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20, 2020

甲年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渺小」    唯一在天國被認可的榮譽

費爾南多‧阿梅利尼神父(Fr. Fernando Armellini)的福音的釋義。 

在每次禮儀聚會中,在共同用餐時,在成群結隊地旅行時,在公共集會時,在所有的機會中,猶太人都要彼此討論誰最大,誰獲得較大的榮譽。
他們在討論誰佔首位時,也加入了天上的真福。他們將真福的種類分為七級,殉道者是帶領者。同樣,以色列人相信的天主比別的神,如東方、埃及與希臘人所信奉的神的地位高,比這些神享受更高的尊榮與威嚴。正是為了這個原因,撒羅滿稱呼「雅威」是眾神之中最大的,因為他由那些傲慢對待以色列人的埃及人手中,救出這百姓」(出18:11)。梅瑟也向以色列人保證:「因為上主你們的天主是萬神之神,萬主之主,偉大、有力、可畏的天主,是不顧情面,不受賄賂」(申10:17)。
在基督降生前的幾個世紀,人們對天主權能與威嚴的認識,幾乎不可言喻。天主是高高在上和偉大的(厄8:12)。「上主,你偉大而榮耀,德能神妙,戰無不勝」(友16:13),這樣也是天主顯示自己的偉大,正如在聖誕夜所聽到的一樣:「我們期待所希望的幸福,和我們偉大的天主及救主耶穌基督光榮的顯現(鐸2:13)。
天主在所有事上表現衪的偉大:衪彰顯於一個弱小、貧窮、無助,用襁褓裹著的嬰兒身上,在一個甜美及關愛的14歲少女媽媽懷抱裡。這是衪顯示自己偉大的開始,直到十字架上結束。從那時起,所有對「偉大」標準都顛倒了。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信息,現在讓我們重複這樣的話:
只有小孩才能把握天國的奧秘。

由黎國榮兄弟用粵語配音福音釋義。 

讀經一:匝9:9-10
9熙雍女子,你應盡量喜樂!耶路撒冷女子,你應該歡呼!看,你的君王到你這裡來,他是正義的,勝利的,謙遜的,騎在驢上,騎在驢駒上。 10他由厄弗辣因剷除戰車,從耶路撒冷除掉戰馬,作戰的弓箭也要被消滅;衪要向萬民宣布和平,衪的權柄由這海到那海,從大河直到地極。


這個先知性的預言,是在以色列還是個未獨立的國家時說的。這並不是說以色列民同別的國家發生戰爭,而是在當時的國際背景下,他們還沒有地位。他們成為別國的殖民,被剝削、欺壓。這樣的歷史時期,是在亞歷山大帝獲得了中東一帶後發生的。
在這樣的困難時期,熙雍與耶路撒冷子女被邀請,該當喜樂與歡呼(9節)。達味的城就是建在熙雍城牆之上,自然而然就變成了耶路撒冷城的同名詞。「熙雍女子」或「耶路撒冷女子」,是指比較貧窮的居民。城市是建在耶路撒冷城的北部(就像是分支,是首都的女兒),耶路撒冷城是在主前721年,當撒瑪利亞人逃難來到後,就被亞述國摧毀了。
面對這些流離失所、貧窮及有需要的人,先知向他們宣布喜悅與希望:一位正義的勝利國王即將來到,他要開創一個和平與繁榮的新時代。
當時,達味王朝已經消失了幾個世紀;即將要來臨的國王「必拯救哀號的貧民,他必扶持無援的窮人。他將憐恤不幸和貧乏的群眾,並要救護窮苦貧病者的生命。他要救他們脫離殘暴與壓迫,他們的血在他眼中珍貴無比」(詠72:12-14)。這不可能是一位人間的國王,而是天主自己。
到這裡,並沒有什麼消息與其他先知所宣布的不同。索福尼亞先知已預言:「天主消滅了你的敵人,以色列的君王  上主,在你中間」(索3:15)。現在令人驚愕的是:「君王並不是帶著強大的軍隊而來,也不是騎著猛烈的戰馬而來;君王並不領導戰爭,踏破敵人的頭,將敵人扔到監獄裡,他謙遜的,騎在驢上,騎在驢駒上進入耶路撒冷」(9節)。
以色列的歷代君王都渴望擁有更多馬車。為了擁有更多,這些君王有時甚至出賣用自己人民的子女做埃及人的奴隸及僱傭兵,以換取更多戰馬(申17:16)。現在天主要終止以這種方式獲得權利與尊榮:「到那一日——上主的斷語——我必由你中間毀滅你的戰馬,破壞你的車輛。」(米5:9
這段經文的第二部分(10節),描寫的是由天主所建立的和平王國:所有的戰車將被剷除,並為所有的人帶來和平;上主的國將由地中海直到波斯灣和由幼發拉底河直到地極。按照當時的地理學概念,這些地方就是世界的盡頭。
在匝加利亞先知的宣講中,王權的概念改變了,真正的君王並不是受服侍,而是將別人放在自己所關注的中心位置;並不是弱小者要服侍君王,而是君王要服侍弱小者。君王的能力就是別人都認為是弱小的。這樣的先知性宣講在耶穌身上實現了:衪榮進耶路撒冷時騎著一頭驢,耶穌用這個形象顯示衪就是匝加利亞先知所宣布的和平君王。

讀經二:羅8:911-13
9至於你們,你們已不屬於肉性,而是屬於聖神,只要天主的聖神住在你們內。誰若沒有基督的聖神,誰就不屬於基督。 11再者,如果那使耶穌從死者中復活者的聖神住在你們內,那麼,那使基督從死者中復活的,也必要藉那住在你們內的聖神,使你們有死的身體復活。 12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並不欠肉性的債,以致該隨從肉性生活。 13如果你們隨從肉性生活,必要死亡;然而,如果你們依賴聖神,去致死肉性的妄動,必能生活。

每一個人都會死,耶穌也一樣。然而,耶穌死後復活了。他憑什麼權能復活呢?
在今天的第二篇讀經中,保祿說,這些事的發生是由於基督擁有聖神的能力,就是天主的德能(11節)。人的生命有開始,也有結束;而天主的生命卻無始無終。耶穌塵世的生命結束了,但是聖神卻使衪復活,使耶穌繼續在天主的生命內生活。從這個真理出發,保祿說,所有基督信徒都獲得了同一聖神的恩賜與禮物,並且不會再死。當我們現世的生命走到終點時,使基督從死者中復活的聖神,也會復活我們可朽壞的身體(11節)。
在這段經文的第二部分(12-13節),保祿宗徒指出那些道德後果是來自洗禮所帶來的新境況。就是要在聖神的推動下必須結出與天主子女相稱的果實,如果繼續按照肉性而生活,就會帶來死亡。
                                                          

 

福音:瑪11:25-30

25就在那時侯,耶穌發言說:「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給小孩子。26是的,父啊!你原來喜歡這樣。27我父將一切交給了我;除了父外,沒有人認識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啟示的人外,也沒有人認識父。28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29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吧!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這樣你們必要找得你們靈魂的安息,30因為我的軛是柔和的,我的擔子是輕鬆的。」


耶穌在衪公開生活的開始,沿著加里肋亞湖邊行走,激情洋溢,同時得到了別人的讚同。不過,逐漸地人們開始與衪發生衝突,對祂產生誤解與敵意。許多門徒,因對他的建議感到困惑,慢慢對衪失去了信心,並離開了衪(若
6:66);包括耶穌的親屬也對衪不了解(若7:5);只有寥寥無幾,並且處在猶太社會低層、貧窮和受貶抑的幾個門徒同祂在一起(若6:67-69)。
今天的福音使我們看到了當時耶穌與群眾之間的緊張與爭論的局面。這開始了是若翰洗者信德的危機。他派人去尋問耶穌:「你是要來的那一位,還是我們必須等待另一位?」(瑪11:3)耶穌對衪同時代的人做出嚴厲的審判之後(瑪11:16-19)並警告他們:「你是有禍的,苛辣匝因;你是有禍的!貝特賽達」(瑪11:21-24)。在耶穌公開生活的半途中,這樣的事實對耶穌生命的目標來說,並不會視為失去希望。當面對一個相似於耶穌的失敗事件時,我們會放棄;但是耶穌卻在這樣的失敗前稱謝天主,並喜悅於天主。 
今天的福音是以耶穌稱謝天父開始,這也是福音中記載耶穌數次祈禱的其中一次:耶穌發言說:「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給小孩子」(25節)。
「智慧與明達的人」在聖經中被一起運用並引用過多次,而且常是帶有貶義。就是指那些尋求知識的人,且常認為自己可以壟斷一切知識,實際上他們以愚蠢和狂熱的姿態討論。依撒意亞先知反對這樣的人:「禍哉,那些稱惡為善,稱善為惡;以暗為光,以光為暗;以苦為甘,以甘為苦的人!禍哉,那些自視為聰明和自以為通達的」!(依5:20-21
耶穌並沒有將他們排除在天主的救恩之外,他只是說明一個事實:就是那些貧窮、謙卑、處於社會邊緣的人,是最先獲得天主拯救的話語。他說:這樣的發生是正常的,因為那些弱小者特別感到需要天主的溫柔照顧與慈愛,他們對正義充滿了渴望與飢渴,他們哭泣、悲哀,並希望天主能夠介入,將他們舉揚,並為他們帶來喜悅。他們是有福的,因為他們找到了天主的國。耶穌更說:天主要完成的事已在天主的計劃內。「是的,父啊!你原來喜歡這樣」(26節)。也許有人根深蒂固的信念,認為天主只是聖善與正義者的朋友,衪只鍾愛行為正直,並厭煩作惡的人。這就是「智慧與明達的人」所創造的天主,是按人的邏輯和準則的產品。而耶穌的天父,卻相反地舉揚那些被認為不重要的人、視為無用的人、不被別人看重的人、公開的罪人(瑪11:19)與娼妓(瑪21: 31),因為這些人更需要天主的愛。富有的人、滿足的人,因為他們以自己所擁有的自豪,而覺得並不需要這樣的父親,他們緊靠著他們的神。當然,他們也是天主拯救的對象,但是唯一的條件是:他們需要變成「小孩子」。不幸的是,他們太「遲鈍」了,而且太晚了,失去了寶貴的時間。
今日福音的第二部分(
27節)記載了耶穌一個非常重要的聲明:「我父將一切交給了我;除了父外,沒有人認識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啟示的人外,也沒有人認識父」。「認識」這個動詞,在聖經中並不單單意味著與某人相遇,或者聯繫過幾次;而是與別人有過很深的交往經驗。這個詞用來形容兩個人的關係非常深,例如夫妻之間的關係(路1:34)。
只有子才能對父有如此深入的認識與體驗。然而,耶穌也可以將這份體驗向那些願意認識父的人傳達。誰有如此意願接納天父的旨意與啟示呢?理所當然,只有那些渺小與謙卑的人。
經師、長老們確信自己明白天主的法律,認為他們對天主有完全的認識:「他們既然認識祂的旨意,又從法律中受了教訓,能辨別是非,又深信自己是瞎子的嚮導,是黑暗中人的光明,是愚昧者的教師,是小孩子的師傅,有法律作知識和真理的標準」(羅2:18-20)。這些人,如果他們首先不放棄固有的「明達」與「智慧」,他們將被排斥在天主的真正喜悅與愛的經驗外。
今天福音最後一部分(28-30節),反思世上的「弱小者」、思想簡單的人與貧窮的人受到有智慧與明達人的歧視。經師與法利塞人制訂了很嚴格的宗教規矩,很細微的制度,這些都是難以遵守的:「他們將難以承受的負擔放在別人身上,自己卻不肯動一根​​指頭」(路11:46
天主的法律為人來說好像一個軛,《德訓篇》的智者這樣教訓自己的兒子說:「我兒,你當聽取和接受我的智謀,不要拒絕我的忠告。把她的腳鐐扣在你的腳上,將她的枷鎖套在你的頸上。要放低你的肩膀,肩起她來,不要因她的束縛而煩惱。要全心親近她,全力遵循她的道路。要研究她,尋求她,她必把自己顯示給你;你一得了她,總不要離棄她」(德6:24-28)。但是經師與法利塞人所宣講的宗教制度,為人來說卻變成了一種負擔。為此,貧窮的人感覺不僅被現世社會所拋棄,而且覺得被天主所拒絕,將來亦排除在世界之外。他們自覺沒有能力遵守經師們所定的規定,因而自認是不潔的。就像大司祭蓋法所說的:「這些不明白法律的群眾,是可詛咒的」(若7:49)。
對這些貧窮、迷失和無助的人,耶穌向他們發出邀請,幫助他們從宗教灌輸給他們的恐懼和壓抑
中釋放出來。耶穌囑咐說:接受我的法律,新的法律總結成單一條誡命,愛你的兄弟
/姊妹。祂不是向人提出一個較容易及寬容的道德要求,而是直接指向基本的倫理要求。祂不會浪費精力來遵守一些「有智慧外表」的法令,但實際上它們是沒有價值(哥2:23)。
耶穌的擔子是輕鬆的。首先因為這樣的擔子來自耶穌自己,不是說耶穌被迫遵守,而是耶穌首先負起這樣的軛。耶穌經常自願接受並服從天父的旨意,同時祂自由地接受而不強加人的法律(谷7)。耶穌的擔子是輕鬆的,只有願意接受真福智慧的人,才能體會到來自它的和平與喜悅。
最後,耶穌向人發出邀請:「你們向我學習吧,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29節)。或許這句話為我們帶來困擾,因為看似當然是值得慶祝,但放在這裡也似乎覺得並不合適。
「向我學習吧」,這句話其實很簡單:不要去跟隨那些法利塞人與經師,因為他們想在你們的良心作王。他們所宣講的天主與貧窮、罪人和最卑微的人無份。他們教導的宗教是以愚蠢和荒謬的手段奪走喜悅。
耶穌自我介紹「良善心謙」。這是在真福八端中所用的詞語,並不是指怯懦、溫柔、安靜;而是指那些雖然遭受貧窮與欺壓、遭受不義,卻不尋求暴力去報復的人。耶穌對世上所有這樣的人說:我與你們在一起,我是你們的力量;我是你們中的一位,因為我也是貧窮及被人拒絕的。
今天的福音,無論為個人或團體,都有反省的理由。哪一個天主是我所相信的?是那個由「智慧」者所宣講的天主,還是由耶穌所啟示的天主?誰配作我們團體希望的標記﹖誰是令人信服而獲得坐首席﹖誰是覺得經過教會的門檻也不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