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 2019

像棕櫚般茂盛,像黎巴嫩香柏一樣成長


甲年將臨期第二主日

Commentary by Fr Fernando Armellini with Subtitles 
                                                     
                  以色列是一棵上主育苗、種植的樹。後來,仇敵們趕來,佩戴伐木的斧子,無情劈砍,將它削為一截光禿禿的樹樁(參閱詠74:5-6)。
                  這就是我們的歷史。邪惡的權力包圍着每一個人,除去我們的光明與氣息,使我們成為乾枯的枝條,不能結出果實。
                  但我們若失去希望,就是有禍的。
                  先知們這樣保證說:來日雅各伯將生根,以色列要發芽開花,她的果實要布滿地面(依27:6)。我對以色列將如甘露;她將開花如百合,紮根如白楊;她的枝條必要茂盛,她的秀麗就如橄欖樹,她的芬芳就如黎巴嫩的馨香(歐14:6-7)。
                  在那位使亞郎乾枯的棍棒開花的上主面前,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戶17:23)。
                  按照上主的許諾,從葉瑟的樹榦上將產生一株嫩芽——基督——所有人都從這裡獲得救恩。從祂那裡產生活力,並保持旺盛的精力,使種植在天主樂園中的每棵樹都結實累累。為那些相信天主的人,沒有絕望的情景。
                  為將此訊息內在化,我們可複述這句話:我們雖害怕仇敵的斧頭,但不怕天主的斧頭,它斬除我們花園中種種惡毒的植物。
Commentary with English Voice Over by Fr Alberto Rossa CMF

讀經一:依 11:1-10

                  由葉瑟的樹榦將生出一個嫩枝,由它的根上將發出一個幼芽。 
                  上主的神,智慧和聰敏的神,超見和剛毅的神,明達和敬畏上主的神將住在他內。 
                  【他將以敬畏上主為快慰,】他必不照他眼見的施行審訊,也不按他耳聞的執行判斷。 
                  他將以正義審訊微賤者,以公理判斷世上的謙卑者,以他口中的棍杖打擊暴戾者,以他唇邊的氣息誅殺邪惡者。 
                  正義將是他腰間的束帶,忠誠將是他脅下的佩帶。 
                  豺狼將與羔羊共處,虎豹將與小山羊同宿;牛犢和幼獅一同飼養,一個幼童即可帶領它們。 
                  母牛和母熊將一起牧放,它們的幼雛將一同伏卧;獅子將與牛一樣吃草。
                  吃奶的嬰兒將遊戲於蝮蛇的洞口,斷奶的幼童將伸手探入毒蛇的窩穴。 
                  在我的整個聖山上,再沒有誰作惡,也沒有誰害人,因為大地充滿了對上主的認識,有如海洋滿溢海水。 
                  10 那一日,葉瑟的根子將成為萬民的旗幟,列邦必將尋求他;他駐節之地,將是輝煌的。

                  與上主日一樣,依撒意亞將我們帶向充滿田園氣息的和平、兄弟友愛、普世性的愛中。先知以取自動物王國的圖像,在本篇讀經的第二部分(6-9節),描述一個沒有敵意、仇恨、敵視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野獸變成可以馴服的溫順動物:虎豹將與小山羊同宿,牛犢和幼獅一同飼養,一個幼童即可帶領它們。母牛和母熊將一起牧放,它們的幼雛將一同伏卧;獅子將與牛一樣吃草。吃奶的嬰兒將遊戲於蝮蛇的洞口,斷奶的幼童將伸手探入毒蛇的窩穴(6-8節)。
                  這種和諧不只存在於動物與動物之間,也存在於天主和人,以及人和人之間:再沒有人做惡,窮人與軟弱的人不再承受不義與壓迫。所有人都在愛中彼此共融,因為大地充滿了對上主的認識,有如海洋滿溢海水9節)。
                  這個神諭在以色列處於歷史性危機的時刻發出,更令人驚訝;那時,達味王朝雖承載着眾多期望,卻不再像黎巴嫩的香柏樹一般強大茁壯,而是被削減為一截無生命的、被砍掉的樹榦。
                  先知這樣宣講,是想在百姓中重新喚起信心與希望。既許必踐的天主,會展開和平的新時代,一如在人類犯罪前那存在於地上樂園的時代。
                  這裡產生了一個問題:先知的預言什麼時候可以實現?本篇讀經的第一部分(1-5節)給出了答案。
                  先知以取自植物界的圖像,宣告達味王朝的最終命運。從一條不起眼的樹根、一截無人覺得其有價值的樹樁、一個白冷的卑微牧人——葉瑟——將抽出一株嫩芽。
                  因着天主的祝福,這棵樹苗獲得了活力,開始成長。《聖詠》作者以一副新穎的圖像描述說:它的蔭影遮蔽着群山峻岭,它的枝幹與蒼天松柏相等(詠80:11)。後來,它遭遇重創,樹榦被打斷、焚燒、削減為一根冒煙的燒柴。這是一切的終結嗎?難道天主因着厭惡達味家室的不忠信,已收回祂藉納堂先知的口所作的許諾嗎(參閱撒下第7章)?
                  先知的回答是——不!從葉瑟家族那枯焦的樹樁上,將奇妙地露出一株新芽,藉著它,天主的一切許諾將得以實現。
                  這株來自葉瑟之根的嫩芽,將具有種種卓越的天賦。
                  它將充滿上主的神:它將完全擁有在世界開始時運行於水面之上的神力(創1:2);這股神力賦予英雄們(如三松)力量,也啟發了自梅瑟開始的眾位先知(參閱戶第11章)。
                  這位被引用了四次,而數字表示全面性。正如從四面而來的猛風一樣,上主之神將祂的全部能量,都彙集在這葉瑟之子身上。
                  受自上主之神的天賦,有六項;先知將它們編為三對列出:
智慧和聰敏:撒落滿可謂這些天賦的代表;這位智慧的君王,在他以前沒有像他的人,在他以後也不會興起一個像他的人(參閱列上3:12)。
                  超見和剛毅:意指以明智並以軍事才能施行治理的能力,這是達味身上洋溢着的品質。
                  明達和敬畏上主:指的是對天主的馴良與服從;古聖祖們可謂此種品德的榜樣。
                  那完全擁有上主之神的、眾望所歸的達味後裔,將成為一位君王;他將完成天主交給他的使命,即建立正義、保護弱小與受壓迫的人。他將以他話語的力量使那些施暴者無能為力,使不虔敬者消失。正義與忠信將處處伴隨他,猶如他衣服上的裝飾。
                  依撒意亞所說的這位君王是誰呢?達味的後裔中,沒有一位擁有這一切品質,或實現了這些夢想的。這許諾在耶穌身上被實現;他作為達味家族中的新芽,赫然出現於世。
                  即便在耶穌誕生后,強者仍在繼續壓迫弱者,人權被忽視、遭踐踏,各種分歧、仇恨與暴行依舊在肆虐,一如我們終日所看見的。但是,達味家族的新芽出現了,且正在壯大,已發展成一個民族,即教會,它受託要使依撒意亞宣告的新社會臨現於此世。

讀經二:羅 15:4-9
                  其實,凡經上所寫的,都是為教訓我們而寫的,為叫我們因着經典上所教訓的忍耐和安慰,獲得希望。 5 願賜忍耐和安慰的天主,賞賜你們仿效耶穌基督的榜樣,彼此同心合意,好一心一口光榮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天主和父。 
                  為此,你們要為光榮天主而彼此接納,猶如基督也接納了你們一樣。 8 我是要說:基督為了彰顯天主的真實,成了割損的僕役,為實踐向先祖們所賜的恩許,而也使外邦人因天主的憐憫而去光榮天主,正如所記載的:為此,我要在異民中稱讚你,歌頌你的聖名。


                  保祿擔憂的是存在於羅馬團體內部兩群基督徒之間的那些張力。人數較少的群體,由宗徒稱之為軟弱的人們組成;他們嚴守古時的宗教傳統,度着簡樸與克已的生活,甚至連合法的享受,也都予以放棄。他們遵守許多規定,諸如割禮、戒絕不潔的食物。另一個被稱為堅強的群體,堅信古代法律強加於人的種種慣例已失去其價值,相信基督就已足夠。
                  那些軟弱的批評那些堅強的人,認為他們做事草率,流於表面;反過來,那些堅強的鄙視那些軟弱的人,視其為思想愚鈍、落伍、守舊的人。
                  被置於堅強者之中的保祿,對所有人發出的勸告是仁愛與互相尊重。他援引基督的榜樣,作為決定性的論據:耶穌從沒有尋求過自己的私利,而是忘掉自己,完全投身於對他人的服務。
                  門徒不可與師傅背道而馳;他們不可謀求自己的私利,只應為兄弟姐妹們的益處着想。如果對他人的愛要求他們限制自己的自由,他們應樂意而為。
福音:瑪 3:1-12

                  那時,洗者若翰出現在猶太曠野宣講,說:2 “你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臨近了。
                  這人便是那藉依撒意亞先知所預言的:在曠野里有呼號者的聲音:你們該當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他的途徑。
                  這若翰穿着駱駝毛做的衣服,腰間束着皮帶,他的食物是蝗蟲和野蜜。那時,耶路撒冷、全猶太以及全約但河一帶的人,都出來到他那裡去,承認自己的罪過,並在約但河裡受他的洗。
                  他見到許多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來受他的洗,就對他們說:毒蛇的種類!誰指教你們逃避那即將來臨的忿怒?那麼,就結與悔改相稱的果實吧!你們自己不要思念說:我們有亞巴郎為父。我給你們說:天主能從這些石頭給亞巴郎興起子孫來。10 斧子已放在樹根上了,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必被砍倒,投入火中。
                  11 我固然用水洗你們,為使你們悔改;但在我以後要來的那一位,比我更強,我連提他的鞋也不配,他要以聖神及火洗你們。12 他的簸箕已在他手中,他要揚凈自己的禾場,將他的麥粒收入倉內,至於糠秕,卻要用不滅的火焚燒。

             
     
在耶穌時代,人們相信厄里亞沒有死,而是被提升到天上,在某日要再次顯現。實際上,瑪拉基亞先知曾說:看!我要派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在上主偉大及可怕的日子來臨以前,我必派遣先知厄里亞到你們這裡來(拉3:123)。
                  耶穌復活後,當初期基督徒明白上主的日子就是耶穌帶來救恩之日的時候,他們甚至領悟到厄里亞就是人們所說的那位先知——他就是天主所委任的洗者若翰,為默西亞的來臨將百姓們準備好。他們甚至記起師傅耶穌針對此人所說的話:你們出去到底是為看什麼?為看一位穿細軟衣服的人嗎?啊!那衣着華麗和生活奢侈的人是在王宮裡。你們出去究竟是為看什麼?為看一位先知嗎?是的,我告訴你們:而且他比先知還大。關於這人經上記載說:看,我派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他要在你前面預備你的道路。我告訴你們:婦女所生的,沒有一個比若翰更大的;但在天主的國內最小的,也比他大(路7:24-27)。因為眾先知和法律講說預言,直到若翰為止。若是你們願意接受,他就是那位要來的厄里亞(瑪11:13-14)。耶穌回答說:厄里亞的確要來,且要重整一切;但我告訴你們:厄里亞已經來了,人們卻不認識他,反而任意待了他;照樣,人子也要受他們的磨難。門徒這才明白耶穌給他們所說的,是指的洗者若翰(瑪17:11-13)。
                  誰是若翰洗者?他是一位相當神秘的人物。與之同時代的著名歷史
學家約瑟夫斯(
Giuseppe Flavio),這樣評價若翰:他是一位善人,曾勸導希伯來人度正直的生活,即藉着彼此公平相待,以虔敬順服於天主,並藉着給人授洗。實在,若翰的看法是,即便是這樣的洗滌,也不可認為是對諸罪的赦免;但他相信,若此前靈魂未通過正直的品行得以凈化,那麼此洗禮的結果不過是一種身體的潔凈而已Antichità Giudaiche《猶太古史》18.5.2 §§ 116-119)。
                  在今日的福音中,瑪竇描述若翰是一個嚴於律己的人(4節)。他吃的是曠野居民食用的簡單食物,穿的是粗糙的衣服——像厄里亞一樣,腰間束着標誌性的皮帶(參閱列下1:8),以及一件毛外氅——先知的制服(參閱匝13:4)。
                  洗者若翰的整個人,是對富足社會的一種控訴與譴責——古今皆然——後者關注的是短暫、庸俗的事物,奉行奢華炫耀的錯誤價值觀。
                  福音作者對於若翰的訊息,以一句話來概括:你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臨近了2節)。
           
       
對一個更好的未來的期望,是先知們所講訊息中的一個核心主題。與設想黃金時代存在於過去的其他民族不同,以色列將天主的國放在未來。他們在等待一個天主在其中成就和諧、充滿和平的世界,一個基於愛、以與大自然和諧、與人和諧、與天主和諧為基礎而展開人際關係的世界。
                  宣講默示言論的人,曾描述人類歷史發生在獸類王國之後。由海中上來的獸,指那些大帝國——巴比倫、瑪待、波斯、希臘(參閱達第7章)。時局雖然艱難,但不必灰心喪志:舊的世界已經結束,新的世界即將開始。
                  現世的痛苦不必解釋為死亡的標記,卻如難產時的痛楚,預示着一個新時代的誕生
                  百姓既有這樣的期待,便不難預見若翰的宣講會引發人們的極大熱忱。所有人都跑去接受洗禮,願首先被引入這天主的國
                  但是,用水施洗並不夠。約旦河不是一個能奇迹般地釋放赦罪效果的水池。為準備好進入那國度皈依是必需的,亦即倒轉步伐,改變路線,徹底改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只糾正某些倫理方面的行為並不夠,更需要的是實行一個全新的出谷 

                  他們從耶路撒冷出來,到他那裡去……以色列子民在這裡;他們雖已在許地內安家,現在卻放棄自己想必已獲自由的狀態,而返回約旦河。他們雖自以為自由,卻在現實中繼續做着奴隸,即自已宗教信條的奴隸、固執己見的奴隸、自己偽造之天主像的奴隸。
他們承認自己的罪……他們意識到自己仍生活在流亡之境,缺乏自由。
                  每年將臨期第二主日的禮儀,都會向信眾提及若翰洗者的宣講,因為正如他曾為默西亞的來臨準備了以色列子民,今日他同樣能指導我們去迎接那正在來臨的上主。
                  今日與那時一樣,最難完成的一步,是懂得從我們已安家的地方”“走出去的必要性,即走出我們所構建的神學與宗教反面的安全感,而接納常新的天主聖言。
                  並非所有人都在急切響應若翰洗者的邀請,並非所有人都願致力於一種根本性的內在轉變。法利塞人與撒杜黨人,雖對若翰的宣講好奇,卻感到難以參與其中。他們不信任他,寧願固守自己有把握的事情(7-10節)。他們認為,身為亞巴郎子孫的事實,已可令他們在天主面前心安理得。這種錯誤的安全感,遭到後來猶太經師的言論譴責:正如葡萄藤憑藉枯木而立,以色列人也在如此憑藉他們祖先的功德。
           
       
若翰洗者用以迎接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的,正是這種嚴厲的斥責——“毒蛇的種類!他將他們比作毒蛇,將致命的毒液注入不小心接近他們的人。而後,他痛斥並宣告那直擊其要害的悲慘結局:冒着如同不結果實的樹木被砍掉、空殼的糠秕被焚燒的危險。天主的忿怒正降在他們身上。
                  我們面對的這些充滿戲劇性後果的圖像,似乎與讀經一中依撒意亞的夢想前後矛盾。
                  這恫嚇的語調,由洗者若翰口中發出,並不令人詫異。那個時代的宣講者們用的就是這樣的表述方式,而且,這樣的用語也常常出現在《聖經》中。先驅者若翰,用它告誡那拒絕皈依之邀請的人——他們失去在愛中與基督邂逅的機會;而基督前來,是為將人引入祂的喜樂與平安。
                  從整部福音的上下文來看,先驅者的話語具有一種超越當前的意義。這也發生在蓋法身上,他在沒有意識到的時候,講出預言(參閱若11:49-51)。
                  若翰在講到天主的忿怒時,對於它會如何顯現,並沒有清晰的概
念。

                  天主的忿怒是在《舊約》中反覆出現的一幅圖像,不可將它理解為個人被冒犯后所爆發出的怨恨。它表達的是天主的愛:天主撲擊邪惡,而非作惡之人;祂不願打擊人,但會使人擺脫罪惡。
                  斧子將樹從根上砍斷,它與耶穌所講的修剪葡萄樹的剪刀功用相同,即將那些奪取珍貴樹液繼而使樹窒息的無用枝條統統剪去(參閱若15:2)。被連根拔除、投入火中的樹木並不是指人,因為天主總是愛人如子,它指的是存在於每人、每個機構內的邪惡之根,必須將其完全粉碎,使之不能再萌芽(參閱拉3:19)。
                  經歷被砍總是痛苦的,但天主的施為卻滿含眷顧——它們為新枝抽芽、能結果實創造有利條件。
                  最後,天主以之實施審判的簸箕,是一幅生動的畫面;它描述每人的作為將怎樣被天主審查。
            
      
在人間法庭上,審判官只考量罪錯,並根據所犯的惡行作出宣判,很少將善舉考慮在內;在天主的審判中,情況卻恰恰相反:祂用自己的話語作為簸箕,將每人都放在祂聖神的強風吹拂下,徹底吹凈糠秕,在打穀場上只留下寶貴的顆粒——無論多少,每人所完成的愛的作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