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
在「雅歌」中,用令人留戀忘返的圖像來描寫不可抗拒的愛的力量:「請將我有如印璽,放在你的心上;有如印璽,放在你肩上。因為愛情猛如死亡,妒愛頑如陰府:它的焰是火焰,是上主的火焰洪流不能熄滅愛情,江河不能將它衝去。如有人獻出全副家產想購買愛情,必受人輕視。」(歌8:6-7)我們知道,如果這樣被感情的鈕帶所纏繞的人,往往面臨危險。因為愛追求自由,便意味著被拒絕與承受失敗的可能性,實際上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包括讓人心碎的嫉妒、憂傷焦慮,因被遺棄而恐懼。正如在「雅歌」中那位新娘重複的說:「請你們用葡萄乾來補養我,用蘋果來甦醒我,因為我因愛成疾」(歌2:5);『耶路撒冷女郎!你們若遇見了我的愛人,你們要告訴他為什麼我懇求你們告訴他:「我因愛成疾」 』(歌5:8)。
天主願意冒這個險:自己成為軟弱的,親自體驗人的失敗與衝突。雖然我們時常想像天主是無所不能的,但是對於愛,天主並沒有使用自己所擁有的特權。聖經從未運用「特權」一詞來形容天主的力量,因為當天主以自己的法律創造了世界,並將生命賜予自由給人時,天主也給自己的能力設了限制。這就是猶太經師們所說的「天主的自我限制、天主的自我隱藏」。
天主不強迫任何人,而是贏得所愛的人。如果他給人恐懼,或施予懲罰,他就失敗了;他不會創造愛,而是虛偽。
在耶穌身上,天主有過幾次失敗的經驗。耶路撒冷沒有回應衪的愛:「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你屢次殘殺先知,用石頭擊斃那些奉命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少次願意聚集你的子女,如母雞聚集自己的雛雞,在他翅翼下,可是你們偏不願意」(路13:34)。在納匝肋衪也不能行任何奇蹟(谷6:5-6)。那個富有的年輕人也拒絕了衪的召喚(瑪19:16-22)。
在「默示錄」中不再以「全能者」稱呼天主,而是以「手握一切的那位」來稱呼天主。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所想做的事,但在面對愛的挑戰時,是天主那不可比擬的力量在左右,沒有人可以逃避天主的手。
現在我們可以明白耶穌的話語:「我告訴你們:同樣,對於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所有的歡樂,甚於對那九十九個無須悔改的義人」(路15:7)。新郎最大的喜悅就是與新娘在一起,並聽她不斷重複的話:「我願回去,回到我的前夫那裡去,因為那時為我比現在好得多」(歐2:9)。
為了有更好理解這個訊息,現在重複以下的話:我們認識了,也相信了天主對我們的愛。
讀經一出32:7-11,13-14
7上主訓示梅瑟說:「你下去因為你從埃及國領出來的百姓敗壞了。8他們很快就離開了我給他們指示的道路,為自己鑄了一個牛犢,朝拜它,向它祭獻並且說:「以色列,這就是領你出埃及的天主。」9上主又向梅瑟說:「我看這百姓,真是一個執拗的百姓!10你且由我向他們發怒,消滅他們;我要使你成為一個大民族」。11梅瑟求上主他們的天主息怒說:「上主,你為什麼要向你用大力,用強硬的手臂,由埃及國領出來的百姓發怒呢?
從埃及的第一個朝代開始(公元前3000年),公牛就是他們所相信的創造天地的神,美菲的帕斯(PATH
DI Menfis酒店)的象徵,土地的肥沃與牛羊的存活都取決於它的能力。那時,人們普遍認為尼羅河的肥沃都是它的恩賜。
公牛是力量的象徵,因此在一些魔術表演中公牛的形象時常被表現出來,以木乃伊和防腐的方式將之保存起來,以此象徵德行的常存性,將光榮與榮譽歸於公牛。在一些輝煌的聖殿,時常將公牛奉侍為許多宗教敬禮的對象。當以色列人看到這些時,從內心非常嚮往這些外邦人的敬禮,甚至也受到這樣的誘惑。
他們在曠野中,上主為他們行了許多偉大奇蹟後,他們必須放棄所有外邦人宗教的敬禮活動。然而,當他們到達西乃山,梅瑟在山上與上主講話時,他們將所帶來的金銀首飾交給亞郎,鑄造成金件以供他們朝拜(出32:1-6)。
讀經的第一部分(7-10節),描述天主面對他們這種不忠行為所發的義怒。上主對梅瑟說:「你且由我向他們發怒,消滅他們;我要使你成為一個大民族」(10節)。面對這樣的建議,也許我們中有人會馬上想到,有機會成為「正義之家」的族長,自然而然會放棄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將自己置身事外,聲明自己無罪;但是梅瑟卻不逃避責任,他願意與自己的子民在一起,寧願與兄弟們一起同甘共苦,也不願自己單獨得救。
讀經的第二部分(11-13節),敘述梅瑟的祈禱:「梅瑟請求上主,他的天主說:求你記念你的僕人亞巴郎,依撒格和以色列,你曾指著自己向他們起誓說:我要使你們的後裔,像天上的繁星那樣多;我所許的那整個地方,必賜給你們的後裔,叫他們永遠佔有。」(13節)。但是原文卻該如此翻譯:「梅瑟貼近上主,他的天主的臉,說......」梅瑟像一個小孩子一樣,看著生氣的父親,他開始貼近他,直到他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在聖經中,梅瑟撫摸天主的臉,是一幅很優美的圖像。
我們對此也許感到詫異,或者不贊同。因為所呈現的梅瑟的形像十分完美,與天主很和諧地講話;而天主卻生氣,甚至需要安慰才能消氣。將這樣的圖像帶到人類社會中,告訴人,天主願意我們懷著信心與希望向他祈禱。
當梅瑟貼近天主的臉時,他說了什麼呢﹖我們應該向天主獻上怎樣的祈禱,才能使天主消除義憤呢﹖也許我們會說:「上主,請看!他們悔改了,不再犯錯誤;他們的罪過也不嚴重。」這一切都是空虛的話語,因為我們知道,人從來沒有停止犯罪,總是重複著同樣的錯誤。
梅瑟是位充滿智慧的人。他明白不能太強調人的善意,獲得救恩的唯一方法就是信賴上主的慈愛。他從上主對族長們無條件的許諾開始,並以此作為結束。「因為你不願意讓猶太人說他們的上主食言了。」這是唯一的,也是真正的,使每人獲得所希望的救恩的方法:天主無窮盡的愛,這是任何不忠信都不能戰勝的愛,因為天主的愛永遠大於任何的不忠信。
結尾部分(14節)告訴我們,上主遂撤銷了要加於百姓的災禍。以色列人做了什麼值得配受上主的仁慈呢?什麼也沒有,他們保持沉默。上主自己做了一切,他記起了自己無條件的許諾,寬恕了他們的罪。
如果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與能力去完成一切工作,那麼我們唯一所收穫的將是失望。因此,需要依靠上主無條件的愛。
讀經二弟前1:12-17
12我感謝那賜予我能力的我們的主基督耶穌,因為衪認為我忠信,就派定了我服役。13原先我是個褻瀆者,迫害者和施暴者;但是我蒙受了憐憫,因為我當時是在不信之中,出於無知而做了那些事。14然而我們主的恩寵對我格外豐厚,使我在耶穌基督內有了信和愛。15這話是確實的,值得完全接納:就是基督耶穌到世界上來,是為拯救罪人;而我就是其中的魁首。16但是我所以蒙受了憐憫,是為使基督耶穌在我這個魁首身上,顯示他的完全堅忍,為給將來信靠他而獲永生的人一個榜樣。17願尊崇和光榮歸於萬世的君王,那不死不滅,不可見的惟一天主,於無窮之世!阿們。
我們是否有一些證據可以證明上主不譴責任何人呢?答案是肯定的。
保祿寫給弟茂德的第一封書信中,即今天的讀經二,為我們帶來一個清楚,無可辯駁的例子。他說:「原先我是個褻瀆者,迫害者和施暴者;但是我蒙受了憐憫,因為我當時是在不信之中,出於無知而做了那些事。然而我們主的恩寵對我格外豐厚,使我在耶穌基督內有了信和愛。這話是確實的,值得完全接納:就是基督耶穌到世界上來,是為拯救罪人;而我就是其中的魁首」(12-15節)。
保祿說天主在他自己身上所行的一切,顯示天主偉大的寬容與容忍(16節)。如果有另外一位像他一樣的人,是信德的反對者,罪魁禍首,也獲得了天主的憐憫,那麼是否還有人害怕天主的懲罰呢?
也許有人反對說,保祿錯了。的確如此,但是他當時並不愧疚,因為他沒有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13節)。以色列子民也是在無知中重新回到朝拜外邦人偶像的時代。在今日福音中將要談到的一隻小山羊,因為迷路而走失了。為此,上主很著急。或許有人以另外一種方式犯罪?也有人在犯罪時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參路二十三時34)
福音路15:1-10
1眾稅吏及罪人們都來接近耶穌,為聽他講道。2法利塞人及經師們竊竊私議說:「這個人交接罪人,又同他們吃飯。」
3耶穌遂對他們設了這個比喻說:4「你們中間有那個人有一百隻羊,遺失了其中的一隻,而不把這九十九只丟在荒野,去尋覓那遺失的一隻,直到找著呢?
5待找著了,就喜歡的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6來到家中,請他的友好及鄰人來,給他們說:你們與我同樂罷!因為我那隻遺失了的羊,又找到了。7我告訴你們:同樣,對於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所有的歡樂,甚於對那九十九個無須悔改的義人」。
這個所謂的慈悲的比喻中的第三個,「盪子回頭」的比喻,已經在四旬期第四主日中解釋了。今天只介紹前兩個,就是「失羊」與「失錢」的比喻。這兩個比喻表面上看簡單,容易解釋。耶穌似乎在邀請門徒們尋找罪人(強盜,腐朽的人,犯姦的人),或者是為了使他們深受感動,激起他們返回父家的願望。
這個比喻首要的目的自然是別的,為了更好明白它的意義,首先需要明白這三個敘述天主仁慈的比喻的對象是誰﹖它開始的句子是這樣說的:「眾稅吏及罪人們都來接近耶穌,為聽他講道。」法利塞人及經師們竊竊私議說:「這個人交接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耶穌遂對他們設了這個比喻(1-3節) 。
現在我們去理解一下法利塞人及經師們竊竊私議的原因。猶太經師們說:人不能與邪惡的人在一起,也不能讓他們遵守天主的法律;他們禁止邀請罪人與稅吏共進晚餐。但是耶穌的選擇與他們正好相反,甚至令他們不解的是:衪不但與他們共進晚餐,更將他們邀請到自己家裡。
法利塞人及經師如果在經過長時間的守齋、祈禱與補贖後,再邀請罪人們;他們一定有很多話要對他們講,使他們悔改。他們也到處宣講悔改的重要性,使更多人皈依(瑪23:15)。他們不明白的是,耶穌不僅自稱為罪人的朋友,更成為他們中的一員(1-2節)。法利塞人及經師控訴衪為罪人們準備了盛宴。因此,他們請求耶穌給予他們解釋。
每個盛宴,從某種意義來說,都是以某種方式反映將要來臨的天國盛宴的圖像。在天國盛宴中,沒有任何位置為邪惡與仇人所保留,只有義人才能進入。耶穌是不是不知道這些,故意忽略這些,或者是想挑戰猶太人的傳統呢?
三個形容「天主慈悲」的比喻,就是耶穌的自我辯護。其目的並不是為了使罪人跟隨自己和相信自己,而是邀請那些「正義之士」重新評估他們自己的思想。在三個比喻中都講到了「喜悅」(這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分享的),及舉行慶祝會(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參加)。誰進去參加盛宴?誰又留在外面呢?
那些罪人就是迷失的羊與失落的錢幣,他們在以前都遠離耶穌,現在卻被尋回到耶穌的身邊(強調「都」是為了與第一節相對應)。他們在天父的家鄉裡,與天父共同慶祝,參與天國的盛宴;而那些「義人」卻在外面,如果他們不改變思想,不明白天國的喜訊已經來臨,不明白天主正在給他們帶來好消息,沒有意識到自己也需要接納天主;那麼將永遠留在外面,錯失良機。這三個比喻正是該以這樣的角度閱讀。
迷失道路的羊(4-7節)。
以色列子民從存在的開始,就是一個游牧民族;因此在聖經中出現近五百次,以山羊,綿羊及羔羊的圖像來作一些比喻,是不足為奇了。有許多經文章節有此圖像,來描述天主的溫柔,細心與對自己子民的關心。只要記住聖詠第二十三篇,或者從充軍之地回來之後的喜悅心情:「他必如牧人,牧放自己的羊群,以自己的手臂集合小羊,把它們抱在自己的懷中,溫良地領導哺乳的母羊」(依40:11)。
這樣的圖像也時常用在耶穌身上。馬爾谷敘述說:「當衪看到一大群人跟隨自己時,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因為他們像沒有牧人的羊群」(谷6: 34)。今日福音也是同樣的圖像,以描述這個似乎並不太符合邏輯的比喻。
那個牧人的行為令人不解:「將九十九隻留在曠野,去尋找那隻迷失了的羊。當找到後,挨家挨戶的將別人叫來共同慶祝。自然,我們認為這是荒唐的事。然後,我們注意到有比例失調的部分,就是對找到這隻迷失了的羊後,喜慶的敘述佔了比喻的大部分內容。
這個不解部分將人帶到這個比喻的真正意義。猶太經師們教導說:上主喜悅與義人的復活,與惡人的喪亡。耶穌扭轉了這個教導的內容,向人宣布天主的真正思想。衪說:「天主喜悅的不是惡人的喪亡,卻是他們的悔改。同樣,使這些小子中的一個喪亡,決不是你們在天之父的意願。」(瑪18:14)他並為那些在人眼中不配進入盛宴的人準備了盛宴。
「正義賞報」是猶太經師們的教導,而耶穌的教導卻明確相反。祂指出:天主的照顧與溫柔不是對那些「值得」領受賞報的人,而是為那些有需要的人。
令法利塞人及經師驚訝的是,耶穌並沒有任何責斥罪人的話語,也沒有任何懲罰;而那些罪人們也沒有任命,表示悔改的動作或言語。
這完全是天主的救贖與拯救工程。天主給那些犯了錯誤的人所帶來的只有益處,這並不是說邀請人成為天主所愛的罪人,而是在天主前人需要自認已罪。
「正義之士」也需要重新調整自己的生活,因為沒有任何人在天主前是義人,所有的人都是罪人。誰在天主前值得愛,誰不值得愛,很難界定。他們必須糾正自己對天主的認識。他們對耶穌的指控,他們所提出來的使罪人分開的理由與規則,都是他們對天主的認識產生錯誤與虛假的原因所致。這非常危險,會阻止他們參加天國的婚宴。那九十九隻羔羊留在曠野,而只有那隻讓牧人帶領的迷失了的羊進入了牧場,因為這隻羊允許被牧人背回來。這樣的思想是危險的,因為在開始就充滿了狂熱與幻想,不容忍,嚴格主義,從開始就遠離上主。為了幫助罪人能允許上主帶領他們,需要像耶穌所說的一樣,將真理建立在天主之上。
耶穌使他們明白,天主並不是那位令人害怕的審判官,而是時刻準備去愛別人的朋友。只有當人開始擁抱與接納那些處在死亡邊緣的人時,才能體會到天主的喜悅與幸福。
失錢的比喻(8-10節)。
為了使自已的教導在那些聆聽者的心中產生更大的記憶,猶太經師們通常將重要的教訓重複兩次。這就是為什麼耶穌敘述兩個比喻的原因,與前面的一個比喻的訊息幾乎完全相同。
這裡我們看到的同樣是前後的不一致。那個找到錢的婦女,邀請自己的親朋好友與鄰居,與自己一起分享那種不可抵制的喜悅之情。
與那個「迷失的羊」的比喻相比,這個比喻有一點新意:就是這個婦女十分擔心,盡全力找尋丟失的錢,她的耐心及堅持:點上燈,打掃房屋,細心尋找這是象徵天主不願意自己的任何一個受造物迷失(「十」象徵著整個團體),直到自己的最後一個子女返回父家前,天主絕不坐在盛宴席上。
三個「天主的慈悲」的比喻都強調了「悔改」的訊息。前面兩個強調這種悔改不是從人開始,而是由天主開始,天主時常去尋找那些丟失了的羊。
「蕩子回頭」(路15:11-32)強調天主尊重人的自由選擇。父親並不強迫兒子留在家裡,也不強迫他返回父家,天主總是在等待回家的子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