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你應該害怕天主的審判!」這是一些講道者仍用來令人害怕的威嚇語,具有威懾性;但是為了擺脫邪惡的束縛,這好像並不有效。
《瑪竇福音》中,天主以審判者的形像幾乎在每頁都可以看到。這有什麼意義呢?這種最後的審判好像離現世很遙遠,且不太確定,不能影響人類今日的選擇。更重要的是最後的審判,是在人現世生命結束時,天主如同在法庭上的審判,人不可辯護。那時候,人將無法彌補所失去或不善用的時間。然而,我們感興趣的是天主另一種審判---現世性的審判。
面對我們個人的選擇,我們會聽到很多的「審判」,有來自朋友的、公眾的、時尚的,虛榮的、嫉妒的、驕傲自負的、當前的道德.…..同時還有……這些審判是輕聲的、沉默的,被其他審判所淹沒的。但是,天主的審判卻是唯一的生命之路,唯一在最後時將會証明是有效。
「醒寤」的意思是能懂得分辨,能掌握審判的時刻,雖然審判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和時間來臨。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天主,求你使我們跟隨你的審斷。
讀經一:依 2:1-5
1 阿摩茲的兒子依撒意亞關於猶大和耶路撒冷所見的事情:2 到末日,上主的聖殿山必要矗立在群山之上,超乎一切山岳,萬民都要向它湧來。
3 將有許多民族前去,說:「來!我們攀登上主的聖山,往雅各伯天主的殿裡去!他必指示我們他的道路,教給我們循行他的途徑。因為法律將出自熙雍,上主的話將出自耶路撒冷。」4
他將統治萬邦,治理眾民;致使眾人都把自己的刀劍鑄成鋤頭,將自己的槍矛製成鐮刀;民族與民族不再持刀相向,人也不再學習戰鬥。
5 雅各伯家!來讓我們在上主的光明中行走罷!
以色列人,每年至少一次到耶路撒冷聖殿參與慶節,奉獻全燔祭與贖罪祭,向上主還自己的願。
依撒意亞,這位在皇宮內出生與成長的先知,觀察到每天都有朝聖者到上主的聖山,「周旋在歡樂的群眾裡,在群眾歡呼讚頌的歌聲裡,領他們朝覲天主的聖殿」(詠42:5)。這樣的輝煌場景在先知內心引起很大的觸動,也激起他的夢想。在今日讀經一中,他為我們帶來了等待的喜悅與希望。
南國猶大這時被一夥軍事同盟所包圍,處於困難時期,外部的環境也非常危急。他們被慫恿參與一場輕率的軍事戰爭,就是對抗亞述帝國。有人報告達味家說:「阿蘭已經駐紮在厄弗辣因!」君王與人民都膽戰心驚,有如風中搖動的樹木(依
7:2)。
所有的人都驚慌失措,感到害怕,只有依撒意亞保持安靜,並邀請大家對天主保持信心——耶路撒冷不會淪陷。他懷著陶醉與狂喜的心情,目光指向遠方與未來,宣布自己的話語。
他說,我看到上主的山被高舉至高點;我看見一大群由不同民族、種族、語言與國度而來的朝聖者(2節),走向上主的聖殿。他們不是去奉獻全燔祭、犧牲、獻香,而是去聆聽上主的話,走「上主的道路」(3節)。
接近上主聖殿與聖山,所帶來的是和平(4節)。死亡的工具,刀劍與槍矛變成了生產的工具,就是鋤頭與鐮刀。人們毀掉了戰爭的武器,並使戰爭結束。這是普世渴望和平的氣息,是正義的王國,是天主的祝福。
與此相似的信息已經宣布了。有許多記錄,敘述古代中東一帶,法郎與其統治者們在喜悅中的慶祝,就是他們宣布的和平。
國王從寶座上下來,象徵統治時期的黃金時代。一種幾乎接近默西亞的語言,稱呼納梅斯四世( RAMSES IV):飢餓的人在歡樂中得到了飽飫、赤身露體的人也得到了衣服、在監獄裡的人得到了釋放、爭吵的人也彼此修好了。
或者,在這一天,雖然法郎宣布自已就是世界的和平君王,卻用一支箭射向四個不同的方向。他以這個動作,威懾企圖侵略自己國家的人。他要用這種武力保證自己國土的和平,以此炫耀自己國家的武裝力量。
依撒意亞卻宣布另外一種和平,即不建立在人的聰明與人的計劃上,而是取決於所有人是否願意接近上主的聖山,和平之城,是否聆聽天主的話語。這種話語改變人心,聆聽的人會停止修建心中的巴貝爾塔,並永久放棄使用武力。
當耶穌,和平的種子,來到世界上時,基督徒就會看到先知的宣講要實現。「因為基督是我們的和平,他使雙方合而為一;他以自己的肉身,拆毀了中間阻隔的牆壁,就是雙方的仇恨」 (弗2:14,17)。
從那時起,猶太人曲解了這樣的意思,他們說納匝肋人耶穌不是先知們所預報的默西亞,和平的使者,因為新世界還沒有顯示出來。
反對非常嚴重,但卻是來自人們的誤解。因為如果沒有人的合作,天國的來臨就無法實現。正如一粒種子,它的成長過程很緩慢,需要人的努力,經過多少年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
先知所說的「最後一天」已經開始,許諾也慢慢在從聖誕節開始實現。初期教會的教父們對此事有著深刻的認識與理解。
奧力振說:「別人會繼續進行戰爭與衝突,但是我們基督徒,卻藉著耶穌,和平的君王,成為和平之子。」
猶斯定回答特洛佛尼(TRIFONE)經師說:「如果我們驍勇善戰,懂得帶兵打仗也許是件好事;因為我們可以將所有的戰爭工具變成和平的工具,使刀劍變成鋤頭,槍矛製成鐮刀。而現在我們卻建設天主的和平、正義、信德與望德,這正是從父而來的希望。」
依乃略更清楚說明:「現在我們不願意繼續戰爭,如果有人打擊我們,我們就轉過另一臉頰給他。如果所有的事情都發生,這一切都發生在先知們所宣布的一個人身上:納匝肋人耶穌。」
和平的世界總會實現,但是它建立的過程卻是漫長的;並需要人作出根本性與決定性的選擇,就是朝向基督,讓自己被天主的話所改變。
讀經二:羅 13:11-14
11 再者,你們該認清這個時期,現在已經是由睡夢中醒來的時辰了,因為我們的救恩,現今比我們當初信的時候更臨近了。
12 黑夜深了,白日已近,所以我們該脫去黑暗的行為,佩戴光明的武器;13
行動要端莊,好像在白天一樣,不可狂宴豪飲,不可淫亂放蕩,不可爭鬥嫉妒;14
但該穿上主耶穌基督;不應掛念肉性的事,以滿足私慾。
保祿在他的書信中用「光明」與「黑暗」描寫基督徒的生活。他說,領洗前是在黑暗中行走,所有的行為,如貪食、狂飲作樂、腐朽、無禮,在光明的照耀下是可恥的。這些行為蒙敝人的思想,使人的心靈硬化,並阻止人接受天主對世界的正確審判。領洗後,拋棄了這些行為,並進入了光明的國度;就脫去了舊衣,而穿上了新衣——基督。今天可以看到基督在他們身上的工作、話語、微笑與面容,因為他們穿上了基督。
保祿重申,基督徒團體內黑暗的行為沒有完全消失。他意識到黑暗——戰爭、報復、嫉妒與仇恨等還在這個世界上,不能讓這些戰勝我們。保祿的話是一個希望的邀請:黑夜已經過去,光明即將來臨。一個新人類即將出現在地平線上。在基督升天三十年後,保祿顯示自己很大的信心。今天這些問題仍然存在,甚至好像充滿悲劇。今日世界面臨著生態與人口危機,有許多人指出人正失去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這似乎不是假的,二千年過去了,這個世界仍然充滿黑暗與戰爭,將來充滿了悲觀主義。訓道篇已經這樣警告過:你不要問:「為什麼昔日勝於今日﹖」因為這樣的詰問,不是出於智慧(訓7:10)。
如果我們懷有保祿宗徒的眼光,與他一樣相信聖神的臨在,就會發現,即使在較為黑暗的時刻,也能發現新世界正在開始的標記與象徵。
福音:瑪 24:37-44
37那時候,耶穌對自己的門徒們說:就如在諾厄的時日怎樣,人子的來臨也要怎樣。
38 因為就如在洪水以前的時日,人照常吃喝婚嫁,直到諾厄進入方舟的那一天,39
仍然沒有覺察;直到洪水來了,把他們都捲了去;人子的來臨,也必要這樣。
40 那時,兩個人同在田間,一個被提去,一個卻被遺棄;41
兩個女人同在磨旁推磨,一個被提去,一個卻被遺棄。
42 所以,你們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在那一天你們的主人要來。
43 這一點你們要明白:如果家主知道,盜賊幾更天要來,他必要醒寤,不讓自己的房屋被挖穿。
44 為此,你們應該準備,因為你們不料想的時辰,人子就來了。 」
這段福音描寫世界的終結與天主的懲罰,所用的語言令人感到很奇怪。可以理解為只是邀請人準備好,因為死亡是不可預見的。如果這樣理解,就是對耶穌時代所使用的末世性語言缺少理解。在我們的語言與文化中沒有這種思想。有一點要記住:福音是好消息,是喜悅與希望的宣佈。如果誰感到害怕,就可以肯定他誤解了其信息,與原文所要表達的信息差之千里。
今日福音中的重點好像是威嚇:自然災禍、毀壞、死亡的時期。這種語言風格充滿挑戰性。天主的審判是帶有懲罰性的,因為耶穌願意強調,不要錯過天主為人提供的施行救恩的機會。疏忽大意、愚蠢無知、不注意時代的徵兆、精神上的冷漠等,都將人帶向災禍。誰如果只顧享受這個世界的樂趣,誰生活在麻木無情中,被這個世界的外表所吸引,生活遲鈍,只追求自己的喜愛,誰就會給自己帶來災難。
這些圖像有什麼意義呢?現在我們看原文中的細節。一天,門徒們邀請耶穌觀看金碧輝煌的聖殿;其實是他們想顯示內心對聖殿的自豪。耶穌的回答具有先知性的挑戰:「你們不是看見這一切嗎?我實在告訴你們:將來這裡決沒有一塊石頭,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的”」(瑪24:2)。因為耶路撒冷拒絕悔改,正走在毀滅的邊緣。門徒們便向耶穌提出兩個問題:請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要發生這些事?又什麼是你來臨和時代窮盡的先兆」(瑪24:3)?耶穌並沒有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耶穌的答覆為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啟發意義:「必須要醒寤」。現在舉三個例子,以便更好地說明。
第一,是《創世紀》6-9章的敘述。在諾厄時代,有兩類完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第一類人是,他們認為吃喝玩樂、盡情享受是唯一要做的事情;他們毫無準備,最後歸於毀滅。另一類人就是保持醒寤,時刻注意要發生的事,並認為洪水即將來臨,因此獲救了,並從他們又開始了一個新人類(37-39節)。耶穌聲明,正如洪水來臨是毫無徵兆且無人知道時間一樣,耶路撒冷的毀滅也會忽然來臨。與諾厄時代的人一樣,耶穌時代的猶太人也沒有認出耶穌就是天主所派遣的那位,拒絕聆聽衪的話語,他們隨著耶路撒冷城一齊毀滅。那些對衪保持心靈開放的人,卻認識並接納衪的信息,獲得救恩,從而開始了另一個新人類。
第二個例子,就是所有善男信女們每天所做的工作,每天在田間的工作和準備發酵的麵包(40-41節)。只有每天正常生活,甚至外表上看很平庸的情況中,得到智慧人的指引,才能發現上主已經來了。其餘給人帶來的是分散內心,使人不安、懶惰、輕率、冒失,帶來失敗的許諾。兩類人雖然所做的事一樣:勤奮工作,為了生活而奔波、吃喝、婚嫁,但是生活的方式與方向卻完全不同。保持醒寤的人,讓自己被天主的光明所帶領,得到救恩。被這個世界的焦慮與外表所迷惑的人,因不注意天主現世的審判而失落了,失掉了天國。
要作出決定是緊急及戲劇性的,就是在生命與死亡之間做出選擇。正是為了這點,耶穌強調說:「你們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在那一天你們的主人要來」(42節)。值得重複的是,耶穌並不是在我們生命終結時才審判我們,而是今天,就是現在,帶著衪的救恩審判而來。
第三個例子更清楚:強盜不會事先通知主人甚麼時候會來。為此,主人不能昏昏欲睡,即使是片刻時間也不可以。他必須時常保持醒寤,否則所擁有的一切就有被偷的危險。這就是意想不到的天主,像強盜一樣,常在人意想不到時候,甚至是毫無準備的時候來看人在做什麼。也許這樣的圖像並不使人喜悅,因為強調太多的威嚇而不是救恩;但卻是一個警告的鐘聲,喚醒人在認為安全的時候,也要時刻保持警醒,而這時正是上主將人帶入和平的國度中的時刻。
耶穌要強調,為耶路撒冷的居民也應該保持這樣的醒寤精神,為了不被即將發生的事情所衝倒。事實上,耶路撒冷最後還是毀滅了。在另一處,耶穌也同樣表達了自己這種充滿焦慮的緊急呼籲:「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你常殘殺先知,用石頭砸死那些派遣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少次願意聚集你的子女,有如母雞把自己的幼雛聚集在翅膀底下,但你卻不願意」(瑪23:37)!
福音的結束部分再次強調這個主題,並要求每個時代的門徒「應該準備,因為你們不料想的時辰,人子就來了」(44節)。我們知道什麼是失去救恩的時刻,我們也有很多這樣的經驗。當有許多驚訝,且充滿等待時;當我們變得無法無天時,當我們與這個世界的標準看齊時,就會失掉這樣的機會。在人類歷史中,接納天主來臨的標記與時刻總是很難,因為這與人的智慧不同,甚至相反和不相容的,與現世潮流格格不入。只有保持心靈醒寤的人,才能認識這樣的標記,並在現世與將來獲得拯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