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28, 2017

家庭的節日

111   諸聖節



在過去,聖人受到極大的歡迎:在教堂擺滿了各聖人的雕像,或許求助於聖人們比求天主還要多。聖人中有司機主保、學生主保、失物主保、眼疾主保、甚至喉嚨痛主保等。這些聖人被視為是天主與人之間的中保,他們在天主前為世人轉禱,他們的祈禱可以使天主的心變軟。因為人與天主之間的距離太遠,當人遇到問題時,感覺天主是不可接近與特別陌生。
今日,向聖人祈禱要求向天主轉禱有減弱的趨勢。我們懷著一顆子女般的信心,常常是直接向天主祈禱。瑪利亞也是一樣,被認為是教會團體的成員,像是兄弟姊妹一樣。瑪利亞的生命,是所有跟隨基督的信徒的典型與模範,也邀請所有的基督信徒在任何時候都向天父祈禱。
「聖人」這個詞的意義,是指天主的恩寵臨在人身上,使人與那些不潔、軟弱、易逝和不完全的人分開。在所有的人中,只有基督擁有這樣的美德,只有基督才可以完全被稱為「聖人」,正如我們在光榮頌中所唱的一樣:「只有你是聖的」。但是,我們可以向著基督提升自己,分享衪的聖潔。衪來世界上的目的就是為了陪伴人參與天主的聖善,朝著我們自己不可能達到的目的:。「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瑪5:48
耶穌的首批門徒們有許多稱號。他們被稱為「加里肋亞人,納匝肋人」,在安提約基雅,被稱為「基督徒」。實際上這是一個帶有貶義的稱號:「加利肋亞」的意思是反對者的代名詞;「納匝肋人」的意思是是從一個不被人尊重與輕視的小村莊出現了他們的導師;而「基督徒」的意思是「傅過油的」,是那位「造反者」的跟隨者,而那位被天主所傅過油的,卻死在十字架上。然而他們並不是用這些稱號。他們確定後此之間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姊妹,是一群有信仰的人,是耶穌的門徒,是完全的人,是一群聖善的人。
保祿給生活在斐理伯的所有聖者寫信(斐1:1),給厄弗所的聖者寫信(厄1:2),給整個阿哈雅的眾聖徒寫信(格後1:2),給所有在羅馬被稱為天主的聖徒的人寫信(羅1:7)。他不給天上的聖者寫信,而給那些具體的生活在斐理伯、厄弗所、格林多、哥羅森、羅馬的聖徒寫信。他們才被稱為聖徒。聖人就是每一位門徒:無論是那些已在天上與基督在一起的人,還是生活在這個世界像是朝聖旅行的人。
在東正教教堂裡,只有那些在天上的聖人被畫成壁畫,顯示在牆壁上。他們的形象,從頭到腳,像是《默示錄》中所描寫的長老一樣(默7:9)。這是提醒所有參禮的人,讓他們記住,此時只能用信德的眼光瞻仰聖人,並繼續與世上的聖徒們在一起。這是由上主所召叫為團體的一員,使之能光榮天主。
為了更好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天主,無論在天上或地上,你的家庭是聖善的。

讀經一:默7:2-49-14


2我又看見了另一位天使,從太陽出升之地上來,拿著永生天主的印,大聲向那領了傷害大地和海洋權柄的四位天使呼喊,3說:「你們不可傷害大地、海洋和樹木,等我們在我們天主的眾僕額上,先蓋上印。」4以後,我聽見蓋了印的數目:在以色列子孫各支派中蓋了印的,共有十四萬四千。
9在這些事以後,我看見有一大夥群眾,沒有人能夠數清,是來自各邦國、各支派、各民族、各異語的,他們都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持棕櫚枝,10大聲呼喊說:「救恩來自那坐在寶座上的我們的天主,並來自羔羊!」11於是所有站在寶座、長老和那四個活物周圍的天使,在寶座前俯伏於地,朝拜天主,12說:「阿們。願讚頌、光榮、智慧、稱謝、尊威、權能和勇毅,全歸於我們的天主,至於無窮之世。阿們。」13長老中有一位問我說:「這些穿白衣的人是誰?他們是從那裡來的?」14我回答他說:「我主,你知道。」於是他告訴我說:「這些人是由大災難中來的,他們曾在羔羊的血中洗淨了自己的衣裳,使衣裳雪白。

人類的生命充滿了多少的痛苦、眼淚與失望﹖為甚麼在世上有這麼多的辱罵、暴力與不義﹖在《默示錄》中有四章描寫這樣的痛苦(5-8章),就是有關「七印」的章節。
正如長老所敘述的一樣,在天主手中有一個寶座,《默示錄》中記載著人類的歷史過程,這個歷史其實就是充滿了衝突與挑戰,並富有悲劇性的色彩。在這本書中也記載著對那些令人心煩與不安的邪惡勢力的答覆,但是這本書卻蓋著印,沒有任何人可以打開這個印。
天主奧秘是不是沒人可以解開而永遠是一個謎呢?對此,《默示錄》的作者感到不可安慰的痛哭起來。這時有一個長老走過來靠近他身過說:「不要哭!看,那出於猶大支派中的獅子,達味的苗裔已得了勝利,他能展開那書卷和那七個印」(默5 :5)。
這就是那隻被宰殺的羔羊,一個接著一個,打開七個封印並顯示其中的奧秘。
今日讀經一就是取自在開了第六個印之後所發生的事情。這事以後,我看見了四位天使,站在大地的四角上,握住地上的四股風,不讓風吹向大地、海洋和各種樹木。我又看見了另一位天使,從太陽出升之地上來,拿著永生天主的印,大聲向那領了傷害大地和海洋權柄的四位天使呼喊,說:「你們不可傷害大地、海洋和樹木,等我們在我們天主的眾僕額上,先蓋上印。」以後,我聽見蓋了印的數目:在以色列子孫各支派中蓋了印的,共有十四萬四千。
被選者與獲救的人數是十四萬四千,這是一個象徵性的數字。它是12×12×1000,而不是像有些人錯誤地理解成天堂上聖人的數目。它指的是所有生活在世界上的人,基督徒因著洗禮時所留下印,被加入天上特選者的行列。
這些人並沒有享受特權,並沒有被免除受到試探與痛苦的挑戰,與別人一樣。他們甚至被深淵的力量所威脅,卻被上主所拯救,在上主內獲得新生命與度著一種新生活,就是分享天主聖善的生活。他們明白了上主在世上的計劃,默想這些計劃時,與人懷著一種不同的視線,與世界的想法不一樣,從高處,按照天主的眼光看世界。
與別人一樣,他們也忍受了非常嚴厲的試探與考驗,但是卻沒有被這些所戰勝。疾病、痛苦,對他們的出賣為他們來說並不是失敗與荒謬的時刻,而是成長、成熟的時刻。死亡為他們來說並不可怕,而是一個新的開始,在這個開始中,誕生新生命。
被殺的羔羊,因為仇恨而被殺,但卻向人顯示自己的愛,向人顯示了天主即使在人認為最荒謬的時候,也可以實現自己的計劃並向人帶來救恩。
向世上的基督徒團體的聖者們顯示了自己的第一個天上異像,目的就是要告訴他們,這是天上聖者團體的預像,現在出現了一個沒有人能夠數清的聖徒們的團體。是從天下各民族,各邦國,各語言中而來的。在羔羊的寶座前站立,身穿白衣,手持棕櫚枝(9節)。
「白衣」是喜悅與新生命的標記,向人顯示這些聖者已經獲得一個完整且全新的生命,再沒有任何罪過與痛苦的折磨。「棕櫚枝」是忠實跟隨基督獲得勝利的標記。是誰呢?就是天上聖者的團體,就是那些曾經在世上,無論面臨什麼情況都對基督保持忠信;在結束了世上旅程後,進入天國並獲得真福的人。他們與被宰的羔羊一樣,為了愛而忍受了痛苦與迫害,並付出了生命。這些人是由大災難中來的,他們曾在羔羊的血中洗淨了自己的衣裳,使衣裳雪白,天主向他們宣布他們勝利並向他交付棕櫚枝(14節)。
接下來的章節並沒有出現在今日的讀經一中,描繪的那些被選者的命運與結局:「他們再也不餓,再也不渴,烈日和任何炎熱,再也不損傷他們,因為,那在寶座中間的羔羊要牧放他們,要領他們到生命的水泉那裡;天主也要從他們的眼上拭去一切淚痕」(默7:16-17)。基督,被宰的羔羊,認識那些託付給自己的羊群,因為這些羊群跟隨衪直到奉獻自己生命的時刻。
讀經一是為處在亞細亞的基督徒而寫的,是為鼓勵他們。因為在第一世紀末,因著外在的迫害與挑戰,他們處在危險中,甚至有背教的可能,否認自己的信德與耶穌為救世主。作者寫這段,與他們分享天上的真福,並要求他們在信德上站穩,懷著堅忍與信心繼續跟隨被宰的羔羊。

讀經二:若一3:1-3

1請看父賜給我們何等的愛情,使我們得稱為天主的子女,而且我們也真是如此。世界所以不認識我們,是因為不認識父。 2可愛的諸位,現在我們是天主的子女,但我們將來如何,還沒有顯明;可是我們知道:一顯明了,我們必要相似他,因為我們要看見他實在怎樣。 3所以,凡對他懷著這希望的,必聖潔自己,就如那一位是聖潔的一樣。


基督徒在領洗時所領受到的天主性生命,是真實的靈修生活,是一個奧跡。為了解釋這個奧跡,耶穌用比喻對尼苛德摩講論這事。耶穌說,正如風一樣,沒人知道它從哪裡來,也沒人知道它要到哪裡去,但是我們知道它是存在的,可以感覺它的存在,也知道它的效果。天主性的生命並不是用人的感官可以體驗的,天主臨在的標記是不容否認的。誰接受天主的信息,就是一個新人,由天主的聖神所帶領,與世界的神不同的那位。
今日讀經二以喜悅的心情開始:「請看父賜給我們何等的愛情,使我們得稱為天主的子女,而且我們也真是如此」(1節)。
在猶太人的想法,做兒子不僅是繼續父親的生理生命,也相信在兒子身上可以看到父親的真實臨在。正是為此緣故,在兒子身上父母雙親的形象是可見的與可認識的:兒子的外貌與臉形,當然,尤其是因著兒子的倫理行為,對天主保持忠信的心,這樣,父親的特徵就可以在兒子身上顯現出來。
在現世,一個真正基督徒的身上是擁有神性生命的臨在,就是在自己身上反映天父的影子與形象。若望解釋說:「世界不認識我們,是因為不認識生我們的天父」(1節)。這樣的思想與心情與天父相符合,使人相似天父,與別人不一樣,他們是「聖人」。那麼,那些只關注地球現實的人就不了解,那並不奇怪。
保祿也這樣教訓在格林多的基督徒團體。他說,基督的門徒,所擁有的智慧與這個世界的智慧是不相容的:我們在成全的人中,也講智慧,不過不是今世的智慧,也不是今世將要消滅的有權勢者的智慧;我們所講的,乃是那隱藏的,天主奧秘的智慧,這智慧是天主在萬世之前,為使我們獲得光榮所預定的;今世有權勢的人中沒有一個認識她,因為如果他們認識了,決不至於將光榮的主釘在十字架上。經上這樣記載說:『天主為愛他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的。可是天主藉著聖神將這一切啟示給我們了,因為聖神洞察一切,就連天主的深奧事理他也洞悉。除了人內裡的心神外,有誰能知道那人的事呢﹖同樣,除了天主聖神外,誰也不能明瞭天主的事。我們所領受的,不是這世界的精神,而是出於天主的聖神,為使我們能明了天主所賜與我們的一切。為此,我們宣講,並不用人的智慧所教的言詞,而是用聖神所教的言詞,給屬神的人講論屬神的事。然而屬血氣的人,不能領受天主聖神的事,因為為他是愚妄;他也不能領悟,因為這些事只有藉聖神才可審斷(格前2:6-14)。
在喚醒基督徒應該意識到自己是天主子女的高貴身份後,作者邀請人默想我們所希望與期待的最後光榮的生命:「我們現在是天主的子女,但我們將來如何,還沒有顯明」(2節)。我們現在的存在狀況並不是最後與決定性的,因為我們還受塵世生命與條件限制,阻止我們看見我們的本來面目。有一天。遮在我們臉上的帷幕將被揭開,到時我們將會看到天主真正的面目。胎兒從母腹中接受營養與生命,為了更好的生活,胎兒不能看見自己母親的面目。只有在出生後才可以看到並親吻母親的臉,才可以看見懷孕的那位。
在這個世界上,人的存在就像等待產婦生產的時刻一樣,在天主的懷中生活,認識天主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生活,行動與存在都在他內(宗17:28)。但是我們卻不能看見天主的面目,但是我們知道當天主的面容有一天要顯露出來,我們將相似天主,因為我們可以看天主的真面目(2節)。

福音:瑪5:1-12


1耶穌一見群眾,就上了山,坐下;他的門徒上他跟前來,2他遂開口教訓他們說:
3「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4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
5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 6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 7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 8心裡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9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 10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11幾時人為了我而辱罵迫害你們,捏造一切壞話毀謗你們,你們是有福的。 12你們歡喜踴躍罷!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厚的,因為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曾這樣迫害過他們。

人總希望可以見到天主的面,詢問天主,知道天主的思想,發現天主的計劃。怎樣可以找天主呢?我們可以在那裏遇見祂﹖在古代,人們認為最理想與天主相遇的地方是山頂。所有的人民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山頂---就是在天與地交匯的地方,是神所住的地方與人所嚮往的目標。在希臘人的奧林山上,在美索不達米亞人居住的地方,在烏家里特(UGARIT)的匝斐(TZAPHON)山上,都可以與神遇。

以色列子民也有這樣的信念。亞巴郎、梅瑟和厄里亞都有很強的靈性體驗,在山上與天主相遇,就是在摩黎雅山、曷勒布山、加爾默耳山。瑪竇記載耶穌的第一篇講詞就是在山上。
基督徒的熱心敬禮就是在這個俯瞰葛法翁的山丘。修女們將它變成了和平,默想和祈禱的綠洲。在巨大的橡樹下散步,由黎巴嫩港灣所吹的風傳來的沙沙聲,默想耶穌及他的門徒多次穿過這裏,令個人自然地感到那就是天國的氣氛,尋找天主的思想與情感。
為了更好理解以下的福音信息,瑪竇所寫的山上並不只是反映它的地理位置,而是其神學上的意義。在聖經中,山不只是一個真實的地理位置,更是可以隨時與天主會晤並聆聽天主話語的地方。
現在我們可以看看現場。耶穌遠離平原,是一個社會象徵,在這裡 按照《訓道篇》的作者說:「我也看出各種勞苦和一切工作的技巧,都是出於人彼此間的競爭:這也是空虛,也是追風」(訓4:4)。他到山上,審判的標準與世界的生命截然不同:是按照天主的計劃而行。
廣義來說,世俗的價值是按以下的秩序而定的:第一是健康,第二是家庭,然後就是個人專業的成功、銀行帳戶存款及朋友等。當然甚至天主與聖人們都在這樣的分類內,但是卻排得很低。正如在前面所提到的,天主的分類標準其實是對人的益處,正如人心中所希望與所渴望的一樣。如果人按照世界的標準行事,在天主眼中是不是個成功的人呢?天主的標準又是什麼呢?為了不冒險,使自己的生命方向與天主所願意的方向相反,和不浪費自己的生命時間,現在有必要反省自己的標準與天主審判的標準。在這座山上為人提供了什麼樣的價值?
今日的福音邀請人去反省由耶穌所倡議的價值觀,就是那些在天上的聖人們已經實踐了的,而那些還在世上的聖人,因受到他們的榜樣鼓勵,感召跟隨他們的芳踪。


神貧的人是有福的(3節)。
要解釋這端真福,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人認為這是對那些貧困、乞丐、被剝削的人而講的,認為天主只喜歡這樣的人,天主會來解救這些人,改善他們的生存狀況,甚至覺得所有的人都應該變成物質貧窮的人。明顯的,這樣的理解是錯誤與荒謬的,無意義的。天主並不希望人物質上貧窮,而是在人群中沒有貧乏的人(宗4:34)。
另外一些理解「神貧的人」,認為就是雖然擁有很多財產,他們的心卻並不被這些財產所佔據,並隨時準備慷慨大方地奉獻自己的財產給那些有需要的人,特別是處在有急需要的人。「施捨」,雖然在聖經一些章節中出現過很多次,卻並不能給世界帶來新的「正義」,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類不平等與不平衡的問題,因為很多人認為世上富人與窮人的存在是符合人性需要的。

將屬於別人的還給別人」的原則,建立社會原則,大部人認為這是正確與適當的;實際上這是一個假的許諾,它來自我們認為東西應該是屬於人的,而實際上所有的都屬於天主。「大地和其中的萬物,屬於上主,世界和其間的居民,屬於上主」(詠24:1)。人只是世上一切的管理者,而人總有一天,要向上主交帳。

正是因為錯誤理解人與世上財物的關係,因此人渴望擁有世上的一切,並積攢財富,妄想可以控制這些,於是所有邪惡的事物就接踵而來:戰爭、暴力、分歧、嫉妒(弟前6 :10),因此這個不人道的世界就產生了痛苦,並渴望新的拯救(羅8:19-25)。
實際上我們對所有財物的觀念都犯了同樣的錯誤:如果一切都是天主的,我們就不能說是「我的」,「你的」甚至「我們的」,因為所有都是屬於造物主的。
聖經中世界的形象就是宴會的禮堂,天主在賜予每一個子女生命時,就邀請了每一位進入祂的宴會。人就是與自己的兄弟姊妹同桌共食的人,他們的喜悅就是白白地分享由天主所賜予的禮物。誰如果管理物質視為是自己的財產,就是偷竊的行為。人的生命也不屬於自己,而是天主的並必須為愛而獻出的禮物。
面對世上的物質財富,與那些玩世不恭的人不同,耶穌從來沒有輕視這些財富。為耶穌來說,即使是不義的財富,只要分施給窮人,也是有意義的(路16:19)。不過,雖然耶穌從來沒有批評過這種做法,但他視之為危險,為很多人來說,是進入天國的一個不可承受與跨過的障礙。耶穌說:「富人難進天國」(瑪19:23)。

一個人越喜歡擁有更多的財富,就越多人試圖把自己的心與財富聯繫,為自己保存並自私地運用。

為那些願意跟隨耶穌和成聖的人,耶穌邀請他們放棄所有的一切:「你們中不論是誰,如不捨棄他的一切所有,不能做我的門徒」(路14:33)。真福內容的理解是在基本的要求,分享一切從天主而來的。
耶穌並沒有認為貧窮是有價值的,而要求在「心靈上的」貧窮。只有在自由的選擇與行動中,那些自願空虛自己,按照天主的計劃管理財富的人才是有福的。 「神貧的人」,指的就是那些不為自己計劃與打算的人,不為自己積攢財富的人,而能夠按照天主的意願,隨時準備為了那些有需要的人而與人分施自己財富的人。
要注意:「貧窮」,按照福音的意思,並不是那些什麼都沒有的人,而是不為自己計劃與打算的人。誰擁有的多,誰會受益更多,這樣的人就是富有的,也會變成別人羨慕的對象,這是使自己在人群中出類拔萃。誰如果為那些有需要的人分享自己的財富,並為那些有需要的服務,就是「神貧的人」。
即使是那些在物質財富上貧乏的人,也不一定是「神貧的」。不是要去詛咒自己與別人,而是為了要改變自己貧乏的狀況,覺得需要用暴力與欺騙去改變這種狀況,覺得要改變被別人瞧不起的狀況中釋放出來,並幻想有一天可以像那些富人一樣可以獲得高位與尊敬。
自願選擇貧窮,不受自已所擁有的財富束縛,並放棄自私的心,這不是可有可無的選擇,也不是留給一些想成為英雄或想自己比別人更完全的人。而是那些聖人、基督徒的特徵。
對神貧的人所許諾的真福,並不是未來久遠的事;並不是許諾在死後可到天國,而是帶來一份立即可以體驗的喜悅:天國是屬於他們的。從決定開始成為神貧的人那個時刻開始,就已經進入了「天國」,就屬於天上聖人的家庭。

這真福並不是一個要放棄所擁有的信息,而是給人帶來一個希望:當所有人都成為「神貧的人」時,就再也沒有人感到自己是有需要的,因每人都用天主所賜的禮物,像天主一樣與弟兄姊妹們分享及為他們服務。神聖的天主,他擁有一切,而成為無限的貧窮,他亳不保留,拿出一切,甚至自己的兒子。

 

 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4節)。
在教會的多個世紀中,提倡苦修主義,並勸告人所受的痛苦與基督的苦難結合,具有意義與價值。這樣在教會內喚醒了很多人充滿激情地去度苦修生活,但也帶來了一些誤解,認為痛苦可以取悅天主。但實際卻不是這樣。天主並不喜歡那些折磨人的痛苦,因為這些痛苦將天主子女的真正面貌扭曲了。耶穌引述歐瑟亞先知的話說:「我要的是仁慈,不是祭獻」(瑪9:13)。
「哀慟的人是有福的」,講的是什麼意思呢?這還必須從聖經中這個詞的意義開始。在《依撒意亞先知書》中所講的「哀慟的人」,指的是那些沒有房屋居住,沒有田地耕種,因為他們祖先的田地被外邦人所侵佔,必須要給為新的田地主人工作,並常受到不義、剝削、欺詐與羞辱的對待(依61:7)。
對這些心靈憂傷,坐在灰土中與穿苦衣的人,先知向他們宣布希望的信息(依61:3)。天主正要介入這樣的情況,要改變這種環境與消滅痛苦的原因:給熙雍悲哀的人一項冠冕來代替灰塵,喜樂的油以代替喪服,頌讚以代替沮喪的心神。他們將被稱為正義的橡樹,上主為光榮自己所種植的園地(依61:3)。
在納匝肋的會堂中,耶穌引用了這段來描述自己。耶穌來的目的正是為了應驗了天主的這種許諾(路4:21)。
 哀傷的人認為是有福的,因為這樣的人對世界上的痛苦與悲傷會注意和敏感,與哭泣的人一起哭泣(羅12:15)。面對世上的痛苦,有一顆同情的心,而不單單只是等待天主的救援。他們將在天國裏受到安慰:與耶穌,神聖的那位,及所有的聖人們一起,生活在和諧的秩序中。所有的痛苦與淚水,將會被抺去。

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將承受土地(5節)。
「溫良」這個詞,是指那些服從的人,對挑戰性的行為也不發怒,對世界上不正義的事也不感到義憤填膺。這樣一個逃避任何衝突的人也是有福的嗎?
耶穌所說的「溫良」這個詞,來自舊約中聖詠第三十七篇。在那裡所說的意思是:那些沒有任何權力、自由與財產的人,是貧窮的,因為有權力的人剝削了他們的田地、房屋,並虐待他們的子女。即使他們受到不正義的對待,他們也不能反抗。
他們並不是放棄,而是拒絕任何形式的暴力;不被義怒所指引,不採取報復的行動。他們將一切都託付於上主手中並在希望中等待天國的來臨。這種等待天國的來臨並不像是等待公共汽車來臨一樣的消極被動的等待,而是懷著希望並在具體的工作與實踐中等待。
 耶穌就是真正「溫良」的模範(瑪11:2921:5),他肯定不是一位軟弱與害羞的人。他生活在別人對他的誤解與衝突中,而他卻用一顆溫良的心對待他們。耶穌放棄暴力的報復,愛護那些敵視他的人,懷著一顆忍耐與容忍的心服務所有的人。溫良的人與耶穌一起在世界上為實現天主的意願而努力,對那些反對天主計劃的人,也力圖幫助他們。
對溫良人的許諾是要承受土地。從天主那裡接受土地,與天主一起建設一個新世界,一個新人類。這是一個夢想嗎?是的,但是天主與聖人是不會讓那些邪惡與假的許諾欺騙他們,因為試圖引誘他們確信與邪惡共同生活在一起,面對世上令人荒涼的環境時,不要讓人失落希望與為此而奮鬥的行為,這就是保祿所說的用堅忍去抵抗一切的壓力(得前1:1-3)。

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6節)。
飢餓與口渴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耶穌叮囑自己的門徒,對「正義」就應該懷有這樣飢餓與口渴急不可待的心情。甚麼是正義呢?人的正義指出:所有人都按應得的待遇,善良的人得到回報,有罪被罰,無辜釋放。「執行正義」實際上是送到絞刑架的同義詞。是不是應該如飢渴的渴望這種正義呢?「正義」這個形容詞,可以用在天主身上,但是要小心,因為容易將天主想像成一個審判的執行者,並保證那些行為正直的人,對他們許諾各種賞報,而同時也會懲罰那些作惡的人。
在聖經中常常論及天主的正義,但經常及只是與天主的慈善是同義詞,從來沒有我們所想的「分發正義」的意義。天主是正義的,並不是因為天主按需分配,而是用自己的愛去使那些作惡的人回頭,使他們成為正義的。天主是正義的,因為天主願意所有的人都認識真理,並獲得救恩(弟前2:4)。
為我們來講,「正義」是指邪惡的人受到懲罰;而為天主來講,「正義」指的是天主可以使以前作惡的人成為義人,將犯罪的人從罪惡深淵中解救出來。沒有任何人像耶穌一樣渴望在這個世界上建立這樣的正義。對於那些邀請他吃飯的門徒們,他說:「我的食物就是完成派遺我來者的旨意」(若4:34)。只有天主的正義才能使飢餓的人獲得飽飫。耶穌的話語使人成為義人,有一大群人等待著聽耶穌的話,於是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谷6:31)。
聖人就是那些與耶穌分享如飢渴般希望所有兄弟姊妹都獲得拯救。
對這些人的許諾:他們將得飽飫。在這個世界上,他們已經體驗到天主的喜悅,。「天上的天使將為一個罪人的悔改而歡樂,這樣的喜悅比那無須悔改的九十九個義的歡樂還大」(路15:7


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7節)。
這個真福似乎是介於寬宏大量與報復之間。似乎是邀請人時常準備寬恕與同情。這是「憐憫」的一方面,也與耶穌的叮囑相符合:「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你們不要判斷,你們也就不受判斷;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們要赦免,也就蒙赦免」(路6:36-37)。

在聖經中,「憐憫與仁慈」,不僅是內心同情的感覺,更是一個外在的行動,對那些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希臘原文說這個撒瑪黎雅人對那個被強盜打傷的人做了慈善的事(路10:37)。

耶穌時代的猶太經師們這樣教訓說:天主是充滿仁慈與憐憫的,因為天主完成了慈悲的工作:「天主用樹葉為亞當與厄娃做了件衣服」(創3:21)。這樣,你們必須要為那些赤裸的人以衣服穿。天主也探訪病人,當亞巴郎去找尋他,和探訪不生育的撒拉(創18:1)。這樣你們必須探訪那些患病的人。天主與那些赤身露體的人等同。天主也安慰依撒格,在他失去了父親後(創25:11)。這樣你們也必須要安慰那些憂傷的人。天主也安葬死者,是天主安葬了梅瑟(申34:6),這樣你們也要安葬那些死者。憐憫人的人,就是在面對別人的需要時,懷著天主所擁有的心情,並介入這樣的需要中,用自己充滿慈悲與憐憫的善行對待別人,正如天主所做的一樣。
許諾:將得到憐憫。在新世界中,在天國裏,當他們有需要時,總會有那些隨時準備幫助他們的兄弟姊妹們,並向他們伸出援助的手,甚至不惜生命來支持他們。

心裡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8節)。
純潔是在猶太宗教中最典型的特徵。任何形式的外邦敬禮,與任何死物相接觸,都被認為是污染與不潔的,都應該是努力避免的。由於這要求保持「聖潔」的條件,猶太經師們給人劃分了很多禁令與細小規則,為的是與那些認為不潔的事情保持距離,因為這些不潔的東西與天主的聖善與潔淨相衝突。當然有些可以給人帶來不潔的行為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就要有取潔禮(谷7:3-4)。
耶穌所要求的並不只是外在的行為,而是內在的心靈純潔。「並不是從外面進入人內心的可以污染人的,而是從裡面出來的」(瑪15:17-20)。潔淨的人就是那些保持心靈合一的人,就是不會同時愛天主而又愛偶像崇拜的人。
一個同時服侍兩個主人的人,他的行為與信德要求未能保持一致的心。誰如果愛天主,而在心中卻惱怒自己的弟兄或姊妹,誰若外表沒有犯過嚴重的罪過,但在他心裏有淫念,他就是有一顆不潔的心。(Mt 5:28)
許諾:將看到天主。只是對這些人許諾將看到天主的面容,將在天主的雙臂中體驗到上主的慈愛與光輝。

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將稱為天主的子女(9節)。
耶穌時代的猶太經師們較注重的,除了憐憫與仁慈外,就是締造和平,在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他們說,每一個帶來和平的行動,都會獲得天主的祝福。
有福是因為和平,不是通過暴力而獲得;放棄一切暴力,使所有的戰爭與衝突都熄滅;有福是因為使彼此之間的競爭通過對話而使彼此達成一致,在和平中共處。但是在聖經中,「和平」並不只是沒有戰爭,而是全部的喜悅與福樂,與天主、與別人、與自己保持一種和諧的關係:繁榮、財富、健康、喜悅。和平的人,就是通過每個人的努力,藉這種充滿平安與喜悅的生命,使每人都在平安中生活。
最美麗的許諾給予這些聖者:天主稱他們為自己的子女。
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10節)。
在世上總有一些災禍是人不能預知的。每人都可能被災禍、疾病、不幸所打撃。其他的痛苦都是愚蠢的或不道德的行為的結果,這是我們做壞事的後果。現在也存在著第三種類型的迫害:這是我們不願意的,但是我們必須要承受的,因為這是不可避免要付出代價的,就是我們因選擇跟隨基督而受到的迫害。
耶穌並不欺騙自己的門徒們,沒向他們許諾榮譽與成功,也沒有許諾會獲得人的同意與贊同。祂反再三重複並強調跟隨祂會帶來迫害:徒弟能如他的師傅一樣,僕人能如他的主人一樣,也就夠了。若人們稱家主為「貝耳則步」,對他的家人更該怎樣呢(瑪10:25)?還有:但是,這一切事以前,為了我名字的原故,人們要下手把你們拘捕、迫害、解送到會堂,並囚在獄中;且押送到君王及總督之前,為給你們一個作見證的機會(路21:12)。幾時人們在這城迫害你們,你們就逃往另一城去(瑪10:23)。為此,天主的智慧曾說過:我將要派遣先知及使者到他們那裡,其中有的,他們要殺死;有的,他們要迫害,為使從創造世界以來,所流眾先知的血,都要向這一代追討(路11:49-50)。
遭受迫害是教會的特徵之一,也是基督徒的標記。保祿非常清楚強調:「凡是願意在基督耶穌內熱心生活的人,都必要遭受迫害」(弟後3:12)。這怎麼可能發生呢?基督徒是和平與希望的使者,應該受到別人的接納,並充滿喜悅與感激。宣講福音卻帶來衝突。理由是舊的世界秩序與天國之間不可共存,對那些帶來和平與自己理念不同的人,想消除他們。基督對此付出生命的代價,耶穌的門徒也不應該希望有與耶穌不一樣的命運。「你們要記得我對你們所說過的話:沒有僕人大過主人的;如果人們迫害了我,也要迫害你們;如果他們遵守了我的話,也要遵守你們的」(若15:20)。
舊約也常常提到對義人的迫害。在聖詠中,義人詢問天主說:「上主,我的天主!我一心投奔你;求你助我逃脫一切追逐我的人,求你救拔我」(詠7:2)。 「你僕人的歲月還能有多久?你何時處罰迫害我的惡徒?不按你法律生活的驕傲人,暗中給我挖掘了陷阱深坑。你所有的一切誡命全是真道;他們無理迫害我,求你協助我」(詠119:85-4-86)。耶肋米亞先知被反對與受到攻擊,毀謗,並被囚在一個水池裡。
在舊約中,迫害被視為是作惡的報應。人如果在迫害中,就會感到痛苦,除非有天主的解救。在新約中這樣的思想改變了,為忠信於上主而受迫害是有福的。迫害不是失敗的記號,而是成功的標記,並帶來喜悅,因為證明所選擇的是正確的,就是按照「天主的智慧」而行動。無可避免的是那些渴望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渴望將這種和諧社會按照「山中聖訓」的基礎上的人會受到迫害。因為他們為世界帶來了服務的典範,並將權力的野心熄滅。這些對權力渴望的惡習,即使偽妝成德行或隱藏起來,也不能成功,因為這樣的惡習與權力野心沒有市場空間。
誰感受到自己的位置與特權受到天國來臨的威脅,可以用暴力反抗。聖人們的生活從來都不容易,充滿了挑戰與困難。他們的命運就是接受了羔羊為他們所安排的一切,追隨羔羊的腳步。
即使是處於迫害中,沒有對試探讓步,也沒有讓誘惑勝利。沒有屈服由狼與狐狸所建議的道路,而是走在師傅所建議的道路上:「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瑪5:44),也走在保祿所建議的道路上:「迫害你們的,要祝福;只可祝福,不可詛咒」(羅12:1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