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
Commentary by Fr Fernando Armillini with Chinese Subtitle
「拓展你帳幕的空位,伸展你住所的帷幔,不必顧忌!拉長你的繩索,堅固你的木橛!因為你要向左右拓展,你的後裔將以外邦之地為業,住滿廢棄了的城邑」(依54:2-3)!這是先知對封閉的耶路撒冷人民說的,邀請他們走出來。過去那種傳統的狹隘民族主義已經結束了,開始了一個新的沒有邊界的萬民主義時代:因為不僅只是以色列人,而是天下所有人民,都是天主對亞巴郎許諾的繼承人。天上所有的人都必須聚焦在耶路撒冷接受天主的祝福。
這個圖像令人欣慰,使人要進入默想的層面,甚至是可見的。整個人類正朝著位於耶路撒冷的聖山走去。在那裡上主準備了豐盛的宴席。萬軍的上主在這座山上,要為萬民擺設肥甘的盛宴,美酒的盛宴;肥甘是精選的,美酒是醇清的(依25:6)。
《默示錄》的作者,用另外一種圖像,描寫在人類歷史結束時,那種令人喜悅的場景:耶路撒冷是座「城牆高而且大,有十二座門,守門的有十二位天使,門上寫著以色列子民十二支派的名字。東面三門,北面三門,南面三門,西面三門」(默21:12-13)。不同的圖像,卻有同樣的信息:無論從何處而來,都可以找到進入聖殿的大門,在那裡受到天主的接待。
但是朝向天國盛宴的道路並不是舒適與平坦的。耶穌說,引人進入生命的門是窄的,人很難找到它,但這與先知們所宣講的帶來喜悅與樂觀信息的普世救恩並不矛盾。他警告說,當一個人沿著遠離目標的路徑時,他們或會迷路,以為走上正確的軌道,因此必須要小心翼翼。是的,所有人都會到達,但最好不要在宴會結束時才到達那裡。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上主,願普世萬民都要讚頌你。」
Commentary with English Voice Over by Fr Alberto Rossa CMF
讀經一 依66:18-21
18 我要來聚集萬民及各種語言的民族,他們都要來觀看我的榮耀。19 我要在他們中施行奇事,並派遣免難的人到外邦人那裡去,即往塔爾史士、普特、路得、默舍客、洛士、突巴耳、雅汪,遼遠的海島上,即沒有聽過我的聲譽,沒有見過我的光榮的地方。20 他們要從各民族中用馬、車、轎子、騾子、獨峰駝,把你們的弟兄送到我的聖山耶路撒冷來,當作獻於天主的獻儀,好像以色列子民用潔淨的器皿將供物獻於上主的殿中一樣:這是上主說的。21 我要從他們中間選拔司祭和肋未人:這是上主說的。
人總是喜歡那些與自己想法一致、認同我們的習慣、適應我們的風俗和遵守我們法律的人,保持良好的關係。對外國人卻感到害怕,因為他們與我們在各方面都格格不入。例如,在我所居住的非洲部落中,我聽過一種奇怪的表達。 當他們看到黑色和白色在一起時 ,他們會說:“Mutxu ni mukunya”,就是說:看那裡有一個男人和一個白人。 一個肯定是男人,因為他知道並尊重傳統,另一個......是一個白人。
甚至以色列人相信他們就是唯一的「男人」。他們自認為是義人,對天主忠信,遵守嚴厲的法律,是為了避免與不認識天主的外邦人產生友誼,婚姻,因為外邦人朝拜偶像(申7:1-8)。
在歷史上所發生的事件慢慢的打破了他們這種的想法。在巴比倫充軍時,以色列人開始反思,並被迫承認,如果他們受到天主如此嚴厲的方式考驗他們,那就意味著他們並不是那麼正確。
在充軍之地,他們認識了很多具有德行的外邦人。他們應該一點也不驚奇:有很多好人,充滿同情心與憐憫心,熱情好客,與他們所想像的完全不一樣。這些外邦人的家庭生活一點也不遜於他們,彼此充滿尊重與理解,他們的倫理生活也受人欣賞,是別人的榜樣。總之,在外邦人中,也有很多比自己同胞優秀的人。
這時他們反思,意識到天主不只是以色列人的天主,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主。祂愛所有人,不分種族與民族。他們開始講論充滿幸福與和平的未來王國,將之與盛宴相比較。在那裡,食物是精選的,美酒是純清的。(依25:6)這樣的節日不只是為以色列人而準備的,而是為所有人而準備的。
今日讀經是敘述先知生活在這個更新思想的時代給人的信息。以天主的話開始:「我要來聚集萬民及各種語言的民族,他們都要來觀看我的榮耀」(18節)。然後宣布從未聽過的事情要發生:外邦人將比以色列人更加尊重上主的聖名,我將派遣他們向人宣布這樣的信息,將我的救恩帶給世界所有的人(19節)。
在最後,上主的許諾令人費解!上主從外邦人中選拔司祭與肋未人(21節)。
讀經二 希12:5-7,11-13
5 你們竟全忘了天主勸你們,好像勸子女的話說:我兒,不要輕視上主的懲戒,也不要厭惡 他的譴責,6 因為上主懲戒 他所愛的,鞭打他所接管的每個兒子。7 為接受懲戒,你們應該堅忍,因為天主對待你們,就如對待子女;那有兒子,做父親的不懲戒他呢﹖
11 固然各種懲戒,在當時似乎不是樂事,而是苦事;可是,以後卻給那些這樣受訓練的人,結出義德的和平果實。12 為此,你們應該伸直痿弱的手和麻木的膝;13 你們的腳應履行正直的路,叫瘸子不要偏離正道,反叫他能得痊癒。
《希伯來人書》是為處在困難中的基督徒而寫,他們不明白受到迫害的理由,從這樣的迫害中他們找不到任何希望。作者告訴他們迫害的意義何在。為了讓他們得到光照,再次用一些例子來教育他們。
如果有一位老師在他的學生中,有一個是自己的兒子;他不會讓自己的兒子享有特權,而是希望他像每一個人一樣向自己承擔。如果他注意到有學生懶惰又懶散,他會叫他過來教導。但如果他的兒子表現不正確,他會責備他,糾正他的行為,甚至處罰他多一點,因為兒子是他最愛的。這就是天主為什麼讓基督徒承受如此多的試探:使他們行為正直(5-7節)。試探是因為天主不將基督徒視為陌生人,而視為自己子女。當然,在這時刻,他們對父親的強硬感到不高興;但長大後,他們將會感謝父親以此方式教育他們(11-12節)。
22 耶穌經過城市鄉村,隨處施教,朝著耶路撒冷走去。23 有一個人給他說:「主,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嗎﹖」耶穌對他們說:24 「你們竭力由窄門而入罷!因為將來有許多人,我告訴你們:要想進去,而不得入。25 及至家主起來把門關上,你們在外面站著,開始敲門說:主,請給我們開門罷!他要回答你們說:我不認識你們是那裡的。26 那時,你們會說:我們曾在你面前吃過喝過;你也曾在我們的街市上施教過。27 他要說:我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是那裡的;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都離開我去罷!28 幾時你們望見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及眾先知在天主的國裡,你們卻被棄在外,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29 將有從東從西,從北從南而來的人,在天主的國裡坐席。30 看罷!有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也有最先的將成為最後的。」
在《瑪竇福音》中,我們經常看到耶穌反對惡人說的嚴厲話語:常提到火獄的罰;要將綿羊與山羊分開,至少有六次;他向罪人宣布有哀號與切齒等待他們。
路加介紹耶穌是一位善於理解,寬容並時常準備好與貧窮的,絕望的,生活艱難的人在一起。 他總是把他呈現為......除了在今天的片段中,奇怪的是出現了威嚇和譴責。 有一道狹窄的門幾乎不可能通過:它甚至是關閉的,誰在內就在內,誰在外就在外。 遲到者敲門被認真的拒絕:主人在屋佈內大叫出來說—現在為時已晚!離開我吧! 我不認識你! 你們被棄在外,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
當明白了在《路加福音》中的主要思想 — 喜悅、慶祝、樂觀、慈悲的天主後,就會對耶穌這樣的話語感到震驚。耶穌從來沒有說過如此生硬的話語,衪喜愛稅吏與罪人,願意接受他們的邀請到他們家裡與他們同桌共食。在這個比喻中,耶穌似乎不再是那個邀請跛子,瞎子與聾子赴宴的耶穌(路14:13)。在這裡,我們既看不到準時開門的耶穌,也看不到立即請人就進入天國赴宴。耶穌的形象,覺得與醫生治療疾病不同,與牧人面對羊群丟失時去尋找的形象也不同,也不是為了朋友的請求而半夜起來給麵包的朋友的心情,與「浪子回頭」中那個的慈父所擁有心情完全不一樣。覺得耶穌的建議「努力由窄門進入天國」令人不可思議,這似乎是一個只關心自己得救的邀請。
誰如果只關心自己,想在宴席上佔據一個重要位置,就對還在宴會外面的人一點也不感興趣。現在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路加福音》中這句生硬的話語了。在路加的團體中,存在著寬容主義、疲憊,想與天主看齊、認為只有懷著善意就可以獲得救恩。路加強調說,如果這樣下去,就會有很多基督徒被排斥在天國之外,覺得有必要放棄那種充滿假像的樂觀主義。用與他們時代的文化與環境的圖像來說明其意義。我們必須要注意這些,否則就會歪曲它的意義,認為它就是要在世界末日將要發生的事。它的結局好像充滿悲劇,但是它的語言卻是令人著迷的。當時的福音宣講者想以此方式,引起當時的人們的注意。
現在看看這些話語的真正意義。一天,有一個人問:將來得救的人真的很少嗎(23節)?一些猶太經師們曾經教導說所有以色列人都將參與天國的盛宴。而有些人卻說不是這樣的,其實喪亡的人比得救的人更多,正如河不僅是一滴水一樣。而當時更為普遍的看法是:
在這個世界,天主創造了許多人,但只有很少人能夠得救。
耶穌不評價這樣的問題。因為它是個不懷好意的問題,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任何答案都是錯誤與無意義的。如果回答「是」,將給人錯誤的保證。如果回答「不是的」,那麼將使人放棄需要努力的印象。耶穌來並不是為了顯示得救的人數,他並沒有來揭露秘密數字和日期,如今天一些狂熱份子所想夢想的。而衪願意告訴人應該有所選擇,因為救恩的機會是不容錯失的。不討論在世界末日的情況與救恩的問題,而是澄清怎樣進入天國。就是今天的門徒們應該怎樣做。.
第一個條件就是:「你們竭力由窄門而入罷!因為將來有許多人,我告訴你們:要想進去,而不得入」(24節)。令人奇怪的是居然有人想進入卻不得入,很明顯的就是不是缺少進入的願望,而是方法錯了。它指的法利塞主義的人,雖然他們的行為無可指摘,甚至是別人的榜樣,每星期守齋兩次;既不是強盜,也沒有犯姦淫,但卻仍然不得進入天國內。
我們知道,只有一種方法可以進入窄門:使自己成為弱小者。那些自認為了不起與高傲的人不得進入天主的國,雖然用盡各種方法,嘗試各種辦法卻仍不得進入。現在應該可以明白耶穌的話語了:如果想成為耶穌的門徒,就必須要成為弱小者,成為所有人的僕人。
法利塞人的錯誤就是驕傲自負,他們的信德是建立在自己的聖善與善行基礎上的。他們不遺餘力,竭盡全力取悅天主。保祿也清楚這點(羅10:3),但他過於自負了。
那些認為自己不配領受天主獎賞的人,只看到自己的脆弱與渺小,不值得領受天主慈悲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進入天國。
誰不從內心意識到自己的渺小,即使實踐很多的外在宗教敬禮 — 如祈禱,教理講授,宣講,敬禮,甚至行很多奇跡(瑪7:22) — 都不能進入天國。
耶穌繼續以另外一個比喻帶出另外一個要求,去邀請自己的門徒們為進天國,必須要努力奮鬥,就是需要懷著焦急的心,時間不能浪費(25-30節)。
很明顯,天主就是這個主人,正如借著先知的口所宣講過的,現在準備天國的盛宴(依25:6-8,55:1-2,65:13-14)。
現在這個序幕被分開了。看看第一組人,他們站在外面,用自己的理智妄想進入天國的盛宴中:我們曾在你面前吃過喝過;你也曾在我們的街市上施教過(26節)。主人卻回答說:你們這些作惡的人,我不認識你們,都離開我去罷(27節)!
這些人是誰?他們認識耶穌,很瞭解耶穌,曾經聆聽過耶穌,與衪一起吃過喝過。就是說他們不是外邦人,而是基督徒團體的成員。他們在領洗時都記錄了一個名字,他們讀過福音與參加過聖體聖事宴席。他們很虔誠的參與各種敬禮,雖然這樣,他們還是被拒絕在天國之外,因為只認識福音的建議與精神還不夠,需要實踐出來。誰如果不花時間盡力實踐,就是邪惡的工人。
這是對那些只顧及外在的基督徒,是對不冷不熱的基督徒的一種嚴厲的批評、他們滿意外在的一切。舉行空洞的禮儀,只有外在的形式,而沒有內在的生命轉化。
當然,這不是最終的審判,而不是將他們永遠排斥在救恩之外。如果這樣理解,會帶來嚴重的危險,與福音的精神不相符合。
耶穌是對此時此刻的基督徒講這樣的話。邀請他們懷著緊急的心情去反思現在的情況及自己的靈性生命,因為很多基督徒只是徒有其名,而沒有內涵實質。如果他們還沒有意識到他們的這種情況,那麼在最後的時候將會有哀號(當發現自己失敗時所承受的命運)與切齒(這是憤怒的標記,太遲發現錯誤)。
現在我們看看第二組人,就是在裡面參加天國婚宴的人。先祖們也坐在天國的宴席上,亞巴郎,依撒格與雅各伯。還有所有先知們。最後是一大群數不清「從東方與西方,從北從南而來的人」。並沒有說所有人都認識耶穌,不是所有人都與耶穌同伴而行,也許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耶穌本人。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如果他們進入天國,肯定是通過窄門而進入的。而其餘的人卻被留在天國之門的外面(28-30節)。
現在看看路加福音第9章,有一天,在門徒們中間,他們討論在他們中誰是最大的。耶穌領過一個小孩子來,放在他們中間對他們說:在你們中間最小的那位就是最大的(路9:46-48)。誰若不努力使自己成為最小的,就不能進入天國參與盛宴。
耶穌不想用地獄來威脅人,衪譴責的是那些不冷不熱,安於現狀,虛偽的,自以為是耶穌的門徒。他們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耶穌也要對他們說:「我不認識你們」。
路加 — 也許是因為有點極不情願與勉強在自己的福音中說出這樣的話,因為這不是他的語言風格 — 與瑪竇福音經威脅與令人深思的話語結束不同:「我給你們說:將有許多人從東方和西方來,同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在天國裡一起坐席;本國的子民,反要被驅逐到外邊黑暗裡;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瑪8:11-12)。而路加卻以節日與盛宴的喜慶結束它的比喻,並帶來具有意義的話語:「看罷!有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也有最先的將成為最後的」(30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