當時有兩個人留在營內,一個名叫厄耳達得,一個名叫默達得;這神能也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原是在被錄取的人內,卻沒有到會幕那裡去,就在營內出神說話。
有一少年跑來告訴梅瑟說:「厄耳達得和默達得在營內出神說話。」自幼即服事梅瑟的農的兒子若蘇厄遂說:「我主梅瑟!你該禁止他們。」梅瑟回答他說:「你為我的緣故嫉妒人麼﹖巴不得上主的人民都成先知,上主將自己的精神貫注在他們身上!

梅瑟把一生都奉獻了為以色列人民服務,但是在最後幾年,他卻有些失望沮喪。因困難和問題越來越多,而以色列人只知道抱怨,要求和反抗。
有一天他向天主申述:難道是我懷孕了以色列人嗎?!我再也無法承受這樣一個複雜而難以調教的民族。(戶11:10-15因此天主建議他:選擇七十個有能力幫助他的人,在他們身上天主的神能要降下,把賦予梅瑟的神能也賦給他們。(戶11:16-18
今天的讀經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在固定的日子,七十人聚集在帳幕中,那裡通常是天主與梅瑟談話的地方,現在他們獲得了神能,開始宣講先知話,處於一種興奮的出神狀態,以天主的名字講話。(25
有兩位長者,厄耳達得和默達得,他們儘管沒有參加公共禮儀,但是也獲得了神能,與其他七十位長老一樣講先知話。這個事件非常突然,人們都沒有想到,而且很神秘,他們不知道為什麼這兩位離開他們很遠的局外人也獲得了同一聖神的恩賜。
這讓人傷感嗎?不會,而是應該喜樂,因為聖神也同樣臨在於「機構體制」之外。
有些人確實很擔心、憤怒,並請求梅瑟介入,讓他們停止先知行為,包括若蘇厄,他是以色列歷史上一個重要的人物,贊同嚴格的秩序和等級制度。
可是梅瑟回答他們:「你們嫉妒嗎?我巴不得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獲得聖神,成為先知」。根據這段經文,基督徒團體的領導人應該得到啟示,不要權力太集中,而要與團體成員共同承擔責任,把任務和服務讓他們一起分擔。
            不過這段經文的基本信息是對於狂熱分子的譴責。狂熱分子激烈反對任何與他們意見不同的人,以及不屬於他們團體的人。狂熱分子閉目不看別人的善行,而相信只要不和他們在一起,不與他們持有共同的信念,任何其它規劃和作為就都是野蠻的,是需要摧毀的。狂熱分子是危險的,因為如果他沒有理由確定自己,他們往往會採取暴力,事實上若蘇厄就是這樣。
但是聖神不可能被封閉、局限在任何機構體制內。天主是自由的,可以超越任何阻擋,在任何地方促生美善。哪裡有善、有愛、有平安和喜樂,那就是天主聖神的工程。

讀經二  -   5:1-6

好!你們富有的人啊,現在哭泣哀號罷!因為你們的災難快來到了。你們的財產腐爛了,你們的衣服被蛀蟲吃了,你們的金銀生了銹,這銹要作控告你們的證據,也要像火一樣吞食你們的肉。
你們定了義人的罪,殺害了他,他卻沒有抵抗你們。

先知們經常譴責富人,但是在整部聖經中沒有像今天的讀經這樣嚴苛。為了加強語氣,雅各伯沒有區分好的富人和壞富人,而是指向所有的富人。
讀經中第一段(1-3)的譴責非常嚴厲:「你們富有的人啊,現在哭泣哀號罷!因為你們的災難快來到了!」你們絞盡腦汁、費盡心機聚集的財富將要被摧毀,你們的田地將要荒蕪,你們的倉庫要被燒毀;你們華麗的衣服要爬滿蟲蟻,珍貴的珠寶要滾落在污泥中。
如何解釋這種憎恨呢?
雅各伯譴責的並不是財富本身,財富不應該被摧毀,他像耶穌一樣所譴責的是財富濫用,以及把財富當做偶像。富人很容易忘記「財富要消失,如同草上的花一樣:太陽一出來,帶著熱風,將草曬枯,它的花便凋謝了,它的美麗也消失了;富有的人在自己的行為上,也要這樣衰落」(雅1:10-11)。貪婪是罪惡的根源(雅1:14-15),是一切衝突和爭鬥的起因(雅4:1-4)。
讀經的第二部分(4-6),雅各伯深刻揭露財富積累的起源。財富的聚集,大部分是通過不正義手段,來於對弱者的剝奪;是通過對勞動者血汗成果的欺騙、剝削、壓榨而得來。雅各伯宣告,克扣工人的工資等同於殺人。
窮人常常無處伸冤,因為富人同時擁有法律和武力,受到權力機關的庇護。面對如此不正義的、狼狽為奸的社會結構,弱者怎麼辦呢?
一無所能。他們沒有任何反抗能力,只能依靠天主,呼求天主的介入。
面對窮人無助的境況,雅各伯爆發了對富人最沉重,最可怕的譴責:「你們在世上奢華宴樂,養肥了自己,宰殺你們的日子到了!」
如此沉重的譴責,是因為惡性聚集財富與福音精神格格不入。
世界上的財富屬於所有的人共用,耶穌曾經非常明確地宣告:「你們中不論是誰,如不捨棄他的一切所有,不能做我的門徒」(路14:33)。


福音   - 9:38-434547-48

            若望向耶穌說:「師傅!我們見過一個人,他因你的名字驅魔,我們禁止了他,因為他不跟從我們。」耶穌說:「不要禁止他,因為沒有任何人,以我的名字行了奇跡,就會立刻誹謗我的,因為誰不反對我們,就是傾向我們。」
「誰若因你們屬於基督,而給你們一杯水喝,我實在告訴你們:他決不會失掉他的賞報。誰若使這些信者中的一個小子跌倒,倒不如拿一塊驢拉的磨石,套在他的脖子上,投在海裡,為他更好。倘若你的手使你跌倒,砍掉它!倘若你的腳使你跌倒,砍掉它!倘若你的眼使你跌倒,剜出它來!你一隻眼進入天主的國,比有兩隻眼被投入地獄裡更好,那裡的蟲子不死,火也不滅。”


瑪爾谷在第九章中記載了兩個故事,都非常具有挑戰性。第一個故事的背景是一個人帶了兒子來見耶穌:「師傅,我帶了我的兒子來見你,他附著一個啞吧魔鬼;無論在那裡,魔鬼抓住他,就把他摔倒,他就口吐白沫,咬牙切齒,並且僵硬了。我曾請你的門徒把魔鬼逐出,他們卻不能」(谷9:18)。接著是今天讀經講述給我們的,是一個不知名的驅魔人,因耶穌的名字驅魔,成功祛除了魔鬼。
            門徒們的反應可想而知,他們向耶穌訴說,而耶穌的回答讓他們非常失望。他們問耶穌:一個沒有跟隨我們的人,不屬於門徒團體的人,怎可能也成就如此驚人的事情,或更多的實現呢﹖
這個問題同樣值得我們反思,如果有人佔據我們的傳教領域,而且相當成功,我們應該歡喜還是擔憂?誰有權利使用基督的名號呢?聖神把治癒的權柄傳給了誰呢?
今天的讀經回答我們這個問題。
第一部分(38-40)是陳述事實。
古代驅魔人一般在驅魔的時候都要呼求天使的名字,或者是魔鬼,或者是某個著名的驅魔人的名字,以便獲得力量。他們認為這些力量的加入會讓他們的行動更加有效果,產生更大的奇跡。被呼求最多的名字是撒落滿,他被認為是一切神秘知識的保護人和先驅。耶穌的名字也常常被呼求,因為他在加里肋亞已經聲名卓著,驅魔和治病的法師向他請求力量。
有一天,若望跑到耶穌身邊,對他說:我們看到一個「危險的對手」到處行奇跡,他以你的名字治癒疾病。我們禁止了他,因為他不是我們團體中的,不是跟隨我們,沒有我們的權力。

我們注意到若望的理由:「他不跟隨我們」— 不是說「不跟隨耶穌」,而是不跟隨門徒;也就是說他們這個門徒團體是唯一擁有耶穌的權威的團體,唯一掌握著耶穌賦予的力量。耶穌是門徒的專利,只屬於他們,他們有權力審判誰可以呼求耶穌的名字,誰不可以。不屬於門徒團體的人呼求耶穌的名字就是對他們的冒犯。
在播種或收割時,如果有一個陌生人主動來葡萄園或者麥田幫助我們,可能我們都不會反感。但因為助手比我們更努力,更好,而我們後悔,這就是荒謬的。
非基督徒,或者沒有信仰的人,他們也行了愛德、基至有英雄的行為,我們會憂傷,或者嫉妒嗎?通常我們可能會與門徒的反應一樣。我們可能假裝看不到,自欺欺人地找理由貶低他們的工作,而不是為他們的善行高興。我們不願意接受非基督徒比我們更加美善,不願意欣賞別人的誠實、忠信、禮貌、寬容和非暴力。
耶穌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簡明的鑒別標準:誰幫助人,就是在幫助我們。聖神不會受教會體制的操縱,祂像風一樣自由: 風隨意向那裡吹,你聽到風的響聲,卻不知道風從那裡來,往那裡去:凡由聖神而生的就是這樣」(若3:8)。聖神在教會內運行,也在教會外工作。

在我們的團體中,很多人慷慨、熱誠、勤勉地為兄弟姐妹服務,可是常常難免有嫉妒和競爭。這時就表明,他所處的位置、擔負的工作,已經不再是服務,而是成為尋求榮耀和權利的工具,他關心的是維護自己的權利空間,對他人的參與視為入侵者而極力排斥,任何建議和改變或者合作都被嚴格防範。這樣,教會聖職就不再是期待天主派遣更多的工人來收割的田地(瑪9:37-38),而是成為一塊競爭者瓜分的蛋糕。
讀經的第二部分(41-48)是由耶穌的一系列教導組成。
第一個小節談到提供一杯水。這是一個最簡單而本能的行動,但是不能忽略這個不起眼的行為,因為它可能表示友誼的開始。舊約中一位智者就曾經讚揚過它的價值:「若仇人餓了,你要給他吃;若是他渴了,應給他水喝」(箴25:21)。他認識到這個小行為可能就是構成和好的基礎。
         耶穌也同樣稱讚這種行為。一位可能是第一次遇到的陌生人,給福傳使者提供一杯水。這事雖然微小,但是卻出於愛心的舉動,將會結出果實,它會締結信任,打開對話的機會。事實上,任何有助於人與人對話和溝通的行為都是珍貴的和有益的。
接著講述另一個故事,指出導致人跌倒失落的人是可詛咒的(42)。這包括任何阻礙基督門徒路徑的人。不能被冒犯的不只是孩子,而是所有在信仰上脆弱的人,有困難的人,艱難地開始剛剛跟隨主的人。誰導致他們倒退和遠離基督,責任將非常重大。
為了讓門徒們牢記這個信息,耶穌採用了一個比喻。溺對於猶太人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恥辱,因為屍體不能入土安葬。那麼是什麼會導致信仰脆弱的人失丟信德呢?馬爾谷把耶穌的教導介紹給我們,這個巨大的絆腳石就是:野心(谷9:33-34)。

衝突、紛爭、分裂,都是來於驕傲,來於對權力的焦渴和支配慾。同樣在今天,讓信仰脆弱的人們遠離教會的仍然是這個障礙。團體內有些人為了獲得地位和權力而絞盡心機地競爭和設計陰謀。
讀經的最後一部分警告我們另一種阻礙。那是來於每個人的內在,來於手、腳、眼睛、各種器官,導致邪惡、慾望,使人遠離天主,違背倫理。
耶穌要求他的門徒們,有勇氣控制自己的感官,即使痛苦也要敢於割捨與福音有衝突的行為、計畫和感情。
首先是性慾控制,但不只是如此。如果不想傷害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還需要有勇氣割捨其它的。當一個人樂於指手畫腳,高聲呵斥他人時,就該把食指捨棄;當手用來偷盜和壓迫人的時候就把手割捨;當眼睛鑽進錢眼裡時就割捨眼睛;當腳東奔西走為了報復時,就把腳割捨。如果沒有勇氣割捨犯罪的機會,而樂於滿足所有的慾望,不認真對待自己,不控制自己的情感,滑向地獄就不遠了,那裡有「不死的蠕蟲和不滅的烈火」。(48)
「地獄」,原是耶路撒冷南部的一個山谷。那裡被認為是不潔的,原因是一些以色列的君王在這個山谷中向巴耳神祭獻他們的兒子(耶19:5-6)。那裡還是亂墳崗,也焚燒城市垃圾,惡臭逼人,所以辣彼用它來比喻地獄,懲罰犯罪的人的地方。
「不熄滅的烈火」,是另一個象徵,來於依撒意亞先知書結尾部分,針對反對天主的人:「他們要出去看那背叛我的人的屍體;他們的蟲決不會死,他們的火總不會滅;他們為一切有血肉的人將是可憎之物」(依66:24)。不死的蠕蟲指永遠的腐爛,那是惡人的歸宿。甘願墮落,多行不義,不走正路的人,結果就是這樣。 

         這些圖像,在耶穌的時代很流行,常常用來警醒那些不愛天主及鄰人的人們。耶穌採用這個比喻,是針對每一個人,鄭重而嚴肅地警告我們不要傷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在這個世界上浪費一個人的生命已經是失去了天主給予的獨特機會;「永遠」摧毀了自己,因為沒有人能夠把他浪費的時間還給他們。 但是,這種對生命嚴肅性的堅持不應被誤解;這並不是宣告對壞人的永久詛咒。

Wednesday, September 19, 2018

服務他人比壓倒他人更有價值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乙年)

戀愛中的人常常「欣喜若狂」。他離開了自己,忘記了自己,因為他/與另一個人相遇,有不可抗拒的衝動。即使是狂喜的神秘經驗,來自希臘文existsánai”也意味著「出離自己」,並且被捲入天主內
     戀愛的人不可能再封閉於自己,而要走出自己,為所愛的人交付。與天主的關係也是這樣,天主是無限的愛,因此完全「脫離自己」,亳無保留的付出。
       在基督內,天主啟示了祂的「出離自己,祂離開天上,來到我們人間。耶穌說:「我來自父,到這世界上來」(若16:28)。基督的命運是回歸天主聖父,但是不會留下人類,這是他以無法拆散的愛所結合的:「等我去了,為你們預備了地方之後,我再回來,帶你們到我那裏去。這樣,我在那裏,你們也在那裏。……你們現在也一樣憂苦,等我再見到你們時,你們的心必會充滿喜樂,而且沒有人能奪去你們的喜樂。到了那一天,你們甚麼也不必問我了。」(若14:316:22-23)。
         天主出離自己,來到人間,是邀請我們的出離,走出自我,走向兄弟姐妹;與天主相遇,放棄糾纏於自我、自己的個人利益、孤芳自賞,而是像天主那樣成為眾人的僕人。
 天主的愛如何在我們中顯露出來﹖就是:「天主派遣祂的獨生子來到世界上,為使我們藉著而獲得生命。這就是愛:在我們未愛天主之前,祂已先愛了我們,並派遣祂的兒子為我們作賠補。親愛的,既然天主這樣愛我們,我們也該彼此相愛。從來沒有人見過天主,但如果我們彼此相愛,天主就住在我們內,他的愛在我們內達到圓滿。」(若一4:9-12)。.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我們重複以下的話:
         「在天主眼中偉大的,並不是壓倒他人的人,而是使自己成為僕人的人。」

讀經一(智212,17-20

            惡人說:「我們要陷害義人,因為他太令我們討厭,他反對我們的作為,指責我們違犯法律,控訴我們品行不檢。我們且看他的話是否屬實,看他究有什麼結局。因為,如果義人是天主的兒子,天主定要幫助他,拯救他脫離敵人的手。來罷!我們用恥辱和酷刑試驗他,查看他是否溫良,考驗他是否忍耐。我們判他受可恥的死刑,看他是否蒙受眷顧,如他所說的一樣。

         「我們大吃大喝吧,因為明天我們就會死去」(依22:13)。這就是依撒意亞時代狂歡者們的建議,後來的享樂主義者們同樣樂此不疲。這些人不記得天主,也遺忘了未來的生命,除了眼前的事情再也看不到別的,把自己扔在吃喝玩樂中。這樣的人一直都有存在,不過在公元前一世紀埃及的亞歷山大時特別多,特別激進。
     亞歷山大是一個大都會,擁有非常著名的圖書館,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們,有智慧、有文化的人們聚集在這裡,城市非常繁榮,在三個世紀裏,有很多猶太人定居,根據最近的估計,當時大概有十八萬猶太人。 
         在亞歷山大的猶太人,有他們自己的會堂,在那裡他們閱讀和學習翻譯希臘文的聖經。他們由長者和首領引導,因此而保持了他們自己的身份,得以延續祖先的傳統,但是無法抵擋強大的希臘文化影響。有人開始屈服於偶像崇拜和異教徒生活的誘惑。
         在這種歷史文化背景下,《智慧書》寫作完成了。作者擔心在這種強大世俗環境中,會造成很多背棄信仰的危險,所以借惡人的口揭露邪惡的可怕,告戒每一個真正的猶太人應該警醒。

惡人們胡思亂想自語說:『我們的生命又短促,又多愁;人的死期一到,又沒有辦法補救,也從不見有人從陰府回來。我們原是偶然而生,過後我們又好像未曾生存過』;我們鼻中的氣息只是一陣煙霧,思想亦不過是心動迸出的火花;火花一旦熄滅,身軀即變成灰土,魂魄即像輕風消散。我們的名字,隨時被人遺忘,無人追念我們的工作;我們的生命消逝,有如一絲浮雲,又如為日光所驅散,被熱力所蒸化的煙霧。實在,我們的時日,有如疾馳的陰影;我們一死去,再不得返回,因為一經蓋印,無人再能返回。所以,來!讓我們享受現有的美福,趁年青及時消受這世界。我們要痛飲美酒,濃施香液,莫讓春花空空溜過。在玫瑰花尚未萎謝以前,用來作我們的花冠;我們要隨處享樂,連一塊草地也別放過。凡是樂事,我們不要放過,到處要留下我們歡樂的痕跡,因為這是我們的名份,我們的命運。我們要壓迫窮苦的義人,不必顧惜寡婦,連白髮年高的老人,也不必敬重。我們的勢力,就是正義的法律,因為軟弱只呈現自己無用』(智2:1-11)。
     誰是這些「邪惡的人」宣揚如此愚蠢的想法、和推動者﹖首先是城市裡富裕有閑階層的人們,還有知識份子,認為他們掌握高級文化,輕視以色列人的宗教傳統,指責他們落後、過時,在當代哲學面前無足輕重。
     不過這還不是「邪惡人」的群組中最危險的。有些人更加過分,更加激烈地反對希伯來人,傷害他們,誹謗、欺淩、侮辱,不擇手段。在這些壓力下,一些以色列人放棄了祖先的信仰,甚至與異邦人聯合迫害同胞。
儘管有各種傷害和迫害,但是大多數以色列人仍然忠於自己的信仰,按照信仰規範生活,這些人的虔誠榜樣讓異邦人和背教者頭痛,如芒刺在背,心神不安。他們的生活榜樣就是對迫害他們的異邦人和背教者的腐敗、背叛和不正義,最公開的和堅定的譴責。
         邪惡的人與人不能長期共處。義人榜樣的無聲譴責讓邪惡的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很快就會無法承受,導致更加憤怒地反擊,直到聚集至極限時砰然爆發。如果義人拒絕同流合污,他們甚至會被殺害。今天的讀經告訴了我們惡人要採取的解決方式:「我們用恥辱和酷刑試驗他,查看他是否溫良,考驗他是否忍耐。我們判他受可恥的死刑。」
         這種威脅所針對的不只是亞歷山大的以色列人,也指向耶穌。他也被同胞迫害,不是因為他邪惡,而是因為他宣揚的信息讓所有邪惡行事的人們坐立不安。
         迫害,在義人的生活中是不會缺少的,誰選擇跟隨天主的要求生活,被傷害就是難免的。社會的不正義結構也難免其咎,其中被擁護和掌握權力的是有錢有勢的人,他們的頭腦往往就像讀經中指出的惡人一樣。

 
讀經二(雅3:16-4:3

哪裡有嫉妒和紛爭,那裡就有擾亂和種種惡行。至於從上而來的智慧,它首先是純潔的,其次是和平的,寬仁的,柔順的,滿有仁慈和善果的,不偏不倚的,沒有偽善的。為締造和平的人,正義的果實,乃是在和平中種植的。 
你們中間的戰爭是從哪裡來的?爭端是從哪裡來的?豈不是從你們肢體中戰鬥的私欲來的嗎?你們貪戀,若得不到,於是便要兇殺;你們嫉妒,若不能獲得,於是就要爭鬥,起來交戰。你們得不到,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而不得,是因為你們求的不當,想要浪費在你們的淫樂中。

         兩種本能常常掌控著人,它們就是嫉妒和紛爭。它們與從上而來的智慧相反16節)。它們是一切惡行的根源。
         然後作者指出「天主的智慧」的特徵,他告訴我們哪裡有理解、善意、慈悲、和平、慷慨,那裡就沒有嫉妒和虛偽。只有這樣被天主的智慧引導的人,投身於此的人,才會在人間建立友愛,成為和平的締造者。(18)
         讀經的第二部分(1-2),質問世界上、社會中,包括基督徒團體中,不和睦的原因。第一條就是貪婪地聚集物質財富,因此而造成競爭、嫉妒、衝突和進一步的貪婪。戰爭和衝突的爆發就是因為人的自私,試圖操控他人,而不是彼此服務;掠奪他人,而不是付出;競先搶佔高位,而不是像耶穌勸告的那樣選擇末位。
         依靠從上而來的「天主智慧」的基督徒不應該與這種行為方式有任何沾染。如果只是真誠地服務兄弟姐妹,那就將消除衝突的根源。
         讀經的最後一部分(3),雅各伯邀請我們真誠地祈禱。
         有時候我們祈禱並不是為了承行天主的旨意,而是呼求實現我們自己的夢想,自我和激情的計畫。為了滿足我們自私的夢想而乞求天主的介入是沒有用,也沒有意義的。我們應該向上主祈求的是智慧,以及理解和承行上主旨意的能力。

福音 9:30-37

耶穌和門徒們經過加里肋亞,但是耶穌卻不願叫人知道。因為那時他教訓他的門徒,給他們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中,為人所殺;被殺以後,過了三天,他必要復活。」門徒卻不明白這些話,又害怕詢問他。
他們來到葛法翁,進到家裡,耶穌問他們說:「你們在路上爭論了什麼﹖」他們都默不作聲,因為他們在路上彼此爭論誰最大。
在福音中有些內容一再重複,但都不是偶然的,每一次重複都有原因。增加麵餅、門徒們彼此爭論誰最大、老師關於這些奢望的回答,還有耶穌擁抱兒童,都在馬爾谷福音中重複了兩次。預言受難甚至重複了三次,每一次都被門徒們反對、阻止,他們沒有能力理解一種由人的觀念看來沒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讀經的第一部分,給我們提供的是第二次耶穌宣告這個將要發生的事件:「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中,為人所殺;被殺以後,過了三天,他必要復活」(31節)
「將要被交付」。被誰交付呢?我們不得不問。答案似乎很明顯:被猶大出賣交付。但是實際上相反,我們遇到的是一個神學問題。在神學上稱為「神聖的被動」,例如:在聖經中常常用一個被動詞彙來指天主的某種特殊作為。所以,是天主聖父奉獻聖子,把聖子交付到人類手中。
戀人沒有其它方式可表達他所有的愛,而不是把自己投入到所愛之人的懷抱中。這就是天主所做的:把祂自己交付在人類手中,儘管知道人們會怎麼樣對待祂。

這種偉大的愛的答案是戲劇性的,並在將來由耶穌宣布:他們將會殺害祂。犯罪的不只是司祭和經師,而是人類。如果天主停留在天上,祂可能被人類遺忘,最多不過被咒駡,可是當祂決定來到世上時,祂就把自己交付給人類,就交付給了死亡。
門徒們沒有能力理解天主的這種愛,他們的思想與天上的相差太遠,而且不敢詢問耶穌給予澄清。(32
很容易理解他們的這種遲鈍。根據耶穌的教導,人子的期待與辣彼教導的宗教信念格格不入,與他們的祈禱相反。他們無法接受天主把祂揀選的人扔給敵人手中,投入失敗。這與約伯書中的智者,特曼人厄里法次說的一樣:「請想:哪有無辜者喪亡﹖哪有正直者消逝﹖照我所見:那播種邪惡的,必收邪惡;散佈毒害的,必收毒害」(約4:7-8)。還有聖詠作者也同樣認為:「我作過幼童,現今已經年老,從未見過正義的人被遣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行乞討」(詠37:25)。
如何才能把天主的正義與人子的失敗,甚至死亡來調和呢?
我們沒有必要驚異,即使門徒們聽到耶穌兩次宣告受難後,他們仍然沒有能力理解,也就是說沒有接受默西亞的受難;甚至我們也沒有必要驚奇福音書作者特別的提示:他們不敢問耶穌任何問題,因為他們還記得當伯多祿試圖阻擋耶穌走上十字架時,耶穌對伯多祿的指責,那是非常嚴厲的指責。他們意識到,一旦觸及這個問題時,師傅變得非常嚴厲,毫不妥協,不接受任何反對意見和任何建議。與基督思想缺乏一致是不可避免地導致人的封閉。在讀經的第二部分(33-35),福音書作者向我們肯定了這種結果。
門徒們沒有明白,或者有意關閉眼睛和耳朵,為了不接受師傅的話,不觀看他指示給每一個門徒的目標。
他們仍然跟隨耶穌走向耶路撒冷,但是,恰恰是在走向十字架的路上,他們仍然在編織與耶穌教導相反的夢想。
來到葛法翁,師傅問他們:「在路上你們討論了什麼呢?」(33)。他的發問不是問題,而是譴責。一路上門徒們都捲入了討論。
他們現在沉默了,因為他們的面具被揭穿了,他們羞愧,他們明白犯了錯誤,他們知道關於爭奪首位的問題,師傅一向是堅決制止的。
關於等級和優先權的問題,辣們已經嚴肅討論、激烈爭論過。在餐桌上、會堂裡、路上、聚會中,是否保留榮譽位置的問題一直被爭論。在天堂的聖人們甚至也被分為不同的等級,一般認為分為七級:不同的等級取決於不同的功勞。如同聖人在天堂,世界上的人也應該區分級別:義人位置高,不潔的人和窮人在邊緣。

關於等級的問題和榮耀頭銜的問題,耶穌數次明確給予回答。
馬爾谷非常精心地設計了一個場景。當門徒們尷尬和沉默的時候,耶穌坐下,也就是彼辣給門徒們講重要課程的時候那樣。然後召集門徒們來到身邊。他請他們聚攏過來是因為看到他們不敢靠近他,感覺上遠離他。最後才宣告關於什麼樣的人是最偉大的隆重宣佈:「誰若想做第一個,他就得做眾人中最末的一個,並要做眾人的僕役。」(35
這是耶穌關於生活經驗的概括,它是如此重要以至於作者以不同的方式重複了六次。
馬爾谷給我們的場景是在家裡,這個家是指基督徒團體。每一個團體,都應該認真反省耶穌的話,嚴格避免製造各種名目尋找優先權,在內部製造統治和奴役。尤其是應該注意不要貪婪社會上流行的敬禮和崇拜。「在你們中間,不應該如此!」耶穌這樣告訴我們。(路22:26
在基督徒團體中,擁有重要位置的人應該放棄任何自以為偉大的想法。教會不是説明人跳上高位、出人頭地、或者統治他人的跳板。教會是這樣的一個地方,在這裡,任何人都得以肯定自己從天主那裡獲得的恩賜,在對兄弟姐妹謙卑的服務中慶祝自己的偉大。在天主的眼中,最偉大的人是最相似於基督的人,為眾人做僕人的人。(路22:27
為了讓講課獲得好效果,耶穌做了一個象徵性的動作,這是讀經在第三部分告訴我們的(36-37)。耶穌領過一個小孩子來,放在門徒中間,抱起他來,給他們說:「誰若因我的名字,收留一個這樣的小孩子,就是收留我。」
 在後面的章節中,馬爾谷記載了另一個耶穌與孩子的故事,特別強調了耶穌對孩子的愛護和溫柔。一些母親把孩子帶到耶穌跟前,希望耶穌撫摸他們。實際上,天主與人類身體的接觸,賦予人力量、善良、溫柔和精神的溝通。可是門徒們不喜歡這種過分的家庭化和信任,而是感覺到要譴責和推開入侵者。因此,耶穌很憤怒,對他們說:「讓小孩子到我跟前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天主的國正屬於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誰若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天主的國,決不能進去。」耶穌遂抱起他們來,給他們覆手,祝福了他們。(谷10:13-16

在這段經文中,孩子是我們應該效仿的楷模,耶穌邀請我們要成為像他們一樣,才能夠進入天國。在今天的讀經中,相反,孩子成為脆弱和無助的象徵,需要照顧和愛護。
在耶穌的時代,像今天一樣,孩子們受到愛護,但是沒有受到社會的重視,沒有法律地位,他們甚至被認為是不潔的,因為他們會違反法律要求。
如果我們明白了這個背景,那麼耶穌的意思就很清晰了。他希望他的門徒們組成的團體,能夠把注意力和主動性更多地放在最貧窮的人、無助的人、不潔的人和社會低層的人民身上。
我們生活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老師都偏愛較勤力、有教養的學生,教練誇讚更加有實力的運動員,可是母親們的標準卻不一樣,她們的愛和關懷會多加於脆弱的孩子。
基督的門徒應該跟隨師傅的榜樣,擁抱孩子。
孩子是完全依靠他人,沒有能力生產,只是消費,在各方面都需要幫助。他們甚至可能製造麻煩,不會像成年人那樣思考。

但是,要擁抱一個四十歲卻仍然像孩子一樣需要幫助的人,是不容易的,他可能是粗魯的、製造惡作劇、無知,阻礙他人的有序生活,沒有承諾。擁抱這樣的人確實很難。「擁抱」他,不是說要滿足他的一切願望,迎合他的心血來潮,鼓勵他的懶惰,而是教育他,幫助他成長,使他成為成熟的人。
在每一個基督徒團體中,都有這樣的「孩子」,不潔的人,甚至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在中都有一個「孩子」。擁抱是一種表達快樂接受,信任,尊重和彼此服務意願的姿態,所以我們覺得有必要被我們團體的兄弟所擁抱。
當我們在彌撒中彼此交換「神聖的擁抱」(格後13:12)時,也就是表示這種互相幫助和無條件接納的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