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年將臨期第二主日
這就是我們的歷史。邪惡的權力包圍著我們每一個人,除去了我們的光明與氣息,使我們變成了乾枯的枝條,無能力結出果實。
失去希望的人是有禍的。
依撒意亞先知這樣保證說:「來日雅各伯將生根,以色列要發芽開花,她的果實要佈滿地面」(依27:6)。「我對以色列將如甘露;她將開花如百合,紮根如白楊;她的枝條必要茂盛,她的秀麗就如橄欖樹,她的芬芳就如黎巴嫩的馨香」(歐14:6-7)。
在那位使亞郎乾枯的棍棒開花的面前,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出17:23)。
按照上主的許諾,從葉瑟的樹幹上將產生一顆嫩芽-基督-所有的人從這裡獲得救恩。從衪那裡產生活力,並保持旺盛的精力,使種植在天主樂園中的每顆樹都結實結實纍纍。為那些相信天主的人,沒有絕望的情景。
為了更好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天主,求你剷除我們內心的邪惡。
讀經一:依 11:1-10
1 由葉瑟的樹幹將生出一個嫩枝,由它的根上將發出一個幼芽。 2 上主的神,智慧和聰敏的神,超見和剛毅的神,明達和敬畏上主的神將住在他內。 3 【他將以敬畏上主為快慰,】他必不照他眼見的施行審訊,也不按他耳聞的執行判斷。 4 他將以正義審訊微賤者,以公理判斷世上的謙卑者,以他口中的棍杖打擊暴戾者,以他唇邊的氣息誅殺邪惡者。 5 正義將是他腰間的束帶,忠誠將是他脅下的佩帶。 6 豺狼將與羔羊共處,虎豹將與小山羊同宿;牛犢和幼獅一同飼養,一個幼童即可帶領它們。 7 母牛和母熊將一起牧放,它們的幼雛將一同伏臥;獅子將與牛一樣吃草。 8 吃奶的嬰兒將游戲於蝮蛇的洞口,斷奶的幼童將伸手探入毒蛇的窩穴。 9 在我的整個聖山上,再沒有誰作惡,也沒有誰害人,因為大地充滿了對上主的認識,有如海洋滿溢海水。 10 那一日,葉瑟的根子將成為萬民的旗幟,列邦必將尋求他;他駐節之地,將是輝煌的。
與上星期日一樣,依撒意亞將我們帶向充滿田園氣息的和平,兄弟友愛,普世性的愛中。第二部分這個動物王國的圖像(6-9節),描述了一個沒有敵意、仇恨、敵視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野獸變成了可以馴服的家庭朋友:「虎豹將與小山羊同宿;牛犢和幼獅一同飼養,一個幼童即可帶領它們。母牛和母熊將一起牧放,它們的幼雛將一同伏臥;獅子將與牛一樣吃草。吃奶的嬰兒將游戲於蝮蛇的洞口,斷奶的幼童將伸手探入毒蛇的窩穴」(6-8節)。這種和諧不只是在動物與動物之間,也在天主與人,人與人之間:「再沒有人做惡,窮人與軟弱的人不再承受不義與壓迫。所有的人都在愛中彼此共融,因為大地充滿了對上主的認識,有如海洋滿溢海水」(9節)。
這是在以色列歷史上處於危機的時候,先知的宣講,更有意義。達味王朝,雖然聽到很多上主的許諾,並滿懷希望;但並不是很強大而充滿生機,不像黎巴嫩的香柏一樣繁榮茂盛,卻像一隻被砍掉的樹幹,沒有生機與生命。先知這樣宣講,想喚醒子民的信德與希望。相信天主的許諾,因為天主已經為人帶來了充滿和平的世界——原罪之前的景象。
這裡有一個問題產生了:這種先知性宣講什麼時候可以實現?讀經一第一部分給了答案(1-5節)。作者用一個植物王國的圖像,宣布達味王朝的最後命運。要從一個從未有人注意,別人也認為不重要的樹幹上出現一個嫩芽——葉瑟,一位在白冷的謙卑與渺小的牧人。因著天主的祝福,這顆樹苗獲得了活力,並開始成長。
《聖詠》作者這樣形容它的生機勃勃:「它的蔭影遮蔽著群山峻嶺,它的枝幹與蒼天松柏相並」(詠80:11);而這顆樹最後被砍伐,它的樹根也乾枯了,被拋棄在外焚燒,變成了燒焦的樹木。這一切都結束了嗎?因著達味家室的不忠信,天主收回了借納堂先知的口對他們所做的許諾嗎(撒下2:7)?先知回答說:「不!從葉瑟家庭的樹幹中,將奇妙的產生一顆新的嫩芽,藉著它,天主將實現自己的許諾。」從葉瑟樹根發出來的這個嫩芽,所帶來的禮物是豐厚的。
將充滿上主的神:就是將擁有世界開始時在水面上運行的神(創1:2),並造就了一批英雄般的人物,如三松;並從梅瑟開始啟示了所有的先知(戶11)。
「上主的神」重複了四次,「四」這個數字指示普世性。正如從四面而來的風一樣,上主之神的能力停留在葉瑟的樹幹上。先知列舉三對描述「上主之神」所帶來的六種恩賜。
明達和敬畏上主的神:這是反映族長們所擁有的對天主保持服從與溫順的精神,族長們是服從天主的代表與模範。
擁有上主之神的能力,對達味後裔的等待,將生出一位國王,將完成上主託付給他的所有使命:重建正義,保護弱小與受壓迫的人,並使世上的暴力在自己的話語前彰顯其無能,使邪惡消失。正義與忠信將彼此相逢,像是他身上的衣服裝飾一樣。依撒意亞所說的這位國王是誰呢?沒有任何一位達味的後裔擁有這樣的德能,且完成這種夢想。這樣的許諾在耶穌身上完成,衪就是從達味家庭中出現的這顆嫩芽。
耶穌誕生後,我們可以證實,那些強大的人繼續壓迫窮人與弱小者。人權受到踐踏。無知、錯亂、仇恨與暴力還在到處發生。但是,來自達味家中的後裔已經出現,正在發芽成長,變成一個子民——教會,擔負起實現依撒意亞先知所宣布的新人類社會的使命。
讀經二:羅 15:4-9
4 其實,凡經上所寫的,都是為教訓我們而寫的,為叫我們因著經典上所教訓的忍耐和安慰,獲得希望。 5 願賜忍耐和安慰的天主,賞賜你們仿效耶穌基督的榜樣,彼此同心合意,6 好一心一口光榮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天主和父。 7 為此,你們要為光榮天主而彼此接納,猶如基督也接納了你們一樣。 8 我是要說:基督為了彰顯天主的真實,成了[割損]的僕役,為實踐向先祖們所賜的恩許,9 而也使外邦人因天主的憐憫而去光榮天主,正如所記載的:『為此,我要在異民中稱讚你,歌頌你的聖名。
』
保祿擔憂在羅馬的兩群基督徒團體存在的分歧與衝突。其中一群被稱為「軟弱的」,他們保持古代宗教的傳統,度著簡樸與克已的生活;即使是一切合法的享受,也都遠離。他們遵守很多法律,如割損,遠離不潔的食物。另一群則是所謂的「堅強的人」,認為古老的傳統已經失去意義,相信基督就夠了。那些「軟弱的人」批評那些「堅強的人」,認為他們是魯莽與草率的;而那些「堅強的人」卻輕視那些「軟弱的人」,認為他們是思想退化的人與神經質的人。保祿與那些「堅強的人」的思想一樣,但是也叮囑他們,彼此尊重與互相友愛;並列舉出基督的例子:基督沒有尋求自己個人的益處,卻完全的忘掉自己,全心全意為他人服務。
耶穌的門徒必須與耶穌一樣,不能尋求自己的益處,只能為兄弟間的友誼與益處著想;並要隨時付出自己的自由,為了愛而為兄弟姊妹服務。
福音:瑪 3:1-12
1 那時,洗者若翰出現在猶太曠野宣講說:2 「你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臨近了。」3 這人便是那藉依撒意亞先知所預言的:「在曠野裡有呼號者的聲音:你們該當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他的途徑。」4 這若翰穿著駱駝毛做的衣服,腰間束著皮帶,他的食物是蝗蟲和野蜜。 5 那時,耶路撒冷、全猶太以及全約但河一帶的人,都出來到他那裡去,6 承認自己的罪過,並在約但河裡受他的洗。 7 他見到許多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來受他的洗,就對他們說:「毒蛇的種類!誰指教你們逃避那即將來臨的忿怒﹖8 那麼,就結與悔改相稱的果實吧!9 你們自己不要思念說:我們有亞巴郎為父。我給你們說:天主能從這些石頭給亞巴郎興起子孫來。10 斧子已放在樹根上了,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必被砍倒,投入火中。11 我固然用水洗你們,為使你們悔改;但在我以後要來的那一位,比我更強,我連提他的鞋也不配,他要以聖神及火洗你們。12 他的簸箕已在他手中,他要揚淨自己的禾場,將他的麥粒收入倉內,至於糠秕,卻要用不滅的火焚燒。」
在耶穌時代,人們普遍相信厄里亞沒有死,認為他被提升到天上,且要再次顯現。實際上,馬拉基亞先知曾經說過:「看!我要派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宰,必要忽然進入他的殿內;你們所想望的盟約的使者,看!他來了──萬軍的上主說。看,在上主偉大及可怕的日子來臨以前,我必派遣先知厄里亞到你們這裡來」(拉3:1;21)。
耶穌復活後,初期基督徒明白「上主的日子」就是耶穌帶來救恩的時候,也明白先知們所說的厄里亞:若翰洗者,為默西亞的來臨而準備一個聖善的子民。對於他,師傅耶穌也這樣說:「你們出去到底是為看什麼?為看一位穿細軟衣服的人嗎?啊!那衣著華麗和生活奢侈的人是在王宮裡。你們出去究竟是為看什麼?為看一位先知嗎?是的,我告訴你們:而且他比先知還大。關於這人經上記載說:『看,我派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他要在你前面預備你的道路。』我告訴你們:婦女所生的,沒有一個比若翰更大的;但在天主的國內最小的,也比他大」(路7:24-27)。
「因為眾先知和法律講說預言,直到若翰為止。若是你們願意接受,他就是那位要來的厄里亞」(瑪11:13-14)。耶穌回答說:『厄里亞的確要來,且要重整一切;但我告訴你們:厄里亞已經來了,人們卻不認識他,反而任意待了他;照樣,人子也要受他們的磨難。』門徒這才明白耶穌給他們所說的,是指的洗者若翰」(瑪17:11-13)。
誰是若翰洗者?好像是一位神秘人物。與之同時代的一位歷史學家,若瑟史拉夫(JOSEPH FLAVIO)這樣評價若翰:「他是一位充滿聖善的人。他教導同時代的猶太人,互相敬愛並對天主保持敬畏之心,給人授洗。如果人的靈魂不被天主的恩寵所充滿、滋潤,度正直的生活,他的洗禮只可以潔淨身體,而不能帶來罪過的赦免。」
在今日的福音,若翰過著簡樸的生活(4節)。他吃的是曠野居民所吃的簡單的食物,他穿的是粗糙的衣服,腰間束著皮帶,與厄里亞一樣(列下1:8),一件外氅,這是先知的衣服(匝13:4)。與今日一樣,若翰洗者所言所行,被富有的人所摒棄。若翰批判富有人的輕浮,短暫易逝,豪華奢侈的虛假價值,外在的光華與故弄玄虛的生活方式。他用一句話表達他的信息:「你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臨近了」(2節)。
先知們的一個中心思想就是相信未來會變好。與別的民族不同的是,當別人認為黃金時間已過去,以色列卻認為「天主的國」將要實現。他們等待未來將有一個由上主所帶來的充滿勝利,和諧與和平的世界;在那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融洽,人與自然、與人、與天主的關係更加美好。
末世性思想的宣講者曾這樣描述人類的歷史,是藉著獸的王國而來的:「由海上來的獸」,首先就是大巴比倫王國、亞述、波斯、希臘(達7)。這是充滿危機與困難的時期,但是卻不能丟失精神:舊的世界已經消失,新的世界正在出現。現世的痛苦不能解釋成為死亡的標記,卻如產前的陣痛,一個新時代即將來臨的前奏。
在這樣等待的背景下,先知的宣講自然可以引起很多人注意,使他們熱情高漲。所有人都走向他,為了接受洗禮,以便先進入天主的國。
用水施洗並不夠。約旦河不是充滿奇蹟的水池,罪過在這裡不能自然被赦免。為了進入天國,人需要悔改,就是顛倒先前的步伐,改變自己的行為,完全改變自己思想與行動的方式。只糾正一些倫理行為不夠,還需要一個全新的出谷經驗。
「他們由耶路撒冷出來走到前」。這就是以色列子民,雖然他們已經進入了福地,卻放棄了自己的優厚條件與自由,返回約旦河。雖然他們認為自已是自由的,卻在現實中,他們繼續做著奴隸:他們有自已的固有宗教思想,自我固執,對天主虛偽的認識。
他們承認自己的罪……意識到自己還生活在曠野中,還缺少真正的自由。
每年的將臨期第二主日都敘述若翰洗者的宣講,因為正如他為默西亞的來臨,準備聖善的以色列子民。今日他也在教導我們為上主的來臨做好準備。今天與以往一樣,較難的就是,要明白從已經「植根」的地方出來,從自認為有安全保障的宗教思想與敬禮中走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接納天主的話語所帶來的好消息。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很急切地回應若翰洗者的邀請,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徹底與根本上的改變。法利塞人與撒杜黨人,雖然也被他的宣講所感染,但卻不願意改變自己,他們願意留在自認為有安全保障的宗教敬禮中(7-10節)。他們自認為是亞巴郎的子孫。這種虛假的保證被猶太經師們一句著名的話所推翻:正如枯枝依附在枯樹上,他們也以他們祖先的功跡而誇耀。若翰洗者對他們的批判是嚴厲的:「毒蛇的種類」。用這樣的形容,是在強調與暗示他們充滿死亡的思想與毒素。誰如果不小心靠近他們,就會受到危險。他痛斥他們,宣布將要發生的自然災禍:如果不悔改,就像不結果實的樹一樣被砍掉,扔進火中焚燒。天主的義怒正降在他們身上。
這幅景象,好像與第一篇讀經中依撒意亞的宣講不同。其重點好像是威脅,反映著當時那些宣講者們的思想。這不足為奇,因為這樣的話語在《聖經》中比比皆是。若翰,這位耶穌的前驅,警告那些拒絕耶穌邀請的人所面臨的後果:就是將被拒絕在天國的喜樂與和平中,並失掉與基督的愛相遇的機會。
這段福音是先知性的宣講,這與蓋法所說的一樣,雖然他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也是一個先知性的預言(若11:49-51)。
當若翰洗者講天主的義怒時,他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該如何表達。天主的義怒是在《舊約》中常常出現的一個圖像,不可理解成為好像因某人嫉妒而表現出來的,對他們的一種傷害之情。它是天主愛的表達:反對邪惡,對作惡的人卻心生憐憫,不打擊報復犯罪的人,卻使他遠離罪惡。斧子將樹從根上砍斷,與耶穌所建議的修剪枝條的剪刀具有相同的作用,因為這些枝條缺少生命的氣息與營養而枯乾了(若15:2)。被扔進火窰中的枯枝並不是指人,因為天主愛人類像愛子女一樣;而是在每個人身上存在著的邪惡的種子,必須要將它們折斷,因為它們不能再發芽生長了(拉3:1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