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31, 2017

祝福而不詛咒,就是和平之道

一月一號 天主之母節




基督徒經常將傳統的元旦日與他們的信仰意念連繫起來。在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禮儀改革之前,這一天是慶祝耶穌受割損禮。根據路加記載,這是在出生後第八天舉行(路2:21)。自從一九六八年,教會把元旦日奉獻給瑪利亞天主之母,並且由教宗保祿六世欽定這一天為世界和平日。今天的讀經涉及幾個主題:祝福新一年美好的開始(讀經一);瑪利亞是每一位母親及門徒的模範(福音);和平(讀經一和福音);天主聖子(讀經二);面對天主的愛所引起的驚喜(福音);天主希望被認識和被呼求的名字(讀經一和福音)。

祝福,是聖經中經常用的詞彙,幾乎每一頁都出現這個詞彙(舊約中出現了552次,新約中出現了65次)。從起初,天主就祝福受造物:祝福所有的生物都生育繁殖(創1:22),祝福男人和女人治理受造物(創1:28),祝福安息日,成為休息和無窮喜樂的標記(創2: 3)。
我們需要獲得天主的祝福和兄弟姐妹的祝福。詛咒表示拒絕、疏遠和分裂。祝福表示團結、靠近和加強,賦予信心和希望。
「願天主祝福你、護佑你」,這是今天禮儀中我們最先聽到的話。願這份美好的祝福存留在我們心中,在新的一年裏,我們不斷地向朋友和敵人重複這樣的祝福。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訊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
「主,請教導我們,祝福侮辱我們的人,
寬恕迫害我們的人,安慰誹謗我們的人。」

讀經一 (戶6:22-27


「上主訓示梅瑟說:『你告訴亞郎和他的兒子說:你們應這樣祝福以色列子民說:願上主祝福你,保護你;願上主的慈顏光照你,仁慈待你。願上主轉面垂顧你,賜你平安。這樣,他們將以色列子民歸我名下,我必祝福他們。』」

關於祝福和詛咒、魔法和算命、看相和求籤,在今天仍然盛行。在古代更為盛行,
人們認為一些說話 如果是伴隨著某種姿勢,並由一個具有超人的恩賜和神秘力量的人所發出的話 這些話就會完成它所表達的內容。
自然地,天主的聖言更為有效。「因天主的一句話,諸天造成;因上主的一口氣,萬像生成」(詠33:6)。萬物害怕天主的詛咒,祈求祂的祝福。天主祝福以色列人民財富滿盈、社會繁榮、身體健康、事業有成、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牛羊肥壯(申28:1-8)。而不幸、疾病、飢荒、失敗都是天主詛咒的標記(申28:15-19)。

家庭裡的父親、君王(創14:18)和司祭都是傳遞天主祝福的中間人。

今天的讀經是關於祝福的經文中最著名的一段,是天主親自教導給梅瑟的。這個祝福應該是「亞郎的兒子們」曾經用來「把以色列人民歸於天主的名下」(2327)而說的,一直用在猶太聖殿的日常禮儀中結尾的部分。司祭走出聖殿,來到門口,向聚集在那裡等候他的群眾伸開雙臂,莊嚴宣告這神聖的祝福。
祝福詞中三次呼求天主雅威的名字,這名字只有司祭才能夠用,而且只能用於祝福,從來不能用於詛咒。
三次呼求中,在每一次呼求天主聖名時,都提出兩個請求:
- 願天主祝福你,護佑你;
- 願上主的慈顏光照你,仁慈待你;
- 願上主轉面垂顧你,賜你平安。
一共用了六個形象表達所祈求的恩惠的內容。
燦爛的容顏是友誼和善意的表示,喚起信任,為心靈賦予喜樂的希望。以色列人以人性化的語言,經常呼求天主:「請為我們的容貌賦予安詳」,「不要向我們隱藏你的面容」(詠27:9),不要把憤怒的臉轉向我們。 「請以你的聖容光照我們,我們就會得救」(詠80:4);「上主,請向我們顯示你光輝的儀容」(詠4:7)。
不只是天主祝福人類,而且人也被要求祝福天主。聖詠中一再邀請人,「請你們祝福天主,上主的眾僕人。向聖殿舉起你們的手,祝福上主」(詠134:1-2)。 「請向上主歌唱,讚美他的聖名,一日復一日地,宣揚他的救恩。請在列邦中,傳述他的光榮,請在萬民中,宣揚他的奇功」(詠96 :2-3)。虔誠的以色列人每一次祈禱中,開始時都是說:「上主你應受祝福(讚美)……。」
人對天主的祝福(讚美),是人對於自己從天主那裡獲得的祝福的回應。是表示承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美善都是來於天主,是天主的恩賜。
聖經持續不斷地講述天主的祝福,而很少談到詛咒。詛咒是來於人的一種詞彙,不是來於天主,是來於罪惡的災難結果。誰的腳步遠離生命,就會跌落於不幸。本希拉就說過:「作惡造孽的反受其累」(27:30)。從天主而來的只有祝福。
對於向祂祈求的人民,上主如何回答呢?
以色列人民從天主那裡期待祝福和平,他們曾經期待的是物質的平安。在時期完滿的時候,天主派遣了祂的平安,那是祂的獨生子,「他是我們的平安」(弗2:14)。這太讓人驚喜,保祿情不自禁地歡呼:「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天主和父受讚美!他在天上,在基督內,以各種屬神的祝福,祝福了我們」(弗1: 3)。匝加利亞也無比興奮地祈禱:「上主,以色列的天主應受讚美,因他眷顧救贖了自己的民族」(路168)。
「天主派他來祝福你們」(宗3: 26)。在天主內一切詛咒都轉化為祝福(迦3:8-14)。如果在基督內,天主啟示的是永遠的祝福,那麼,人也只能祝福,包括對敵人:「祝福,而不要詛咒」(羅12:14),「總不要以惡報惡,以罵還罵;但要祝福,因為你們原是為繼承祝福而蒙召的」(伯前3:9)。

讀經二 (迦4:4-7


「但時期一滿,天主就派遣了自己的兒子來,生於女人,生於法律之下,為把在法律之下的人贖出來,使我們獲得義子的地位。為證實你們確實是天主的子女,天主派遣了自己兒子的聖神,到我們心內喊說:『阿爸,父啊!』所以你已不再是奴隸,而是兒子了;如果是兒子,賴天主的恩寵,也成了承繼人。」

在致迦拉達人書信的這一段話中,告訴我們的是福音的核心真理:因為天主派遣了祂的兒子,「生於女人」,在各方面都與我們人類一樣,除了沒有罪,因此我們可以向天主呼喊:「阿爸,父親!」這真是多麼好的消息啊!
異教徒也稱呼他們的神祇是「所有人的父親」。那麼基督徒有什麼不同呢?為什麼保祿如此激動地肯定,現在基督徒都不再是奴隸,而是兒子了,可以呼叫:「阿爸​​!」「我們的天父」的禱文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呼求的嗎?
對於這最後一個問題,可能我們都會回答「是」,因為福音中的一段話證明這個答案:「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因為他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瑪5:44-45)。天主的仁慈不會對人做出區分,所有的人都是天主的兒女,天主是全人類的父親。
但是一個異教徒與一個基督徒在呼求天主父的時候,他們並不是同樣的含義。異教徒稱呼神祇為父親,是意識到自己從神祇那裡獲得了人間生存的恩賜;而基督徒承認自己是天主的子女,屬於一個更高的層次:除了獲得人間生存的恩賜外,還獲得了聖神,天主自己的神性生命。因此,在教會初期,《天主經》傳授給一個人,只能在確認領受洗禮的前些日子,也就是說當慕道者在相當程度上有能力理解這個祈禱文的含義的時候。
今天的讀經還聯繫到普世和平節日。一個人如果領受了聖神,稱呼天主是「阿爸」,就不能不感覺到所有的人都是兄弟姐妹,並且付諸行動去建設和平。

福音 (路2:16-21

 「他們急忙去了,找到了瑪利亞和若瑟,並那躺在馬槽中的嬰兒。他們看見以後,就把天使對他們論這小孩所說的事,傳揚開了,凡聽見的人都驚訝牧人向他們所說的事。瑪利亞卻把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复思想。」
「牧人們為了他們所聽見和看見的一切,正如天使向他們說的一樣,就光榮讚美天主回去了。」
「滿了八天,孩子應受割損,遂給他起名叫耶穌,這是他降孕母胎前,由天使所起的。」

今天的福音,是聖誕節子夜彌撒福音讀經的延續;再次談到在耶穌的馬槽旁邊陪伴著牧人。
在聽到了天使傳報之後,牧人們快速來到白冷,找到了若瑟、瑪利亞和躺在馬槽中的嬰兒。我們需要注意,他們看到的境況完全是一個普通人家,沒有任何特殊。只有父親、母親和一個嬰兒。然而就是在這種脆弱、無助和處處需要保護的場景中,他們認出了救世主,接受了他。他們不需要特殊的標記,沒有要求奇蹟或者異像來求證。牧人代表了所有的窮人、被輕視的低下層人民,幾乎是僅僅憑直覺,他們就馬上接納了白冷的嬰兒是天上派來的默西亞,救世主。
在很多藝術作品中,我們常常看到牧人是屈膝跪倒在嬰兒耶穌的馬槽前,但是福音並沒有說牧人朝拜,像三位賢士那樣(瑪2:11)。他們只是簡單地觀察、欣賞,驚喜、出神,這是天主在他們身上完成的最美好工程,然後他們把喜樂傳遞給其他人,那些聽到他們傳報的人也同樣獲得欣喜和驚奇。

路加在福音書的前幾章,非常突出的強調那些感到參與天主計劃中的人們所獲得的無法抑制的「驚喜」和「喜樂」。依撒伯爾在知道自己懷孕後,重複地向所有的人說:「看!天主在我身上行了多麼奇妙的事情」(路1:25);西默盎和女先知亞納祝福頌揚天主,讓他們看到了萬民的救恩(路2:30,38);瑪利亞和若瑟,也同樣惑到驚異及驚訝(路2:33,48)。

當一個孩童以他純真的眼睛和心靈,看著父親的一舉一動,都會被父親的動作和微笑牽動著所有的注意力。他所以被牽動,是因為感覺到了父親充滿愛意的接納。耶穌親自告訴我們:「天主的國正屬於這樣的人。誰若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天主的國,決不能進去」(谷10:14-15)。

面對耶穌,牧人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倫理方面的責任,沒有問應該做什麼,應該如何馬上更正他們不是堪為楷模的生活,應該避免哪些罪過等等。他們只是完全享受天主的作為。只有在他們感到被愛時,他們有能力聽取忠告,面向天主的要求,轉換新生命。只有這樣,他們在這正確的條件下,才會賦予信任。
在福音的第二部分(9),路加強調瑪利亞在聽到牧人敘述後的反應:「把這一切事都默存心中,反復思想。」
路加當然不是說,瑪利亞把所有發生的事都記在腦子裡,任何細節都不忘記。也不是像有些人認為路加要告訴我們他的福音書中,關於耶穌童年的信息是來自瑪利亞。我們認為,路加在這裡要告訴我們的更多是神學意義。路加告訴我們,瑪利亞「把這一切事默存心中」,也就是把一切事關聯起來,去理解它們的意義。她發現貫穿全部事件,默想天主計劃的實現。瑪利亞,那時可能只是十二、十三歲的少女,但她不並不是膚淺的,不會因為事情發展順利而自傲,也不會因為遇到困難就心灰意冷。她安靜地觀察每一個事件,不讓自己完全束縛於理念、傳統和人的計劃中,而是完全敞開自己,準備和接受天主的驚喜。
瑪利亞式的宗教虔誠,與我們這個時代及我們的人性越來越遠,我們的焦慮、懷疑和不確定,相信的困難,都與瑪利亞的虔誠背道而馳。我們給瑪利亞戴上一個特殊的光環,欣賞她,羨慕她,但是不愛她。
路加卻以普通人的眼光來看這事情,瑪利亞像我們普通人一樣,也經歷了信仰的過程,在信仰的道路上她是我們的姐妹。
瑪利亞在開始的時候並不是就明白了一切。她對西默盎關於嬰兒耶穌說的話非常驚訝(路2:33)。她像耶穌的門徒和其他所有人面對天主的工程時所感覺到的一樣驚訝(路9:43-54)。她也曾經無法理解十二歲的耶穌說他要選擇為他父親的事情操心(路2:50)。她和宗徒們一樣難以理解耶穌的話,「這些話他們一點也不懂,這話為他們是隱秘的;他所說的事,他們也不明白」(路18:34)。
瑪利亞不明白,但她觀察、默想,存在心中,反覆思想,直到復活節(不是復活節前),一切都將明白,清晰地看到過去發生的一切事情的意義。
路加在宗徒大事錄開始部分,最後一次,再次介紹瑪利亞。那時瑪利亞是在信徒團體中間,「這些人同一些婦女及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並他的兄弟,都同心合意地專務祈禱」(宗1:14)。她是有福的,因為她相信了。(1:45)
今天的福音以耶穌接受割損禮作結束。藉此禮儀,耶穌完成法律要求,正式成為以色列人民中的一分子。但這不是路加記載這個事件的主要原因,他關心的是另一個方面,是這個孩子所獲得的名字,這個名字不是孩子父母的選擇,而是天上直接指示出來的。
對於古代東方人來說,「名字」不僅是指一個人,區分動物或識別物體,不只是這樣。它表達了事物的本質,並且對其產生塑造性的深刻影響。比如阿彼蓋耳說他的丈夫:「他正是他的名字,他名叫『納巴耳』,真名實相符,他的確昏愚」(撒上25:25)。提到一個人的名字,就是提到這個人,代表他的出席,傳遞他的權威,獲得他的保護,比如:。「普世萬民一見你屬於上主的名下,必都怕你」(申28:10)。
 當我們明白了這個文化背景後,我們就可以理解路加為什麼強調耶穌這個名字的重要性。「耶穌」—意思是:天主救援。瑪竇福音中給我們進一步解釋:這個名字意思是他要把他的人民從罪惡中救出。(瑪1:21)
 在讀經一中,我們看到,天主的名字叫雅威,普通人不能這樣稱呼祂。可是如果沒有名字就很難理解身份。如果我們與別人彼此不知道名字,他/她與我們便開始一個膚淺的關係。

如果天主願意與人類發展深刻的關係,就應該告訴我們如何稱呼祂,告訴我們祂的名字,把祂的身份啟示給我們。

Add caption
天主這樣做了。天主在為自己道成肉身的獨生子選擇名字的時候,就告訴了我們祂是誰,祂與我們什麼關係。
這就是天主的身份:救援者!救世主!幾部福音書中總共提到這個名字566次,幾乎是強迫我們記住,一個不可知的天主應該在這個名字前取消了。天主有名字。

 現在我們大概可以明白了,為什麼在舊約中天主不允許一般人稱呼祂的名字。因為只有在耶穌身上,天主才能夠告訴我們祂是誰。
還有一件事情很有意思,我們應該注意到,那就是在路加福音中,是哪些人喜歡稱呼耶穌這個名字?不是聖人、義人、完美的人們,而是那些邊緣人,被罪惡所控制的人。他們是附魔的人(路3:34);麻風病人(路17:13):「耶穌,老師,救救我們吧!」;是盲人:「耶穌,達味之子,可憐我吧!」(路18:38);是在他身邊一同被處死的罪犯:「耶穌,請在你的國度裡記得我。」(路23:42

伯多祿提醒他的人民的宗教領袖們說:「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字,使我們賴以得救。」(4:1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