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年常年期第八主日
信德時常受到考驗,在很多事情上都使人覺得天主不存在,或者他似乎根本不關心這個世界。聖詠作者這樣表達內心的情緒:「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你又為什麼遠離我的懇求,和我的哀號」(詠22:2)。「上主,你把我全然遺忘,要到何時?上主,你掩面而不顧我,要到何時」(詠13:2)?
那些神秘主義者將此境況稱為「心靈的黑夜」,在此境況中似乎沒有一點希望。有很多人引用耶穌嬰孩小德蘭在她生命的終點說的話:在死亡的那一刻,你認為你是從圍繞你的黑暗中釋放出來嗎?不是的,死亡並不能給你任何希望,而卻進入了一個更加黑暗的境況,在這樣的境況中你覺得什麼也沒有。
面對人所遭遇的哀傷、痛苦、悲哀、懷疑及磨難,天主在做什麼呢?天主瞭解人所受到的一切痛苦嗎?
為了更能表達天主對人的愛及忠信,天主用一個問題來回答這樣的疑問:「婦女豈能忘掉自己的乳嬰﹖初為人母的,豈能忘掉親生的兒子﹖縱然她們能忘掉,我也不能忘掉你啊」(依49:15)﹖這種母性的圖像令人感到滿意,是有效果的。為此這樣說:「就如人怎樣受母親的撫慰,我也要怎樣撫慰你們,你們必要在耶路撒冷享受安慰」(依66:13)。《德訓篇》的作者更令人深受感動,他說:「對待孤兒應如慈父,扶助他們的母親,應如丈夫」(德4:10)。
雖然我們知道這是真的,但是在生命的某些時刻仍然覺得很難相信。
為了更好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正如嬰兒在母親懷中,我們也很安寧與平安。
讀經一 依 49:14-15
14 熙雍曾說過:「上主離棄了我,吾主忘掉了我。」15 婦女豈能忘掉自己的乳嬰﹖初為人母的,豈能忘掉親生的兒子﹖縱然她們能忘掉,我也不能忘掉你啊﹖
在以色列,丈夫休妻前需要說明原因,因為這是不可改變的決定;一旦這樣決定了,就不能要求任何賠償,二人也不能再復合。
在充軍巴比倫期間,以色列民族因為想起自己對天主的不忠,感到自己是被天主所休棄的妻子。他們放棄了與天主復合與重建關係的機會,覺得天主不再愛他們,他們便不停地重複說:「上主離棄了我,吾主忘掉了我」(14節)。今日讀經一的開始部分,是那些在痛苦的經驗中,感受到自己的選擇是死亡的道路,甚至覺得連上主也放棄了自己的表述。
當我們用我們的批判標準,並帶著面具看天主時,這樣的思想尤其明顯。總覺得天主是易怒的,因小事而容易生氣的,甚至有報復心。人對天主這樣的認識是來自魔鬼的陰謀,而上主希望人能改變對自己的認識與思想。借著先知的口,天主聲明說:「人豈能遺棄他青年時的妻子﹖你的天主說。其實,我離棄了你,只是一會兒,但是我要用絕大的仁慈召你回來」(依54:6-7)。
天主對人的愛,並不是人應該受到的獎勵,而是天主對人的一份不可抑制的愛情,與我們的善行毫無關係。正如今日讀經中用一種形象的比喻說,像是一個母親對子女無條件地愛(6節)與不可戰勝的愛。母親愛子女,並不是因為子女曾經愛過她,而是因為他們是自己的子女,並永遠愛著自己的子女;無論子女做什麼,都不能改變自己的初衷。
這樣的圖像在人的內心已經引起了一絲感動!為了更好地明白其中的豐富意義,現在有必要引述聖經中一些偉大的母性形象:「阿雅的女兒黎茲帕取了麻衣,鋪在磐石上,自開始收割大麥,直到雨從天上落在屍首上,白天她不讓飛鳥飛近,夜間不讓野獸走近」(撒下21:10);梅瑟的母親不顧法郎的命令去拯救自己的兒子(出2:2-9);那位情願不要自己的子女也要保護生命安全的母親(列上3:16-17);那位勇敢的母親勸告自己的兒子們,即使受苦也不要背棄信德(加下7)。這些母親的形象與對自己子女的感情,幫助我們理解母親對子女的愛,也有助於我們理解天主怎樣愛我們,並關心我們的需要。
讀經二 格前 4:1-5
1 這樣說來,人當以為我們為基督的服務員和天主奧秘的管理人。2 說到管理人,另外要求於他的,就是要他表現忠信。3 至於我,或受你們的審斷,或受人間法庭的審斷,為我都是極小的事,就連我自己也不審斷自己,4 因為我雖然自覺良心無愧,但我決不因此就自斷為義人;那審斷我的只是主。5 所以,時候未到,你們什麼也不要判斷,只等主來,衪要揭發暗中的隱情,且要顯露人心的計謀:那時,各人才可由天主那裡獲得稱譽。
福音的話語是人們可以接受到的最大的禮物,因此,很容易對提出它的人深表感激,甚至過份把自己纏繞在這使徒身上。與在格林多團體所發生的一樣,今日在我們教會的團體中,也有人以分黨分派為榮:有的人屬於伯多祿,有的人屬於阿頗羅,有的人屬於保祿(格前1:12)。
讀經二結束了這樣冗長的辯論,帶著嚴厲的警告說:「基督被分裂了嗎﹖難道保祿為你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嗎﹖或者你們受洗是歸於保祿名下嗎」(格前1:13)﹖
保祿用複數的形式稱呼說:「人當以為我們是基督的服務員和天主奧秘的管理人」(1節)。因為他並不只是說自己,而是所有的福音宣講者。我們可以用兩個名稱來形容他們的使命:第一個名稱是「使者」,他們是自由的接受所委託的使命,是別人的下屬,受別人的委託而做的;另一個名稱是「管理者」,他們不是主人,是天主將這樣的財產交給他們,希望他們可以結出果實。
為管理者來說,重要的是忠信(2節)。保祿想說,那些宣講福音者必須只關注一件事,就是毫無保留地傳遞福音的信息,不能增加或刪減任何內容。當他成功說服許多人相信時,主人不會詢問你有否接受人的贊同、有否接受掌聲及認許。他只會問你是否沒有加入機會主義、沒有妥協、沒有人的尊重,而是根據真理去宣講福音。
讀經二的第二部份(3-5節),無論他們是同意還是反對,保祿強調他並不擔心任何人間的審判,審判自己的不是格林多團體的人,他們也不是自己善行的最後審判者,天主才是。他也不依賴自己的良心,雖然有時是誠實與忠信的,有時也會出差錯(4節)。他雖然也關注現世的審判,別人的意見;但卻認為這不是最後的、決定性的,而只是在等到自己勞苦工作結束後的審判才是重要的。
保祿的話是邀請人不要太注意一個團體對福音宣講者所做的評價。當然,團體有權利和義務對福音使者與管理者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他們不能以獨斷專行而自豪,認為自己好像是主人一樣(伯前5:3)。有一點不能忘記,在最後,每人會從天主那裡接受天主的稱讚。
福音 瑪6:24-34
24 「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他或是要恨這一個而愛那一個,或是依附這一個而輕忽那一個。你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25 為此,我告訴你們:不要為你們的生命憂慮吃什麼,或喝什麼;也不要為你們的身體憂慮穿什麼。難道生命不是貴於食物,身體不是貴於衣服嗎﹖26 你們仰觀天空的飛鳥,它們不播種,也不收穫,也不在糧倉裡屯積,你們的天父還是養活它們;你們不比它們更貴重嗎﹖27 你們中誰能運用思慮,使自己的壽數增加一肘呢﹖28 關於衣服,你們又憂慮什麼﹖你們觀察一下田間的百合花怎樣生長:它們既不勞作,也不紡織;29 可是我告訴你們:連撒羅滿在他極盛的榮華時代所披戴的,也不如這些花中的一朵。30田裡的野草今天還在,明天就投在爐中,天主尚且這樣裝飾,信德薄弱的人哪,何況你們呢﹖31 所以,你們不要憂慮說:我們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32 因為這一切都是外邦人所尋求的;你們的天父原曉得你們需要這一切。33 你們先該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這一切自會加給你們。34 所以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了。」
天主也是這樣:誰如果拒絕天主,用另外的東西代替天主,就會成為孤兒。我們目前的問題並不是無神論,而是選擇錯誤的神。許多人相信,在天上有一位關注他們的父親存在,並確信這樣的父親完全以一位母親的關懷與愛關心著他們:充滿關懷與母愛地關注著他們的所需。如果天主是所有人的父親,人不僅是同行的旅伴,所有的人都值得去愛與關注他們的需求,這樣,彼此都不是競爭的對手,也不是相互鬥爭的敵人,卻是情同手足的兄弟與家人。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接受這樣的父親。誰如果拒絕接受,就會被財富極具誘惑力的外表所吸引,陷入這種偶像朝祟拜的陰謀圈套裡。今日福音就是以宣佈放棄這種危險中開始(24節)。
瑪竇用阿拉美語的詞根MAMONA來表達財富。這個詞的意思是:「可以提供安全保障,是堅固的,可以信賴與託付的。」財富好像天主一樣,可以保障人擁有的物質利益,並帶來個人崇拜;即可以擁有美味、健康、享受、娛樂,但是人的生活並沒有改變。人希望擁有很多,因為這些都像自己的天主一樣。
天主是人們思想、行動、生活的中心;應該全心、全靈、全力、全意去愛天主(申6:5)。但財富可以完全佔據人心中本屬於天主的位置。為了天主的愛,需要完全地在內心放棄自己的思想、尊嚴、友誼、內心的那種欺騙與偷竊的想法;甚至需要放棄自己的家庭、妻子與子女,時刻準備有被殺害的危險。那些渴望與崇拜財富的人,將擁有很多物質東西,但卻不再擁有人的尊嚴,而變成了奴隸。《弟鐸書》的作者這樣說:「貪財是萬惡的根源,為了這種不可抑制的欲望,有的人偏離了他們的信德,因此他們中有很多人受了很多痛苦」(弟前6:10),因此這是一種偶像崇拜(弗5:5)。
對待財富的第一種危險,就是聚焦財富。誰如果積攢財富,就意味著找到了一個具體的目標,並好像獲得了一種生命的意義;但實際上這只是一種虛像。「放棄是為了獲得」只是一種權宜之計。
在天之父現在卻宣佈相反的思想:祂邀請人放棄自私的行為。衪並不要求人放棄財富而行施捨,只是要求人建立一種與財富有的新關係,正確認識財富的用途,邀請人與那些有需要的人分享自己的財富,關注有需要的人。任何形式的只顧自己積攢財富的自私行為,都是違反第一條誡命:在我之外不可以有別的神(出20:3)。
沒有任何人能侍奉兩個主人,要麼就恨這個而愛那個,要麼就依附這個而輕視那個。人不能侍奉天主而又侍奉金錢。
我們想將兩方面都抓在手中,想兩面討好,認為如果其中一個不行,還可以有另一個;但是這兩個不是同一俱樂部的成員,卻是彼此矛盾與相反的;如果在人心中共存,就彼此衝撞。在天之父要求:愛護與幫助你的兄弟,給饑餓的人食物,給無衣的人衣穿,讓那些留宿街頭的人住在你的家裡;而財富卻要求:剝削窮人,不要白白地施捨,不用關注那些有需要的人,尊重與欣賞那些擁有財富的人。
從財富的危險中釋放出來,是福音中的一個重要主題。而實現這一主題是很難的,因為人實際上非常喜愛這個世界的財富,甚至將它視為偶像而進行朝拜,以至於忘記了獲得那為你們已存留在天上的不壞、無瑕、不朽的產業(伯前1:4)。
今日的福音是耶穌山中聖訓的一部分。耶穌提醒自己的門徒們:「你們不要在地上為自己積蓄財寶,因為在地上有蟲蛀,有銹蝕,在地上也有賊挖洞偷竊;但該在天上為自己積蓄財寶,因為那裡沒有蟲蛀,沒有銹蝕,那裡也沒有賊挖洞偷竊。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瑪6:19-21)。祂要求那些想跟隨自己的人,也要將自己的內衣給予人,對於借貸的人也不要拒絕。
耶穌的邀請對人來說,實際上是一種矛盾,且令人不安。在決定接受這樣的請求之前,人不能不這樣問自己:我的生命將是什麼樣子?我會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誰可以保證我有足夠的生活來源?我放棄了可以為我帶來生活享受的財富會不會後悔?我會後悔這種施捨行為嗎?
今日福音的第二部分中,耶穌回答了這樣的疑問(25-34節)。祂邀請他們相信天父對世人所需的一切照顧,不會讓信賴衪的人缺少任何生活所需。
耶穌用世上的受造物作比喻,來形容天父細心照料的動人之處:「你們仰觀天空的飛鳥,它們不播種,也不收穫,也不在糧倉裡屯積,你們的天父還是養活它們;你們不比它們更貴重嗎﹖你們中誰能運用思慮,使自己的壽數增加一肘呢﹖關於衣服,你們又憂慮什麼﹖你們觀察一下田間的百合花怎樣生長:它們既不勞作,也不紡織;可是我告訴你們:連撒羅滿在他極盛的榮華時代所披戴的,也不如這些花中的一朵」(瑪6:26-29)。這幾乎就是一種理想的天國生活,使人無憂無慮,但是又好像與現實毫不相干。
然而,實際上並不是這樣,耶穌並不要求人放棄自己應該努力工作,對世事毫不關心,對他們也無動於衷;而是提出人與財富該有一種新的關係和新的認識:不要積聚財富,但要在天主仁慈的照顧下與他人分享。
這是重複以色列子民在曠野的經驗:以色列子民在曠野前行,不能積攢任何東西,只能在臨時帳篷中休息,不能建立穩定的住所,從天所降的瑪納只能保證一天的所需(出16:17-20)。他們也沒有屬於自己的任何土地,所擁有的就是自己臨時腳踏的那點地,如果再往前走,腳下踏過的土地也不再屬於他們,卻屬於那些後來者。天主用這種方式教育自己的子民,即使是生命的所需,但現世的財富是可腐朽與易逝的,如果陷入其中,使人容易忘掉自己的目標與方向。
猶太經師們也這樣強調說:當以色列子民經過曠野時,他們從來沒有詢問說,我們沒有盤纏盤,怎樣度過曠野呢?
耶穌從來不反對我們自己做計畫與安排,而是反對為明天而憂慮,因為這使人喪失生活中的喜悅,而且不可避免積攢世界的財富,甚至將之偶像化,從而在現世的財富前幾乎失去人性的尊嚴。
「不要憂慮」在今日的福音中出現了六次,這是《德訓篇》中的一句反思:「心中喜樂是人的生命,是聖德的無盡寶藏;人心愉快,可享長壽。對你的靈魂要有愛情,又要悅樂天主,克制自己,以上主的聖德,安慰你的心,使憂愁遠離你。因為憂愁害死了許多人,憂愁對人毫無益處。嫉妒和忿怒,能使壽命縮短;苦心積慮,使人未老先衰。心中喜樂而善良的人,必殷勤做好自己餐桌上的食物。為發財而不寐,使人肉身消瘦;焦慮使人失眠。為生活焦慮,使人夢斷;極度的疲倦,驅散睡意」(德30:23-31:2)。
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都充滿了憂慮。財富不僅不能消除人的緊張與憂慮,甚至更加劇人的這種心情。我們認識那些失業的父親,為了照顧家中的子女與妻子,因為沒有財富而夜不能入寐。憂慮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是白白地浪費自己的精力。
耶穌給這樣的憂慮開出了自己的處方:將目光放在天父那裡。這並不是說只是兩手空空地等待,而是用一顆新的心與新的態度去看待一切。耶穌的話語使人想到《希伯來書》中的一句話:「待人接物不應愛錢;對現狀應知足,因為天主曾親自說過:我決不離開你,也決不棄捨棄你」(希13:5)。
耶穌教導我們,就算面對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要保持內心的平安;因為人的生命在天主手中,祂從來不捨棄自己的子女,而是在每時每刻陪伴他們,祝福他們,幫助他們善盡職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