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8, 2019

師傅只有一位

丙年常年期第八主日 

 Commentary by Fr. Fernando Armellini with subtitle in Chinese 


     耶穌在十二歲時,到聖殿中聆聽經師們教導有關天主的道路(路246),與若翰洗者(路312),尼苛德摩(若310)一樣,耶穌也被人稱為「師傅」。實,如果我們不計算剛提到的例子外,「師傅」這個詞在«福音»中出現48次之多,而且都是用在耶穌身上。

  耶穌是師傅中的師傅,在說話與行動上,祂與別的師傅截然不同:祂不是在學校的課堂講課,而是在路上教導人。祂不要求聽眾有回報,祂不是教導知識份子的精英,而是教導勞苦大眾。那些以色列的師傅所輕視的並懷疑說:經師的智慧,是從優閑中得來的;事務不繁忙的人,方能成為明智的人(德3825)。祂無論從解釋經典的角度還是從實踐「托辣」的角度,衪都是一位「自由的師傅」。更令人驚訝的是,從他的公開生活及使命的開始,衪就要求人們來跟隨祂。法律,是祂本人,是衪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猶太經師們所說的一系列法律條文。

「以色列的師傅」在他們對「托辣」的認知基礎上,解釋什麼是令天主所喜悅的事情。他們用經典的說話,先知常用的「上主這樣說」來表達他們的教導。而「耶穌這位師傅」卻以不同的方式講話,衪常以「現在我卻對你們說」這句話來開始自己的教導。將自己的話與天主的話放在一起。

«福音»中,門徒們從來沒被人稱呼為「師傅」,卻永遠只是學生。門徒們跟隨唯一的師傅耶穌不只是要學習一種理論,更是學習師傅的生命,走衪的道路。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我們重複以下的話:只有一位師傅耶穌,我們都是衪的門徒。
Commentary with voice-over in Engish by Fr Alberto Rossa CMF 

讀經一 2758


5篩篩子,總留下一些渣滓;人的言談,也總有些不乾不淨。爐火試煉陶人的陶器,言談試驗人的人格。7一棵樹的栽培,可由它所結的果實看出;同樣,一個人的心意,可從他思想後所說的話看到。在人未發言以前,不要讚美他,因為人的好壞,從言談中才可見到。


陷害別人的人,在表面上是誠懇的,但當使人蒙受損失的假面具被揭穿時,每人都會高興的呼喊說:紙是包不住火的。當然這樣的假面具可以是表面的或是深藏性的,人容易受到這種表面具有引誘力的假面具所迷惑,不容易區分它們。«德訓篇»的作者用「篩子」與「火爐」來作比較,怎樣識別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德訓篇»作者生活的時代,婦女們在磨麵粉之前,她們會先放上篩子,將麵粉從各種不乾淨,枯葉,稻草與穀殼中過濾出來。陶工們在將陶器經過火煉成熟前,甚至不會吹噓容器的美麗;通過爐子的熱力,可減少其成為碎片。
這篇讀經告訴人,在人開始行動時,人的行為就像是婦女們磨麵粉:磨了一遍又一遍,經過層層過濾,將渣子扔出,用風吹乾,使所有的渣子,廢物,瑕疵都可以篩出去。我們的行動必須像陶工一樣,將容器接受火的考驗,讓他們在嚴格控制的爐子中保持數月和數年。只有那些免於任何缺陷的東西仍然存在或抵抗
如果我們同樣的嚴格去檢視自己,我們不僅發現別人的界限,還會發現我們有很多缺失(4節)。在某情況下,人不能做到客觀的評價與判斷別人:不是對所有人都具有同樣的信心,尤其應該對那些負有責任的人,不是所有懷有正確與信任的態度。就像處在情竇初開的少女完全相信自己遇到的第一個戀人一樣。但是做出明智判斷的標準是什麼?
 «德訓篇»的作者給予一個智慧的建議:我們不應受到第一個印象所影響。為了認識人的內心,必須要與他談話,因為人的話語顯示人的內心世界(6節)。總之,其衡量標準是在人未發言以前,不要讚美他,因為人的好壞,從言談中才可見到(8節)。

讀經二 格前155458


54 幾時這可朽壞的,穿上了不可朽壞的;這可死的,穿上了不可死的,那時就要應驗經上所記載的這句話:『在勝利中,死亡被吞滅了。』55『死亡!你的勝利在哪裡﹖死亡!你的刺在哪裡﹖』56死亡的刺就是罪過,罪過的權勢就是法律。57 感謝天主賜給了我們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所獲得的勝利。58 所以,我親愛的弟兄,你們要堅定不移,在主的工程上該時常發憤勉力,因為你們知道,你們的勤勞在主內決不會落空。

這是連續四個星期日的讀經二都是來自«格林多前書»的第十五章,今天是它的結束部分,而其主題卻是一樣:復活的問題。

保祿總結自己所講的一切:人進入新生命的境界後,並不是擁有現世一樣的一個身體;而是一個新的,一個不可腐朽與不死的身體(54節)。這樣就應驗了經上的記載:在勝利中,死亡被吞滅了。死亡!你的勝利在哪裡﹖死亡!你的刺在哪裡 ﹖(5455節)將來復活的生命與現世的生命是不可比擬的。死亡所帶來的影響,就是痛苦,疾病,饑餓,暴力,仇恨,對人將不再產生作用,因為基督最後與最終會戰勝它們(5657節)。
這就是我們所期待的,保祿叮囑格林多的基督徒團體,不要將目光注視在這個世界,而是注視永恆生命的天鄉。不是要求他們等待奇跡出現,而是要求他們在這個世界上努力工作,確信所有建設這個世界的工作與努力,愛與付出將不會消失。我親愛的弟兄,你們要堅定不移,在主的工程上該時常發憤勉力,因為你們知道,你們的勤勞在主內決不會落空(58節)。
  
福音  63945


39 他又向他們講比喻說:「瞎子豈能給瞎子領路?不是兩人都要跌在坑裡嗎?40沒有徒弟勝過師父的:凡受過完備教育的,僅相似自己的師父而已。41 怎麼,你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你眼中的大樑,倒不理會呢?42你怎能對你的兄弟說:兄弟,讓我取出你眼中的木屑吧!而你竟看不見自己眼中的大樑呢?假善人啊!先取出你眼中的大樑,然後才看得清楚,以便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43 沒有好樹結壞果子的,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的。
44 每一棵樹,憑它的果子就可認出來。人從荊棘上收不到無花果,從茨藤上也剪不到葡萄。45善人從自己心中的善庫發出善來,惡人從惡庫中發出惡來,因為心裡充滿什麼,口裡就說什麼。

在最近兩個星期日的«福音»中,常常聽到天主的邏輯思維與人的不同:那些被視為不愉快的人(窮人,饑餓的人,哭泣的人,受迫害的人)被宣稱為「有福」。而成功的人(那些富人,飽飫的人,有權勢的人,享受生命的人 )是真正「有禍」。可能沒有比這更激進的顛倒。
不只這些,還帶來絕對不可暴力的標準:基督徒不可以惡報惡,卻應該時常準備好去愛自己的仇人。這是令人不悅的信息。無可否認,在基督徒團體中也有人認為應該使之溫和一點,不要讓它變得難以遵守,認為這是人性軟弱的表現。
比如有人說,在一些重要的事件中不能使用暴力,需要寬恕。重要的是不被人視為懦弱和無能。如果教導子女們對任何行為都要慷慨,不要與任何的人產生競爭,要關懷弱小的人,這樣就可能受到惡人與危險人物的壓迫。
這樣說的人,即使是基督徒,是受到了假導師的誤導,沒有想到它的後果。用人的小聰明與欺騙來曲解耶穌的«福音»,使耶穌的教導肢離破碎。今天的«福音»,對這樣的人是非常重要。
現在從一個著名的諺語開始:瞎子豈能給瞎子領路?不是兩人都要跌在坑裡嗎(39節)?門徒們對耶穌說,法利塞人對衪的話感到不滿。衪說:由他們罷!他們是瞎子,且是瞎子的領路人(瑪1514)。所有猶太人都認為師傅是有能力引導瞎子,就是外邦人的(羅21920)。
     
今日«福音»不是對法利塞人也不是對猶太人所發出的警告,而是對門徒們。為他們來說,也時刻面對著受到猶太人瞎子師傅的帶領的危險。
在初期教會,領洗的人被稱為「受到光照」的人,因為基督的光打開了他們的眼睛。基督徒是那些具有良好視力與看的很清楚的人,因為他們知道怎樣選擇生命的正確價值,為那些陷入黑暗中的人指出正確的道路。但是即使耶穌總是叮囑自己的門徒要小心,不要失去«福音»的光照與它的真正價值,但這樣的事情也還是時有發生。基督徒的假師傅也可能犯下另一個錯誤由一個推定決定:相信他們所思考,說和做的一切都是明智的,公正的,符合福音的。
他們覺得自己有權以基督的名義發出指示,這樣的安全感就是給人一種印象,就是他們取代了主人,使他們更優越。 他們要求甚至師父從未聲稱擁有的頭銜,特權,榮譽,權力。
對那些在基督徒團體中負有領導責任的人,耶穌用以下的諺語叮囑他們說:沒有徒弟勝過師父的,凡受過完備教育的,僅相似自己的師父而已(40節)。
  耶穌願意讓自己的門徒們明白,尤其是個人的思想,信念,計畫與理念相反自己對他們的教導,高看自己,這是一種冒失與魯莽,沒有經過考慮所做的決定。這些人忘記了自己只是門徒,就自認為是師傅,甚至,所行所為好像要超過師傅所做的一樣。
並不只是這些。這些假師傅們還有一個更加過份的要求,是耶穌也從來沒有想過的(若317):審判自己的兄弟。正是為此,耶穌向他們講了木屑與大樑的比喻(4142節)。
對那些自認為思想,話語及行為完美無缺的基督徒,耶穌發出這樣的邀請去反省自己。他們被巨大的樹枝遮攔了自己的視野,阻止他們看見真正的光明。是哪些阻礙呢?就是人的情慾、嫉妒、想統治別人的野心、驕傲、自私、害怕、心理疾病,這些可以為人帶來致死的疾病。這些都是阻止人接受天主話語的「大樑」。需要謹慎的記住,行事為人要謙遜,不能驕傲與自負,不要將自己對世物的看法強加卡於別人,也不要總認為對別人的判斷是正確的。
為了幫助我們理解,現在舉個例子。多個世紀以來,很多人認為存在著「正義的戰爭」;認為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拿武器以«福音»的名義進行鬥爭。如果耶穌很清楚說明要愛仇人,這怎樣可以發生呢?它的解釋是:驕傲自負,不容忍,教條主義,原教旨主義的「大樑」阻止人的眼睛看見事物本質,使他們不能發現«福音»的要求。
今天如果我們被迫去接受這樣的想法,那在很多機會上將顯示自己是瞎子。因此,在做出判斷,將自己的信念強加在別人身上時,顯示自己與人不同的意見時必須十分謹慎。我們所想的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真的與«福音»精神相吻合,但是耶穌卻要求基督徒懷著一種謙遜的精神,懷著非常謹慎與對別人尊重的態度,尤其是不要使別人聽不明白,使自己的這種意見為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不要想「大樑」離我們的眼睛很遠。
在這個«福音»片斷結束的第一部分,耶穌稱呼這些「審判者」為「假善人」,這些「假師傅」,對自己的思想與理念非常自信。虛假意思是「演員」,表演節目的人。那些審斷別人的人,為耶穌來說,就是演員。他們也是罪人,他們卻在演戲:他們像法官一樣坐在法院的寶座上,向人宣佈可怕的審判。
很明顯,路加憂慮自己團體所發生的事情,他們被批評,流言蜚語,充滿惡意的判斷所分裂。為此,向他們說出上主嚴厲的話語。
在基督徒團體中怎樣區分善良與邪惡的師傅呢?怎樣知道哪些人是可信,哪些是不可信的呢?怎樣才能認識那些瞎眼與在眼中有大樑的師傅呢?
«福音»最後一部分(4345節),耶穌向基督徒提出審判的標準:沒有好樹結壞果子的,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的。每一棵樹,憑它的果子就可認出來。人從荊棘上收不到無花果,從茨藤上也剪不到葡萄善人從自己心中的善庫發出善來,惡人從惡庫中發出惡來,因為心裡充滿什麼,口裡就說什麼。(45)
我們通常認為耶穌的這句話是邀請我們通過人的外在行為去評價一個人,這是«瑪竇福音»所帶給我們的意思。但是在«路加福音»中卻有另外的意思。從上下經文中可以看出,這裡的「果實」指的是基督徒的師傅們所宣佈的信息。這樣的信息,可以是好消息也可能是假消息。
正如我們所聆聽的第一篇讀經«德訓篇»一樣,耶穌也邀請人通過話語去評價一個人:心裡想什麼,口裡就說什麼(45節)。個人的心意,可從他思想後所說的話看到(德277)。«福音»是衡量他們所宣講的標準,這樣就可以知道人所宣講的,是具有營養的食物還是有毒的水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