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主在我們身上行了大事
聖母瑪利亞最後一次在新約中出現,是在《宗徒大事錄》的開始,與宗徒們和初期基督徒團體一起祈禱(宗1:14)。然後這位慈愛與善良、沉默與謹慎的女性便消失在公共視野中,再也沒有出現過。對聖母瑪利亞的了解就只有這些資料。在聖經並沒有記載她在哪裡度過晚年,以及怎樣離開了這個世界。從第六世紀開始,在基督徒流行的傳統中,有一個說法是有關於聖母瑪利亞離開與安息。這些偽經為我們提供了聖母最後塵世生活的情形與她的死亡信息。這是大眾民間的傳說,核心信息與內容是從第二世紀時在耶路撒冷的母教會而來,當然在當中也有一些值得可信的內容與信息。
在耶穌的逾越奧蹟之後,瑪利亞很可能在熙雍山耶路撒冷的晚餐廳中生活;在這裡,耶穌曾經與自己的門徒吃過最後晚餐。那些偽經從瑪利亞離世與升天的日子開始敘述:在天上出現了一位使者,向聖母瑪利亞宣布她下一個階段的生命旅程。由遠方而來的宗徒們,看到她從地上奇蹟般地被接到雲上,直到為聖母準備的宮殿中。他們與聖母很親切地談話,直到耶穌帶著一大隊天軍來,接聖母的靈魂上升天鄉。
宗徒們將聖母的遺體帶到位於切德隆(CEDRON)的一個塔附近,在那裡從石頭中鑿了一個墳墓,將她安放在裡面,這也許是一個可信的歷史事實。從第一世紀開始,在革責瑪尼莊園附近,就有很多人陸陸續續來到聖母的墳墓前,進行朝拜的禮儀。第五世紀時,在那裡建了一座教堂。
又有一個傳說:在聖母的遺體被埋葬後三天,耶穌再次顯現,將她的遺體帶到天上;而在這裏,門徒們相繼輪流看守。耶穌命令天使們將聖母的遺體帶到雲上,朝著東方前進,直達光明的天鄉。在天使的歌聲與馨香中被帶到天上樂園,在生命樹旁。
這些神奇般的傳說並沒有太多的歷史意義與價值,而是通過圖像與象徵,給予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基督徒對聖母的敬愛之情。
基督徒反思聖母在離世後的命運仍然經歷了很長時間,在1950年11月1號,教宗庇護十二世向全世界隆重宣布:因天主聖神懷孕的母親,仍然保持著童貞;在結束了塵世的生命後,靈魂與肉身被光榮地接到天上。
這個信條的意義是什麼?也許是聖母的遺體並沒有遭受腐朽,或者耶穌只是將聖母的肉身與靈魂一起提升到天鄉呢?而別的亡者只是靈魂在天鄉卻等待著與自己的肉身相結合呢?
這種觀念來源於希臘哲學中靈肉分離的二元論思想,它與聖經中的思想互相矛盾,因為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值得一提的是,保祿在寫給格林多人的信中,明確闡述這個思想:「並不是屬物質的身體復活,而是屬神的身體」(格前15:44)。
教宗的訓誨中並不說「升天」,好像是一個空間位置的轉移或一個綁架、劫持,而說「提升到光榮的天鄉」。 「光榮的天鄉」並不是一個地理位置,而是一種嶄新的境界。瑪利亞並不是帶著自己軟弱的人性與身體去了另外一個地方,之後又要重新返回塵世;並不是離棄這個繼續在世上旅程與朝聖的基督徒團體,就像耶穌在復活節當天那樣,聖母只是改變與他們同在的方式。
瑪利亞,上主的婢女,為今日所有的基督徒來說並不是享受一種特權,而是一個具有典型模範的例子。從聖母的身上,為所有相信天主會完成衪的話的人,是一個標記;這種信德使那些對天主懷有希望的人改變自己最後的命運(路1:45)。
在他們所面對的世界,有兩種力量形成一種張力,就是生命與死亡的力量之間的鬥爭。痛苦、疾病、老年,身體所帶來的不適,這些都是我們與那隻可怕的紅龍作最後戰鬥的障礙。在最後這場戰爭中人被打敗,死亡好像得到了勝利的果實。天主、生命的主人,難道面對受造物,特別是按照自己肖像所造的人,在受到這樣的威脅時,會袖後旁觀嗎?
今天在聖母的身上,我們找到了答案。在她身上,我們被邀請去默想生命的主人,天主為我們所帶來的勝利果實。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天主,你絕不會讓你的聖者見到腐朽,因為你是熱愛生命的主人。
讀經一:默11:19,12:1-6、10
11:19 那時,天主在天上的聖殿敞開了,天主的約櫃也在他的聖殿中顯出來了;緊接著便有閃電、響聲、雷霆、地震和大冰雹。
12:1 那時,天上出現了一個大異兆:有一個女人,身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十二顆星的榮冠;2 她胎中懷了孕,在產痛和苦勞中,呼疼呻吟。 3 隨著天上又出現了另一個異兆:有一條火紅的大龍,有七個頭,十隻角,頭上戴著七個王冠。 4 它的尾巴將天上的星辰勾下了三分之一,投在地上。那條龍便站在那要生產的女人面前,待她生產後,要吞下她的孩子。 5 那女人生了一個男孩子,他就是那要以鐵杖牧放萬民的;那女人的孩子被提到天主和他的寶座前。 6 女人就逃到曠野去了,在那裡有天主已給她準備好的地方,叫她在那裡受供養一千二百六十天。
10 那時我聽見天上有大聲音說:「如今我們的天主獲得了勝利、權能和國度,也顯示了他基督的權柄,因為那日夜在我們的天主前,控告我們弟兄的控告者,已被摔下去了。
展現在默示錄長老面前的這幕場景是非常壯觀,今天我們被邀請去默想與解釋這樣的場景。
在天上,即天主的世界裡出現了兩個大異兆。第一個可以稱為「大的」:有一個女人,身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十二顆星的榮冠,她懷了孕,正在忍受產痛,並要生一個兒子。第二個就是一隻巨大的紅龍,一隻被血染紅的巨大的蛇,有令人害怕的力量;它有七個頭,十隻角和七個皇冠。它用尾巴將天主的星辰掃下了三分之一,落在地上;然後立在這個即將要分娩的女人面前,要將她的孩子吞下。它感到時間很緊張,因為它知道這個孩子就是那要以鐵杖牧放萬民的那位。天主介入這場的戰鬥,將所生的男孩帶到天上;而那女人卻逃到曠野避難,在那裡停留三年半,並得到天主所滋養。然後出現了巨大的戰爭,在天上是彌額爾天使和衪的同伴與在地上的紅龍和其同伴作戰。這條紅龍,就是古老的蛇,也被稱為撒旦、魔鬼;地上居民的引誘者,及毒害的同伴,一同從天上被摔下(7-9節)。
今日讀經一的片段並不是以這樣的序幕結束,也並沒有帶來最終的勝利,只是強調來自天上的一個很奇妙的聲音,最後突出強調這場戰爭的可怕性:現在完成了我們天主的救恩與國度(10節)。
看了這場序幕後,讓我們仔細分析這個片段的意義。這個片段是約在公元100年完成的,為基督徒團體來說是一個非常危險與挑戰的時期:外在因著迫害、嘲笑與批評,他們面對著背教的危險。作者用這種隱而不彰的寫法,是為了避免受到外在權力的打擊,而成為受打擊的對象。用這些圖像與象徵,對熟悉舊約的讀者來說,他們立刻明白其中的意義。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在光明中出生的男嬰是誰?這個男嬰最後的命運與由引用詠2:9所帶來的意思,使人毫無疑問地知道他是誰?在整個新約中,這位男孩被稱為要以鐵杖牧放萬民的那位,那就是基督自己。
如果即將要出生的那位嬰孩就是基督,那麼這位女人就不能是聖母瑪利亞。實際上這種解釋過於簡單與顯淺,因為瑪利常常被描繪成如太陽一樣光明,腳踏月亮,頭戴十二顆星的榮冠。
實際上,基督徒團體在舊約的光照下,被描繪成這樣的形象與象徵。基督徒團體在這裡並沒有描寫瑪利亞,而是在寫天主的子民;天主的子民在聖經中常常被描寫成像女人一樣,是基督結果實的新娘,默西亞的母親。
這裡,這個女人是基督徒團體的象徵,她象徵著以色列子民的忠信;身披太陽,頭戴十二顆星的榮冠。基督徒團體有一個雄偉與壯麗的外表,它是所有美好事物的象徵(歌6:10),同時,也是天主的象徵(詠84:12 )。
基督徒團體由上主所愛,並從上主那裡接受寶貴與珍貴的禮物,常常是發光與充滿光明的,因為在基督徒團體中散發著神聖的光。
月亮,為住在中東一帶的人來說,是時間的標記,它為季節的變化提供依據。在今日讀經一中,月亮神被信友團體所拒絕。因為基督徒團體並不受時間的限制,不受它所生活與接近的這個世界的權勢所控制,因為它已經在永恆的世界中。
頭上的冠冕是勝利的象徵,在天主的視野中,基督徒團體,就是教會已經戰勝了邪惡的勢力。
十二顆星指出了它的身份:就是基督徒團體才是真正的以色列子民,天主要在其中完成自己對亞巴郎的許諾。
第二個異兆也出現在天主的世界裡。紅龍所犯的錯誤就是反對這位即將出生的男嬰。它是所有反對天主的勢力的象徵,並寄望於世上的權力帶來益處。這隻紅龍有三個特徵:有很強大的能力(七個頭);力量巨大,但是它的力量也是可戰勝的(它有十隻角);它好像勝利,它接受地上萬民的朝拜,榮譽(七個皇冠)。
這個邪惡的勢力想消滅那剛出生的男嬰。
這個剛出生的男嬰,為《默示錄》的作者來說,並不是反映由瑪利亞在白冷誕生的那個在馬槽中的嬰兒,而是耶穌的逾越奧跡。正是這個時候,由墳墓中復活的基督,向世界顯示自己就是默西亞。邪惡的勢力想消滅基督所帶來的救恩,而基督卻是不可戰勝的。天父將基督接到了光榮的境界中。
這隻紅龍的頭受了傷,被基督復活的能力所擊傷(彌額爾相當於是天主的能力)。紅龍被打敗了,但是牠仍然有能力用自己的尾巴將天上的星辰勾下三分之一。這個圖像並不是代表天使們,而是代表位於亞細亞的信友們,被外在的迫害與打擊所折磨,被邪惡的勢力所引誘,放棄了他們的信德。在信友團體中很多人離開了團體,放棄了信德。而那個逃到曠野中並在那裡休息的女人,就是那些沒有受到引誘,以及不向邪惡勢力低頭,不放棄信德的天主子民。
正如上主試探了以色列子民一樣,也這樣試探天主的子民。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向天主顯示自己信德的可靠性與對天主的愛,而不致遇到困難時便放棄信仰。他們用天主所賜的瑪納保存這份信德:就是天主的聖言與基督聖體。
1260天相當於三年半的時間,按照達尼爾先知的解釋(達7:25),是指那種殘酷的迫害,但這迫害的時間很短。
到這裡,應該可以綜合:如果那個誕生的嬰孩是耶穌,而那個女人不是瑪利亞,那基督徒團體就是在教會團體內所誕生的基督嬰孩。其實也正是這樣,正是作者想給那些失去信心並處於困難中的信友所說的。作者邀請他們認清自己至高的身份尊嚴。雖然在每天的生活中他們會有困難、挑戰、痛苦,但是他們卻正在給新人一份光明與見證,就是給在世界歷史中的基督一份見證。
當保祿給迦拉達人寫信時,他意識到了這份固有使命:「我的孩子們!我願為你們再受產痛,直到基督在你們內形成為止」(迦4:19)。
暴力、謊言、殘酷使人受傷,但是並不能使基督徒感到害怕;因為這些不僅是可以預料的,也是不可抗拒的產痛。
如果那個女人不是瑪利亞,而是基督徒團體,那麼為什麼這段經文會是今天的讀經一呢?因為不管是新約還是舊約,當說天主忠信的子民時,都以瑪利亞為象徵,因為默西亞是由她而誕生,她就是女人 — 以色列。
今日的讀經也邀請我們關注瑪利亞,將目光放在她身上,因為在她身上可以體驗到怎樣完成福傳的使命與母親的使命。對照瑪利亞的使命,教會在她身上發現有整個基督的身份,去將整個救恩分施給所有受造物的使命。
最後勝利的讚歌是表明天主已完成救恩,並建立了國度,是一個希望的邀請。雖然邪惡的勢力現在還有能力與力量,但是基督信徒應該知道紅龍已經被基督的能力所戰勝了。牠尾巴的勢力還很令人生畏,但是牠的頭卻受了傷,正如天主在創世之初所許諾的一樣(創3:15)。
讀經二:格前15:20-26
20 但是,基督從死者中實在復活了,做了死者的初果。 21 因為死亡既因一人而來,死者的復活也因一人而來;22 就如在亞當內,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內,眾人都要復活;
23 不過各人要依照自己的次第:首先是為初果的基督,然後是在基督再來時屬於基督的人,
15:24 再後才是結局;那時,基督將消滅一切率領者、一切掌權者和大能者,把自己的王權交於天主父。 25 因為基督必須為王,直到把一切仇敵屈伏在他的腳下。 26 最後被毀滅的仇敵便是死亡。
格林多的信友們不確信基督是否真的復活了。他們中有些人,在面對復活的問題上遇到一系列的疑問,特別是當他們將基督的復活放在死者復活的問題上。他們認為,耶穌的復活是特殊與例外的,是很特殊的事情,基督的死亡與復活分擔了所有人的死亡命運。
面對這些人的懷疑,保祿在他的書信的最後一部分這樣寫道:「如果沒有死者的復活,那麼基督就沒有復活」(格前15:13)。他的理由很簡單:如果基督沒有復活,那麼基督就沒有完全戰勝那些可怕的仇人,那麼基督就不是普世的君王,死亡就是世界的統治者。
正是從這點出發,今日的讀經二從一個很隆重與正式的宣認開始:不單基督從死者中復活了,而且衪的復活帶來了豐富的果實,就是普世人類獲得救贖。
基督並沒有免去肉體上的死亡;人的器官,正如每一個生物一樣,隨著時間的逝去會慢慢地失去功能、老化。基督戰勝了死亡,並除去了它的刺對人所造成的影響,將死亡變成重生的機會。這就是在聖周六晚上復活禮儀慶典中所高聲歡呼的逾越頌歌。
今天我們慶祝由天主帶給聖母,從死亡中獲得自由的禮物。因為從聖母身上我們看到了新人類的曙光,天主在聖母身上實現了我們每人所希望的命運。
福音:路1:39-56
39 瑪利亞就在那幾日起身,急速往山區去,到了猶大的一座城。 40 她進了匝加利亞的家,就給依撒伯爾請安。 41 依撒伯爾一聽到瑪利亞請安,胎兒就在她的腹中歡躍。依撒伯爾遂充滿了聖神,42 大聲呼喊說:「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你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43 吾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裡,這是我那裡得來的呢?44 看,你請安的聲音一入我耳,胎兒就在我腹中歡喜踴躍。45 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46 瑪利亞遂說:「我的靈魂頌揚上主,47 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我的救主,48 因為他垂顧了他婢女的卑微,今後萬世萬代都要稱我有福;49 因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他的名字是聖的,
50 他的仁慈世世代代於無窮世,賜於敬畏他的人。 51 他伸出了手臂施展大能,驅散那些心高氣傲的人。 52 他從高座上推下權勢者,卻舉揚了卑微貧困的人。 53 他曾使飢餓者飽饗美物,反使那富有者空手而去。 54 他曾回憶起自己的仁慈,扶助了他的僕人以色列,
55 正如他向我們的祖先所說過的恩許,施恩於亞巴郎和他的子孫,直到永遠。 」56 瑪利亞同依撒伯爾住了三個月左右,就回本家去了。
如果遺體在墳墓中腐朽是事實,那麼我們需要很大的信心與勇氣相信天主就是生命的主人,並相信天主會賜予一個全新的、不同於這個腐朽的生命。
今天的福音教訓我們,聖母總是信靠上主,她是我們信德上的楷模。依撒伯爾宣布她是有福的,因為她相信上主的話一定要完成(45節)。瑪利亞卻以一首讚美詩歌作答。在每天的晚禱,基督徒團體都歌唱這首讚美詩歌,是為了加強信友們的信德。雖然我們被每天的生活辛勞所累,卻邀請我們用信德的眼光看待一切,正如瑪利亞用信德的眼光去看她的生命與以色列子民的歷史一樣。
在開始,瑪利亞用喜悅的心情高聲呼喊說:「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我的心神歡悅於天主我的救主」(47節),意思是說,我承認並相信上主的偉大。
我們的內心常常將天主想像得很細小,如同我們那樣的小氣與吝嗇:天主大方的對待好人,而對憤怒與違反天主法律的人,他卻不講情面,正如我們自己是這樣一樣。
瑪利亞有純潔的眼光,她對天主無限的愛有很深的感觸,她明白天主使太陽上升,光照義人,也光照惡人。正是為此,她感覺要不受阻擋地讚美天主的偉大。
誰如果與瑪利亞有同樣的目光,並發現上主無條件地愛了人類,就會與她一樣,高呼上主是自己的救主。這是值得高興的事,因為天主的救恩並不取決於人的能力與善行,而取決天主對人那不可磨滅與永不衰退的忠信。天主這樣的特徵,喚醒那些想依靠自己的能力建立完整與完美社會的人,使他們感到天主就是內心的平安,和平與無限喜悅的泉源。
在瑪利亞讚美天主後,她列舉出來讚美上主的理由:「因為衪看顧了衪卑微的使女」(48節)。人蒙受天主的看顧,並不取決於人的倫理生活與德行,而是取決於人內心的空虛,感覺到有必要讓來自天上的禮物滿足自己。瑪利亞明白她自己只是一位貧窮與可憐的女人,但是這並不使她感到失望,她自認為沒有什麼可以值得誇耀的德行,並意識到她所有的一切都是上主白白的恩賜。她對向她報喜的天使說:「看,上主的婢女。」在她的這首讚美詩歌中,她重複她所說過的這句話,並自我介紹說:「我是上主的婢女。」在聖經中,這是對將自己的生命交付於上主計劃的人的一個榮譽。
「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49節),在聖經中,「大事」是形容天主奇妙的介入,一些偉大的事:他所作的大事,高深莫測;他所行的奇事,不可勝數(約5:9)。天主是全能的,並不是說天主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衪是全能的,是因為天主尊重受造物的秩序與人的自由,並可以完成從未聽說與令人驚訝的愛的奇蹟。
現在開始這段福音的第二部分(50-55節),在這部分中,瑪利亞陳述天主充滿了愛的奇妙工程。首先她敘述了天主對人是何等照顧與關心。天主大方賜福予人,因為天主是充滿仁慈的:「他的仁慈世世代代於無窮世,賜於敬畏他的人」(50節)。天主對我們的仁慈,就是天主憐憫並援助當人處在不幸與災禍、痛苦與疾病、貧窮中、尤其是當人受到痛苦打擊時。如果天主對那些有需要的人不施於援手,不干預這種痛苦,天主的仁慈就是空的和假的。
在聖經中,天主的形象常常是富於仁慈與寬仁的(出34:6),這個詞在希伯來文化中並不只表示一份很深的感情,就像一位妊娠的媽媽對還在腹中的胎兒一樣的感情;而也是帶來一份行動,一份不可抗拒的力量,要對自己和所有的人付出行動。在歷史中,那些信靠上主的人,就是那些信靠上主話語的人,常常體會到上主慈祥的照顧與慈愛。
這首讚美詩歌列舉了天主七種救贖的事例:
「他伸出了手臂施展大能」(51節)。聖經中常常強調天主的手臂,這是天主強有力的象徵「天主的手臂要釋放那些受壓迫的人、保護弱小者、維護那些弱小者的利益、打擊那些濫用職權者。瑪利亞認識自己子民的歷史,並記得天主曾到埃及以災難、神蹟、奇事、戰爭、強力的手、伸展的臂和可怕的威能揀選以色列(申4:34)。天主也不允許邪惡用於這正義、謊言勝過真理、狡詐勝過誠實、暴力勝過溫良。為瑪利亞,世界的命運與人的生命都掌握在上主手中。
「驅散那些心高氣傲的人」(51節)。聖經用這樣的詞彙形容那些目空一切,對天主無興趣的人;說話傲慢自大,高高在上的人。正如瑪利亞所說的,天主驅散他們。這並不是邀請人耐心等待天主介入與這樣的人戰鬥,並將這些瀆職與目空一切的人消除。上主對那些對他尊敬的人,在羞辱中獲得勝利;用充滿父愛的話語,語重心長地教誨;並將之帶向自己的愛,使之悔改。這是瑪利亞所宣布的一個新世界。在這個新世界中,只有那些高傲與目中無人的人才會消失,而別的人都會互相服侍自己的近人。
「他從高座上推下權勢者,卻舉揚了卑微貧困的人」(52節)。歷史告訴人,強勢者總是處於統治地位,而弱者總是處於被統治的地位。瑪利亞知道這些,以色列子民被一個強大的獨裁者皇帝所統治。現在,天主保證,天主將要俯視貧窮的人,要帶來一個巨大的轉變,天主將要改變強者的地位:有權勢者將被推下,而貧窮人將受到舉揚。
現在就是報復的時刻嗎?在天主的助佑下,軟弱者將昂首抬頭,獲得統治那些統治過他們的人?如果這是天主介入的結果,那麼將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信息。這只是改變了一種被剝削的階層,這個階層又去剝削別的階層。天主進入人類歷史的角色,並不像那些劇本中的演員不厭其煩、不知厭倦地演下去。天主不強行改變人類的歷史,也不改變人類所進行的活動,而是將人的這種活動帶向成全與完美的境界。
一場喜劇結束了,人卻堅持要上升高位,並希望可以成為所有事物的主人。現在卻到人要俯視下地的時刻,要使自己變成愛的使者,使飢餓的人得到飽飫。榮譽與偉大不再屬於那些坐在高位上的人,而是屬於在低位卻又感覺到需要天主的人,對天主的要求懷著喜悅的心情回應的人。這帶來了真正的新穎面貌:正如與基督那顆服務的心一樣,一顆可以為他人提供服務的新心,這是我們從未見過的新人類嗎?
瑪利亞確信天主在過去是這樣說的,並且是這樣做的:天主舉揚卑微,天主推下權貴。在瑪利亞的心中,這個世界的改變已經實現了。瑪利亞清楚地記得,來自天上的使者這樣說:「在天主前,沒有不可能的事」(路1:37)。
「他曾使飢餓者飽饗美物,反使那富有者空手而回」(53節)。「大地和其中的萬物,屬於上主,世界和其間的居民,屬於上主」(詠24:1)。如果所有的人都屬於上主,那麼人就不是主人,而是天主的客人,是坐在天主為自己的子女所提供的宴席餐桌上的客人。天主對前來赴宴的人慷慨地提供美味食物,如果誰不願與人分享天主所提供的美物,就是賊,就是偷竊。所有罪惡的根源就是貪慾(弟前6:10),這種貪慾使人渴望擁有比生活所需更多的東西,變成囤積者。由這種不能滿足的願望,帶來各種不正義的事情,使人與人之間產生不平衡,種族歧視,使這個世界與天主旨意中與希望的世界不合,甚至彼此衝突。瑪利亞看到一個新的世界即將來臨,所有在天父宴席上的人都準備並願意與人分享天父白白賜予給他們的禮物;一個所有人都在的天主的宴席,自由與愛得到滿足的世界。
這裏為富人也帶來一個信息:就是天主使富有的人空手而回。這不是懲罰與威脅,而是一個救恩的宣報。當時富人們所積聚的財富,往往都是通過敲詐欺騙與偷竊得來的,這是滿足他們貪慾的泉源,但也使他們變得更加飢餓與焦慮不安。這些財富變成了一堆無用的廢物,在他們心裡變成沉重的負擔,對兄弟的需要感到冷漠與漠不關心。
天主將這些財富全部清空,減輕他們的負擔,教訓他們沒有將什麼東西帶到這個世界上,也不會帶什麼東西離開這個世界(弟前6:7)。使他們明白,雖然一個人可以富有,但是生命卻不取決於所擁有的(路12:15),使他們相信施比受更有福(宗20:35)。
這首讚歌以歌頌天主忠信地實現了自己對亞巴郎的許諾結束。
以色列是個有很好記憶的民族。上主邀請他們常常記得,不要忘記自己對他們的祖先偉大與奇妙的許諾與實踐(申4:9;7:18)。瑪利亞,也是這個子民的成員,也記得天主不會忘記對他們的祖先與他們的後裔所作的許諾。在瑪利亞胎中的這個兒子就是天主對以色列子民忠信的答覆,這是天主對以色列子民所作的許諾。
瑪利亞確信,天主不僅現在是忠信的,而是直到永遠天主都是忠信的。天主不會忘記與以色列子民所訂立的愛的盟約,當然,也不會讓死亡統治他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