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31, 2017

上主,求你教導我們數算自己的年歲

112號 追思已亡諸信者


我們由母胎來到這個世界,經過兒童階段,進入青春期;由青春期到青年期,由青年期到成熟年齡,然後步入老年,最後就要離開這個世界。在這個時刻,我們認為世界是我們最後的歸宿,每人都不想離開。這樣,我們渴望充滿快樂和生活的願望,會不斷地沮喪。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有時我們甚至想通過一些魔術或卜卦的方法,得知死亡的記號:疾病、無知、孤獨、脆弱、疲乏、痛苦與背叛。最後我們得出結論:這些不可能是世界最後的存在,如果是這樣,那就太可悲了,被邪惡所纏繞。我們常常被周圍一些外在的痛苦所包圍,我們希望從這樣的命運中解脫出來,希望可以到另外的星球上生活,也許在那裡沒有痛苦存在。
我們所渴望的類似世界其實是不存在的。為了使人從這樣的世界中獲得自由與解放,需要知道天主在我們心中所種下的種子,就是放下這個世界的一切,而進入一個新的出谷階段,這要求我們有一個重生。
在耶穌顯聖容時,在大博爾山上的三位門徒也聽到了耶穌講自己的「出谷」,就是從這個世界返回到天父那裡(路9:31),他們也感到害怕:「門徒聽了,就俯伏在地,非常害怕。耶穌遂前來,撫摩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瑪17:6-7)。
從第三世紀開始,羅馬的地下墳墓中有幅耶穌善牧像:耶穌將一隻羊放在自己肩上,基督伸開自己的雙手,擁抱那些處在死亡陰影下的人。這就是那位復活的基督,門徒們因害怕而捨棄了的生命。基督向每位都託付了這種生命,「他使我臥在青綠的草場,又領我走進幽靜的水旁」(詠23:2)。在這片乾燥多塵的沙漠中經過漫長的疲勞之旅後,可以在那裡找到休息的地方。
如果死亡是進入天上婚宴,與基督相遇的時刻,那麼它就不是一個令人害怕的事件,而這是我們期待的。保祿歡呼說:「在我看來,生活原是基督,死亡乃是利益。但如果生活在肉身內,我還能獲得工作的效果:我現在選擇那一樣,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正夾在兩者之間:我渴望求解脫而與基督同在一起:這實在是再好沒有了」(斐1:21-23)。這也應該是每位基督徒應有的態度。
為了更好理解這樣的信息,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天主,求你教導我們數算自己的年歲。

第一台彌撒
    
讀經一:約19:123-27

1 約伯回答說:23 惟願我的話都記錄下來,都刻在銅板上;24 用鐵鑿刻在鉛版上,永遠鑿在磐石上。 25 我確實知道為我伸冤者還活著,我的辯護人要在地上起立。 26 我的皮膚雖由我身上脫落,但我仍要看見天主;27 要看見他站在我這一方,我親眼要看見他,並非他人;我的五內在我內好不憔悴。

罪過撕裂人內心的平衡,與人的渴望產生嚴重的衝突,扭曲人與天主的關係,使人與天主不再是朋友,而是入侵者,且打破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人不再互相幫助,彼此友愛,由自由者變成罪惡的奴隸。人與受造物的關係也被打破:由樂園的護守,變成了掠奪者與剝削者。
約伯並沒有受罪惡所帶來的影響,《約伯書》這樣開始:「從前在胡茲地方,有一個人名叫約伯,為人十全十美,生性正直,敬畏天主,遠離邪惡」(約1: 1)。
十全十美,意思是沒有裂痕,沒有分裂,與良心沒有任何衝突與相反的地方。生性正直,就是與別人保持和諧關係,沒有缺點,無可指責。敬畏天主與遠離邪惡,就是與天主,與自己,與別人和平相處。如果在自己的生活中有這些倫理美德,那麼生活一定會很幸福。實際上,約伯的生活充滿了喜悅。約伯值得受到獎賞,因為他對上主始終懷有一顆忠信的心。正因為他十全十美,因此招來了嫉妒。
在猶太人的思想中,痛苦就是犯錯的後果,就像罪惡的懲罰一樣。這樣,為約伯來說就是一個不可解釋的奧秘。天主怎麼可能懲罰一個誠實、慷慨大方、大家都喜歡的人呢?
               也許人們認為這就是最好的解釋:因為約伯犯了不為人所知道的罪。而他的朋友們也勸告他承認自己的罪過。約伯的答覆幾乎是咒罵性的。他向天主提出一系列挑戰:他聲明隨時準備與天主面對面地聲明自己的無罪,肯定有最好的,能夠證明自己的清白。
今日的讀經一向我們講述了約伯的這番話。他意識到自己生命的日子不多了,這段讀經如同約伯生命中最後的遺囑。約伯表現出很緊迫的心情。他要求他的朋友們將他的歷史寫在一本書上,甚至刻在石頭上,像很多東方的國王將重要的事情雕刻在石頭上一樣,對未來的人來是一種紀念。死亡並不毀掉他的正直(23-24節)。這些還不夠,他不滿足於將他的名字只刻在石頭上,在他生命中感到最無助的時候,他呼求一位報復者(25節)。誰是這人物及如何實施﹖經文沒有解釋,只是說:最後將由地上升起一位給我們帶來希望的人。
可能以下的解釋是較可接受的:為了擺脫這種苟延殘喘的生活,約伯希望有一位護衛者出現,為了擺脫要求他控訴天主的朋友,他起來反對他們的控訴,並要求屬於自己的權利。他說「最後」,這是他最後的話語,並要求所有的人都承認他的無罪與無辜。
正是從這樣的觀點出發,約伯確信,他可以在最後與天主對話,並要真正看見天主的面容(2627節)。在約伯去世及他的皮膚腐爛後,他就可以見到天主的面容,面對面地看到天主的面容,而不覺得彼此陌生。這樣的天主並不是如同朋友們所希望的天主。如果一個報復的天主接近我們,將會是很危險的。按照他們的思想,天主將按照人的標準予以賞罰,並時刻準備懲罰人。而約伯確信他將看到的是真正的天主的面容,正如自己所相信的天主一樣。
因為還沒有基督逾越復活的光照,約伯還不能了解人最後的歸宿,但是在他的內心閃耀著一個信念,即死亡並不是人生最後的一句話。總有一天,約伯將用一種不同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痛苦,有關痛苦無可理解與不可思議的奧秘將被揭露出來。
這一智慧文學的片段,邀請人去認識我們有限的理智與意志,並要求我們放棄渴望理解一切的慾望。對人來說,痛苦與邪惡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揭不開的謎語:不可理解,只能接受。
我們比約伯更容易理解並明白痛苦的意義,因為天主來到我們中間,並不是要給我們有關痛苦的解釋,而是生活在痛苦與邪惡中。在痛苦與邪惡面前,沒有人具有免疫力與特權。接受人性的有限性與條件性,並學習去接受這些存在。
讀經二:羅5:511

5 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
6 當我們還在軟弱的時候,基督就在指定的時期為不虔敬的人死了。 7 為義人死,是罕有的事;為善人或許有敢死的;8 但是,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這證明了天主怎樣愛我們。 9 現在,我們既因他的血而成義,我們更要藉著他脫免天主的義怒,
10 因為,假如我們還在為仇敵的時候,因著他聖子的死得與天主和好了;那麼,在和好之後,我們一定更要因著他的生命得救了。 11 不但如此,我們現今既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獲得了和好,也必藉著他而歡躍於天主。

死亡的前景是可怕的。 我們所建造的,做得好的,我們享受的喜樂和忍受的痛苦,我們愛的行為,它們有一天會完全歸零嗎? 這就是每個人 - 即使是那些未宥宗教信仰的人 - 當他們停下來反思自己的存在意義時,他們也是有這樣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令人不安的,是對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而不是無神論者,就是在死亡之後,我的命運是什麼?真的有一位天主等待著我,並將會給我賞報嗎?
《默示錄》中的長老確信人類歷史的最後將是一場婚宴,一個新天新地要來臨,天主將會擦乾每一位子女的眼淚,且將自己的子女帶向一個沒有死亡,沒有悲傷,沒有痛苦,沒有飢餓的國度,因為先前都過去了(默21:14)。
這是令人嚮往的國度,使人在現實生活中充滿希望與等待。這是天主為愛他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的(格前2:9)。
信友們也會馬上提出一個問題:將來我會在天主的盛宴上坐席嗎?或者當天主與所有正義的人歡聚時,我會在場嗎?如果進入天父之家是按照人性的標准定斷,那麼所有的人都有被排除在外的危險。誰可以在這樣令人不安的環境中按照天主的要求去生活呢?在保祿寫給羅馬人的這封絕妙的書信中,他建議並保證,人應該對基督充滿信心與希望,任何事物都不應該奪去人的喜樂。希望不會使人落空,因為這樣的希望並不是建立在他們對天主的忠信或者他們的善行上,而是建立在天主那無條件與不衰的愛上(6節)。
當天主開始拯救自己的子民,面對各種阻礙時,他並沒有灰心喪志,失去信心,也沒有半途而廢;面對人類的不忠時,他並沒有失去勇氣,而是無論何時何地都將自己的救恩帶給人。而人類,也真有可能會因為自己的罪過而阻礙與天主的救恩相遇。但是因為天主無條件與無限制地愛了人類,不會因著人的罪惡而失敗,並不要誰來向他建議怎樣為所有的人帶來救恩,包括那些最頑固的人,也不需要人幫助他從邪惡中將那些人拯救出來。
                    保祿確信,天主的愛並不像人的愛那樣柔弱無力或易逝。因為人只愛自己的朋友與那些所喜歡的人,很少的人能像耶穌那樣為了朋友而捨生。天主與人不一樣: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他也愛。正是當所有的人都遠離天主時,天主向人顯示出來的是自己無窮的愛,他將最寶貴的禮物——自己的兒子獻給了人類。當我們還是天主的敵人時,天主就愛了我們,而現在當我們是義人的時候,天主就更加愛我們。我們的罪過從來不會大過天主的愛,天主的愛會戰勝人類的罪過。「即使我們捨棄天主,天主也不會捨棄我們:如果我們不忠信,天主也是忠信的,因為天主不能否認自己」(弟後2:13)。
福音:若6:3740
37 凡父交給我的,必到我這裡來;而到我這裡來的,我必不把他拋棄於外,38 因為我從天降下,不是為執行我的旨意,而是為執行派遣我來者的旨意。 39 派遣我來者的旨意就是:凡他交給我的,叫我連一個也不失掉,而且在末日還要使他復活,40 因為這是我父的旨意:凡看見子,並信從子的,必獲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使他復活

人的價值是什麼?只是計算他所創造的財富、效能,或是所積蓄的財寶嗎?
為有些人來說,人的價值還不如一隻山羊(瑪12:12)。人只是來自灰土(德33:10),人在天主前沒有什麼值得光榮的(格前1:29)。但是人卻是天主的肖像。
面對天主所創造的工程,人感到奇妙與驚嘆。一位虔誠的猶太人從心中發出感嘆,用一首聖詠讚歎天主的一切:「當我仰望你手指創造的穹蒼,和你在天上佈置的星辰月亮,世人算什麼,你竟對他懷念不忘?人子算什麼,你竟對他眷顧周詳?竟使他稍微遜於天神,以尊貴光榮作他冠冕」(詠8:46)。
人是有理智的動物,卻比動物高出一等,而聖詠的作者正是從這一點出發,反思人的高貴性。在聖經中,正是以此為基礎來反思人的命運與價值。
天主怎樣看人呢?天主會對每一個人說:「因為你在我眼中是寶貴的,是貴重的,我愛慕你;所以我拿別人交換了你,拿別的民族交換了你的性命」(依43:4)。正是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可以默想:天主因為愛人類,所以創造了萬物中最優美與美妙的人類。
在今日的福音中,耶穌稱天主愛的計劃與旨意為「天父的旨意」,這個詞組出現了四次。
哪些是天父的旨意呢?相信天主,信靠天主,相信天主對人的照顧,關心人類,正如羊群相信牧人的照顧一樣,每一隻羊認識自己主人的聲音,聽從主人的聲音,託付於牧人的照顧,並感到牧人呼喚自己的名字。
耶穌對人的愛與救恩是無條件的。只關心人類的命運,即整個人類都走向天主。走向天主,意思是相信天主所說的話,相信天主為人類所安排的生命的計劃,「對於那些相信天主計劃的人,沒有誰會受到拒絕」(37節)。
這就是天主在創世之初對人的計劃與安排。那麼,我們會問:真是這樣嗎?這樣的計劃會實現嗎?是不是有些人會接受耶穌而另外的人會拒絕呢?是不是大部分人會按照世界的標準接受審判?而那些拒絕耶穌和他的話語的人,將會永久遠離他的救恩?
今日福音的第二部分給了我們答案:「派遣我來者的旨意就是:凡他交給我的,叫我連一個也不失掉,而且在末日還要使他復活」(39節)。
天主的計劃並不讓人感到失信或失敗。無可否認,天主的計劃終要實現,因為基督常常用人所想不到的方式完成天主的計劃。
耶穌吸引所有的人歸向自己,他並不是用暴力的方式,一種不可阻礙的方式,最後基督將喚醒所有的人。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方式,而正是這樣,所有人都認為在世界末日都是這樣的。
在《若望福音》中,最後一天就是耶穌在十字架上,低下頭,交付了自己的靈魂(若19:30)。最後一天就是天主的計劃實現的時候,太陽不會落山,就是在世上撒下新生命——天主的生命——的種子的時刻。
               最後一次耶穌指出天主的旨意(40節),天主的旨意在三個階段中實現。首要的是看到天主子。與納匝肋的耶穌相遇的經驗,在若望的思想、心靈與眼睛中留有不可磨滅的印像。正如他在寫給位於小亞細亞的基督徒團體的第一封信中所說的:「論到那從起初就有的生命的聖言,就是我們聽見過,我們親眼看見過,瞻仰過,以及我們親手摸過的生命的聖言。這生命已顯示出來,我們看見了,也為他作證,且把這原與父同在,且已顯示給我們的永遠的生命,傳報給你們。我們將所見所聞的傳報給你們,為使你們也同我們相通;原來我們是同父和他的子耶穌基督相通的」(若一1:1-3)。 
與耶穌人性相遇的經驗,現在是不可能的,在世界的歷史中,這樣的經驗是不可重複的。但是由他的話語我們認識耶穌就是天主子。天主來到了世界上,為我們帶來了生命的食糧,這是我們接受天主禮物的第一步。在有了這樣的認識後,緊接著就是個人對耶穌的跟隨。只是認識和看見耶穌並不夠。在通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有很多人看見過耶穌,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跟隨耶穌。

第二步是相信耶穌。
只有在那些認識了耶穌的人為耶穌做證後,才能真正認識耶穌的面目,並順從他的教誨。天主將救恩的道路賜給跟隨耶穌的人,誰跟隨耶穌,誰就有救恩的道路。在今日的教會團體中,我們並不記得那些死去的人,因為為那些信仰基督的人來說,並不存在著死亡(若11:26)。在基督徒團體中,所有的人都是生活的,所有的人在結束了現世的旅程後,就進入光明的國度,就會在新生命中獲得生命,在這個新生命中,沒有黑暗與死亡。
 在現世中,也許有很多人在掙扎中「看」人子耶穌,並相信耶穌是天主子;也有些人在生命最後的時刻才相信耶穌,而也有很多人在一生中都沒有機會「看」認識耶穌,並接納他。那麼他們最後的命運是什麼?對於這些我們周圍的人,我們應該怎樣向他們顯示我們的愛德呢?
在他們獲得新生命的時刻,確信所有的人都可以擁有天父的話:「因為你在我眼中是寶貴的,是貴重的,我愛慕你;所以我拿別人交換了你,拿別的民族交換了你的性命”(依43:4)。
這是天父向所有人,包括罪人說的話。
我們的祈禱、愛德,甚至我們的寬恕,都可以幫助那些沒有認識天主的人認識到自己,明白自己其實並沒有走在朝向天主救恩的道路上,而這救恩的道路上才有天父最終的擁抱與接納。

今日這台彌撒帶給我們的喜訊:使我們認識到,沒有任何人是被排斥在耶穌的救恩之外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