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 2019

照耀萬民的光明之星

   主顯節 

Commentary By Fr. Fernando Armellini, with Chinese Subtitles

 巴勒斯坦地區屬於交通樞紐,爭端之地,也是不同民族、文化、種族和語言混合的地區。這一地區曾被埃及法郎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國王侵略並佔領過。
 長期以來,以色列人一直希望能報復他們的侵略者(詠1378),但是,報復和反擊卻不是天主的計劃。公元前三世紀的一位不知名的先知,向人揭示了天主的計劃:「到那天,埃及和亞述將共同敬拜上主。到那天,以色列將屬第三,聯同埃及和亞述成為大地上受祝福的,因為萬軍的上主曾這樣降福說:「我的百姓埃及,我雙手的工程亞述,我的嗣業以色列,是應受降福的!」(依192325
 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從未聽過的、不可相信的預言:以色列將是她兩個歷史敵人——埃及與亞述的救恩中間人。
 一個世紀之前,另一位先知曾經預言說:上主將要領所有的異邦人登上祂的聖山,使他們在祂祈禱的殿裡歡樂。(依 5667
 當主基督的一顆星出現在以色列時,天主的許諾實現了(戶 2417)。衪的光明驅散了祖先仇恨所造成的黑暗,並使所有民族成為一個家庭。這就是主顯節帶給我們希望的資訊,今天慶祝的是光的節日。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訊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上主的光明將使正義得到伸張,到處充滿和平,如月之恒,永享安康。

Commentary with English Voice Over by Fr. Josekutty Mathew CMF

讀經一  6016

耶路撒冷啊!起來炫耀罷!因為你的光明已經來到,上主的榮耀已經照耀在你身上。看啊!黑暗籠罩著大地,陰雲遮蔽著萬民;但上主卻照耀著你,他的榮耀要彰顯在你的身上。萬民要奔赴你的光明,眾王要投奔你升起的光輝。舉起你的眼向四方觀望罷!他們都聚集來到你這裡:你的眾子要從遠方而來,你的女兒要被抱回來。那時,你見到這情形,必要喜形於色,你的心靈必要激動而舒暢,因為海洋的珍寶都要歸於你,萬民的財富都要歸你所有。成群結隊的駱駝,以及米德楊和厄法的獨峰駝要遮蔽你,它們都是由舍巴滿載黃金和乳香而來,宣揚上主的榮耀。


 這篇讀經是聖經中最富詩意的片段之一。為了理解其中訊息,需要首先明白其歷史背景與地理環境。現在我們先看歷史背景。
 在詮釋耶誕節的第一篇讀經時,我們強調了公元前587年的悲慘事件,導致了耶路撒冷的毀滅。
這個被欺淩的城市變成了一堆堆的廢墟;在先知眼中,就像一個寡婦,孤獨地枯坐著,沮喪失望,垂頭喪氣,失去了丈夫,而子女也被人奪去,流放到外邦人的地方。
 一年一年的過去了,在巴比倫的流亡者返回家鄉的希望也變得更加渺茫。在昔日光輝的時代,「萬民的主母」,「普世的榮耀」,就如同被人們所追求的迷人少女,現在竟遭受奴役、衰老並且無人安慰(哀 11)。
 再來看其地理環境:耶路撒冷坐落在山上,周圍有兩個山谷:則德隆與革責瑪黎。早上,當太陽升起的時候,耶路撒冷被亮光環繞,而其周圍的山谷卻仍是黑暗。在希伯來文中,則德隆是「昏暗朦朧」的意思。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與地理環境中,先知想要表達什麼呢?
 早晨,從橄欖山上升起的第一縷陽光照亮了整個耶路撒冷城。這就像是夢境:這個憔悴的寡婦耶路撒冷,突然就成了茫四射、迷人的少女;光輝的外氅環繞著她,就像一件色彩繽紛的衣服。先知邀請整個城市放棄悲傷,站起來擦乾淚水,因為她的新郎,上主,曾因她的不忠而捨棄了她,現在將重新將她領回(4節)。

不僅新郎回來了,連在外流亡的子女們也回到了她的身邊。她應舉目觀看他們(4節)。他們從遠方歸來,那些曾經押解他們的人如今將他們抱回。
    先知在神視中還看到,而且先知如今邀請耶路撒冷向西方觀看:即地中海方向的視線,出現了腓尼基、希臘以及塔爾史士的商船。相傳塔爾史士是每天太陽落山的地方。這些商船滿載著給她的祝福與禮物(5節)。成群結隊的駱駝和獨峰駝來自東方,攜帶了阿拉伯沙漠的稀奇產物,以及舍巴的名貴出產:香料、乳香、黃金,和其它的貴重物品。
 這樣壯觀場景的意義是什麼呢?為什麼要在主顯節提出這樣的場景?
 先知的心中有一個夢想:所有充軍巴比倫的流亡者都將返回,所有四散的以色列人將重新團聚。這一夢想不容易實現,因為以色列子民如今已經在充軍之地定居了,他們不願意再去面對不確定性與新的挑戰。
 他們中有些人想終生留在巴比倫,那些返回的人卻受到嘲笑:耶路撒冷仍然是一片廢墟,沒有任何光明和希望,來自曠野與海上的人只能靠搶劫生活。
 即使有這些失望和困惑,但以色列仍然相信上主的許諾,相信上主不會欺騙他們。即使在他們最為艱難的時刻,先知的預言仍在重複著:萬民的珍寶將湧向這裡(蓋27)。塔爾史士和群島的眾王將獻上禮品,舍巴和色巴的君王,也都要前來進貢(詠7210)。
 到那一天,天主親自干預的日子將會是偉大的,令人驚奇。到那時,如果先知還活著,也將會對上主的工程感到驚訝。從耶路撒冷發出且充滿普世的光輝就是復活之光。從那一天起,普世人類就已開始了他們的朝聖之旅,走向上主的聖山,朝向被選的團體——教會。山是對全人類的一個標記(瑪514),是和平在世上開始的一個標記。
 主顯節意即「上主的顯現」。在東方禮中,這個節日並不是追念前來朝拜耶穌的賢士們,而是在紀念耶穌的誕生,光明的出現。在西方禮中,聖誕節是在1225日慶祝,而今天的這個節日在第四世紀時就慶祝上主的光明顯現給萬民,並邀請普世人類回應上主的救恩。

讀經二 326

想你們必聽說過天主的恩寵,為了你們賜與我的職分:就是借著啟示,使我得知我在上邊已大略寫過的奧秘;你們照著讀了,便能明白我對基督的奧秘所有的瞭解,這奧秘在以前的世代中,沒有告訴過任何人,有如現在一樣,藉聖神已啟示給他的聖宗徒和先知;這奧秘就是:外邦人藉著福音在基督耶穌內與猶太人同為承繼人,同為一身,同為恩許的分享人。


「奧秘」一詞在福音中只出現了兩次,但在保祿書信和默示錄中卻經常出現。在福音中,耶穌對宗徒們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給你們知道(瑪1311;谷411)。
 對以色列人來說,奧秘指的是天主對世界的計劃,隱而不彰,不可理解,因為是來自天主的計劃。人無法理解或明白天主的計劃,因為正如天離地有遠,上主的思想與人的思想也有多遠(依559)。
 因此,我們永遠不可知道天主的思想是什麼,祂將我們帶到哪裡去,人類最後的命運是什麼,天主創造的目標是什麼?
 在耶穌時代,人們認為天主會通過夢境、異象,或天象來啟示祂的計劃。
 然而,保祿在今日的讀經二中說,認識天主奧秘的途徑與此不同。
 管理並揭示天主思想和計劃的不是神視者,而是宣講者、宗徒、基督徒團體的先知。他們從天主那裡領受了理解天主奧秘的恩賜。
 他們通過留意天主在祂子民中所完成的一切來理解天主的計劃:反思祂的行動,因而接受天主自永恆就已開始的啟示。保祿說他自己也是被選者的一員,他們發現了上主的計劃,也參與了其完成過程。
 在讀經的第二部分(56節)。保祿終於闡明了這一奧跡的含義:即所有人的得救。
 天主對亞巴郎及其後裔所做的許諾不是只給以色列人的特權,而是要與全人類分享。昔日,最仔細的人們都沒有理解天主的這一計劃。
 他們認為,外邦人在天主眼中一文不值,都是虛無和空虛(依4017)。但如今,天主在基督內顯示了外邦人也同為繼承人,是天主救恩的分享者,與選民一起,共同組成一個身體(6節)。
 需要注意的是,保祿在前面的章節中就已非常感人地講述了天主的這一奧秘:記得那時你們沒有默西亞,與以色列社團隔絕,對恩許的盟約是局外人,在這世界上沒有希望,沒有天主。但是現今在基督耶穌內,你們從前遠離天主的人,藉著基督的血,成為親近的了。因為基督是我們的和平,他使雙方合而為一;他以自己的肉身,拆毀了中間阻隔的牆壁,就是雙方的仇恨,而成就和平。所以他來,向你們遠離的人傳佈了和平的福音,也向那親近的人傳佈了和平(弗21217)。
 今日的讀經恰當地說明了這個節日所慶祝的主題,基督之光照耀了全人類,包括外邦人。

   2112

當黑落德為王時,耶穌誕生在猶大的白冷;看,有賢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才誕生的猶太人君王在哪裡?我們在東方見到了他的星,特來朝拜他。」黑落德王一聽說,就驚慌起來,全耶路撒冷也同他一起驚慌。他便召集了眾司祭長和民間的經師,仔細考問他們:默西亞應當生在哪裡。他們對他說:「在猶大的白冷,因為先知曾這樣記載:『你猶大的白冷啊!你在猶大的群邑中,決不是最小的,因為將由你出來一位領袖,他將牧養我的百姓以色列。』於是黑落德暗暗把賢士叫來,仔細詢問他們那星出現的時間;然後打發他們往白冷去,說:「你們去仔細尋訪嬰孩,幾時找到了,給我報信,好讓我也去朝拜他。」他們聽了王的話,就走了。看,他們在東方所見的那星,走在他們前面,直至來到嬰孩所在的地方,就停在上面。他們一見到那星,極其高興歡喜。他們走進屋內,看見嬰兒和他的母親瑪利亞,遂俯伏朝拜了他,打開自己的寶匣,給他奉獻了禮物,即黃金、乳香和沒藥。他們在夢中得到指示,不要回到黑落德那裡,就由另一條路返回自己的地方去了。

 從教會初期開始,賢士們就引起了基督徒的極大興趣。也是早期基督徒藝術家們非常喜歡的題材之一:石刻和繪畫常常表達的是賢士們的朝拜與耶穌誕生的內容。
 福音中記載關於賢士們的資訊非常有限,缺少很多細節的描述:他們來自哪裡?有多少人?他們都叫什麼名字?是如何來的,用了什麼交通工具?他們返回家鄉後做了什麼?他們死後被葬在了哪裡?


關於賢士們的傳說有很多。有的說他們都是君王,共三位,一位來自非洲,一位來自亞洲,另一位來自歐洲;也有是說一位是黑人,一位是黃種人,另一位是白人。他們由異星引導,從各自的家鄉出發,在同一個地方相遇,然後共同前行,一起來到白冷。他們的名字是加斯帕(沒有鬍鬚的年輕人)、默基隆(留有長鬍鬚的年長者)、巴拉德撒(有著鬍鬚的中年人)。顯然,他們是生命三個不同階段的象徵。他們騎著駱駝和獨峰駝來到白冷。當他們返回家鄉以後,活到120歲的高齡時,又一次看到了那顆異星。他們再一次出發,並在阿納托裡亞(ANATOLIA)相遇,在那共同慶祝聖誕節。就在那一天,他們高興地去世了。他們的遺體走遍了世界:首先埋葬在君士坦丁堡,後來到了米蘭,直到1162年,最後被移到了德國的科隆主教座堂。
 這些都是美好且動人的故事,但應必須與福音的敘述區分開,不可混為一談,以免誤解聖經所要表達的訊息。
 現在就讓我們澄清一些與賢士們相關的通常認識,但這些認識又與瑪竇福音的記載毫無關聯。
 首先,福音中並沒有說他們是三位,只說他們是賢士,不是君王。他們應當屬於占卜者、觀察星象者。古時,他們因著智慧而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因為他們可以解釋夢境,預測未來,並通過自然現象或生命中的特別事件看到天主的旨意。
 不應奇怪的是,瑪竇在福音中有段關於賢士們的敘述。他們是所有外邦人的象徵,天主就在猶太人面前,使外邦人看到了基督的光明。
 看到了衪的星。人們普遍認為,當一個偉大人物誕生時,將會有一個星在天上出現:大的星辰是為富人,小的星星是為窮人,模糊不清的是為弱小者。慧星的出現就被認為是一個新皇帝誕生的標記。
 賢士們真的看到了一顆慧星嗎?

 很多天文學家用了很多時間與精力來查看,在二千年之前,天上是否出現過一顆特殊的星辰,與耶穌誕生的時間相吻合。他們發現,哈雷慧星在公元前11-12年出現了;然後還證實了,公元7年,木星(統治之星)與土星(據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的說法,土星是猶太人之星)在天空中一起出現了三次。
 他們的探索精神令人讚賞。尋找出現在白冷的慧星的這一執著使我想起了在阿辣辣特山對諾厄方舟的探索。
 讀瑪竇福音的這段敘述,人們應當清楚地知道,瑪竇並不是在記載星象。賢士們看著引導他們的那顆星,從耶路撒冷走向了白冷,即從北到南移動。的確奇怪!天體運行都是自東向西。
 瑪竇所說的那顆星並不是在天上,而是在聖經中。
 瑪竇福音的對象對舊約比較熟悉,他們一直在等待戶籍紀中預言的那顆星的出現。
 在戶22-24章中,有一段巴郎與他的驢子之間的對話。巴郎是一位占卜者,會說預言,是東方的一個賢士,正如今日福音中所描述的。一天,他無意地說了這個預言:我看見衪,卻不是在現在;我望見衪,卻不是在近處。由雅各伯將出現一顆星,將出生一位統治仇敵者,由以色列將興起一權杖(戶2417-19)。
 在耶穌誕生前的1200年,明眼男子的巴郎說了神諭(戶243)。從那時起,以色列人便開始急切地等待這顆星的出現,也就是默西亞的到來。
 福音記載,賢士們從東方看到了那顆星,福音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從雅各伯的苗裔中,出現了一位人們期待的救主。他就是耶穌,他就是那顆星。
 我們是否要將那顆星從馬棚中去掉呢?不,我們需要反思那顆星,並要將之告訴我們子女,告訴他們這顆星不是天上的星辰,而這顆星就是耶穌。他是照亮每個人的光明(若19),他就是那顆耀眼的晨星(默2216)。
 瑪竇福音寫於公元80年,他想表達什麼呢?當時,很多外邦人加入了教會團體,承認耶穌就是那顆星並且朝拜他。而猶太人雖然等待了很長時間,卻拒絕承認耶穌是救主。
 因此,對於第一世紀末的基督徒團體而言,賢士的故事也是一個比喻。懷著誠實與堅忍之心尋找真理的外邦人,找到並接受了從天主而來的光明。
 瑪竇還強調了另一個特殊之處:如果沒有猶太人和猶太人的聖經為他們指明道路,象徵外邦人的賢士就無法找到基督。以色列人或許沒有跟隨這顆星,卻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她是所有人獲得救恩的媒介與橋樑。
 現在讓我們把今天的福音與第一篇讀經聯繫起來。先知預言說,當上主之光照耀耶路撒冷時,所有的民族都將帶著禮物走向聖城。瑪竇通過賢士們的故事告訴我們,這一預言已經實現。在默西亞之光的帶領下,賢士們所代表的外邦人已經來到了耶路撒冷,並帶著黃金、乳香和沒藥做為禮物。我們通常賦予了這些禮物一個虔敬的意義:黃金表示承認耶穌是君王;乳香代表承認耶穌的天主性;沒藥代表耶穌的人性,並將在耶穌的逾越奧跡中再次提到(穀1523;若1939)。
 騎著駱駝而來的傳說也並非空穴來風。今日讀經一中提到「成群結隊的駱駝和獨峰駝」將從東方而來(依606)。面對上主向他們啟示的救恩,牧羊人充滿了喜樂。與牧羊人不同的是,賢士們俯身朝拜救主(11節)。他們的這一動作使人想起了宮廷儀式,跪伏並親吻君王的腳,或者在神像面前親吻大地。外邦人承認這個白冷的這個嬰兒就是他們的君王和天主,並為他帶來了禮物。
    賢士們是所有被基督之光所引領的人們的象徵。他們也是教會的象徵,由不同民族、種族、語言與國度的人們組成。加入教會並不意味著放棄自己的身份,而屈從於一個不義和錯誤的統一。每一個人與每一個民族仍然保持各自的文化特徵。如此,他們也豐富了普世教會。沒有一個人如此富有,以致於不需要任何説明;也沒有一個人如此貧窮,以致於不能提供任何奉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