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9, 2018

天國值多少?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聖經中勸告人施捨的教導比比皆是:「貪婪的人,終日貪婪;正義的人,廣施不吝」(箴21:26)。「該把你的食物施與饑餓的人,把你的衣服分給裸體的人。凡是富餘的,都要用來施行哀矜;在行哀矜的時候,你的眼不可鄙視」(多4:16)。
         如果進入天國需要門票的話,那會值多少錢呢?施捨足夠嗎?
         教宗大額我略在一篇著名的講道(講道5:1-3)中針對這個問題說:「天國是沒有價格的,你需要把一切都付出。」然後他再採用聖經中的故事來說明:匝凱為了進入天國付出他家產的一半,另一半用來四倍賠償他曾經欺騙過的人(路19:8);伯多祿和安德肋,以漁網和船換取了天國,因為他們除此以外別無所有(瑪4:20);那個寡婦付出的更少:兩文錢(路21:2);有的人甚至只給了一杯清水(瑪10:42)。
         需要付出的價格很容易確定:天國值得你所有的一切,不論多少。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              「天國是無價寶;為了獲得它,需要付出一切。」
[Voice-over in English by Fr. Alberto Rossa]

讀經一 (列上17:10-16

厄里亞起身往匝爾法特去了,來到城門時,看見一個寡婦在那裡拾木柴。厄里亞喚她說:「請你用器皿取點水來給我喝!」
她正要去取水的時候,厄里亞又叫住她說:「請你也順便給我拿點餅來!」那寡婦說:「我指著永生上主你的天主起誓:我沒有餅,缸裡只有一把面,罐裡還有一點油。你看,我正要拾兩根木柴,回去為我和我的兒子做點東西,吃了等死。」
厄里亞對她說:「你不用害怕,僅管照你所說的去做;只是先為我做一個小餅,給我拿來!然後,再為你和你的兒子做,因為上主以色列的天主這樣說:直到上主使雨落在這地上的那一天,缸裡的面,決不會用完;罐裡的油,也決不會缺少。」
那個寡婦就照了厄里亞的話去做了;她和厄里亞並她的孩子吃了許多日子;
缸裡的面,果然沒有用完,罐裡的油,也沒有減少,正如上主借著厄里亞所說的話。
           
     客納罕人在以色列人定居的土地上崇拜巴耳神,他們認為他是主管雨水、豐沃和生殖的主。他居住在撒風山,雲霧繚繞。他的武器是閃電和颶風,劈斷黎巴嫩的香柏,撼動息爾翁的森林。(詠29:5
     貫穿整個舊約的主題之一就是天主——善嫉妒的以色列的上主——與巴耳神的鬥爭。巴神被認為是宇宙秩序的主管者,是整個中東地區各民族崇拜的神祇。
         厄里亞時代,由於皇后依則貝拉的影響,很多以色列人離棄祖先的信仰,投身在巴耳的座下,相信他可以賜給他們雨水和豐碩的收成。但是,厄里亞宣告在那裡三年不會下雨,只有乾旱、饑荒和瘟疫。先知的話應驗了,偶像失靈了。
     面對乾旱和饑荒,阿哈布王讓他的臣子們尋找原因,查找責任。不需要算命和占星,罪魁禍首馬上就清楚了,宮廷法師告訴君王:「是厄里亞,天主的先知,挑起了巴耳神的憤怒。」
         阿哈布下令,捉拿厄里亞,要處死他。
         在這個背景下,插入了我們今天讀經中聽到的故事。
         為了躲避君王的憤怒,厄里亞開始逃亡。他沿著腓尼基海岸到達匝爾法特。在城門口遇到一位寡婦,正在收集木材,準備用剩餘的最後一把麵粉,給她自己和兒子做點吃的。
她的困境可以想像,厄里亞除了水,沒有勇氣再要求其它的東西;可是,就在寡婦離去取水的時候,他又加了一句:「也給我一塊面餅吧!」他知道那是寡婦所有的一切了,可是仍然這樣請求,不過加上說:「直到上主使雨落在這地上的那一天,缸裡的面,決不會用完;罐裡的油,也決不會缺少。」(14
寡婦相信了先知,她給他提供了所要求的一切。天主也祝福了她的慷慨,直到乾旱結束,她和她兒子的糧食從來沒有短缺過。
這個動人的故事表現了天主和經文作者對這位寡婦的善意。
在古代所有的民族中,都把財富、成功、順利歸於神祇的祝福;而在以色列民族中,很早就注意到天主對弱小者、流浪者、孤兒和寡婦的特別眷顧。他們一無所有,但是相信天主,在貧困中,他們卻有能力不只是給出自己財物的一部分,給出的不是多出的,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這位婦女是異邦人,她還不知道崇拜天主,但是她尊敬「厄里亞的天主」。這正如先知索福尼雅說:「謙卑和貧窮的人信靠天主的名」(索3:12)。也如聖詠所歌頌的真正有福的以色列人:「請你們體驗,請你們觀看:上主是何等的甘飴慈善!投奔他的必獲真福永歡。上主的聖民,你們該敬畏上主,因敬畏他的人不會受到窮苦。富貴的人竟成了赤貧,忍饑受餓,尋求上主的人,卻不缺任何福樂」(詠349-11)。

讀經二(希9:24-28

基督並非進入了一座人手所造,為實體模型的聖殿;而是進入了上天本境,今後出現在天主面前,為我們轉求。他無須再三奉獻自己,好像大司祭每年應帶著不是自己的血進入聖殿一樣,否則,從創世以來, 他就必須多次受苦受難了;可是現今,在今世的末期,只出現了一次,以自己作犧牲,除滅了罪過。就如規定人只死一次,這以後就是審判;同樣,基督也只一次奉獻了自己,為除免大眾的罪過;將來 他要再次顯現,與罪過無關,而是要向那些期待他的人施行救恩。

今天我們仍然無動於衷地用「司祭」一詞來指主禮奉獻感恩祭和擁有贖罪權柄的神職人員,但是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非常小心地沒有這樣用。會議把「司祭」頭銜保留給基督和與基督合一向天主聖父奉獻悅樂天主的精神祭品的天主子民。
今天的讀經告訴我們基督是唯一和真實司祭的兩個理由。
古代的司祭將他們的祭獻放在用石頭製成的聖殿中,而耶穌不是在人手製造的聖殿中祭獻,而是在天上執行他的事工。24

舊約的司祭需要為人民除去罪過。為了贖罪,大司祭每一年要進入聖殿至聖所一次,把動物的血灑在那裡。同樣的禮儀每一年需要重複執行,但是都沒有用,不能除去人民的罪過。人們仍然犯罪,仍然需要繼續贖罪。

基督相反,他一次而完美的祭獻,不是傾灑動物的血,而是自己的血,以愛的行動永遠地戰勝罪過(25-27)。當他再次來臨的時候,不是重複祭獻,而是來迎接他以自己獨一的祭獻,從罪惡中所解救的人民。

福音 (谷12:38-44

           
耶穌在教訓中又說:「你們要謹防經師:他們喜歡穿上長袍遊行,在街市上受人請安,在會堂裡坐上座,在筵席上坐首席;他們吞沒了寡婦的家產,而以長久的祈禱作掩飾:這些人必要遭受更嚴重的處罰。」
耶穌面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向銀庫裡投錢,有許多富人投了很多。那時,來了一個窮寡婦,投了兩個小錢,即一文銅錢的四分之一。耶穌便叫他的門徒過來,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個窮寡婦比所有向銀庫裡投錢的人,投得更多,因為眾人都拿他們所餘的來投;但這寡婦卻由自己的不足中,把所有的一切,全部的生活費,都投上了。」

         最可怕的罪惡是那些隱藏很好、善於偽裝的,讓人們驚訝和措手不及。如果耶穌以特別強調的口氣勸告門徒小心提防某些人,那就是說情況非常嚴重了。
         在耶路撒冷聖殿中,耶穌與法利塞人、撒杜塞人和黑落德黨人連串的衝突後,他更加直接、明確、銳利地質問經師,通過各種充滿挑戰性的話語,更有效地諷刺他們。這表明他多麼擔心一些邪惡行為也可能滲透到他的門徒團體。
         經師,本來是負責一切有關文檔的工作,但在巴比倫充軍歸國以後,他們成為專門解釋法典的人(拉7:11),在法律領域成為權威,負責在法庭上執行判決的法官。
         他們的職業是合法的,耶穌反對的是他們的態度。
         耶穌對他們的第一個譴責是虛偽和炫耀(38-39)。他們喜歡炫耀自己的知識和名銜以獲得人們的注意,與人民大眾區別開來。他們認為普通大眾很愚昧,所以自己在穿衣服上也與一般人不同,常常穿著長袍制服招搖過市。(38
         人們對經師非常尊重,在路上會給他們讓路,在廣場和會堂把前面的位置保留給他們,在市場上最好的東西給他們。問候他們不能是簡單的一句話:平安!而是要鞠躬、吻他們的手。一旦有人把這些禮節做不夠,他們就會變得憤怒。
         耶穌認為這很荒謬,無法忍受。他們的衣服被稱為制服,原意是「區分」的意思,製造不平等的種姓制度。
         與其說是罪,其實已經成為這些人的一種病,一種本可以很容易治癒的疾病。滋養他們這種虛榮的是老百姓的奴性,過分尊崇、敬仰他們,以為尊敬他們就是光榮天主。為了幫助這些人,讓他們回歸正常,感受喜樂和友誼,最好的方法就是像耶穌一樣平等對待他們,不給予他們任何特殊尊榮,寧願與罪人和邊緣人建立友誼;他沒有對他們的建議提出上訴,也沒有請求他們的支持。
         或許我們還沒有意識到,耶穌的教導和態度對今天我們教會中這種虛榮心,尋求首位、渴望榮譽、熱衷於頌揚和特權的情況,有什麼啟發呢?等級制度的社會狀態已經受到耶穌的嚴厲譴責,試圖恢復這種狀態不是小罪,而是違反福音根本。
         耶穌對經師的譴責中另外很重要的一條是:「吞噬寡婦的財產」(40)。寡婦與孤兒、流浪人,是天主特別保護的人們(詠146:9)。 欺淩他們的人是有禍的,不正義對待他們的人將會得到上主的懲罰。天主曾經明確規定:「對外僑,不要苛待和壓迫,因為你們在埃及也曾僑居過。對任何寡婦和孤兒,不可苛待;若是苛待了一個,他若向我呼求,我必聽他的呼求,必要發怒,用刀殺死你們:這樣,你們的妻子也要成為寡婦,你們的兒子也要成為孤兒。如果你借錢給我的一個百姓,即你中間的一個窮人,你對他不可像放債的人,向他取利。若是你拿了人的外氅作抵押,日落以前,應歸還他,因為這是他唯一的鋪蓋,是他蓋身的外氅;如果沒有它,他怎樣睡覺呢﹖他若向我呼號,我必俯聽,因為我是仁慈的」(出22:20-26)。
         經師被耶穌譴責「吞噬寡婦的財產」,很可能是他們利用這些普通人的天真苛求捐獻和掠奪施捨,或者在法庭上收取高額費用。
         對弱者的剝削,是我們這個建設在弱肉強食基礎上的世界的原則,因此而產生了狡詐和欺騙的社會,反對福音精神。但是當一個窮人渴望獲得壓迫他的人同樣的位置時,他同樣不能看到一個新世界。他們將不會消除「經師思想」,而是取而代之,與他們交換位置。耶穌的教導不同,他要把這種虛偽和奸詐徹底剷除。
         第三個譴責更加嚴重:「假裝做長久的祈禱」(40)。以表現宗教虔誠演戲,欺騙自己、人民和天主。告訴人民,如果反對他們,批評他們,不服從他們的意願,不給予他們榮譽,實際上就是反對天主。
         淳樸和真誠的人無法忍受這種宗教虛偽,在一定的時候會逃開,甚至可能信仰受到傷害。這種罪過應該誰承擔責任呢?
         與經師、社會上佔統治地位的人相對比,經文的第二部分(41-44)給我們介紹了一個真正的宗教信徒:貧窮的寡婦。
         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瑪爾谷福音把耶穌欣賞和敬重的婦女介紹給我們。他遇過患血漏的婦女,靠近他,觸摸他的衣邊,他很欣賞她的信德:「女兒,你的信德救了你」(谷5:34);腓尼基婦女的謙卑和赤誠,她為了請耶穌治癒自己女兒的疾病,只求掉在桌下的面餅碎屑,而獲得耶穌的敬佩:「女人,你的信仰真大」(瑪15:28;谷7:24-30)。
         這兩位婦女的信德,寡婦的慷慨,還有幾天後我們要看到的用珍貴的香草精油為耶穌擦頭的婦女(谷14:3),是四位我們需要效法的楷模。瑪爾谷著意選擇她們,向我們展示,她們常常被忽視在最不起眼的地方,但是她們將獲得真正的首位(谷10:31)。她們的態度才是真正的基督徒應該效法的。
     今天讀經中關注的這位寡婦與經師的特徵非常不一樣,她不誇耀自己的宗教虔誠,也不想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只簡單地做自己要做的。
         這位婦女不認識耶穌,沒有聽到過他的講道,也沒有得到耶穌的邀請跟隨他,成為他的門徒。她沒有像十二門徒和很多婦女那樣三年多跟隨耶穌(路8:1-3)。但是,她的作為卻是完全符合福音精神的,完全符合耶穌的教導:「你們應當心,不要在人前行你們的仁義,為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你們在天父之前,就沒有賞報了。所以,當你施捨時,不可在你們前面吹號,如同假善人在會堂及街市上所行的一樣,為受人們的稱讚;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獲得了他們的賞報。當你施捨時,不要叫你左手知道你右手所行的,好使你的施捨隱而不露,你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瑪6:1-4)。
         這位寡婦也代表今天那些雖然沒有機會閱讀聖經、聆聽福音,獲得信仰,但是卻在聖神的推動下,按照良心實踐福音精神的婦女們。
         愛的第二個特徵是:完全。天主的愛要求人完整地投入:「你應當全心、全靈、全意、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谷12:30)。對近人的愛也應該如此。
         這位寡婦的愛就是這種楷模。她與富人不一樣,沒有很多錢捐獻。她沒有捐獻很多,但是她捐獻了自己的一切所有。甚至像希臘文中所表達的,「她在貧窮中,把自己整個的生活費都捐獻了。」(44
         真正的門徒不是拿出自己多餘的一部分,而是賣掉一切,施捨給窮人,付出自己整個的生命,像師傅耶穌那樣。
     即使是貧窮的人,像今天福音中的寡婦,也被要求施予一切。沒有人貧窮到任何東西都拿不出來,也沒有任何富人不需要從別人那裡得到任何東西。天主恩賜了自己所有的兒女,人應該像天主那樣不為自己保留任何東西,而是一切都準備施予他人。
     這位寡婦因她徹底的愛,不只是成為真正門徒的肖像,也成為天主和耶穌基督的肖像,如保祿說:「你們知道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恩賜:衪本是富有的,為了你們卻成了貧困的,好使你們因著他的貧困而成為富有的」(格後8:9)。
     天主臉容最徹底的啟示是在加爾瓦略山上。在那裡,天主完全彰顯了祂的身份。他並沒有假裝,祂將自己全部奉獻給人。祂不要求人向他屈膝,而是他要求人們在兄弟姊妹面前跪下;他不要求人為祂犧牲生命,而是與祂一起,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兄弟姊妹。
     這位寡婦代表了天主和基督的形象,因為她捨棄了自己所有的一切,施了給他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